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 见“鸾镜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鸾镜”条。 【例句】 ①侍儿不遣照,恐学孤鸾死。(鲍溶《旧镜》5517)这里用“孤鸾”对镜舞而长绝的故事表现女主人公的孤独,并切咏镜。②泪湿孤鸾晓镜昏,近来方解惜青春 。(郑谷《为人题》7733)这里活用“鸾镜”典,借以表...
【出典】 《史记》卷八十六《刺客列传·荆轲传》:“荆轲者,卫人也。……而之燕,燕人谓之荆卿。”“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……乃装为遣荆卿。……至易水之上,既祖,取道,……于是荆轲就车而去,终已不顾。”“秦王……见燕使者咸阳宫,荆轲……以次进。……因...
【出典】 《尚书·夏书·禹贡》:“羽畎夏翟,峄阳孤桐。”旧题汉·孔安国传:“孤,特也。峄山之阳,特生桐,中琴瑟。” 【释义】 峄山之阳有孤桐,适于制琴瑟。唐诗中转以孤桐喻指贤才。 【例句】 师旷听群木,自然识孤桐。(孟郊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》4244)这里以“...
【出典】 周景式《孝子传》:“古有兄弟,忽欲分异,出门见三荆同株,接叶连阴,叹曰:‘木犹欣聚,况我而殊哉?’还为雍和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九引)参见“紫荆”条。 【释义】 传说古代有三兄弟,因受到同株的三棵荆树的启示而放弃了分家的打算。后世用作咏兄弟...
【出典】 见“伯夷”条。 【释义】 古代的隐士伯夷、叔齐是孤竹君之二子,因以“孤竹”称之。 【例句】 孤竹人藏处,无因认本峰。(许棠《过中条山》6963)中条山为首阳山的别称。这里引伯夷、叔齐事,自述过中条山的思绪。...
【出典】 《文...
【出典】 《晋书》卷三十四《杜预传》:杜预拜镇南大将军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“攻江陵,吴人知预病瘿,惮其智计。以瓠系狗颈示之。每大树似瘿,辄斫使白,题曰‘杜预颈’。” 【释义】 晋杜预颈部有瘿,都督荆州军事,东吴人就此对他进行人身攻击;后世因以“荆州瘿”喻...
【出典】 《文...
【出典】 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辟之,不得与之言。” 【释义】 楚国隐士接舆曾以凤歌规劝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。 【例句】 溟海皆震荡,孤凤其如...
【出典】 见“落帽”条。 【释义】 晋征西将军桓温(桓宣武),曾于重阳日与僚属孟嘉等宴饮于龙山。后世用作咏重九登高宴集的典故。 【例句】 荆州一见桓宣武,为乘悲秋入帝乡。(李群玉《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》6614)这里以游龙山时的桓温比杨尚书,含颂美之意,亦以...
【出典】 《文...
【出典】 见“阳台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阳台”条。 【例句】 ①独有荆王殿,时时暮雨过。(杨巨源《名姝咏》3740)这里将所咏女子比作巫山神女,说她同所恋者有男女之情。②萧萧暮雨荆王梦,漠漠春烟蜀帝魂。(张祜《送人归蜀》5830)这里以“暮雨荆王梦”点出归人当...
【出典】 见“茂陵求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茂陵求”条。 【例句】 ①安得相如草,空余封禅文。(李白《宣城哭蒋徵君华》1887)这里用司马相如遗留封禅文事,哀挽蒋氏怀才不遇而死。②不遂苍生望,空留封禅文。(钱起《哭常徵君》2653)这里用司马相如事哀挽常氏之死。...
【出典】 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,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,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后帝不臧,迁阏伯于商丘,主辰。商人是因,故辰为商星。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 【释义】 参、商二星一东一西,互不相遇。传说古时高辛氏二子不和,分主参商...
【出典】 见“讲殿书...
【出典】 《晋书》卷五十六《孙楚传》:“楚后迁佐著作郎,复参石苞骠骑军事。楚既负其材气,颇侮易于苞,初至,长揖曰:‘天子命我参卿军事。’因此而嫌隙遂构。” 【释义】 晋孙楚字子荆,参骠骑将军石苞军事,赴任时,自称“天子命我参卿军事。”后世以“参卿”用作...
【出典】 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蔡司徒在洛,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,三间瓦屋,士龙住东头,士衡住西头。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士衡长七尺余,声作钟声,言多慷慨。” 【释义】 晋诗人陆机、陆云入洛后,曾居住在参佐官署之中。后世以此典表示文士失意。 【例句】 谁怜...
【出典】 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七《班超传》:班超家贫,抄书为生,有立功封侯之志。“其后行诣相者,曰:‘祭酒,布衣诸生耳,而当封侯万里之外。’超问其状。相者指曰:‘生燕颔虎颈,飞而食肉,此万里侯相也。’” 【释义】 东汉班超从军西域,暮年封定远侯。据说他年轻时...
【出典】 见“一丸泥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一丸泥”条。 【例句】 弃繻怀远志,封泥负壮情。(李世民《入潼关》5)这里是因潼关险要而想到前人有扼函关以图王霸之业的往事。...
【出典】 见“郄超髯”条。 【释义】 晋郗超曾任大司马桓温参军,有髯,时人称为“髯参军”。后世用作咏参军的典故。 【例句】 ①御史新马,参军旧紫髯。(杜甫《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郎》2400)这里以“参军紫髯”喻指张参军。②髯参与短簿,始为一吟看。(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