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宸游铺令典,睿思起芳年。”诗句出处:《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》;是唐朝诗人苏颋的作品。
北山东入海,驰道上连天。顺动三光注,登临万象悬。
俯观河内邑,平指洛阳川。按跸夷关险,张旗亘井泉。
晓岩中警柝,春事下搜田。德重周王问,歌轻汉后传。
宸游铺令典,睿思起芳年。愿以封书奏,回銮禅肃然。
《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》唐朝诗人苏颋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宸:
①屋檐。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芸若充庭,槐枫被宸。”②深邃的房屋。③帝王的住所。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宸扉(fēi)既辟。”④帝王。宋之问《松山岭应制诗》:“芳声耀今古,四海儆(jǐng)宸威。”(儆:警戒。)宸游:
帝王巡游。苏颋《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》:“箫鼓~~陪宴日,和鸣双凤喜来仪。”游:
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泳之游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潜行。)泛指游泳。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越人善游矣。”(越:国名。)②虚浮;不切实际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(lù陆)。”③游玩;游览。晁错《言守边备塞疏》:“幼则同游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学或求官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江淮。”④交际;交往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与英俊并游。”⑤流动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游荡。”⑥纵;放纵。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:“剽轻游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悬垂的饰物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厉游缨。”[游说]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奔走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”铺:
(一)①门环的底座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挤玉户以撼金铺兮。”②陈设;展开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铺筵席,陈尊俎。”杨万里《暮行田间》:“水满平田无处无,一张雪纸眼中铺。”③普遍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铺观二代洪纤之度,其赜(zé)可探也。”(二代:指殷、周。洪纤:大小。赜:深。)④通“痡”。病;痛苦。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若此无罪,沦胥以铺。” (二)pù ①商店。张籍《送杨少尹赴凤翔》:“得钱抵了还书铺。”②驿站。《元史·兵志四》:“每十里或十五里、二十五里,则设一铺。”令:
(一)①发令;下命令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即三令五申之。”(申:告诫。)②命令;法令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王使屈平为令。”③美好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年始十八九,便言多令才。”(便言:有口才。)④古代官名。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员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宫门令欲缚之。”特指县令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通说(shuì)范阳令徐公曰:‘……足下为令十余年矣。’”⑤时节;季节。⑥词牌、曲牌名。一般较为短小,称为小令、令曲。⑦连词。假使;如果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令事成,归王;事败,独身坐耳。”(身坐:自身定罪。) (二)líng [令狐]1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。2.复姓。 (三)lǐng 量词。纸张计量单位。原张纸五百张为一令。令典:
美好的典章法式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择楚国之~~。”典:
①典籍;具有法则作用的文献、书籍。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昔而高祖孙伯黡(yǎn)司晋之典籍,以为大政。”(司:掌管。)②法则;制度。曹操《败军抵罪令》:“但赏功不罚罪,非国典也。”③仪式;礼仪。杜甫《望岳》:“邦家用祀典,在德非馨香。”(岳:指南岳。)④典雅;不粗俗。萧统《答玄圃园讲颂启令》:“辞典文艳,既温且雅。”⑤典故;故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言以考典,典以志经,忘经而多言举典,将焉用之。”(考:成。志:记述。)⑥主管;掌管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是仪传》:“到见亲任,专典机密,拜骑都尉。”(见:被。拜:授予。)⑦典当;抵押。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诗:“典桑卖地纳官租,明年衣食将如何?”[典礼]1. 典法;礼仪。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:“历公旦之典礼,览仲尼之《春秋》。”(公旦:周公名旦。仲尼:孔子字。)2. 隆重的仪式。《清史稿·礼志八》:“文华殿成,举行典礼。”睿:
①通达;明智;聪明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听曰聪,思曰睿。”②古代臣下对君后的敬词。刘禹锡《代谢贷钱物表》:“天光下济,睿泽曲流。”思:
①思考;想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学而不思则罔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”②思念;怀念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靡(mǐ)日不思。”(靡:无。)李白《静夜思》:“低头思故乡。”③愁思。张华《励志诗》:“吉士思秋。”(吉士:对男子的美称。)④心情;情绪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清霜残雪思难任。”(清霜残雪:指鬓发已白。)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》:“海天愁思正茫茫。”⑤助词。可用于句首或句中,调整音节。《诗经·大雅 ·思齐》:“思齐大任,文王之母。”(齐:通“斋”。庄敬。大任:即太任。王季之妻,文王之母。)⑥语气词,啊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。”(乔:高大。休:休息。)起:
①[动]站起,起来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曩子坐,今子~。”②[动]起床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~。”③[动]起身,出发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闻之,~于鲁。”④[动]兴起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一废一~,应子以贯,理贯不乱。”⑤[动]发动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~矣。”⑥[动]起用。《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》:“有拔而~之。”⑦[动]修建。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秦~长城,竟海为关。”⑧[动]开始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明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~。”⑨[动]出身。《汉书·萧何曹参传》:“萧何曹参皆~刀笔吏。”芳:
①花草的香味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兰芷幽而独芳。”又泛指香气。《新语·术事》:“有女而无芳泽之饰。”②花草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芳与泽其杂糅兮,唯昭质其犹未亏。”③美好;好。傅山《乙酉岁除八绝句》:“摩云即有回阳雁,寄得南枝芳信无?”(阳:指衡阳。)④贤德的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昔三后之纯粹兮,固众芳之所在。”⑤通“房”,草木结果实的子房。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先时者,茎叶带芒以短衡,穗巨而芳夺。”芳年:
美好的年华,指少年青春。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借问吹箫向紫烟,曾经学舞度~~。”年:
①收成;年景。《谷梁传·桓公三年》:“五谷皆熟为有年也。”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雨麦于岐山之阳,其占为有年。”②十二个月为一年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汤之时,八年七旱。”③年纪;年岁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是时贾生年二十余,最为少。”④帝王的年号。改年叫改元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改年为延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