膏肓

        【出典】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。 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。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。不可为也。’”晋·杜预注:“肓,鬲也。心下为膏。”
        【释义】 古医学称心下为膏,鬲为肓。春秋时,医缓为晋侯诊病,认为病情已深入膏肓,不可医治;后因以膏肓喻指不治之症。
        【例句】 ①大军载草草,凋瘵满膏肓。(杜甫《壮游》2359)这里以膏肓为喻,谓痼疾难医。②雕琢只应劳郢匠,膏肓终恐误秦医。(罗隐《投所思》7532)这里将自己的坎坷穷命喻为名医难治的膏肓之疾。

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9-07-03
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  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shicidiangu/tsdg/20665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   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鄂ICP备2023021681号-1
友情链接:食功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