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聖人事業轉銷耗,尚有漁者存熙熙。

    “聖人事業轉銷耗,尚有漁者存熙熙。”詩句出處:《江湖散人歌》;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。

    江湖散人天骨奇,短發搔來蓬半垂。手提孤篁曳寒繭,
    口誦太古滄浪詞。詞雲太古萬萬古,民性甚野無風期。
    夜棲止與禽獸雜,獨自構架縱橫枝。因而稱曰有巢氏,
    民共敬貴如君師。當時隻效烏鵲輩,豈是有意陳尊卑。
    無端後聖穿鑿破,一派前導千流隨。多方惱亂元氣死,
    日使文字生奸欺。聖人事業轉銷耗,尚有漁者存熙熙。
    風波不獨困一士,凡百器具皆能施。罛疏滬腐鱸鱖脫,
    止失檢馭無讒疵。人間所謂好男子,我見婦女留須眉。
    奴顏婢膝真乞丐,反以正直為狂癡。所以頭欲散,
    不散弁峨巍。所以腰欲散,不散珮陸離。行散任之適,
    坐散從傾欹;語散空谷應,笑散春雲披;衣散單復便,
    食散酸咸宜;書散渾真草,酒散甘醇醨;屋散勢斜直,
    樹散行參差;客散忘簪屨,禽散虛籠池。物外一以散,
    中心散何疑?不共諸侯分邑裡,不與天子專隍陴。
    靜則守桑柘,亂則逃妻兒。金鑣貝帶未嘗識,
    白刃殺我窮生為。或聞蕃將負恩澤,號令鐵馬如風馳。
    大君年小丞相少,當軸自請都旌旗。神鋒悉出羽林仗,
    繢畫日月蟠龍螭。太宗基業甚牢固,小醜背叛當殲夷。
    禁軍近自肅宗置,抑遏輔國爭雄雌。必然大段剪兇逆,
    須召勁勇持軍麾。四方賊壘猶占地,死者暴骨生寒饑。
    歸來輒擬荷鋤笠,詬吏已責租錢遲。興師十萬一日費,
    不啻千金何以支。隻今利口且箕斂,何暇俯首哀惸嫠。
    均荒補敗豈無術,佈在方冊撐頹隵。冰霜襦袴易反掌。
    白面諸郎殊不知。江湖散人悲古道,悠悠幸寄羲皇傲。
    官傢未議活蒼生,拜賜江湖散人號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聖:

    ①通達事理;事事精通;超越常人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充實之謂美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,大而化之之謂聖,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。”(大而化之:既表現出瞭光輝,又能融會貫通。)②聖明;品德智慧極高的人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孔子,聖之時者也。”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作者之謂聖,述者之謂明,聖明者,述作之謂也。”③對某門學問、技藝有很高成就的人。《抱樸子·辨問》:“善刻削之尤巧者則謂之木聖。”④神通。佚名《鎖齊天大聖》第二折:“奉上帝敕令,著吾神統領十萬天兵,與此妖魔鬥聖,走一遭去。”⑤封建時代稱帝王或與帝王有關的事物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大聖作治,建定法度,顯箸綱紀。”

    聖人:

    ①道德高尚、學識淵博的人。《荀子·性惡》:“故~~者,人之所積而致也。”②指帝王。王建《宮詞》:“殿頭傳語金階遠,隻進詞來謝~~。”

    人事:

    ①人力所能及的事。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》:“盛衰天理,雖曰天命,豈非~~哉”。②人世間事。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自君別我後,~~不可量。”③人為的動亂。《漢書·吳王濞傳》:“諸侯皆有背叛之意,~~極矣。”

    事:

    ①職位;職務;官職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職業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舞陽侯樊噲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為事。”(沛:江蘇沛縣。)③事情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不順則事不成。”④變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秦有荊軻之事。”蘇軾《徐州上皇帝書》:“今臣於無事之時,屢以盜賊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圖之,則已晚矣。”(圖:謀。)⑤實行;從事;做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欲與大叔,巨請事之 ”⑦從師求學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[非]與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為不如非。”⑧量詞。用於器物或衣服,相當於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》:“管弦三兩事。”

    事業:

    ①事情的成就。《易·坤》:“而暢於四支,發於~~。”②重要的事務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,無私人以官職~~,是何也?”

