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典】 《晋书》卷六十七《郗鉴传》:‘初鉴值永嘉丧乱,在乡里甚穷馁,乡人以鉴名德,传共饴之。时兄子迈、外甥周翼并小,常携之就食。乡人曰:‘各自饥困,以君贤,欲共相济耳,恐不能兼有所存。’鉴于是独往,食讫,以饭著两颊边,还吐与二儿,后并得存,同过江。迈位...
【出典】 《世说新语·宠礼》:“王、郗超并有奇才,为大司马所眷拔。为主簿,超为记室参军。超为人多须,状短...
【出典】 《晋书》卷五十二《郤诜传》:“(郤诜)以对策上第,拜议郎。……累迁雍州刺史。武帝于东堂会送,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帝笑。”按郤诜即郄诜。 【释义】 晋郄诜以贤良对策中上第,自喻...
【出典】 《晋书》卷六十七《郗鉴传》:“时明帝初即位,王敦专制,内外危逼,谋杖鉴为外援,由是拜安西将军、兖州刺史、都督扬州江西诸军、假节,镇合肥。敦忌之,表为尚书令,征还。”“寻而帝崩,鉴与王导……等并受遗诏,辅少主,进位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散...
【出典】 王韶之《始兴记》:“晋中朝有质子将归。忽有人寄其书,告曰:‘吾家在观亭庙,石间有悬藤,君扣藤,家人必自出。’归者如言,果有二人出水取书,并曰:‘江伯令君前。’入水,见屋舍甚丽。今俗咸言观亭有江伯神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五引) 【释义】 古...
【出典】 《汉书》卷八十九《黄霸传》:“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,户口岁增,治为天下第一。征守京兆尹,秩二千石。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……有诏归颍川太守官,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。前后八年,郡中愈治。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,颍川尤多。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,下诏称...
【出典】 见“遥止渴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遥止渴”条。 【例句】 羌吹应愁起,征徒异渴来。(温庭皓《梅》6916)这里是引故实以咏梅。...
【出典】 《后汉书》卷十七《岑彭传》:“建武二年……秋,彭破杏,降许邯,迁征南大将军。”《晋书》卷三十四《羊祜传》:“咸宁初,除征南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得专辟召。”又,同卷《杜预传》:“时帝密有灭吴之计,而朝议多违,唯预、羊祜、张华与帝意合。祜病,举...
【出典】 《三国志》卷十八《魏书·文聘传》:“文聘字仲业,南阳宛人也,为刘表大将,使御北方。……太祖济汉,聘乃诣太祖……太祖为之怆然曰:‘仲业,卿真忠臣也。’厚礼待之。授聘兵,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。太祖先定荆州,江夏与吴接,民心不安,乃以聘为江夏太守...
【出典】 《汉书》卷九十六上《西域传上》:“大宛国,王治贵山城,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。”“宛别邑七十余城,多善马。马汗血,言其先天马子也。张骞始为武帝言之,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,以请宛善马。宛王以汉绝远,大兵不能至,爱其宝马不肯与。……于是天子遣贰...
【出典】 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,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,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。禹,吾无间然矣。’” 【释义】 孔子曾称颂夏禹克己奉公,说他居室简陋(卑宫室),而致力于水利。后世用作称美帝王俭朴的典故。 【例句】 卑宫昭夏...
【出典】 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一《地》:“泰山一曰天孙,言为天帝孙也。主召人魂魄。东方万物始成,知人生命之长短。”又,同书《山水总论》引《援神契》:“太山,天帝孙也,主召人魂。东方万物始成,故知人生命之长短,” 【释义】 岱宗即泰山。古代传说泰山为天孙...
【出典】 《诗经·大雅·嵩高》:“嵩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维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维申及甫,维周之翰。四国于蕃,四方于宣。” 【释义】 周宣王时,尹吉甫作《嵩高》称颂申伯,诗中说四岳有神下降,生下吕侯(甫侯)和申伯,他们都是周室的中坚。后世用作称颂贤辅重臣的典故...
【出典】 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“唐虞稽古,建官唯百,内有百揆四岳,外有州牧侯伯。”旧题汉·孔安国传:“外置州牧十二,及五国之长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四岳,内典四时之政,外主太岳之事,立四人也。外有州牧侯伯,牧,一州之长,侯伯,五国之长,各监其所部之国。”《...
【出典】 见“板舆”条。 【释义】 见“板舆”条。 【例句】 栾公社在怜乡树,潘令花繁贺版舆。(罗隐《送丁明府赴紫溪任》7598)这里用“版舆”典,说丁明府赴任之后将迎养其亲。...
【出典】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。”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:“(殷)帝小乙崩,子帝武丁立。帝武丁即位,思复兴殷,而未得其佐。三年不言,政事决定于冢宰,以观国风。武丁夜梦得圣人,名曰说。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,皆非也。于是乃使百...
【出典】 《史记》卷三十八《宋微子世家》:“纣为淫轶,箕子谏,不听。人或曰:‘可以去矣。’箕子曰:‘为人臣谏不听而去,是彰君子恶而自说于民,吾不忍为也。’乃被发详狂而为奴。” 【释义】 佯狂一作详狂,即装疯。商纣荒淫无道,不听箕子进谏之言,箕子遂装疯(佯...
【出典】 《三国志》卷二十一《魏书·王粲传》:“年十七,司徒辟,诏除黄门侍郎,以西京扰乱,皆不就。乃之荆州依刘表。” 【释义】 王粲为避东汉末动乱,于十七岁自长安赴荆州,投奔刺史刘表。后因用作依附地方官的典故,也用以喻指江陵之行。 【例句】 ①径欲依刘...
【出典】 《诗经·卫风·芄兰》: “芄兰之支,童子佩觿。虽则佩觿,能不我知。” 【释义】 觿为锥形象骨制品,是古代解结的工具,也是佩饰。《诗经·芄兰》有“童子佩觿”之句,后因用“佩觿”喻指童年。 【例句】 年少通经学,登科尚佩觿。(司空曙《送王使君小子孝...
【出典】 《楚辞》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 “扈江蓠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东汉·王逸注:“纫,索也。兰,香草也,秋而芳。佩,饰也。所以象德。故行清洁者佩芳。” 【释义】 屈原曾用佩带兰草等香草比喻自己修养美好的品德。 【例句】 不采而佩,于兰何伤。(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