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野藤高助綠,仙果迥呈紅。”詩句出處:《早秋望華清宮中樹因以成詠》;是唐朝詩人盧綸的作品。
可憐雲木叢,滿禁碧濛濛。色潤靈泉近,陰清輦路通。 玉壇標八桂,金井識雙桐。交映凝寒露,相和起夜風。 數枝盤石上,幾葉落雲中。燕拂宜秋霽,蟬鳴覺晝空。 翠屏更隱見,珠綴共玲瓏。雷雨生成早,樵蘇禁令雄。 野藤高助綠,仙果迥呈紅。惆悵繚垣暮,茲山聞暗蛩。
|
【註釋】:
野:
①郊外。《詩經 · 邶風 · 燕燕》:“之子於歸,遠送於野。”②田野;原野。杜甫《旅夜書懷》:“星垂平野闊,月湧大江流。”③朝廷之外;民間。與“朝”相對。指不在朝,不當政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④非人工畜養或培植的(動植物)。李白《訪戴天山道士不遇》詩:“野竹分青靄。”(青靄:山中雲氣。)⑤粗鄙;野蠻。《說苑·修文》:“小人失之野,救野莫如敬。”⑥質樸;缺乏文采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質勝文則野。”藤:
①蔓生植物的通稱。白居易《湖上閑望》:“藤花浪拂紫茸條,菰葉風翻綠剪刀。”②植物的匍匐莖或攀援莖。劉子寰《沁園春 ·西巖三澗》:“經行處,有丹荑(tí)碧草,古木蒼藤。”(荑:草木的嫩芽。)馬致遠《天凈沙·秋思》:“枯藤老樹昏鴉。”③借指手杖。錢謙益《碧雲寺》:“自穿蘿莖拄孤藤。”高:
①高。與“低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厚也。”杜荀鶴《春宮怨》:“風暖鳥聲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(重:重疊。)②指高度。杜甫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》之四: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惡竹應須斬萬竿。”③高級;上等;優良。《對楚王問》:“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”④歲數大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且昔而高祖孫伯黶,司晉之典籍。”⑤高超;高明的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對策者百餘人,唯錯為高第。”(對策: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。)⑥尊崇。《莊子· 盜蹠》:“世之所高,莫若黃帝。”⑦高尚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輕辭天子,非高也,勢薄也。”助:
(一)①輔助;幫助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②殷代的一種租賦制度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夏後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。”③增加;增添。徐渭《贈嚴宗源序》:“無一琴以娛,而有諸苦以助窘。” (二)chú 通“鋤”。除去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(吳)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:‘……嗟呼! 無以汝色驕人哉!’顏不疑退而師董梧,以助其色。”(色:意態。)仙:
①神仙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”②指修煉成仙。《論衡·道虛》:“物無不死,人安能仙。”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。杜牧《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》:“誰知病太守,猶得作茶仙。”④非同凡響的。洪昇《長生殿·偷曲》:“恰稱廣寒宮仙樂聲聲。”⑤稱與道教有關的人或事物。⑥對人死的敬稱。韓愈《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三首》之三:“雲隨仙馭遠,風助聖情哀。”(仙馭:仙駕。聖:指皇帝。)⑦輕松;自在。杜甫《覽鏡呈柏中丞》:“行遲更覺仙。”果:
①植物所結的果實。《儀禮·既夕禮》:“不食菜果。”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:“投淵之上有百果焉,群帝所食。”②與原因相應的結果。《南史·范縝傳》:“貴賤雖復殊途,因果竟在何處?”③成為事實;實現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君是以不果來也。”④充實;飽足。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六》:“小食後,腹果甚。”⑤果敢;有決斷。《後漢書·高彪傳》:“古之君子,即戎忘身,明其果毅。”(即戎:臨戰。)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⑥副詞。1.表示結果。終於;終究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晉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晉國。”2.表示如先所預料。果然;真的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龐涓果夜至斫(zhuó)木下。”(斫:砍。)3. 究竟;到底。李贄《答耿中丞》:“天下果何時而太平乎哉!”⑦連詞。表示假設,相當於“假若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果遇,必敗。”⑧通“婐”。女侍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及為天子也,被袗衣,鼓琴,二婐,若固有之。”(袗衣zhěn:繡有文采的華貴的衣服。)迥:
①遠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。”班彪《北征賦》:“野蕭條以莽蕩,迥千裡而無傢。”②僻遠之處。李商隱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》:“常恐值荒迥,此輩還射人。”③差別很大。陸遊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色澤瑩潤,亦與它石迥異。”邊貢《謁文山祠》:“丞相英靈迥未消,絳帷燈火颯寒飆(biāo)。”(文山:文天祥號。絳:赤色。飆:暴風。)④獨。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是日牽來赤墀(chí)下,迥立閶(chāng)闔(hé)生長風。”(墀:殿前臺階。閶闔:皇宮正門。)呈:
①顯出;露出。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皓質呈露。”《梁書·王筠傳》:“此詩指物呈形,無假題署。”②奉上;呈獻。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繕(shàn)寫呈上。”(繕寫:抄寫。)③舊時公文的名稱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老爹,我今而就寫呈去首。”④通“程”。定量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。”紅:
①本義為淺紅;桃紅;粉紅。後泛指紅色。宋祁《玉樓春》:“紅杏枝頭春意鬧。”(鬧:濃盛。)②花的代稱。張先《天仙子》:“明日落紅應滿徑。”③通“工(gōng)”。指婦女所做的紡織、刺繡等工作。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:“農夫釋耒(lěi),紅女下機。”(釋:放下。耒:農具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