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孔明臥龍者,潛伏躬耕耨。

    “孔明臥龍者,潛伏躬耕耨。”詩句出處:《讀襄陽耆舊傳,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》;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。

    漢皋古來雄,山水天下秀。高當軫翼分,化作英髦囿。
    暴秦之前人,灰滅不可究。自從宋生賢,特立冠耆舊。
    離騷既日月,九辯即列宿。卓哉悲秋辭,合在風雅右。
    龐公樂幽隱,辟聘無所就。隻愛鹿門泉,泠泠倚巖漱。
    孔明臥龍者,潛伏躬耕耨。忽遭玄德雲,遂起鱗角鬥。
    三胡皆皆峻,二習名亦茂。其餘文武傢,相望如斥堠。
    緬思齊梁降,寂寞寡清胄。凝融為漪瀾,復結作瑩琇。
    不知粹和氣,有得方大受。將生皮夫子,上帝可其奏。
    並包數公才,用以殿厥後。嘗聞兒童歲,嬉戲陳俎豆。
    積漸開詞源,一派分萬溜。先崇丘旦室,大懼隳結構。
    次補荀孟垣,所貴亡罅漏。仰瞻三皇道,蟣虱在宇宙。
    卻視五霸圖,股掌弄孩幼。或能醢髖髀,或與翼雛鷇。
    或喜掉直舌,或樂斬邪脰。或耨鉏翳薈,或整理錯謬。
    或如百千騎,合沓原野狩。又如曉江平,風死波不皺。
    幽埋力須掘,遺落貲必購。乃於文學中,十倍猗頓富。
    囊乏向咸鎬,馬重遲步驟。專場射策時,縛虎當羿彀。
    歸來把通籍,且作高堂壽。未足逞戈矛,誰雲被文繡?
    從知偶東下,帆影拂吳岫。物象悉摧藏,精靈畏雕鏤。
    伊餘抱沈疾,憔悴守圭竇。方推洪范疇,更念大玄首。
    陳詩采風俗,學古窮篆籀。朝朝貰薪米,往往逢責詬。
    既被鄰裡輕,亦為妻子陋。持冠適甌越,敢怨不得售。
    窘若曬沙魚,悲如哭霜狖。唯君枉車轍,以逐海上臭。
    披襟兩相對,半夜忽白晝。執熱濯清風,忘憂飲醇酎。
    驅為文翰侶,駑皂參驥廄。有時諧宮商,自喜真邂逅。
    道孤情易苦,語直詩還瘦。藻匠如見酬,終身致懷袖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孔:

    ①通;通達。《漢書·西域傳上》:“辟(pì)在西南,不當孔道。”(辟:偏僻。當:處在某個地方。)②孔洞;窟窿。《賣油翁》:“自錢孔入,而錢不濕。”《史記·田儋列傳》:“既葬,二客穿其塚(zhǒng)旁孔,皆自剄(jǐng),下從之。”(塚:墓。自剄:割頸自殺。下:指下到墓內。)《梁書·沈約傳》:“百日數旬,革帶常應移孔。”(革帶:皮腰帶。)③量詞。《徐霞客遊記·遊武彝山日記》:“崖端穴數孔。”(端:頂端。)④孔子的簡稱。《論衡》有《問孔篇》。⑤副詞。表示程度。甚;非常。《詩經·鄭風·羔裘》:“孔武有力。”(武:勇猛)。

    明:

    ①明亮;光明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子興視夜,明星有爛。”②照亮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③明顯;明白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則秦不能害齊,亦已明矣。”④公開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太後明謂左右。”又顯露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記》:“明滅可見。”⑤說明;表明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亦以明死生之大。”⑥賢明;英明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恐托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。”⑦聰明;智慧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韓愈《師說》:“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”(遺:放棄。)⑧視力;眼力。又視力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⑨白天。張煌言《擬古》之二:“晦明本如轂(gǔ),日日相推移。”(晦:黑夜。轂:車輪的中心。)⑩舊指陽世間。顏延之《和謝監靈運一首》:“人神幽明絕。”(幽:指陰間。絕:指時亂不得祭祀。)(11)次(日或年)。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越明年,貧者自南海還,以告富者。”(南海: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。)(12)朝代名。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,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。[明堂]古代天子舉行朝會、祭祀、慶賞等大典的地方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[明器]即“冥器”。古代殉葬用的器物。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,擺設明器,好生齊整。”(大人傢:大戶人傢。)

    臥:

    ①伏幾休息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,臥則夢。”②睡。王翰《涼州詞》:“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幾人回?”③躺著。《世說新語·尤梅》:“桓公臥語曰。”④寢室。《漢書·韓信傳》:“張耳、韓信未起,(漢王)即其臥,奪其印符。”(即:就在。符:調兵的憑證。)⑤禽獸趴伏。李白《尋雍尊師隱居》詩:“花暖青牛臥。”⑥平放著。杜甫《重過何氏五首》之四:“雨拋金鎖甲,苔臥綠沉槍。”(綠沉槍:用深綠漆過的長柄槍。)⑦隱居。李白《送梁回歸東平》:“莫學東山臥,參差老謝安。”

    臥龍:

    ①伏臥的龍。庾信《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》:“暗石疑藏虎,盤根似~~。”②喻隱居或尚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。劉禹錫《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征江湘逐客》:“雲雨江湘起~~,武陵樵客躡仙��。”

    龍:

    (一)①我國傳說中的神異動物,頭有角,身有鱗。有腳可走,無翼能飛。《周易·乾》:“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”(田:指地上。)②帝王的象征。杜甫《哀王孫》:“高帝子孫盡隆準,龍種自與常人殊。”(高帝:漢高祖。隆準:高鼻梁。)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天旋日轉回龍馭。”③八尺以上的馬;駿馬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龍輅充庭,雲旗拂霓。”(輅:天子的車。雲旗:很高的旗。霓:副虹,借指空中。)④指傑出的人才。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。”⑤二十八宿中東方七星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的合稱。⑥十二生肖之一。[龍鐘]1. 衰老、疲憊的樣子。王維《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》:“龍鐘一老翁,徐步謁禪宮。”2. 潦倒、不得意的樣子。白居易《別微之於澧上》:“莫問龍鐘惡官職,且聽清脆好文篇。”3. 淚流縱橫的樣子。蔡邕《琴操》下:“空山歔欷,涕龍鐘兮。”(歔欷xū xī:哀嘆抽泣聲。)4.躑躅難行的樣子。 蘇頲《曉發方騫驛》:“傳置遠山蹊,龍鐘蹴澗泥。”(蹴cù:踐踏。)(二)lǒng 同“壟(lǒng)”。①岡壟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賤丈夫焉,必求龍斷而登之。”(賤丈夫:指貪利可鄙的男子。龍斷:斷而高的岡壟。)②獨占利益。《藝林伐山》:“私富貴之龍斷。” (三)chǒng 通“寵”。榮耀。《詩經》:“何天之龍。”

    者:

    ①代詞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時間、地點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邊來已熟,紅塵那畔去應疏。”②助詞。1.與動詞、形容詞或短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與數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指稱前邊的事物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瑜傳》:“此數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與時間名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相當於“……的時候”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昔者十日並出。”4.用在名詞主語後,表示提頓或判斷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陳勝者,陽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關系或假設關系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盡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無悔矣。”③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與疑問代詞“誰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問語氣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誰為大王為此計者?”

    潛:

    ①在水下活動。《莊子·達生》:“至人潛行不窒,蹈火不熱。”(至人: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。)②隱沒;隱藏。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魚潛在淵。”③秘密;暗中;悄悄。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”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若潛師以來,國可得也。”④水名。漢水支流,即今湖北潛江市東南的蘆洑河。[潛心]靜心專註。《宋史·楊時傳》:“幼穎異,能屬文;稍長,潛心經史。”(屬:撰寫。)

    伏:

    ①趴;俯伏。《禮記· 曲禮上》:“寢毋伏。”又指俯身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孔子伏軾而嘆曰。”(軾:車前憑靠的橫木。)②低;落。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伏波不興。”(興:起。)③潛伏;隱蔽。《老子》:“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”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自春秋至於戰國,出奇設伏,變詐之兵並作。”④屈服;承受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許既伏其罪矣。”(許:國名。既:已經。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海外賓伏。”⑤降伏;服從。皇甫冉《贈普門上人》:“慧力堪傳教,禪功久伏魔。”⑥通“服”。1. 佩服。《晉書·左思傳》:“及(左)思賦出,(陸)機絕嘆伏,以為不能加也,遂輟筆焉。”(絕:非常。加:增添。)2. 適應;習慣。韓愈《黃傢賊事宜狀》:“例皆不諳山川,不伏水土。”⑦伏天。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統稱三伏。時間在農歷六月前後,是盛夏季節。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歲日伏臘,烹羊炰羔,鬥酒自勞。”⑧敬辭。臣下對君主、下對上的敬辭。《漢書·楊惲傳》:“伏惟聖主之恩,不可勝量。”(惟:思。)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”⑨古代夏祭稱“伏”。《史記·留侯世傢》:“每上塚(zhǒng)伏臘,祠黃石。”(塚:墳。臘:冬祭稱臘。黃石:石名。)

    躬:

