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途危紫蓋峰,路澀青泥坂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曲歌辭·從軍中行路難二首》;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。
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,馮深負固結妖氛。 玉璽分兵征惡少,金壇受律動將軍。將軍擁旄宣廟略, 戰士橫行靜夷落。長驅一息背銅梁,直指三巴逾劍閣。 閣道苕上戍樓,劍門遙裔俯靈丘。邛關九折無平路, 江水雙源有急流。征役無期返,他鄉歲華晚。 杳杳丘陵出,蒼蒼林薄遠。途危紫蓋峰,路澀青泥坂。 去去指哀牢,行行入不毛。絕壁千裡險,連山四望高。 中外分區宇,夷夏殊風土。交趾枕南荒,昆彌臨北戶。 川源饒毒霧,溪谷多淫雨。行潦四時流,崩查千歲古。 漂梗飛蓬不自安,捫藤引葛度危巒。昔時聞道從軍樂, 今日方知行路難。蒼江綠水東流駛,炎洲丹徼南中地。 南中南鬥映星河,秦川秦塞阻煙波。三春邊地風光少, 五月瀘中瘴癘多。朝驅疲斥候,夕息倦誰何。 向月彎繁弱,連星轉太阿。重義輕生懷一顧, 東伐西征凡幾度。夜夜朝朝斑鬢新,年年歲歲戎衣故。 灞城隅,滇池水,天涯望轉積,地際行無已。 徒覺炎涼節物非,不知關山千萬裡。棄置勿重陳, 重陳多苦辛。且悅清笳楊柳曲,詎憶芳園桃李人。 絳節朱旗分白羽,丹心白刃酬明主。但令一技君王識, 誰憚三邊征戰苦。行路難,行路難,岐路幾千端。 無復歸雲憑短翰,望日想長安。 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亭,銅鞮雜虜寇長城。 天子按劍征馀勇,將軍受脤事橫行。七德龍韜開玉帳, 千裡鼉鼓迭金鉦。陰山苦霧埋高壘,交河孤月照連營。 連營去去無窮極,擁旆遙遙過絕國。陣雲朝結晦天山, 寒沙夕漲迷疏勒。龍鱗水上開魚貫,馬首山前振雕翼。 長驅萬裡讋祁連,分麾三命武功宣。百發烏號遙碎柳, 七盡龍文迥照蓮。春來秋去移灰管,蘭閨柳市芳塵斷。 雁門迢遞尺書稀,鴛被相思雙帶緩。行路難。 誓令氛祲靜皋蘭。但使封侯龍額貴,詎隨中婦鳳樓寒。 |
【註釋】:
途:
①道路。《孫子兵法·軍爭》:“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。”《管子·中匡》:“鮑叔、隰朋趨而出,及管仲於途。”②途徑;方法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邪枉辟回失道途。”張居正《朱漢水墓》:“畏途今若此,吾道轉淒然。”危:
①憂懼。《戰國策 ·西周策》:“竊為君危之。”(竊:私下。)②危險;危急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國危矣,若使燭之武見秦君,師必退。”③危險;使遭受危險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此危吾位者也。”④屋脊。《史記·魏世傢》:“上屋騎危。”⑤端正;正。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危坐一時,痹不得搖。”(痹:麻木。搖:動。)⑥高;高峻。《莊子·盜蹠》:“使子路去其危冠,解其長劍。”李白《夜宿山寺》:“危樓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”⑦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仲夏》:“仲夏之月,日在東井,昏亢中,旦危中。”⑧通“詭”。險詐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今高有邪佚之志,危反之行。”蓋:
①用草或葦編成的覆蓋物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被苫(shān)蓋,蒙荊棘。”(被:覆蓋。苫:用草編成的覆蓋物。)②建築房屋。王褒《僮約》:“治舍蓋屋。”③車蓋、傘等遮陽擋雨的用具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輪人為蓋。”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為黃屋蓋乘輿,出入擬於天子。”(屋:同“幄”。帳幕。)④器物上的蓋子。《禮記·少儀》:“器則執蓋。”⑤遮蔽;掩蓋。《淮南子·說林》:“日月欲明而浮雲蓋之。”⑥超過;壓倒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力拔山兮氣蓋世。”⑦崇尚。《國語· 吳語》:“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。”⑧副詞。表推測,相當於“大概”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。”⑨連詞。承接上文。表示原因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屈平之作《離騷》,蓋自怨生也。”⑩助詞。多用於句首。無實在意義,其作用隻是引出下面的議論或說明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蓋聞聖人遷徙無常,就變而從時,見末而知本,觀指而睹歸。”(本:根。)(11)通“盍”(hé),是“何不”的合音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?”(12)通“闔”。門扇。《左傳·莊公三十二年》:“犖有力焉,能投蓋於稷門。”路:
①道路;路途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觴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遠。”②路程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”③途徑;方向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無有作惡,遵王之路。”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”(引喻:稱引說話。)④仕途,執政。許棠《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》之八:“當路公卿誰見待? 故鄉親友自疑非。”(待:寬容。疑非:懷疑有錯誤。)⑤法度;規則。李華《禦史中丞廳壁記》:“遵王路以整多方。”(王:指先王。)⑥方面;地區。田藝衡《留青日記·賭博》:“蘇常一路尤甚,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,蓋避禁也。”(蘇常:蘇州、常州。避禁:避開禁令。)⑦車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王思舊勛而賜之路。”⑧大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路弓乘矢。”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。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,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。澀:
①不光滑;不滑潤。《禮記·玉藻》“飲而俟”孔穎達疏:“禮,食未飧(sūn),必前啜飲,以利滑喉中,不令澀噎。”(噎:哽塞。)②阻塞。《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:“脈虛者不象陰也。如此者,滑則生,澀則死也。”③像明礬或柿未熟的味道。杜甫《病橘》:“惜哉結實小,酸澀如棠棃。”④說話、寫文章生硬;不流暢。《世說新語·輕詆》:“王右軍少時甚澀訥。”青:
①深綠色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草色入簾青。”②藍色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青,取之於藍而青於藍。”③黑色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厥土青黎。”④青色的東西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青綠,民所常服。”⑤青州,古州名。先秦為九州之一。在今山東境內。泥:
(一)①古水名。涇水支流,在今甘肅省慶陽地區。②泥土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厥土惟塗泥。”③像泥一樣的東西。《洞冥記》卷三:“帝令剉此草為泥,以塗雲明之館。” (二)nì ①塗抹。《世說新語·汰侈》:“王(愷)以赤石脂泥壁。”(赤石脂:一種風化的陶土。)②固執;拘泥。柳宗元《斷刑論下》:“經非權則泥,權非經則悖(bèi)。”(悖:混亂。)③阻滯不通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,致遠恐泥。”④軟求;軟纏。元稹《遺悲懷》之一:“顧我無衣搜藎篋,泥他沽酒拔金釵。”⑤通“涅”。用作黑色染料的礬石。《大戴禮記·曾子制言上》:“白沙在泥,與之俱黑。”坂:
同“阪”。斜坡;山坡。李白《北上行》:“采薪壟坂長。”(薪:柴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