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三田寶,鎮長存,赤帝分明坐廣寒。

    “三田寶,鎮長存,赤帝分明坐廣寒。”詩句出處:《漁父詞十八首》;是唐朝詩人呂巖的作品。

    四象分明八卦周,乾坤男女論綢繆。
    交會處,更嬌羞,轉覺情深玉體柔。

    閉目尋真真自歸,玄珠一顆出輝輝。
    終日玩,莫拋離,免使閻王遣使追。

    九轉功成數盡乾,開爐撥鼎見金丹。
    餐餌瞭,別塵寰,足躡青雲突上天。

    大道從來屬自然。空堂寂坐守機關。
    三田寶,鎮長存,赤帝分明坐廣寒。

    舉世人生何所依,不求自己更求誰。
    絕嗜欲,斷貪癡,莫把神明暗裡欺。

    位立三才屬五行,陰陽合處便相生。
    龍飛踴,虎狌獰,吐個神珠各戰爭。

    萬劫千生得個人,須知先世種來因。
    速覺悟。出迷津,莫使輪回受苦辛。

    運本還元於此尋,周流金鼎虎龍吟。
    身不老,俗難侵,貌返童顏骨變金。

    卯酉門中作用時,赤龍時蘸玉清池。
    雲薄薄,雨微微,看取妖容露雪肌。

    閉目藏真神思凝,杳冥中裡見吾宗。
    無邊畔,迥朦朧,玄景觀來覺盡空。

    會合都從戊巳傢,金鉛水汞莫須誇。
    隻此物,結丹砂,反覆陰陽色轉華。

    恍惚擒來得自然,偷他造化在其間。
    神鼎內,火烹煎,盡歷陰陽結作丹。

    還返初成立變童,瑞蓮開處色輝紅。
    金鼎內,迥朦朧,換骨添筋處處通。

    日月交加曉夜奔,昆侖頂上定乾坤。
    真鏡裡,實堪論,靉靉紅霞曉寂門。

    子午常餐日月精,玄關門戶啟還扃。
    長如此,過平生,且把陰陽子細烹。

    那個仙經述此方,參同大易顯陰陽。
    須窮取,莫顛狂,會者名高道自昌。

    學道初從此處修,斷除貪愛別嬌柔。
    長守靜,處深幽,服氣餐霞飽即休。

    貪貴貪榮逐利名,追遊醉後戀歡情。
    年不永,代君驚,一報身終那裡生。

    以上呂巖作品《漁父詞十八首》共18首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三:

    ①基數詞。《周易·解》:“田獲三狐。”(田:打獵。)②序數第三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③表示多數或多次。《史記·魯周公世傢》:“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。”(哺:口中含嚼的食物。)

    田:

    ①種植作物的土地。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: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。”②耕種田地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故秦苑囿園池,令民得田之。”③通“畋”。打獵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獸,後必無獸。”④春季打獵和習兵之禮。《周禮 · 春官 · 甸祝》:“甸祝掌四時之田。”⑤古代主管農事的官員,即田峻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王命佈農事,命田舍東郊。”⑥大鼓。《詩經 · 周頌·有瞽》:“應田縣鼓。”(應:小鼓。)

    寶:

    ①珍貴的東西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隨、和之寶。”(隨:指隨侯珠。和:指卞和璧。)蘇軾《和子由》:“千金買戰馬,百寶裝刀鐶。”②珍貴的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。”③帝、後、太子的印璽。《新唐書·車服志》:“至武後,改諸璽皆為寶。”④珍愛。《尚書·旅獒》:“不寶遠物,則遠人格;所寶惟賢,則邇人安。”(邇:近。)

    鎮:

    ①壓。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馬方駭鼓而驚之,系方絕又重鎮之。”②用以壓物的東西。《楚辭 · 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白玉兮為鎮。”(用白玉石作壓座席的東西。)③壓抑;抑制。《楚辭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白玉兮為鎮。”④安定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鎮國傢,撫百姓。”(柔:懷柔。邇:近。)⑤鎮守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宗室傳論》:“鎮據邊陲,克堪厥任。”(邊陲:邊疆。克:能。厥:其。)⑥重要或險要的地方。杜甫《夔州歌十絕句》之四:“白帝高為三峽鎮。”⑦集市。《宋史·嶽飛傳》:“飛進軍朱仙鎮。”⑧時常;長久。柳永《傾杯》:“情知道世上,難使皓月長圓,彩雲鎮住。”⑨表示整段時間。朱熹《邵武道中》:“不惜容鬢凋,鎮日長空饑。”

    長:

    (一)①長度;兩端的距離。《考工記· 車人》:“車人為車,柯長三尺。”②長度大。與“短”相對。1.指空間。古樂府(木蘭詩》:“北市買長鞭。”2.指時間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矜偽不長,蓋虛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雲帆濟滄海。”(會:一定。濟:渡。)④遼闊。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》:“鳥飛不到吳天長。”⑤經常。張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長向村傢取黃犢。”⑥長處;專長。韓愈《畫記》:“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,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。”⑦擅長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周瑜傳》:“與吳越爭衡,本非中國所長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齡大;輩分高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……”③首領;首長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九州之長,入天子之國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長;成長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長。”⑤撫養。《詩經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長我育我。”⑥滋長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屢盟,亂是用長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進;增強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,知困然後能自強也,故曰教學相長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青萍結綠,長價於薛卞之門。”(青萍:劍名。結綠:玉名。)

    存:

    ①問候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而公子親數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是以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滅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長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論衡·訂鬼》:“凡天地之間有鬼,非人死精神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赤:

    ①紅色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椒》:“色赤椒好。”②真誠;沒有雜念。韓偓《息兵》:“自有蒼蒼鑒赤誠。”(蒼蒼:天。)③空無所有。《韓非子· 十過》:“晉國大旱,赤地三年。”④裸露;露出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。杜甫《早秋苦熱》詩:“安得赤腳踏層冰。”

    帝:

    ①天帝。古人或宗教徒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為帝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上帝監民。”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夕宿兮帝郊。”②君主;皇帝。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秦所以急圍趙者,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。”《續資治通鑒·宋太祖乾德四年》:“帝每勸以讀書,(趙)普遂手不釋卷。”

    分:

    (一)①分開;劃分。與“合”相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國以為五鄉,鄉為之師;分鄉以為五州,州為之長。”(國:都城。)②從主體分出的部分;分支。《元史·順宗紀五》:“立中書分省於濟寧。”(中書省:中央總管國傢政事的機關。濟寧:在山東省。)③分成;分出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故孔墨之後,儒分為八,墨離為三,取舍相反不同。”④離開;分散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嗚呼!遠哉,其分於道也。”⑤分配;給與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廣廉,得賞賜輒(zhé)分其麾(huī)下,飲食與士共之。”(輒:總是。麾下:部下。)⑥分擔;分享。揚雄《解嘲》:“分人之祿。”《三國志·吳書·陸瑁傳》:“陳國陳融……等皆單貧有志,就瑁遊處,瑁割少分甘,與同豐約。”(割:分給。約:節儉。)⑦區分;辨別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周與蝴蝶必有分矣。”⑧量詞。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,至於眾人,當惜分陰。” (二)fèn ①名分;職分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故禮達而名定。”②資質;資歷。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卷一:“性靈關天分,書卷關學歷。”③福分;緣分。劉禹錫《寄樂天》:“幸免如斯分非淺,祝君長詠夢熊詩。”④情分;關系或感情。《北齊書·封孝琬傳》:“晚相逢遇,分好遂深。”⑤料想。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附蘇武》:“自分已死久矣。”⑥甘心;服氣。李肩吾《清平樂》:“燕子可憐人去,海棠不分春寒。”