    業:

    ①古代懸鐘磬用的大木板。《詩經·周頌·有瞽》:“設業設虡(jù)。”(虡:懸鐘磬的木架。)②書寫用的木板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手執業,則投之。”③事業;功業。諸葛亮《草廬對》:“高祖因之以成帝業。”④職業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武陵人捕魚為業。”⑤產業;傢業。《鹽鐵論·論誹》:“久喪以害生,厚葬以傷業。”⑥學業。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業精於勤,荒於嬉。”⑦創始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項梁業之,子羽接之。”⑧次序;次第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信於事,則民從事有業。”⑨副詞。已經。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:“若業為吾所有,必高束焉。”

    轉:

    (一)①轉動。《詩經·邶風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”(匪:非。)②轉運;用車運輸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丁壯苦軍旅,老弱罷轉漕。”③轉移;輾轉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往來轉徙,時至時去,此胡人之生業也。”(徙:遷移。)④改變方向或情勢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千轉萬變而不窮。”⑤以舞伴歌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古者歌樂而無轉。”⑥轉送。⑦舊時詩文結構章法的術語。⑧反而;反倒。《詩經·小雅·谷風》:“將安將樂,女轉棄予。”(女:你。予:我。)⑨愈益;漸趨。《宋書·王景文傳》:“吾逾忝轉深,足以致謗。”(逾忝:指蒙受過分的恩寵。)(二)zhuàn ①旋轉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千巖萬轉路不定。”②量詞。相當於“回”、“次”。《木蘭辭》:“策勛十二轉,賞賜百千強。”(策勛:記功。)

    銷:

    ①熔化金屬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收天下兵,聚之咸陽,銷以為鐘鐻、金人十二。”②熔化。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。”③除去;解除。魏源《籌河篇上》:“工員實用實銷,故工大而費省。”④消失;消滅;消散。《莊子·則陽》:“其聲銷,其志無窮。”

    耗:

    (一)①虧損;消耗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用地小大,視年之豐耗。”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虧法以利私,耗國以便傢。”②音信;消息。李商隱《即日》:“赤岺久無耗。”(赤岺:地名。)蘇軾《答周開祖》之一:“一路候問來耗。”③通“眊mào”。不明;昏亂。《漢書·景帝紀》:“不事官職耗亂者,丞相以聞,請其罪。”(二)máo 盡;無。《漢書·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序》:“訖於孝武後元之年,靡有孑遺,耗矣。”

    尚:

    ①加在上面;超過。《詩經·齊風·著》:“尚之以瓊華乎而。”(瓊華:精美的玉。乎而:語氣詞。)②矜誇。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雖才高於世,而無驕尚之情。”③尊崇;崇尚。《莊子·天道》:“鄉黨尚齒,行事尚賢。”④志趣;愛好。柳宗元《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》:“夙抱丘壑尚,率性恣遊遨。”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為妻。《新唐書·郭釗傳》:“其子仲詞尚饒陽公主。”⑥主管;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夫瞽師庶女,位賤尚葈。”(尚葈:即典枲,掌管佈縷麻草之物。)《史記·呂太後本紀》:“襄平侯通尚符節。”(通:紀通,人名。)⑦副詞。尚且;還。《詩經·王風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無為。”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如仆,尚何言哉!”

