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朅來遊嵩峰,羽客何雙雙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仙人東方生,浩蕩弄雲海。沛然乘天遊,獨往失所在。 魏侯繼大名,本傢聊攝城。卷舒入元化,跡與古賢並。 十三弄文史,揮筆如振綺。辯折田巴生,心齊魯連子。 西涉清洛源,頗驚人世喧。采秀臥王屋,因窺洞天門。 朅來遊嵩峰,羽客何雙雙。朝攜月光子,暮宿玉女窗。 鬼谷上窈窕,龍潭下奔潈。東浮汴河水,訪我三千裡。 逸興滿吳雲,飄搖浙江汜。揮手杭越間,樟亭望潮還。 濤卷海門石,雲橫天際山。白馬走素車,雷奔駭心顏。 遙聞會稽美,且度耶溪水。萬壑與千巖,崢嶸鏡湖裡。 秀色不可名,清輝滿江城。人遊月邊去,舟在空中行。 此中久延佇,入剡尋王許。笑讀曹娥碑,沉吟黃絹語。 天臺連四明,日入向國清。五峰轉月色,百裡行松聲。 靈溪咨沿越,華頂殊超忽。石梁橫青天,側足履半月。 忽然思永嘉,不憚海路賒。掛席歷海嶠,回瞻赤城霞。 赤城漸微沒,孤嶼前嶢兀。水續萬古流,亭空千霜月。 縉雲川谷難,石門最可觀。瀑佈掛北鬥,莫窮此水端。 噴壁灑素雪,空濛生晝寒。卻思惡溪去,寧懼惡溪惡。 咆哮七十灘,水石相噴薄。路創李北海,巖開謝康樂。 松風和猿聲,搜索連洞壑。徑出梅花橋,雙溪納歸潮。 落帆金華岸,赤松若可招。沈約八詠樓,城西孤岧嶢。 岧嶢四荒外,曠望群川會。雲卷天地開,波連浙西大。 亂流新安口,北指嚴光瀨。釣臺碧雲中,邈與蒼嶺對。 稍稍來吳都,裴回上姑蘇。煙綿橫九疑,漭蕩見五湖。 目極心更遠,悲歌但長籲。回橈楚江濱,揮策揚子津。 身著日本裘,昂藏出風塵。五月造我語,知非儓擬人。 相逢樂無限,水石日在眼。徒幹五諸侯,不致百金產。 吾友揚子雲,弦歌播清芬。雖為江寧宰,好與山公群。 乘興但一行,且知我愛君。君來幾何時,仙臺應有期。 東窗綠玉樹,定長三五枝。至今天壇人,當笑爾歸遲。 我苦惜遠別,茫然使心悲。黃河若不斷,白首長相思。
|
【註釋】:
朅:
①離去。《呂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。”②勇武的樣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庶士有朅。”③通“何(hé)”。顏延之《秋胡詩》:“高節難久淹,朅來空復辭?”(淹:淹留。辭:致辭。)來:
(一)①小麥。《詩經·周頌·思文》:“貽我來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遠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孫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來者,為交地。”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?”③使……來;招致;招來。也作“徠”。司馬遷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?”④某一時間以後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來,至於今,百有餘歲。”⑤將來;未來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”(諫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義,斯速已矣,何待來年?”(斯:則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詞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嘗以語我來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盍歸乎來!” (二)lài 慰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大東》:“東人之子,職勞不來。”(職:主管。勞lào:慰勞)遊:
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泳之遊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潛行。)泛指遊泳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越人善遊矣。”(越:國名。)②虛浮;不切實際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(lù陸)。”③遊玩;遊覽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:“幼則同遊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學或求官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遊江淮。”④交際;交往。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與英俊並遊。”⑤流動。《漢書·溝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遊蕩。”⑥縱;放縱。《後漢書·仇覽傳》:“剽輕遊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懸垂的飾物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厲遊纓。”[遊說]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子毋讀書遊說,安得此辱乎?”嵩:
①山名。即嵩山,五嶽的中嶽。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。沈約《遊沈道士館》詩:“無事適華嵩。”②泛指高山。《梁書·武帝紀上》:“公(武帝)跨躡(niè)嵩溟。”(躡:登上。溟:大海。)③山高峻。陸機《赴洛道中作二首》之二:“頓轡(pèi)倚嵩巖,側聽悲風響。”(轡:韁繩。)羽:
①鳥類翅膀上的長羽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然則一羽之不舉,為不用力焉。”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羽,毛,齒,革,則君地生焉。”②鳥類的毛。韓愈《原道》:“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。”(毛:獸毛。介:甲殼。)③鳥類及飛蟲類的翅膀。曹植《鬥雞篇》:“揮羽邀清風,悍目發朱光。”又《詩經·曹風·蜉蝣》:“蜉蝣(fú yóu)之羽。”(蜉蝣:蟲名。)④代指鳥類。張充《與王儉書》:“奇禽異羽。”⑤古代箭桿上的羽毛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應弦飲羽。”(飲羽:中箭。)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。《尚書 · 大禹謨》:“舞幹羽於兩階。”(幹:盾牌。)⑦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五音。羽客:
道士。魏知古《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》:“~~今何在?空尋伊洛間。”客:
①賓客;外來人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臣聞吏議逐客,竊以為過矣。”《詩經·商頌·那》:“我有嘉客,亦不夷懌(yì)。”(夷懌:喜悅。)②門客;食客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馮驩聞孟嘗君好客。”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孟嘗君出記,問門下諸客。”③旅客。李商隱《滯雨》:“滯雨長安夜,殘燈獨客愁。”④客商。盧綸《晚次鄂州》:“估客晝眠知浪靜,舟人夜語覺潮生。”⑤旅居;寄居。杜甫《去蜀》:“五載客蜀郡,一年居梓州。”⑥為某種目的而奔走活動的人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吳王好劍客。”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重門擊柝(tuò),以禦暴客。”(柝:打更用的梆子。)何:
(一)①疑問代詞。1. 什麼。《詩經·召南·何彼穠矣》:“何彼穠(nóng)矣?”(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?)2. 為什麼。《漢書·伍被傳》:“公獨以為無福,何?”3. 何處。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雲橫秦嶺傢何在?”②副詞。1.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怎麼”、“哪裡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大王來何操?”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男兒要當死於邊野,以馬革裹屍還葬身,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嘆。相當於“多麼”。曹操《觀滄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擔。《詩經·曹風·候人》:“何戈與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負。《詩經·小雅· 無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為承受。《詩經·商頌·長發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義後來寫作“荷”。雙:
①兩個;一對;成雙的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權》:“權投以雙戟。”②偶。與“單”相對。《宋史·禮志十九》:“隻日視事,雙日不坐。”(隻:單。視事:辦理公事。坐:指坐堂辦公。)③匹敵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至如信者,國士無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