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果持文武术,还继杜当阳。

“果持文武术,还继杜当阳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赵大夫护边》;是唐朝诗人孙逖的作品。

外域分都护,中台命职方。欲传清庙略,先取剧曹郎。
已佩登坛印,犹怀伏奏香。百壶开祖饯,驷牡戒戎装。
青海连西掖,黄河带北凉。关山瞻汉月,戈剑宿胡霜。
体国才先著,论兵策复长。果持文武术,还继杜当阳。

《送赵大夫护边》唐朝诗人孙逖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果:

①植物所结的果实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不食菜果。”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投渊之上有百果焉,群帝所食。”②与原因相应的结果。《南史·范缜传》:“贵贱虽复殊途,因果竟在何处?”③成为事实;实现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君是以不果来也。”④充实;饱足。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六》:“小食后,腹果甚。”⑤果敢;有决断。《后汉书·高彪传》:“古之君子,即戎忘身,明其果毅。”(即戎:临战。)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⑥副词。1.表示结果。终于;终究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国。”2.表示如先所预料。果然;真的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庞涓果夜至斫(zhuó)木下。”(斫:砍。)3. 究竟;到底。李贽《答耿中丞》:“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!”⑦连词。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假若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果遇,必败。”⑧通“婐”。女侍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及为天子也,被袗衣,鼓琴,二婐,若固有之。”(袗衣zhěn:绣有文采的华贵的衣服。)

持:

①一只手从下托物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。”②握;执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为之泣。”③掌握;掌管。戴复古《春日怀家》:“客游儿废学,身拙妇持家。”④执行。《明史·孝宗纪》:“务存心仁恕,持法公平。”⑤保持;维持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序》:“太平之君子,能持盈守成。”⑥支持;支撑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十围之木,持千钧之屋。”⑦扶持;扶助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西朝颠覆而莫持。”⑧挟制;控制。《史记·宁成传》:“持吏长短。”(短:指短处。)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使子厚在台省时,自持其身,己能如司马、刺史时,亦自不斥。”(子厚:柳宗元字。台省:指尚书省、御史台。)⑨对抗;对峙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嘉传》:“太祖与袁绍持于官渡。”

文:

①在身体上刺画花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越人断发文身。”②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王充《论衡·言毒》:“蝮蛇多文。”③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。《周易·贲》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”④礼乐典章制度。张居正《与蓟辽总督谭二华》:“如有不效,巡关御史得论劾(hé)之,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。”(劾:揭发罪状。袭:沿用。)⑤法令条文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与赵禹更定诸律令,务在深文。”⑥字;文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书同文。”⑦文辞;文章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 情采》:“昔诗人什篇,为情而造文。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”⑧非军事的;与“武”相对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文武并用,长久之术也。”⑨华美;有文采。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史有文质,辞有详略。”(质:质朴。)⑩文饰;掩饰。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庸儒末学,文过饰非。”(11)柔和;不猛烈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”(士龙:陆云字。)(12)量词。计算铜币的单位。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:“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。”

武:

①军事;与军事有关的事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”《孙子·行军》:“故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。”②关于技击的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(史进)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。”③勇猛;威武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”④足迹;足印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。”⑤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”⑥继承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”⑦周代乐曲名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韶,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武,尽美矣,未尽善矣。”

术:

①路;街道。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:“横术何广广兮,固知国中之无人。”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因城中里为八部,部一吏,吏各从四人,以行冲术及里中。”②技术;技艺。陶潜《咏荆轲》:“惜哉剑术疏,奇功遂不成。”(疏:不熟练。)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,巫匠亦然,故术不可不慎也。”③指方术。《聊斋志异·妖人》:“鄙人有小术,报我十金,当代禳(ráng)之。”(禳:消除灾祸。)④方法;策略;手段。《齐民要术·序》:“桑弘羊之均输法,益国利民,不朽之术也。”(均输法:一种利用物价的差异进行异地运输以平抑物价的措施。)⑤权术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嗟呼,此吾在术中而不悟,吾不及苏君明矣。”⑥思想;学说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是乃仁术也。”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《周易》之为术,幽明远矣。”⑦通“述”。记述;阐述。《墨子·非命》:“命者,暴王所作,穷人所术,非仁者之言也。”