    ①身體。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百姓愁苦,靡所錯躬。”②自身;自己。《禮記· 樂記》:“好惡(wù)無節於內,知誘於外,不能反躬,天理滅矣。”(知:欲望。)③親自;親身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禹、稷躬稼而有天下。”④箭靶的上下幅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倍中以為躬。”

    耨:

    ①鋤草的農具,似鋤。《呂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其耨六寸,所以間稼也。”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為耒耜鋤耨,以墾草莽。”②鋤草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深耕易耨。”


    上一篇:意气风云倏如昨,岁月春秋屡回薄。

    下一篇:语济岂时顾,默善忘世攀。
  • 孔明卧龙者,潜伏躬耕耨。

    “孔明卧龙者,潜伏躬耕耨。”诗句出处:《读襄阳耆旧传,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》;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。

    汉皋古来雄,山水天下秀。高当轸翼分,化作英髦囿。
    暴秦之前人,灰灭不可究。自从宋生贤,特立冠耆旧。
    离骚既日月,九辩即列宿。卓哉悲秋辞,合在风雅右。
    庞公乐幽隐,辟聘无所就。只爱鹿门泉,泠泠倚岩漱。
    孔明卧龙者,潜伏躬耕耨。忽遭玄德云,遂起鳞角斗。
    三胡皆皆峻,二习名亦茂。其余文武家,相望如斥堠。
    缅思齐梁降,寂寞寡清胄。凝融为漪澜,复结作莹琇。
    不知粹和气,有得方大受。将生皮夫子,上帝可其奏。
    并包数公才,用以殿厥后。尝闻儿童岁,嬉戏陈俎豆。
    积渐开词源,一派分万溜。先崇丘旦室,大惧隳结构。
    次补荀孟垣,所贵亡罅漏。仰瞻三皇道,虮虱在宇宙。
    却视五霸图,股掌弄孩幼。或能醢髋髀,或与翼雏鷇。
    或喜掉直舌,或乐斩邪脰。或耨鉏翳荟,或整理错谬。
    或如百千骑,合沓原野狩。又如晓江平,风死波不皱。
    幽埋力须掘,遗落赀必购。乃于文学中,十倍猗顿富。
    囊乏向咸镐,马重迟步骤。专场射策时,缚虎当羿彀。
    归来把通籍,且作高堂寿。未足逞戈矛,谁云被文绣?
    从知偶东下,帆影拂吴岫。物象悉摧藏,精灵畏雕镂。
    伊余抱沈疾,憔悴守圭窦。方推洪范畴,更念大玄首。
    陈诗采风俗,学古穷篆籀。朝朝贳薪米,往往逢责诟。
    既被邻里轻,亦为妻子陋。持冠适瓯越,敢怨不得售。
    窘若晒沙鱼,悲如哭霜狖。唯君枉车辙,以逐海上臭。
    披襟两相对,半夜忽白昼。执热濯清风,忘忧饮醇酎。
    驱为文翰侣,驽皂参骥厩。有时谐宫商,自喜真邂逅。
    道孤情易苦,语直诗还瘦。藻匠如见酬,终身致怀袖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孔:

    ①通;通达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:“辟(pì)在西南,不当孔道。”(辟:偏僻。当:处在某个地方。)②孔洞;窟窿。《卖油翁》:“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”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既葬,二客穿其冢(zhǒng)旁孔,皆自刭(jǐng),下从之。”(冢:墓。自刭:割颈自杀。下:指下到墓内。)《梁书·沈约传》:“百日数旬,革带常应移孔。”(革带:皮腰带。)③量词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武彝山日记》:“崖端穴数孔。”(端:顶端。)④孔子的简称。《论衡》有《问孔篇》。⑤副词。表示程度。甚;非常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孔武有力。”(武:勇猛)。

    明:

    ①明亮;光明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子兴视夜,明星有烂。”②照亮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③明显;明白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则秦不能害齐,亦已明矣。”④公开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明谓左右。”又显露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明灭可见。”⑤说明;表明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亦以明死生之大。”⑥贤明;英明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”⑦聪明;智慧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(遗:放弃。)⑧视力;眼力。又视力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⑨白天。张煌言《拟古》之二:“晦明本如毂(gǔ),日日相推移。”(晦:黑夜。毂:车轮的中心。)⑩旧指阳世间。颜延之《和谢监灵运一首》:“人神幽明绝。”(幽:指阴间。绝:指时乱不得祭祀。)(11)次(日或年)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”(南海: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。)(12)朝代名。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,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。[明堂]古代天子举行朝会、祭祀、庆赏等大典的地方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[明器]即“冥器”。古代殉葬用的器物。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,摆设明器,好生齐整。”(大人家:大户人家。)

    卧:

    ①伏几休息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,卧则梦。”②睡。王翰《凉州词》: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③躺着。《世说新语·尤梅》:“桓公卧语曰。”④寝室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张耳、韩信未起,(汉王)即其卧,夺其印符。”(即:就在。符:调兵的凭证。)⑤禽兽趴伏。李白《寻雍尊师隐居》诗:“花暖青牛卧。”⑥平放着。杜甫《重过何氏五首》之四:“雨抛金锁甲,苔卧绿沉枪。”(绿沉枪:用深绿漆过的长柄枪。)⑦隐居。李白《送梁回归东平》:“莫学东山卧,参差老谢安。”

    卧龙:

    ①伏卧的龙。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》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~~。”②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。刘禹锡《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》:“云雨江湘起~~,武陵樵客蹑仙��。”

    龙:

    (一)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头有角,身有鳞。有脚可走,无翼能飞。《周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(田:指地上。)②帝王的象征。杜甫《哀王孙》:“高帝子孙尽隆准,龙种自与常人殊。”(高帝:汉高祖。隆准:高鼻梁。)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旋日转回龙驭。”③八尺以上的马;骏马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龙辂充庭,云旗拂霓。”(辂:天子的车。云旗:很高的旗。霓:副虹,借指空中。)④指杰出的人才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”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的合称。⑥十二生肖之一。[龙钟]1. 衰老、疲惫的样子。王维《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》:“龙钟一老翁,徐步谒禅宫。”2. 潦倒、不得意的样子。白居易《别微之于澧上》:“莫问龙钟恶官职,且听清脆好文篇。”3. 泪流纵横的样子。蔡邕《琴操》下:“空山歔欷,涕龙钟兮。”(歔欷xū xī:哀叹抽泣声。)4.踯躅难行的样子。 苏颋《晓发方骞驿》:“传置远山蹊,龙钟蹴涧泥。”(蹴cù:践踏。)(二)lǒng 同“垄(lǒng)”。①冈垄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。”(贱丈夫:指贪利可鄙的男子。龙断:断而高的冈垄。)②独占利益。《艺林伐山》:“私富贵之龙断。” (三)chǒng 通“宠”。荣耀。《诗经》:“何天之龙。”

    者:

    ①代词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时间、地点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边来已熟,红尘那畔去应疏。”②助词。1.与动词、形容词或短语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与数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指称前边的事物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此数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与时间名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时候”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十日并出。”4.用在名词主语后,表示提顿或判断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③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与疑问代词“谁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问语气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

    潜:

    ①在水下活动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至人潜行不窒,蹈火不热。”(至人: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。)②隐没;隐藏。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鱼潜在渊。”③秘密;暗中;悄悄。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”④水名。汉水支流,即今湖北潜江市东南的芦洑河。[潜心]静心专注。《宋史·杨时传》:“幼颖异,能属文;稍长,潜心经史。”(属:撰写。)

    伏:

    ①趴;俯伏。《礼记· 曲礼上》:“寝毋伏。”又指俯身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孔子伏轼而叹曰。”(轼:车前凭靠的横木。)②低;落。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伏波不兴。”(兴:起。)③潜伏;隐蔽。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自春秋至于战国,出奇设伏,变诈之兵并作。”④屈服;承受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许既伏其罪矣。”(许:国名。既:已经。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海外宾伏。”⑤降伏;服从。皇甫冉《赠普门上人》:“慧力堪传教,禅功久伏魔。”⑥通“服”。1. 佩服。《晋书·左思传》:“及(左)思赋出,(陆)机绝叹伏,以为不能加也,遂辍笔焉。”(绝:非常。加:增添。)2. 适应;习惯。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例皆不谙山川,不伏水土。”⑦伏天。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统称三伏。时间在农历六月前后,是盛夏季节。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岁日伏腊,烹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”⑧敬辞。臣下对君主、下对上的敬辞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伏惟圣主之恩,不可胜量。”(惟:思。)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府吏长跪告,伏惟启阿母。”⑨古代夏祭称“伏”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每上冢(zhǒng)伏腊,祠黄石。”(冢:坟。腊:冬祭称腊。黄石:石名。)

    躬:

    ①身体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百姓愁苦,靡所错躬。”②自身;自己。《礼记· 乐记》:“好恶(wù)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”(知:欲望。)③亲自;亲身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禹、稷躬稼而有天下。”④箭靶的上下幅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倍中以为躬。”

    耨:

    ①锄草的农具,似锄。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其耨六寸,所以间稼也。”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为耒耜锄耨,以垦草莽。”②锄草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深耕易耨。”


    上一篇:意气风云倏如昨,岁月春秋屡回薄。

    下一篇:语济岂时顾,默善忘世攀。

  • 上一篇:意气风云倏如昨,岁月春秋屡回薄。

    下一篇:语济岂时顾,默善忘世攀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