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爨竹茹芳葉,寧慮瘵與瘥。”詩句出處:《種朮》;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。
守閑事服餌,采朮東山阿。東山幽且阻,疲苶煩經過。 戒徒劚靈根,封植閟天和。違爾澗底石,徹我庭中莎。 土膏滋玄液,松露墜繁柯。南東自成畝,繚繞紛相羅。 晨步佳色媚,夜眠幽氣多。離憂茍可怡,孰能知其他。 爨竹茹芳葉,寧慮瘵與瘥。留連樹蕙辭,婉娩采薇歌。 悟拙甘自足,激清愧同波。單豹且理內,高門復如何。
|
【註釋】:
爨:
①燒火做飯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許子以釜甑(zèng)爨,以鐵耕乎?”杜甫《空囊》詩:“不爨井晨凍,無衣床夜寒。”②焚燒。陸遊《山行》:“三尺古琴餘爨跡,一枝禪杖帶湘斑。”③灶。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二舍共一井爨。”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主婦視饎(chì)爨於西堂下。”(饎:煮飯。)竹:
①竹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(yù)》:“瞻彼淇奧,綠竹青青。”(瞻:視。淇:水名。奧:隈隅。)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。”②古代八音之一,簫笛之類的竹制樂器。③竹簡,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。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抱枯竹,守空言。”茹:
①吃;吞咽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飲其血,茹其毛。”②含;忍受。吳麟《傢戒要言》:“茹荼歷辛,自是儒生本色。”(荼:苦。)③蔬菜的總名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白露之茹。”④柔軟;軟弱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攬茹蕙以掩涕兮。”⑤腐臭。《呂氏春秋·功名》:“以茹魚去蠅,蠅愈至,不可禁。”⑥猜度;估量。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“狁(xiǎn yǔn)匪茹。”(狁:古族名。匪茹:不可估量。)⑦商量;調度。《詩經·周頌·臣工》:“王厘爾成,來咨來茹。”⑧根相牽連的樣子。《周易·泰卦》:“拔茅茹以其匯。”芳:
①花草的香味。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蘭芷幽而獨芳。”又泛指香氣。《新語·術事》:“有女而無芳澤之飾。”②花草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芳與澤其雜糅兮,唯昭質其猶未虧。”③美好;好。傅山《乙酉歲除八絕句》:“摩雲即有回陽雁,寄得南枝芳信無?”(陽:指衡陽。)④賢德的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昔三後之純粹兮,固眾芳之所在。”⑤通“房”,草木結果實的子房。《呂氏春秋·審時》:“先時者,莖葉帶芒以短衡,穗巨而芳奪。”葉:
①葉子。《楚辭· 九歌·少司命》:“秋蘭兮青青,綠葉兮紫莖。”②世;時期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:“李勢在蜀既久,承藉累葉。”(李勢:人名。)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自炎漢中葉。”(炎漢:指漢朝。)③書頁。一張為一葉。王彥泓《寓夜》詩:“鼠翻書葉響,蟲逗燭花飛。”這個意義又寫作“頁”。寧:
(一)①安定;安寧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萬邦咸寧。”②探望,省視父母。《詩經·周南·葛覃》:“歸寧父母。”③為父母守喪。《漢書·哀帝紀》:“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寧三年。”[歸寧]出嫁的女子回娘傢看望父母。(二)nìng ①副詞。相當於“豈”、“難道”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②連詞。表示選擇。寧可;寧願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此龜者,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?”慮:
①思考;考慮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”②意念;心思。《楚辭·卜居》:“心煩慮亂,不知所從。”③憂慮;擔憂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二:“撫事煎百慮。”④亂;打擾。《呂氏春秋·長利》:“無慮吾農事。”⑤大約;大概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。”與:
(一)①給予;授予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原思為之宰,與之粟九百。”(原思:孔子弟子。宰:官名。粟:指俸祿。)②幫助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君不與勝者,而與不勝者。”③贊許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。”④結交;親附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不欺其與。”(其與:指所結交的國傢。)⑤盟國;友邦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王奪之人,霸奪之與,強奪之地。”(之:其。人:指賢士。)⑥黨與;共事人。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於人少所與,以此見害於權寵。”(權寵:權臣;寵臣。)⑦介詞。相當於“跟”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蜩與學鳩笑之。”⑧連詞。1. 相當於“和”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太子之善,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。”2.[與其]表示比較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與其奢也,寧儉。”⑨對付。《史記·燕召公世傢》:“龐煖易與耳。”(二)yú 語氣詞。1. 用在句尾表示疑問。《史記·樗裡子甘茂列傳》:“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?”(文信侯:指呂不韋。專:專權。)2. 用在句尾表示感嘆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舜其大知也與!”(知:智。)以上意義後作“歟”。 (三)yù 參加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蹇叔之子與師。”(師:軍隊。)瘥:
(一)疾,災難。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天方薦瘥,喪亂弘多。”(方:正。薦:重,屢次。弘:大。) (二)chài病愈。《水經註·沔水一》:“泉源沸湧,冬夏湯湯,望之則白色浩然,言能瘥百病。”(湯湯:水大的樣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