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种一株桑,不锄一垄谷。”诗句出处:《秋居书怀》;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门前少宾客,阶下多松竹。 秋景下西墙,凉风入东屋。 有琴慵不弄,有书闲不读。 尽日方寸中,澹然无所欲。 何须广居处,不用多积蓄。 丈室可容身,斗储可充腹。 况无治道术,坐受官家禄。 不种一株桑,不锄一垄谷。 终朝饱饭餐,卒岁丰衣服。 持此知愧心,自然易为足。
|
【注释】:
不: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种:
(一)①植物的种子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诞降嘉种。”(诞:句首助词。)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布蔬种。”(布:撒播。)②后代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女无谋而嫁者,非吾种也。”③种族。《后汉书·东夷列传》:“夷有九种。”④种类;类别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种别群分。”(别:区别。)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百种千名。”⑤计算种类的量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:“季龙取十三种物着大箧(qiè)中。” (二)zhòng 种植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今其民皆种麦。”一:
①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爱一牛?”(爱:吝惜。)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”又表序数第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。”(八阕:指舞乐的八章。载民、玄鸟:乐曲八章之名。)②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螾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④统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恶一也。”(恶:指恶人。)⑥整体。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⑦古代哲学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气”。⑧副词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食客数千人,无贵贱一与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一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”(过:过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于此乎?”⑨语气词。起加强语气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。”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[一何]副词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株:
①露出地面的树根。《韩非子·五蠹(dù)》:“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”(五蠹:五害。走:跑。)②泛指草木。《易林·观之巽》:“泽枯无鱼,山童无株。”(童:秃。)③牵连;连累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。”(治:惩处。)④量词。用于树木,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成都有桑八百株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一:
①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爱一牛?”(爱:吝惜。)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”又表序数第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。”(八阕:指舞乐的八章。载民、玄鸟:乐曲八章之名。)②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螾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④统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恶一也。”(恶:指恶人。)⑥整体。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⑦古代哲学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气”。⑧副词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食客数千人,无贵贱一与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一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”(过:过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于此乎?”⑨语气词。起加强语气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。”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[一何]副词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垄:
①坟墓。《吕氏春秋·安死》:“今有人于此,为石铭置之垄上。”②高丘;高地。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勤求》:“夫搜寻仞之垄,求干天之木,漉(lù)牛迹之中,索吞舟之鳞,用日虽久,安能得乎?”(寻:八尺为寻。仞:古代长度单位,周制为八尺,汉制为七尺。干:冲。漉:使干涸。)③田埂,田间分界的小路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(陈涉)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。曰:‘苟富贵,无相忘。’”④田间成行培植农作物的土埂。韩愈《河中府连理木颂》:“殊木连理之柯,同荣异垄之禾。”(殊:不同。柯:树枝。荣:草木开花。)谷:
(一)gǔ ①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。《墨子·亲士》:“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,故能大。”②喻困境。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③山谷。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 (二)yù [吐谷浑]见“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