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乍作支泉石,乍作翳松蘿。”詩句出處:《上張徐州》;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。
為水不入海,安得浮天波。為木不在山,安得橫日柯。 再來君子傍,始覺精義多。大德唯一施,眾情自偏頗。 至樂無宮徵,至聲遺謳歌。願鼓空桑弦,永使萬物和。 顧己誠拙訥,幹名已蹉跎。獻詞惟在口,所欲無餘佗。 乍作支泉石,乍作翳松蘿。一不改方圓,破質為琢磨。 賤子本如此,大賢心若何。豈是無異途,異途難經過。
|
【註釋】:
乍:
①副詞。突然;忽然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銀瓶乍破水漿迸,鐵騎突出刀槍鳴。”②剛;才。柳永《黃鶯兒》:“乍出暖煙來,又趁遊蜂去。”③連詞。寧可。李白《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辭》:“乍向草中耿介死,不求黃金籠下生。”(耿介:正直。)④暫時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將乍往而未半。”作:
①起;起立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舍瑟而作。”②興起;產生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古者天下散亂,莫之能一,是以諸侯並作。”(一:統一。)又起身。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夜寐蚤作。”(寐:睡。蚤:通“早”。)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由湯至於武丁,賢聖之君六七作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大奸作則小盜隨。”③始。《尚書· 禹貢》:“萊夷作牧。”(萊夷:地名。牧:放牧。)④勞作;工作。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”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田傢作苦。”⑤創作;寫作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”《呂氏春秋·勿躬》:“容成作歷。”(容成:傳說中黃帝臣,歷法的創造者。)王充《論衡·定賢》:“譬猶工匠之作器也。”⑥名詞,指作品。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則有‘憑虛’、‘亡是’之作。”⑦事務。鮑照《采桑》:“季春梅始落,女工事蠶作。”(事:從事。)⑧擔當;充任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”(而:假如。)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敦槐作關中都督,甚得民情。”⑨當成;算做。羅公升《溪上》:“門前溪一發,我作五湖看。”(一發:一根頭發。)又成為。李賀《浩歌》:“南風吹山作平地。”⑩通“詛”。詛咒。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:“侯作侯祝。”(侯:語氣詞。)(11)通“詐”。欺騙。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作先合,然後引之大道。”[作色]臉上變色。指神情嚴肅起來或發怒。《禮記·哀公問》:“孔子愀(qiǎo)然作色。”(愀然:容色改變的樣子。)支:
①枝。《詩經·衛風·芄蘭》:“芄(wán)蘭之支。”(芄蘭:植物名。)②動物或人體的四肢。後作“肢”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四支委隨。”③分支;支派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率其支屬徒居野王。”(徙:遷移。野王:地名。)④枝節。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從事華辭,以支為旨。”⑤支撐;支持。《後漢書·郭太傳》:“天之所廢,不可支也。”(廢:廢棄。)白居易《除夜》:“薄晚支頤坐,中宵枕臂眠。”(薄:迫近。頤:腮。宵:夜。)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皆知其資財不足以支長久也。”⑥支付;供給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今大司農所轉谷至者,足支萬人一歲食。”(大司農:官名。轉:車運。)⑦拒;抵禦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韓、魏不能支秦,必入臣。”⑧地支。指歷法中用的“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十二個字,和天幹相配,用以紀年、紀日。十二地支又用以紀十二時辰,每一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。[支離]1.分散;不完整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公為支離之卒。”(支離之卒:被分散的小隊步兵。)2. 散亂,不集中。泉:
①泉水,一種地下水。《周易·蒙卦》:“山下出泉。”②泉下;墓穴。錢孫貽《虔臺寒食怨詩》:“幾人江上共招魂,瘴海青蠅吊泉戶。”(瘴海:舊指嶺南有瘴霧的海域。戶:門。)③陰間。駱賓王《樂大夫挽辭》:“忽見泉臺路,猶疑水鏡懸。”④古錢幣名。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凡稱貸之傢,出泉參千萬,出粟參數千萬鐘。”石:
(一)①石頭;石塊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且焉置土石?”②碑碣;石刻。陸機《文賦》:“被金石以廣德,流管弦而日新。”③石磬,古樂器名,八音之一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不聽鐘石之聲。”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(病)在肌膚,針石所及也。” (二)dàn (舊讀shí) ①古代重量單位。一百二十斤為一石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而任五十石之重。”②容量單位。十鬥為一石。韓愈《雜說》四:“馬之千裡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”乍:
①副詞。突然;忽然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銀瓶乍破水漿迸,鐵騎突出刀槍鳴。”②剛;才。柳永《黃鶯兒》:“乍出暖煙來,又趁遊蜂去。”③連詞。寧可。李白《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辭》:“乍向草中耿介死,不求黃金籠下生。”(耿介:正直。)④暫時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將乍往而未半。”作:
①起;起立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舍瑟而作。”②興起;產生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古者天下散亂,莫之能一,是以諸侯並作。”(一:統一。)又起身。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夜寐蚤作。”(寐:睡。蚤:通“早”。)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由湯至於武丁,賢聖之君六七作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大奸作則小盜隨。”③始。《尚書· 禹貢》:“萊夷作牧。”(萊夷:地名。牧:放牧。)④勞作;工作。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”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田傢作苦。”⑤創作;寫作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。”《呂氏春秋·勿躬》:“容成作歷。”(容成:傳說中黃帝臣,歷法的創造者。)王充《論衡·定賢》:“譬猶工匠之作器也。”⑥名詞,指作品。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則有‘憑虛’、‘亡是’之作。”⑦事務。鮑照《采桑》:“季春梅始落,女工事蠶作。”(事:從事。)⑧擔當;充任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”(而:假如。)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敦槐作關中都督,甚得民情。”⑨當成;算做。羅公升《溪上》:“門前溪一發,我作五湖看。”(一發:一根頭發。)又成為。李賀《浩歌》:“南風吹山作平地。”⑩通“詛”。詛咒。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:“侯作侯祝。”(侯:語氣詞。)(11)通“詐”。欺騙。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作先合,然後引之大道。”[作色]臉上變色。指神情嚴肅起來或發怒。《禮記·哀公問》:“孔子愀(qiǎo)然作色。”(愀然:容色改變的樣子。)翳:
①用羽毛裝飾的車蓋,即華蓋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載金鼓、羽旗、幢(chuáng)翳。”(幢:帷幔。)②遮蓋;遮蔽。劉向《九嘆·遠逝》:“石嵾嵯以翳日。”(嵾嵯:山高低不平的樣子。)③隱蔽;隱藏。柳宗元《永州韋使君新堂記》:“有石焉,翳於奧草。”(奧:深。)④陰影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郤正傳》:“有光有翳。”⑤雲霧、塵埃之類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於時天月明凈,都無纖翳。”(都:全。纖:絲毫。)⑥眼球上長的斑點或膜。《宋史·劉恕傳》:“目為之翳。”(眼睛因此而長瞭翳。)⑦副詞。相當於“隻”、“惟”。李白《贈徐安宜》:“歲晚托深期,翳君獨桃李。”⑧放兵器的器具。《國語·齊語》:“諸侯甲不解累,兵不解翳。”⑨通“殪”。樹木枯死。《詩經·大雅·皇矣》:“其菑其翳。”(菑zì:枯死未倒的樹。)松:
樹名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