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昔仕當初筮,逢時詠載橐。”詩句出處:《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,並浙東元相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位是才能取,時因際會遭。羽儀呈鸑鷟,鋩刃試豪曹。 洛下推年少,山東許地高。門承金鉉鼎,傢有玉璜韜。 海浪扶鵬翅,天風引驥髦。便知蓬閣閟,不識魯衣褒。 興發春塘草,魂交益部刀。形開猶抱膝,燭盡遽揮毫。 昔仕當初筮,逢時詠載橐。懷鉛辨蟲蠹,染素學鵝毛。 車騎方休汝,歸來欲效陶。南臺資謇諤,內署選風騷。 羽化如乘鯉,樓居舊冠鰲。美香焚濕麝,名果賜幹萄。 議赦蠅棲筆,邀歌蟻泛醪。代言無所戲,謝表自稱叨。 蘭焰凝芳澤,芝泥瑩玉膏。對頻聲價出,直久夢魂勞。 草詔令歸馬,批章答獻獒。銀花懸院榜,翠羽映簾絳。 諷諫欣然納,奇觚率爾操。禁中時諤諤,天下免忉忉。 左顧龜成印,雙飛鵠織袍。謝賓緣地密,潔己是心豪。 五日思歸沐,三春羨眾邀。茶爐依綠筍,棋局就紅桃。 溟海桑潛變,陰陽炭暗熬。仙成脫屣去,臣戀捧弓號。 建節辭烏柏,宣風看鷺濤。土山京口峻,鐵甕郡城牢。 曲島花千樹,官池水一篙。鶯來和絲管,雁起拂麾旄。 宛轉傾羅扇,回旋墮玉搔。罰籌長豎纛,觥盞樣如舠。 山是千重障,江為四面濠。臥龍曾得雨,孤鶴尚鳴皋。 劍用雄開匣,弓閑蟄受弢。鳳姿嘗在竹,鷃羽不離蒿。 吳越分雙鎮,東西接萬艘。今朝比潘陸,江海更滔滔。
|
【註釋】:
昔:
①同“臘”。幹肉。《逸周書·器服》:“焚菜膾五昔。”(膾:細切的肉。)②從前;往日。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昔商君相秦也。”③陳舊;久遠。錢謙益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》:“清言酌昔酒。”④通“夕”。夜晚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蚊虻噆(zǎn)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”(噆:叮。)⑤通“錯(cuò)”。交錯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老牛之角紾(tiǎn)而昔。”(紾:紋理粗糙。)⑥末尾;終瞭。《呂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孟夏之昔,殺三葉而獲大麥。”[昔昔]夜夜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昔昔夢為國君。”仕:
①古代指做官;任職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邦有道則仕。”②通“事”。從事;做事;致力於某件事。《詩經·小雅·四月》:“盡瘁(cuì)以仕。”(瘁:勞累。)③審察。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弗問弗仕,勿罔君子。”當:
(一)①面對;面向。王充《論衡·變動》:“盛夏之時,當風而立。”②正在某處。《墨子·兼愛下》:“然當今之時。”③相當於;抵得上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(張儀)乃曰:‘以一(張)儀而當漢中地,臣請往如楚。’”(如:到。)④抵擋;抵抗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必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。”⑤遮擋;擋住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當車轍。”⑥擔當;承受。《宋史·蕭註傳》:“敢當天下大事。”⑦擔任;充當。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,奉法為苛刻。”⑧主管;掌管。《左傳·襄公二年》:“於是子罕當國。”⑨判決定罪。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:“當高罪死。”⑩適應;符合。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以言事不當意,而為文吏所詆挫。”(挫:屈辱。)(11)應該;應當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”(12)介詞。引進時間或處所。相當於“就在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當是時,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。”(是:此。) (二)dàng ①恰當;得當。《禮記· 樂記》:“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。”②當做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安步以當車。”③器物的底部或頂端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今有千金之玉卮(zhī),通而無當,可以盛水乎?”(卮:酒杯。)初:
①開始。《史記·賈誼傳》:“年少初學。”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天地果無初乎?”②當初;原先。《後漢書·華佗傳》:“初,軍吏李成苦欬(ké),盡夜不寐……”③從前;往日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黃權傳》:“先主曰:‘孤負黃權,權不負孤也。’待之如初。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二年初伏,以狗禦蠱。”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“可憐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”⑤才;剛剛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天下初定,又復立國,是樹兵也。”[初無]從來沒有,並沒有。《後漢書·蓋勛傳》:“群臣初無是言也。”筮:
用蓍草或竹簽占問吉兇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爾卜爾筮,體無咎言。”逢:
(一)①遇見;碰到。李白《古風·二十四》:“路逢鬥雞者。”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”②迎接。王維《與盧象集朱傢》:“主人能愛客,終日有逢迎。”③迎合;奉承。《孟子· 告子下》:“今之大夫,皆逢君之惡。”④大。《禮記·儒行》:“丘少居魯,衣逢掖之衣。”(掖:胳肢窩。“逢掖”即大袖子。)(二)péng [逢逢]象聲詞。鼓聲。李賀《上之回》:“蚩尤死,鼓逢逢。”時:
①季節;指四季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四時行焉。”②特指農時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。”③光陰;時光;時候。《呂氏春秋·首時》:“天不再與,時不久留。”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。南卓《羯(jié)鼓錄》:“黃幡繟亦知音,上嘗使人召之,不時至,上怒,絡繹遣使尋捕。”⑤時辰;時候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時。”⑥其時;當時。魏禧《大鐵椎傳》:“時座上有健啖者,貌甚寢。”(健啖:食量過人。寢:醜陋。)⑦機會;時機;時運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好從事而亟失時,可謂知乎?”《新唐書·武平一傳》:“時不再來,榮難人借。”(榮:榮華富貴。)⑧合時;應時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時至,百川灌河。”⑨時代;時世。《呂氏春秋· 察今》:“世易時移,變法宜矣。”⑩時勢;時尚。朱慶餘《近試上張籍水部》:“妝罷低聲問夫婿:畫眉深淺入時無?”(11)副詞。用以表示時間。1.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,相當於“常常”、“經常”。韓愈《行難》:“聖人不世出,賢人不時出。”(不世:罕有。)2.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,相當於“有時”、“時而”。杜甫《自閬(làng)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》之三:“行色遞隱見,人煙時有無。”(12)通“伺(sì)”。等候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詠:
①聲調抑揚頓挫地吟誦;歌唱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詩以道之,歌以詠之。”(道:表明。)②用詩歌來贊頌或敘述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冬十月》:“歌以詠志。”③詩歌。李白《春夜宴從弟從桃花園序》:“不有佳詠,何伸雅懷?”④歌頌。《晉書·樂志上》:“舞象德,歌詠功。”載:
(一)①乘坐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陸行載車,水行載舟。”②裝載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載以牛車。”③交通工具。《尚書·益稷》:“予乘四載,隨山刊木。”(四載:四種交通工具。刊:砍。)④開始。陶潛《停雲》:“東園之樹,枝條載榮。”(榮:茂盛。)⑤充滿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聲載路。”⑥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,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詩經 · 齊風·載驅》:“載驅薄薄。”(薄薄:馬蹄聲。)⑦副詞。又;且。《詩經 · 鄘風·載馳》:“載馳載驅。”⑧做;施行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淑慎爾止,無載爾偽。”⑨通“再”。二;第二。《呂氏春秋·順民》:“文王載拜稽首而辭曰。”(二)zǎi ①年。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。”(旅食:寄食。)②記錄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夫有勛而不廢,有績而載。”橐:
(一)①盛物的口袋。《詩經·大雅·公劉》:“乃裹糧,於橐於囊。”(糧:幹糧。)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負書擔橐。”②用口袋裝。《呂氏春秋·悔過》:“過天子之城,宜橐甲束兵。”③袋形鼓風吹火器,類似今之風箱。曹丕《劍銘》:“五色充爐,巨橐自鼓。” (二)luò [橐駝]駱駝。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其奇畜則橐駝、驢、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