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中貴腰鞭立傾酒,宰臣委佩觀搖筆。

    “中貴腰鞭立傾酒,宰臣委佩觀搖筆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裴處士應制舉詩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
    裴生久在風塵裡,氣勁言高少知己。註書曾學鄭司農,
    歷國多於孔夫子。往年訪我到連州,無窮絕境終日遊。
    登山雨中試蠟屐,入洞夏裡披貂裘。白帝城邊又相遇,
    斂翼三年不飛去。忽然結束如秋蓬,自稱對策明光宮。
    人言策中說何事,掉頭不答看飛鴻。彤庭翠松迎曉日,
    鳳銜金榜雲間出。中貴腰鞭立傾酒,宰臣委佩觀搖筆。
    古稱射策如彎弧,一發偶中何時無。由來草澤無忌諱,
    努力滿挽當亨衢。憶得當年識君處,嘉禾驛後聯墻住。
    垂鉤釣得王馀魚,踏芳共登蘇小墓。此事今同夢想間,
    相看一笑且開顏。老大希逢舊鄰裡,為君扶病到方山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中:

    (一)①中間。《墨子·經上》:“中,同長也。”(同長:同樣長的半徑。)柳宗元《天說》:“渾然而中處者,世謂之元氣。”②內;在一定的范圍內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國中無偽。”《考工記·巨人》:“國中九經九緯。”③位置、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塗遇東郭先生。”(塗:同“途”。)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黃金為上,白金為中,赤金為下。”④正;適中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頭頸必中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湯執中。”(湯:殷商國君。)⑤宜於;合於。《史記·外戚世傢》:“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,斥出歸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適合。《呂氏春秋·懷寵》:“必中理,然後說。”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圓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②誣蔑;誣蔑別人使受損害。《漢書·何武傳》:“顯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顯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

    中貴:

    ①朝中的高官。李白《古風》:“~~多黃金,連雲開甲宅。”②中貴人,有權勢的宦官。侯方域《宦官論》:“~~苛刻暴橫。”

    貴:

    ①價錢高。與“賤”相對。杜甫《歲晏行》:“去年米貴缺軍食,今年米賤太傷農。”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糴貴民饑。”②地位高貴,顯貴。韓愈《師說》:“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”③可貴;重要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”④崇尚;重視。《尚書·旅獒》:“不貴異物賤用物,民乃足。”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。⑤欲;想要。《戰國策·東周策》:“魏王以國與先生,貴合於秦以伐齊。”⑥敬辭,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事。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其貴國之賓至,則以班加一等,益虔。”(虔:恭敬。)

    鞭:

    ①用鞭子抽打。李白《贈友人》詩:“駿馬不勞鞭。”(不勞:不用。)②鞭子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”③古代兵器名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五十五回:“槍來鞭去花一團。”

    立:

    ①站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立於沼上。”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拱而立。”②豎立;樹立。《韓非子·功名》:“立尺材於高山之上。”葉適《終論七》:“的必先立,然後挾弓註矢以從之。”(的:箭靶。)③設置,建立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立大學,設庠序。”④制定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立法施令。”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商君佐之,內立法度。”⑤建樹;成就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兵精糧多,足以立事。”⑥泛指登上某種位置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吾聞二世少子也,不當立。”(少子:最小的兒子。)⑦立刻;立即;馬上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匈奴追射我立盡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至軍,立誅殺曹無傷。”

    傾:

    ①倒向一邊;傾斜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立必正方,不傾聽。”(正方:方向端正。)②行為不正;邪惡。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後朋行傾邪,望之絕不與通。”③倒塌;傾覆。《新論》:“高臺既已傾,曲池又已平。”盧照鄰《行路難》:“巢傾枝折鳳歸去。”④將東西倒出來;全部倒出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:“是田成恒傾圃池而示渴民也。”⑤全部;盡。《後漢書 · 郭太傳》:“鄉裡有憂患者,(賈)淑輒傾身營救。”(輒:總是。)⑥欽佩;愛慕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不得已,強往,一坐盡傾。”(強:勉強。)《唐語林·補遺四》:“朝野傾羨。”⑦排擠;傾軋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以利相傾。”⑧凌駕;壓倒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絳侯誅諸呂,權傾五伯。”

    宰:

    ①古代官名。1. 百官之長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宰正百官。”2. 主掌某一專職的官員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乃命宰祝,循行犧牲。”(宰祝:主祭祀的官。)3.縣邑的長官。《左傳·定公五年》:“子泄為費宰。”②治理;主持。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:“宰寧國以禮,治亂邦以法。”③屠殺牲畜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”④社宰。裡中社祭主持分配胙肉者。《史記·陳平世傢》:“平為宰,分肉食甚均。”⑤墳墓。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宰上之木拱矣。”