    分明:

    清楚,明白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貴賤~~,男女禮順。”

    明:

    ①明亮;光明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子興視夜,明星有爛。”②照亮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③明顯;明白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則秦不能害齊,亦已明矣。”④公開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太後明謂左右。”又顯露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記》:“明滅可見。”⑤說明;表明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亦以明死生之大。”⑥賢明;英明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恐托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。”⑦聰明;智慧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韓愈《師說》:“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”(遺:放棄。)⑧視力;眼力。又視力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⑨白天。張煌言《擬古》之二:“晦明本如轂(gǔ),日日相推移。”(晦:黑夜。轂:車輪的中心。)⑩舊指陽世間。顏延之《和謝監靈運一首》:“人神幽明絕。”(幽:指陰間。絕:指時亂不得祭祀。)(11)次(日或年)。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越明年,貧者自南海還,以告富者。”(南海: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。)(12)朝代名。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,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。[明堂]古代天子舉行朝會、祭祀、慶賞等大典的地方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[明器]即“冥器”。古代殉葬用的器物。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,擺設明器,好生齊整。”(大人傢:大戶人傢。)

    坐:

    ①坐。古人席地而坐;兩膝著地;臀部放在腳跟上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坐而假寐。”《呂氏春秋·離俗》:“終日坐,不自快。”②座位。後來寫作“座”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鄭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請以舞劍,因擊沛公於坐。”又比喻容易,不費力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天之高也,星辰之遠也,茍求其敵,千歲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(日至:指冬至。)③據守;堅守。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門。”④訴訟人對質;對證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莊子為坐。”(莊子:人名。)⑤犯罪;囚犯……獲罪。《晏子春秋·雜下》:“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盜’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數歲,坐法去官,傢居長安。”也指判罪,定罪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敢有毀者,坐之!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以手撫膺坐長嘆。”⑦因為;由於。古詩《陌上桑》:“來歸相怨怒,但坐觀羅敷。”(羅敷:美女名。)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車坐愛楓林晚。”⑧居住;停留。歸莊《黃孝子傳》:“父子坐旅中倘怳(tǎng huǎng)累月,因留過歲。”(惝怳:失意。累:數。)

    廣:

    (一)①大;廣大;宏大。《管子·小問》:“吾欲行廣仁大義,以利天下。”《呂氏春秋·異用》:“故國廣巨,兵強富,未必安也。”②寬;寬闊。《詩經 · 衛風 · 河廣》:“誰謂河廣,一葦杭之。”(杭:通“航”。)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長八尺,廣七尺。”③多;眾多。《顏氏傢訓 ·勉學》:“世人不問愚智,皆欲識人之多,見事之廣。”④擴大;推廣。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:“武帝征伐四夷,開地廣境,北卻匈奴,西逐諸羌。”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秦繆公廣地益國。”(益:增添。)⑤寬心;安慰。蘇軾《和歸田園居六首》之二:“好語時見廣。”(見:指對自己。)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自以為壽不得長,傷悼之,乃為賦以自廣。”⑥廣泛地;多方面地。陸賈《新語·思務》:“是以君子廣思而博聽。”[廣(舊讀guàng)袤(mào)]東西的長度為廣,南北的長度為袤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考廣袤。”(考:核查。) (二)guàng ①〈名〉橫長;東西間距離。亦泛指面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從某至某,廣從(縱)六裡。”②春秋時楚國軍制,兵車十五輛為廣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為乘,廣三十乘,分為左右。”(楚子:楚王。) (三)kuàng ①通“壙”。墳墓。《孔子傢語·困誓》:“自望其廣,則睪如也。”②通“曠”。空缺;荒廢。《呂氏春秋·不廣》:“時不可必成,其人事則不廣。”獷(獷) guǎng ①兇猛;強悍。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》:“(有獸)大如狗,獷惡而力。”②兇悍;蠻橫。劉希夷《謁漢世祖廟》:“獷獸血塗地,巨人聲沸天。”《後漢書·段颎傳》:“虛欲修文戢戈,招降獷敵。”③粗野。《後漢書·祭肜傳》:“臨守偏海,政移獷俗。”