    有:

    (一)①與“無”相對。1. 表示占有、具有、領有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陳文子有馬十乘(shèng)。”(乘:四匹。)諸葛亮《草廬對》:“孫權據有江東。”2.表示存在。曹丕《雜詩》:“西北有浮雲,亭亭如車蓋。”3. 表示發生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天下有變,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、洛。”②豐收。儲光羲《觀競渡》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遠相催。”③表示不定指。跟“某”相近。李白《菩薩蠻》:“暝色入高樓,有人樓上愁。”④助詞。1. 多用於朝代名稱的前面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有周不顯,帝命不時。”2. 用於形容詞前面。《詩經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明星有爛。”(爛:燦爛。) (二)yòu 通“又”。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三十有七年,親巡天下。”

    漁:

    ①捕魚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以佃以漁。”(佃:畋;打獵。)《呂氏春秋·義賞》:“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?”②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。《漢書·何並傳》:“以氣力漁食閭裡。”(閭裡:鄉裡。)

    者:

    ①代詞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時間、地點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邊來已熟,紅塵那畔去應疏。”②助詞。1.與動詞、形容詞或短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與數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指稱前邊的事物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瑜傳》:“此數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與時間名詞構成“者”字結構,相當於“……的時候”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昔者十日並出。”4.用在名詞主語後,表示提頓或判斷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陳勝者,陽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關系或假設關系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盡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無悔矣。”③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與疑問代詞“誰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問語氣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誰為大王為此計者?”

    存:

    ①問候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而公子親數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是以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滅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長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論衡·訂鬼》:“凡天地之間有鬼,非人死精神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熙:

    ①曝曬,使東西幹燥。盧諶《贈劉琨》:“仰熙丹崖,俯澡綠水。”(澡:洗。)②光明;明亮。曹植《七啟》:“熙天曜日。”③興盛。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重熙而累盛。”④和樂;喜悅。蔡邕《太尉喬玄碑陰》:“凡見公容貌,聞公聲音,莫不熙怡悅懌。”⑤嬉戲。後作“嬉”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鼓腹而熙。”

    熙熙:

    安樂,快樂。韋應物《往富平傷懷》:“出門無所憂,返室亦~~。”

    熙:

    ①曝曬,使東西幹燥。盧諶《贈劉琨》:“仰熙丹崖,俯澡綠水。”(澡:洗。)②光明;明亮。曹植《七啟》:“熙天曜日。”③興盛。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重熙而累盛。”④和樂;喜悅。蔡邕《太尉喬玄碑陰》:“凡見公容貌,聞公聲音,莫不熙怡悅懌。”⑤嬉戲。後作“嬉”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鼓腹而熙。”


    上一篇:终日焚香礼洞云,更思琪树转劳神。

    下一篇:--皮日休短烬不禁挑,冷毫看欲折。
  • 圣人事业转销耗,尚有渔者存熙熙。

    “圣人事业转销耗,尚有渔者存熙熙。”诗句出处:《江湖散人歌》;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。

    江湖散人天骨奇,短发搔来蓬半垂。手提孤篁曳寒茧,
    口诵太古沧浪词。词云太古万万古,民性甚野无风期。
    夜栖止与禽兽杂,独自构架纵横枝。因而称曰有巢氏,
    民共敬贵如君师。当时只效乌鹊辈,岂是有意陈尊卑。
    无端后圣穿凿破,一派前导千流随。多方恼乱元气死,
    日使文字生奸欺。圣人事业转销耗,尚有渔者存熙熙。
    风波不独困一士,凡百器具皆能施。罛疏沪腐鲈鳜脱,
    止失检驭无谗疵。人间所谓好男子,我见妇女留须眉。
    奴颜婢膝真乞丐,反以正直为狂痴。所以头欲散,
    不散弁峨巍。所以腰欲散,不散珮陆离。行散任之适,
    坐散从倾欹;语散空谷应,笑散春云披;衣散单复便,
    食散酸咸宜;书散浑真草,酒散甘醇醨;屋散势斜直,
    树散行参差;客散忘簪屦,禽散虚笼池。物外一以散,
    中心散何疑?不共诸侯分邑里,不与天子专隍陴。
    静则守桑柘,乱则逃妻儿。金镳贝带未尝识,
    白刃杀我穷生为。或闻蕃将负恩泽,号令铁马如风驰。
    大君年小丞相少,当轴自请都旌旗。神锋悉出羽林仗,
    缋画日月蟠龙螭。太宗基业甚牢固,小丑背叛当歼夷。
    禁军近自肃宗置,抑遏辅国争雄雌。必然大段剪凶逆,
    须召劲勇持军麾。四方贼垒犹占地,死者暴骨生寒饥。
    归来辄拟荷锄笠,诟吏已责租钱迟。兴师十万一日费,
    不啻千金何以支。只今利口且箕敛,何暇俯首哀惸嫠。
    均荒补败岂无术,布在方册撑颓隵。冰霜襦袴易反掌。
    白面诸郎殊不知。江湖散人悲古道,悠悠幸寄羲皇傲。
    官家未议活苍生,拜赐江湖散人号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圣:

    ①通达事理;事事精通;超越常人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”(大而化之:既表现出了光辉,又能融会贯通。)②圣明;品德智慧极高的人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,圣之时者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作者之谓圣,述者之谓明,圣明者,述作之谓也。”③对某门学问、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。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。”④神通。佚名《锁齐天大圣》第二折:“奉上帝敕令,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,与此妖魔斗圣,走一遭去。”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大圣作治,建定法度,显箸纲纪。”

    圣人:

    ①道德高尚、学识渊博的人。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故~~者,人之所积而致也。”②指帝王。王建《宫词》:“殿头传语金阶远,只进词来谢~~。”

    人事:

    ①人力所能及的事。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:“盛衰天理,虽曰天命,岂非~~哉”。②人世间事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自君别我后,~~不可量。”③人为的动乱。《汉书·吴王濞传》:“诸侯皆有背叛之意,~~极矣。”

    事:

    ①职位;职务;官职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职业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”(沛:江苏沛县。)③事情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④变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秦有荆轲之事。”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今臣于无事之时,屡以盗贼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图之,则已晚矣。”(图:谋。)⑤实行;从事;做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欲与大叔,巨请事之 ”⑦从师求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[非]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”⑧量词。用于器物或衣服,相当于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:“管弦三两事。”

    事业:

    ①事情的成就。《易·坤》:“而畅于四支,发于~~。”②重要的事务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,无私人以官职~~,是何也?”

    业:

    ①古代悬钟磬用的大木板。《诗经·周颂·有瞽》:“设业设虡(jù)。”(虡:悬钟磬的木架。)②书写用的木板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手执业,则投之。”③事业;功业。诸葛亮《草庐对》:“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”④职业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武陵人捕鱼为业。”⑤产业;家业。《盐铁论·论诽》:“久丧以害生,厚葬以伤业。”⑥学业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”⑦创始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项梁业之,子羽接之。”⑧次序;次第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信于事,则民从事有业。”⑨副词。已经。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若业为吾所有,必高束焉。”

    转:

    (一)①转动。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”(匪:非。)②转运;用车运输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丁壮苦军旅,老弱罢转漕。”③转移;辗转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往来转徙,时至时去,此胡人之生业也。”(徙:迁移。)④改变方向或情势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千转万变而不穷。”⑤以舞伴歌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古者歌乐而无转。”⑥转送。⑦旧时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。⑧反而;反倒。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。”(女:你。予:我。)⑨愈益;渐趋。《宋书·王景文传》:“吾逾忝转深,足以致谤。”(逾忝:指蒙受过分的恩宠。)(二)zhuàn ①旋转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千岩万转路不定。”②量词。相当于“回”、“次”。《木兰辞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(策勋:记功。)

    销:

    ①熔化金属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收天下兵,聚之咸阳,销以为钟鐻、金人十二。”②熔化。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③除去;解除。魏源《筹河篇上》:“工员实用实销,故工大而费省。”④消失;消灭;消散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其声销,其志无穷。”