    臣:

    ①戰俘。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臣則左之。”(左之:指用左手牽戰俘。)②男性奴隸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雖臣虜之苦,不苦於此矣。”(雖:即使。)③國君統屬的民眾。《詩經·小雅·北山》:“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”(率土:在境域之內。)④君主制時代的官員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漢室傾頹,奸臣竊命,主上蒙塵。”⑤為臣;稱臣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·荊軻》:“趙不能支秦,必入臣;入臣則禍至燕。”(支:抵抗。)⑥指盡臣子之責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“(董卓)統西川大軍二十萬,常有不臣之心。”⑦古時臣民對君主的謙稱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臣聞之,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。”⑧作為一般人的謙稱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願借子殺之。”

    委:

    ①[動]聚積。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瑞穰穰兮~如山。”②[動]托付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王年少,初即位,~國事大臣。”③[動]放置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作鼓法》:“漉水盡,~著席上。”④[動]推卸。《晉書·王裒傳》:“司馬欲~罪於孤耶!”⑤[動]拋棄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若野賜之,是~君貺於草莽也。”⑥[形]曲折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若至~曲小變,不可勝道。”⑦[名]江河。沈括《夢溪筆談·雜志一》:“胡人言黑水原下~高,水曾逆流。”⑧[動]通“萎”。枯萎。《詩經·小雅· 谷風》:“無木不~。”

    佩:

    ①古代系於衣帶上的飾物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矜》:“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”②玉佩。杜甫《更題》:“群公蒼玉佩,天子翠雲裘。”這個意義又寫作“珮”。③佩帶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謂幽蘭其不可佩。”④銘記在心;欽佩;感念。曹植《文帝誄》:“傢佩惠君,戶蒙慈父。”(惠君:仁愛的君主。)李商隱《上尚書范陽公第三啟》:“感佩私恩,不知所喻。”(喻:比喻。)⑤環繞;圍繞。《水經註·渭水》:“蘭渠川水出自北山,帶佩眾溪,南流註於渭。”⑥承受;擔負。《南史·蕭范傳》:“雖佩恩寵,還羞年鬢。”

    觀:

    (一)①看;觀看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於地。”姚鼐《登泰山記》:“是日觀道中石刻。”泛指看。②觀察;細看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質直而好義,察顏而觀色。”(質:品質。)③觀賞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餘觀夫巴陵勝狀,在洞庭一湖。”《韓非子·存韓》:“秦王飲食不甘,遊觀不樂。”④顯示;給人看。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圍鄭,觀兵於南門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先王不耀德不觀兵。”⑤景觀或景象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。” (二)guàn ①古代宗廟或宮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。亦稱闕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遂登觀臺以望。”②臺榭。《後漢書·梁冀傳》:“修繕樓觀,數年乃成。”③京觀的省稱。古代戰勝者為誇耀武功,而把敵人屍骨收集起來,封土成為高大土堆,稱為京觀。許敬業《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》:“封屍築觀,王城於是乂安。”(乂安:太平無事。)④道觀;道教的廟宇。劉禹錫《玄都觀桃花》詩:“玄都觀裡桃千樹,盡是劉郎去後栽。”

    搖:

    ①搖動;擺動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獸震恐,及在檻阱之中,搖尾而求食。”②動搖;浮動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三國敗,諸侯之師乃搖心矣。”(三國:指隨楚拒吳的胡、沈、陳三國。)③上升;飄舉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遂乃風舉雲搖,浮遊溥覽。”

    筆:

    ①書寫繪畫用的文具。《新唐書·李白傳》:“援筆成文,婉麗精切。”②書寫;寫作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至於為《春秋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。”(削:指刪除。)③筆力;筆法。杜甫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一:“庾信文章更老成,凌雲健筆意縱橫。”《後漢書·臧洪傳》:“晏嬰不降志於白刃,南史不曲筆以求存。”(曲筆:不據事直書,有意掩蓋真相。)④指書畫文章。《晉書·樂廣傳》:“廣乃作二百句語,述己之志。嶽因取次比,便成名筆。”(嶽:潘嶽。次比:排列;潤色。)⑤指散文。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今且各纂詩筆,粗為卷第。”


    上一篇:伊昔玄宗朝,冬卿冠鸳鸾。

    下一篇:春和秋霁野花开,玩景寻芳处处来。
  • 中贵腰鞭立倾酒,宰臣委佩观摇笔。

    “中贵腰鞭立倾酒,宰臣委佩观摇笔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裴处士应制举诗》;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。