还:

(一)①返回;回到原地或恢复原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宋成公如楚,还,入于郑,郑伯将享之。”(郑伯:指郑文公。享:设宴招待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还军霸上。”②恢复。《魏书·显祖纪》:“诸非劳超迁者,亦各还初。”(劳:功劳。迁:晋升。)③交还;归还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,还贽而见者三十人。”也指交纳。杜甫《岁晏行》:“割慈忍爱还租庸。”(庸:抵偿劳役的布帛。)④顾;回头。潘岳《伤弱子辞》:“还眺兮坟瘗(yì),草莽莽兮木森森。”(瘗:埋葬物。)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疾步数还顾。”⑤偿还。江淹《恨赋》:“裂帛系书,誓还汉恩。”(系:绑。书:信。)⑥通“环”。环绕。陈亮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:“危楼还望,叹此意,今古几人曾会。”⑦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还庐树桑。”(庐:房舍。) (二)xuán ①旋转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大夫种(zhǒng)勇而善谋,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”(种:指越大夫文种。玩:玩弄。)②立即;迅速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如是则舜禹还至,王业还起。”③轻盈快捷的样子。《诗经·齐风·还》: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(náo)之间兮。”(峱:古山名。) (三)hái 副词。①仍;尚。杜甫《泛江》诗:“乱离还奏乐,漂泊且听歌。”②再;又。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: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③更。杜甫《奉待严大夫》诗:“殊方又喜故人来,重镇还须济世才。”

继:

①接续;继续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夜以继日,三十余年矣。”《韩非子·和氏》:“泪尽而继之以血。”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。”②承受;继承。《荀子· 儒效》:“工匠之子,莫不继事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”③增益;接济。《墨子· 非命上》:“绝长继短。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周急不继富。”(周:接济。)

杜:

①一种草本植物;甘棠。即棠梨、杜梨,也称杜树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梨》:“杜树大者插五枝,小者或三或二。”②堵塞;闭;杜绝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强公室,杜私门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(李)牧杜门不出,固称疾。”(固:一再地。)

当:

(一)①面对;面向。王充《论衡·变动》:“盛夏之时,当风而立。”②正在某处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然当今之时。”③相当于;抵得上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(张仪)乃曰:‘以一(张)仪而当汉中地,臣请往如楚。’”(如:到。)④抵挡;抵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必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”⑤遮挡;挡住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。”⑥担当;承受。《宋史·萧注传》:“敢当天下大事。”⑦担任;充当。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,奉法为苛刻。”⑧主管;掌管。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于是子罕当国。”⑨判决定罪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当高罪死。”⑩适应;符合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以言事不当意,而为文吏所诋挫。”(挫:屈辱。)(11)应该;应当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”(12)介词。引进时间或处所。相当于“就在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当是时,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。”(是:此。) (二)dàng ①恰当;得当。《礼记· 乐记》:“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。”②当做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安步以当车。”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今有千金之玉卮(zhī),通而无当,可以盛水乎?”(卮:酒杯。)

阳:

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岷山之阳,至于衡山。”《诗经·秦风·渭阳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”(曰:句首助词。无义。)地名第二个字为“阳”的,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。②太阳;阳光。《诗经·小雅 ·湛露》:“匪阳不晞。”(匪:非。晞:晒干。)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秋阳以暴(pù)之。”(暴:晒。)③温暖。《管子 ·地数》:“阳春农事方作。”④鲜明;明亮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我朱孔阳。”(朱:红色。孔:甚。)⑤表面上;假装。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则阳收其身,而实疏之。”⑥古代哲学概念。与“阴”相对。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阴阳易位,时不当兮。”(时不当:生不逢时。)⑦通“佯”。假装。《汉书·田儋传》:“儋阳为缚其奴。”⑧古邑名。春秋燕地。在今河北省唐县东。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