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魏恭帝元年(公元554年),南朝梁岳阳王雍州刺史萧,因哥哥萧誉被梁元帝萧绎杀害,心怀仇恨,反叛梁朝,归附西魏。他占据着襄阳(今湖北襄樊),害怕元帝征讨,因此请求西魏出兵保护。当初(公元552年)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叛乱,在江陵(今湖北江陵)称帝后,多次与北齐暗中往来,结为友好,西魏对此极为不满,这一次萧请求发兵,则正中下怀,于是派遣柱国常山公于谨率兵5万直驱江陵,讨伐梁元帝。大军尚未出发,开府仪同长孙俭问于谨说:“就萧绎角度考虑,你以为他应该怎样对付我们?”于谨不慌不忙地说:“他们可以有几种对策。引军前往汉江、沔水,显示军威,然后挥军向东,渡过长江,驻守丹阳(今安徽当涂东北),这是上策;将江陵城外城的居民移向内城,然后加固内城,上下同心,军民一意,坚守内城,等待援军,这是中策;如果因为居民难以移动,便就外城守御,这是下策。”“那么,您看萧绎将采取哪一种策略?”长孙俭紧接着问道。“他只会取下策!”于谨毫不犹豫地说。长孙俭对此很不理解,以为既有上策、中策,为何萧绎定然只取下策!于谨综合历史、现实以及萧绎的个性因素,论证了他的判断。他认为,萧氏驻守江南,已历时几代。这期间,北方中原地区长期纷争不息,无暇顾及江南。这种情形使得南方偏居苟安,人情怠惰,而且如今北齐尚存,年年为害,梁人以为有北齐之患,魏军无力兼顾,分兵远袭。这种种因素,导致萧绎麻痹轻怠,不能谋虑周备。“再说,”于谨最后指出,“萧绎为人懦弱而无谋,多疑而寡断。而老百姓不明大理,顾恋旧居,厌恶迁移,又促使萧绎图事简便,守御外城,最终采取下策。”于谨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,于是,他命令中山公宇文护、大将军杨忠等率领精锐骑兵,首先占据长江渡口,截断梁兵退路。自己统率大军直奔江陵。梁岳阳王萧闻讯也领兵与于谨会合,共同讨伐梁元帝。
与此同时,梁元帝萧绎果然毫无戒备,他们君臣逍遥自得,汇集在龙光殿宣讲老子《道德经》。随后武宁太守宗均虽火急报告军情,陈述西魏大军犯境,不久将抵达江陵的情形。可是,元帝君臣死至临头,仍然执迷不悟,竟然怀疑情报,说是西魏不至于出兵。他们如此懒怠轻敌,哪里还谈得上谋划对策?
不几天,宇文护占据了长江渡口,梁兵已失去了退路,成了瓮中之鳖。而于谨则驱兵疾进,前锋抵达黄华,离江陵仅40里路程。这时,梁元帝才仓猝准备应战。无疑,不出于谨所料,他只能采取下策,在江陵外城树起木栅,周长60里,作为防范。于谨兵临木栅,元帝遣将出战,可是屡战屡败。这样相持10多天,于谨终于攻破木栅,踏平外城。元帝于是退守内城,但是,仅一天工夫,这不堪一击的内城即被攻陷。元帝无可奈何,骑着白马,穿着白衣,自己反绑双手,领 着太子及群臣,走出东门,投降了于谨。于谨进城,俘获王公以及宫中男女几万人,梁人府库珍藏全部被缴获,并获得宋浑天仪、梁日晷铜表以及魏相风鸟、铜蟠螭蚨等精密仪器好几件。不久,于谨将梁元帝萧绎杀死。西魏也传旨,另立岳阳王萧为梁主,是为后梁中宗宣皇帝。
分享到:
与此同时,梁元帝萧绎果然毫无戒备,他们君臣逍遥自得,汇集在龙光殿宣讲老子《道德经》。随后武宁太守宗均虽火急报告军情,陈述西魏大军犯境,不久将抵达江陵的情形。可是,元帝君臣死至临头,仍然执迷不悟,竟然怀疑情报,说是西魏不至于出兵。他们如此懒怠轻敌,哪里还谈得上谋划对策?
不几天,宇文护占据了长江渡口,梁兵已失去了退路,成了瓮中之鳖。而于谨则驱兵疾进,前锋抵达黄华,离江陵仅40里路程。这时,梁元帝才仓猝准备应战。无疑,不出于谨所料,他只能采取下策,在江陵外城树起木栅,周长60里,作为防范。于谨兵临木栅,元帝遣将出战,可是屡战屡败。这样相持10多天,于谨终于攻破木栅,踏平外城。元帝于是退守内城,但是,仅一天工夫,这不堪一击的内城即被攻陷。元帝无可奈何,骑着白马,穿着白衣,自己反绑双手,领 着太子及群臣,走出东门,投降了于谨。于谨进城,俘获王公以及宫中男女几万人,梁人府库珍藏全部被缴获,并获得宋浑天仪、梁日晷铜表以及魏相风鸟、铜蟠螭蚨等精密仪器好几件。不久,于谨将梁元帝萧绎杀死。西魏也传旨,另立岳阳王萧为梁主,是为后梁中宗宣皇帝。
发布时间:2023-10-23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shicidiangu/zhihui/218702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