    耗:

    (一)①亏损;消耗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用地小大,视年之丰耗。”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亏法以利私,耗国以便家。”②音信;消息。李商隐《即日》:“赤岺久无耗。”(赤岺:地名。)苏轼《答周开祖》之一:“一路候问来耗。”③通“眊mào”。不明;昏乱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不事官职耗乱者,丞相以闻,请其罪。”(二)máo 尽;无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讫于孝武后元之年,靡有孑遗,耗矣。”

    尚:

    ①加在上面;超过。《诗经·齐风·著》:“尚之以琼华乎而。”(琼华:精美的玉。乎而:语气词。)②矜夸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”③尊崇;崇尚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乡党尚齿,行事尚贤。”④志趣;爱好。柳宗元《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》:“夙抱丘壑尚,率性恣游遨。”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为妻。《新唐书·郭钊传》:“其子仲词尚饶阳公主。”⑥主管;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“夫瞽师庶女,位贱尚葈。”(尚葈:即典枲,掌管布缕麻草之物。)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襄平侯通尚符节。”(通:纪通,人名。)⑦副词。尚且;还。《诗经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无为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如仆,尚何言哉!”

    有:

    (一)①与“无”相对。1. 表示占有、具有、领有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陈文子有马十乘(shèng)。”(乘:四匹。)诸葛亮《草庐对》:“孙权据有江东。”2.表示存在。曹丕《杂诗》: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”3. 表示发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。”②丰收。储光羲《观竞渡》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远相催。”③表示不定指。跟“某”相近。李白《菩萨蛮》:“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”④助词。1.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”2. 用于形容词前面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明星有烂。”(烂:灿烂。) (二)yòu 通“又”。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十有七年,亲巡天下。”

    渔:

    ①捕鱼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以佃以渔。”(佃:畋;打猎。)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”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。《汉书·何并传》:“以气力渔食闾里。”(闾里:乡里。)

    者:

    ①代词。指人、物、事、时间、地点等。《道林寓居》:“青嶂者边来已熟,红尘那畔去应疏。”②助词。1.与动词、形容词或短语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表示人、事、物等。《老子》:“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2. 与数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指称前边的事物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此数四者,用兵之患也。”3. 与时间名词构成“者”字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时候”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十日并出。”4.用在名词主语后,表示提顿或判断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”5.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,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”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③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与疑问代词“谁”、“何”等配合,表示疑问语气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

    存:

    ①问候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而公子亲数存之。”②存在;生存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是以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。”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”③思念。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“凡天地之间有鬼,非人死精神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

    熙:

    ①曝晒,使东西干燥。卢谌《赠刘琨》:“仰熙丹崖,俯澡绿水。”(澡:洗。)②光明;明亮。曹植《七启》:“熙天曜日。”③兴盛。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重熙而累盛。”④和乐;喜悦。蔡邕《太尉乔玄碑阴》:“凡见公容貌,闻公声音,莫不熙怡悦怿。”⑤嬉戏。后作“嬉”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鼓腹而熙。”

    熙熙:

    安乐,快乐。韦应物《往富平伤怀》:“出门无所忧,返室亦~~。”

    熙:

    ①曝晒,使东西干燥。卢谌《赠刘琨》:“仰熙丹崖,俯澡绿水。”(澡:洗。)②光明;明亮。曹植《七启》:“熙天曜日。”③兴盛。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重熙而累盛。”④和乐;喜悦。蔡邕《太尉乔玄碑阴》:“凡见公容貌,闻公声音,莫不熙怡悦怿。”⑤嬉戏。后作“嬉”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鼓腹而熙。”


    上一篇:终日焚香礼洞云,更思琪树转劳神。

    下一篇:--皮日休短烬不禁挑,冷毫看欲折。

  • 上一篇:终日焚香礼洞云,更思琪树转劳神。

    下一篇:--皮日休短烬不禁挑,冷毫看欲折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