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心期香湯洗,歸送籙堂裡。”詩句出處:《哭玉碑子》;是唐朝詩人盧仝的作品。
山有洞左峽,拾得玉碑子。其長一周尺,其闊一藥匕。 顏色九秋天,棱角四面起。輕敲吐寒流。清悲動神鬼。 稽首置手中,隻似一片水。至文反無文,上帝應有以。 予疑仙石靈,願以仙人比。心期香湯洗,歸送籙堂裡。 頗奈窮相驢,行動如跛鱉。十裡五裡行,百蹶復千蹶。 顏子不少夭,玉碑中路折。橫文尋龜兆,直理任瓦裂。 劈竹不可合,破環永離別。向人如有情,似痛滴無血。 勘鬥平地上,罅坼多嚙缺。百見百傷心,不堪再提挈。 怪哉堅貞姿,忽脆不堅固。矧曰人間人,安能保常度。 敢問生物成,敗為有真素。為稟靈異氣,不得受穢污。 驢罪真不厚,驢生亦錯誤。更將前前行,復恐山神怒。 白雲蓊閉嶺,高松吟古墓。置此忍其傷,驅驢下山路。
|
【註釋】:
心:
①心臟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臟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。”③掛懷;關心。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於。)④中央;中心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處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龐統法正傳》:“而敵傢數道並進,已入心腹。”2. 親信的人。心期:
①心意,心願。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~~索然,何日成就,又可為之嘆息矣。”②期望,希望。白居易《和夢得洛中早春見贈》:“何日同宴遊,~~二月二。”③彼此深切瞭解。《南史·向柳傳》:“我與士遜~~久矣,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。”期:
(一)①約會。《詩經·鄘風·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。”又約定。《谷梁傳·隱公八年》:“不期而會曰遇。”②預定的時日;期限。《史記 · 陳涉世傢》:“失期,法皆斬。”③限量;限度。《詩經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樂隻君子,萬壽無期。”(隻:語氣詞。)④期望;要求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⑤必;必定。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期死,非勇也。” (二)jī 同“朞”。一周年、一整月或一晝夜。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行之期年,國乃有節。”(節:節餘。)香:
①氣味芳美。與“臭”相對。辛棄疾《西江月》:“稻花香裡說豐年。”②香美;香甜。曹松《鐘陵寒食日郊外閑遊》:“杏子粥香如冷餳(xíng)。”(餳:糖稀。)③香料。李清照《風凰臺上憶吹簫》:“香冷金猊,被翻紅浪。”④特指用香料制成的細條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三回:“早有仆婦送上兩束香來。張老上瞭香,磕瞭頭。”⑤對人和事物的美稱。李嘉祐《廣陵送林宰》:“清政過前哲,香名達至尊。”(前哲:前賢。至尊:天子。)⑥指與女性有關的事物。也代指少女。李清照《永遇樂》:“來相召,香車寶馬,謝他酒朋詩侶。”湯:
(一)①熱水;沸水;開水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”②中藥湯劑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醫有俞跗(fū),治病不以湯液醴灑。”(俞跗:人名。醴灑:藥酒。)③帶汁水的菜;食物煮後的汁水。王建《新嫁娘詞三首》之三:“三日入廚下,洗手作羹湯。”④商朝第一個君主名。又稱成湯。《韓非子·奸劫弒臣》:“湯得伊尹,以百裡之地立為天子。” (二)tàng 同“燙”。用開水或熱水澆、泡。《山海經 ·西山經》:“湯其酒百樽。” (三)shāng [湯湯]1. 水大的樣子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銜遠山,吞長江,浩浩湯湯,橫無際涯。”2.廣大無際的樣子。陳子昂《春臺引》:“生碧草之油油,懷宇宙以湯湯。”3.流水聲。王禹偁《潘閬詠潮圖贊》:“湯湯潮聲,與詩名俱。”4.琴聲。賈至《宓子賤碑頌》:“鳴琴湯湯,宓子之堂。” (四)yáng [湯谷]即“暘谷”。古代傳說中的日出之處。屈原《天問》:“出自湯谷,次於蒙汜。自明及晦,所行幾裡?”歸:
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②返回。陶潛《歸園田居》: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”(興:起來。)③送回;交還。《孟子·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。”(假:借)④歸依;歸附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微斯人,吾誰與歸?”(微:如果沒有。)⑤結局;歸宿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爾雅·釋訓》:“鬼之為言歸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饋”。贈送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(陽貨)歸孔子豚。”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晉唐叔得嘉谷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慚愧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狀有歸色。”送:
①送;送行。《荀子·禮論》:“賓出,主人拜送。”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:“輪臺東門送君去。”(輪臺:地名。)②目送。《左傳·桓公元年》:“目逆而送之。”(逆:迎。)③運送;傳送。《墨子·雜守》:“外宅粟米畜產財物諸可以佐城者,送入城中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:“春風送暖入屠蘇。”(屠蘇:酒名。)④贈送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賓再拜稽首送幣。”籙:
①古代帝王自稱上天賜予的符命文書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高祖膺籙受圖,順天行誅。”②簿籍。龔自珍《丙戌秋作》:“浩浩幹支名,漫漫人鬼籙。”③道教的秘文。《隋書·經籍志四》:“初受五千文籙,次受三洞籙。”堂:
①殿堂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諸侯趨走堂下。”②正屋,即廳堂。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:“焉知二十載,重上君子堂。”③舊時官府議事或審案的地方。李商隱《行次西效作》:“巍巍政事堂。”④指某些有專門用途的房屋、廳堂或居室。柳宗元《盩厔(zhōu zhì)縣新食堂記》:“新作食堂於縣內之右。”⑤父系、母系同祖的親屬。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。”(羊長和:人名。)[堂堂]1.宏大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重而異者二》:“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而死乎?”(去:離開。)2. 光明正大。《法言·重黎》:“堂堂乎忠,難矣哉!”3. 容貌魁偉不凡。《後漢書·伏湛傳》:“湛容貌堂堂。”4.公然;無顧慮的樣子。陸遊《涉白馬渡慨然有懷》:“袁曹百戰相持處,犬羊堂堂自來去。”裡:
①古時鄉村居民聚居的地方;村落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制其田裡,教之樹畜。”②故鄉;傢鄉。江 淹《別賦》:“割慈忍愛,離邦去裡。”③古代的居民組織。其編制以二十五傢或五十傢或百傢為一裡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將仲子兮,無踰我裡。”④裡巷;裡弄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廛裡任國中之地。”⑤長度單位。市制五百米為一裡。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“千裡江陵一日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