    寒:

    ①冷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寒熱不節,民多虐疾。”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見瓶水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②貧窮;貧寒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》:“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”(彤庭:指富貴人傢。)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是以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士族。”③害怕;畏懼。《聊齋志異·辛十四娘》:“誤入澗谷,狼奔鴟(chī)叫,豎毛寒心。”(鴟:貓頭鷹。)


    上一篇:旧政穷人瘼,新衔展武经。

    下一篇:常时忆讨论,历历事犹存。
  • 三田宝,镇长存,赤帝分明坐广寒。

    “三田宝,镇长存,赤帝分明坐广寒。”诗句出处:《渔父词十八首》;是唐朝诗人吕岩的作品。

    四象分明八卦周,乾坤男女论绸缪。
    交会处,更娇羞,转觉情深玉体柔。

    闭目寻真真自归,玄珠一颗出辉辉。
    终日玩,莫抛离,免使阎王遣使追。

    九转功成数尽乾,开炉拨鼎见金丹。
    餐饵了,别尘寰,足蹑青云突上天。

    大道从来属自然。空堂寂坐守机关。
    三田宝,镇长存,赤帝分明坐广寒。

    举世人生何所依,不求自己更求谁。
    绝嗜欲,断贪痴,莫把神明暗里欺。

    位立三才属五行,阴阳合处便相生。
    龙飞踊,虎狌狞,吐个神珠各战争。

    万劫千生得个人,须知先世种来因。
    速觉悟。出迷津,莫使轮回受苦辛。

    运本还元于此寻,周流金鼎虎龙吟。
    身不老,俗难侵,貌返童颜骨变金。

    卯酉门中作用时,赤龙时蘸玉清池。
    云薄薄,雨微微,看取妖容露雪肌。

    闭目藏真神思凝,杳冥中里见吾宗。
    无边畔,迥朦胧,玄景观来觉尽空。

    会合都从戊巳家,金铅水汞莫须夸。
    只此物,结丹砂,反覆阴阳色转华。

    恍惚擒来得自然,偷他造化在其间。
    神鼎内,火烹煎,尽历阴阳结作丹。

    还返初成立变童,瑞莲开处色辉红。
    金鼎内,迥朦胧,换骨添筋处处通。

    日月交加晓夜奔,昆仑顶上定乾坤。
    真镜里,实堪论,叆叆红霞晓寂门。

    子午常餐日月精,玄关门户启还扃。
    长如此,过平生,且把阴阳子细烹。

    那个仙经述此方,参同大易显阴阳。
    须穷取,莫颠狂,会者名高道自昌。

    学道初从此处修,断除贪爱别娇柔。
    长守静,处深幽,服气餐霞饱即休。

    贪贵贪荣逐利名,追游醉后恋欢情。
    年不永,代君惊,一报身终那里生。

    以上吕岩作品《渔父词十八首》共18首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三:

    ①基数词。《周易·解》:“田获三狐。”(田:打猎。)②序数第三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③表示多数或多次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。”(哺:口中含嚼的食物。)

    田:

    ①种植作物的土地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”②耕种田地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故秦苑囿园池,令民得田之。”③通“畋”。打猎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,后必无兽。”④春季打猎和习兵之礼。《周礼 · 春官 · 甸祝》:“甸祝掌四时之田。”⑤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,即田峻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王命布农事,命田舍东郊。”⑥大鼓。《诗经 · 周颂·有瞽》:“应田县鼓。”(应:小鼓。)

    宝:

    ①珍贵的东西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、和之宝。”(随:指随侯珠。和:指卞和璧。)苏轼《和子由》:“千金买战马,百宝装刀镮。”②珍贵的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。”③帝、后、太子的印玺。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:“至武后,改诸玺皆为宝。”④珍爱。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宝远物,则远人格;所宝惟贤,则迩人安。”(迩:近。)

    镇:

    ①压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马方骇鼓而惊之,系方绝又重镇之。”②用以压物的东西。《楚辞 · 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白玉兮为镇。”(用白玉石作压座席的东西。)③压抑;抑制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白玉兮为镇。”④安定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镇国家,抚百姓。”(柔:怀柔。迩:近。)⑤镇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宗室传论》:“镇据边陲,克堪厥任。”(边陲:边疆。克:能。厥:其。)⑥重要或险要的地方。杜甫《夔州歌十绝句》之四:“白帝高为三峡镇。”⑦集市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飞进军朱仙镇。”⑧时常;长久。柳永《倾杯》:“情知道世上,难使皓月长圆,彩云镇住。”⑨表示整段时间。朱熹《邵武道中》:“不惜容鬓凋,镇日长空饥。”

    长:

    (一)①长度;两端的距离。《考工记· 车人》:“车人为车,柯长三尺。”②长度大。与“短”相对。1.指空间。古乐府(木兰诗》:“北市买长鞭。”2.指时间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矜伪不长,盖虚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(会:一定。济:渡。)④辽阔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鸟飞不到吴天长。”⑤经常。张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长向村家取黄犊。”⑥长处;专长。韩愈《画记》:“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,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。”⑦擅长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周瑜传》:“与吴越争衡,本非中国所长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龄大;辈分高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……”③首领;首长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长;成长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长。”⑤抚养。《诗经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长我育我。”⑥滋长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进;增强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,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青萍结绿,长价于薛卞之门。”(青萍:剑名。结绿:玉名。)

    存:

    ①问候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而公子亲数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是以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“凡天地之间有鬼,非人死精神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赤:

    ①红色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椒》:“色赤椒好。”②真诚;没有杂念。韩偓《息兵》:“自有苍苍鉴赤诚。”(苍苍:天。)③空无所有。《韩非子· 十过》:“晋国大旱,赤地三年。”④裸露;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。杜甫《早秋苦热》诗:“安得赤脚踏层冰。”

    帝:

    ①天帝。古人或宗教徒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为帝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上帝监民。”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夕宿兮帝郊。”②君主;皇帝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祖乾德四年》:“帝每劝以读书,(赵)普遂手不释卷。”

    分:

    (一)①分开;划分。与“合”相对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国以为五乡,乡为之师;分乡以为五州,州为之长。”(国:都城。)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;分支。《元史·顺宗纪五》:“立中书分省于济宁。”(中书省: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。济宁:在山东省。)③分成;分出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故孔墨之后,儒分为八,墨离为三,取舍相反不同。”④离开;分散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呜呼!远哉,其分于道也。”⑤分配;给与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广廉,得赏赐辄(zhé)分其麾(huī)下,饮食与士共之。”(辄:总是。麾下:部下。)⑥分担;分享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分人之禄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瑁传》:“陈国陈融……等皆单贫有志,就瑁游处,瑁割少分甘,与同丰约。”(割:分给。约:节俭。)⑦区分;辨别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周与蝴蝶必有分矣。”⑧量词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” (二)fèn ①名分;职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礼达而名定。”②资质;资历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历。”③福分;缘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“幸免如斯分非浅,祝君长咏梦熊诗。”④情分;关系或感情。《北齐书·封孝琬传》:“晚相逢遇,分好遂深。”⑤料想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自分已死久矣。”⑥甘心;服气。李肩吾《清平乐》:“燕子可怜人去,海棠不分春寒。”

    分明:

    清楚,明白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贵贱~~,男女礼顺。”

    明:

    ①明亮;光明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子兴视夜,明星有烂。”②照亮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③明显;明白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则秦不能害齐,亦已明矣。”④公开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明谓左右。”又显露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明灭可见。”⑤说明;表明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亦以明死生之大。”⑥贤明;英明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”⑦聪明;智慧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(遗:放弃。)⑧视力;眼力。又视力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⑨白天。张煌言《拟古》之二:“晦明本如毂(gǔ),日日相推移。”(晦:黑夜。毂:车轮的中心。)⑩旧指阳世间。颜延之《和谢监灵运一首》:“人神幽明绝。”(幽:指阴间。绝:指时乱不得祭祀。)(11)次(日或年)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”(南海: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。)(12)朝代名。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,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。[明堂]古代天子举行朝会、祭祀、庆赏等大典的地方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[明器]即“冥器”。古代殉葬用的器物。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,摆设明器,好生齐整。”(大人家:大户人家。)

    坐:

    ①坐。古人席地而坐;两膝着地;臀部放在脚跟上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坐而假寐。”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终日坐,不自快。”②座位。后来写作“座”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请以舞剑,因击沛公于坐。”又比喻容易,不费力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天之高也,星辰之远也,苟求其敌,千岁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(日至:指冬至。)③据守;坚守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门。”④诉讼人对质;对证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庄子为坐。”(庄子:人名。)⑤犯罪;囚犯……获罪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下》:“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盗’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数岁,坐法去官,家居长安。”也指判罪,定罪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敢有毁者,坐之!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⑦因为;由于。古诗《陌上桑》:“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”(罗敷:美女名。)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。”⑧居住;停留。归庄《黄孝子传》:“父子坐旅中倘怳(tǎng huǎng)累月,因留过岁。”(惝怳:失意。累:数。)

    广:

    (一)①大;广大;宏大。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吾欲行广仁大义,以利天下。”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故国广巨,兵强富,未必安也。”②宽;宽阔。《诗经 · 卫风 · 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(杭:通“航”。)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长八尺,广七尺。”③多;众多。《颜氏家训 ·勉学》:“世人不问愚智,皆欲识人之多,见事之广。”④扩大;推广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“武帝征伐四夷,开地广境,北却匈奴,西逐诸羌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秦缪公广地益国。”(益:增添。)⑤宽心;安慰。苏轼《和归田园居六首》之二:“好语时见广。”(见:指对自己。)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自以为寿不得长,伤悼之,乃为赋以自广。”⑥广泛地;多方面地。陆贾《新语·思务》:“是以君子广思而博听。”[广(旧读guàng)袤(mào)]东西的长度为广,南北的长度为袤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考广袤。”(考:核查。) (二)guàng ①〈名〉横长;东西间距离。亦泛指面积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从某至某,广从(纵)六里。”②春秋时楚国军制,兵车十五辆为广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为乘,广三十乘,分为左右。”(楚子:楚王。) (三)kuàng ①通“圹”。坟墓。《孔子家语·困誓》:“自望其广,则睪如也。”②通“旷”。空缺;荒废。《吕氏春秋·不广》:“时不可必成,其人事则不广。”犷(獷) guǎng ①凶猛;强悍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:“(有兽)大如狗,犷恶而力。”②凶悍;蛮横。刘希夷《谒汉世祖庙》:“犷兽血涂地,巨人声沸天。”《后汉书·段颎传》:“虚欲修文戢戈,招降犷敌。”③粗野。《后汉书·祭肜传》:“临守偏海,政移犷俗。”

    寒:

    ①冷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寒热不节,民多虐疾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见瓶水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②贫穷;贫寒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》:“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”(彤庭:指富贵人家。)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是以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。”③害怕;畏惧。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误入涧谷,狼奔鸱(chī)叫,竖毛寒心。”(鸱:猫头鹰。)


    上一篇:旧政穷人瘼,新衔展武经。

    下一篇:常时忆讨论,历历事犹存。

  • 上一篇:旧政穷人瘼,新衔展武经。

    下一篇:常时忆讨论,历历事犹存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