    裴生久在风尘里,气劲言高少知己。注书曾学郑司农,
    历国多于孔夫子。往年访我到连州,无穷绝境终日游。
    登山雨中试蜡屐,入洞夏里披貂裘。白帝城边又相遇,
    敛翼三年不飞去。忽然结束如秋蓬,自称对策明光宫。
    人言策中说何事,掉头不答看飞鸿。彤庭翠松迎晓日,
    凤衔金榜云间出。中贵腰鞭立倾酒,宰臣委佩观摇笔。
    古称射策如弯弧,一发偶中何时无。由来草泽无忌讳,
    努力满挽当亨衢。忆得当年识君处,嘉禾驿后联墙住。
    垂钩钓得王馀鱼,踏芳共登苏小墓。此事今同梦想间,
    相看一笑且开颜。老大希逢旧邻里,为君扶病到方山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中:

    (一)①中间。《墨子·经上》:“中,同长也。”(同长:同样长的半径。)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浑然而中处者,世谓之元气。”②内;在一定的范围内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国中无伪。”《考工记·巨人》:“国中九经九纬。”③位置、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涂遇东郭先生。”(涂:同“途”。)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黄金为上,白金为中,赤金为下。”④正;适中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头颈必中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汤执中。”(汤:殷商国君。)⑤宜于;合于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,斥出归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适合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“必中理,然后说。”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②诬蔑;诬蔑别人使受损害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显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显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

    中贵:

    ①朝中的高官。李白《古风》:“~~多黄金,连云开甲宅。”②中贵人,有权势的宦官。侯方域《宦官论》:“~~苛刻暴横。”

    贵:

    ①价钱高。与“贱”相对。杜甫《岁晏行》:“去年米贵缺军食,今年米贱太伤农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籴贵民饥。”②地位高贵,显贵。韩愈《师说》:“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③可贵;重要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④崇尚;重视。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贵异物贱用物,民乃足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⑤欲;想要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魏王以国与先生,贵合于秦以伐齐。”⑥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其贵国之宾至,则以班加一等,益虔。”(虔:恭敬。)

    鞭:

    ①用鞭子抽打。李白《赠友人》诗:“骏马不劳鞭。”(不劳:不用。)②鞭子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③古代兵器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五回:“枪来鞭去花一团。”

    立:

    ①站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立于沼上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路拱而立。”②竖立;树立。《韩非子·功名》:“立尺材于高山之上。”叶适《终论七》:“的必先立,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。”(的:箭靶。)③设置,建立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立大学,设庠序。”④制定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立法施令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商君佐之,内立法度。”⑤建树;成就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”⑥泛指登上某种位置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。”(少子:最小的儿子。)⑦立刻;立即;马上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匈奴追射我立尽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”

    倾:

    ①倒向一边;倾斜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立必正方,不倾听。”(正方:方向端正。)②行为不正;邪恶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后朋行倾邪,望之绝不与通。”③倒塌;倾覆。《新论》:“高台既已倾,曲池又已平。”卢照邻《行路难》:“巢倾枝折凤归去。”④将东西倒出来;全部倒出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是田成恒倾圃池而示渴民也。”⑤全部;尽。《后汉书 · 郭太传》:“乡里有忧患者,(贾)淑辄倾身营救。”(辄:总是。)⑥钦佩;爱慕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不得已,强往,一坐尽倾。”(强:勉强。)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朝野倾羡。”⑦排挤;倾轧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以利相倾。”⑧凌驾;压倒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绛侯诛诸吕,权倾五伯。”

    宰:

    ①古代官名。1. 百官之长。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宰正百官。”2. 主掌某一专职的官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乃命宰祝,循行牺牲。”(宰祝:主祭祀的官。)3.县邑的长官。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:“子泄为费宰。”②治理;主持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宰宁国以礼,治乱邦以法。”③屠杀牲畜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④社宰。里中社祭主持分配胙肉者。《史记·陈平世家》:“平为宰,分肉食甚均。”⑤坟墓。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宰上之木拱矣。”

    臣:

    ①战俘。《礼记·少仪》:“臣则左之。”(左之:指用左手牵战俘。)②男性奴隶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虽臣虏之苦,不苦于此矣。”(虽:即使。)③国君统属的民众。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(率土:在境域之内。)④君主制时代的官员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”⑤为臣;称臣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·荆轲》:“赵不能支秦,必入臣;入臣则祸至燕。”(支:抵抗。)⑥指尽臣子之责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(董卓)统西川大军二十万,常有不臣之心。”⑦古时臣民对君主的谦称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臣闻之,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”⑧作为一般人的谦称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愿借子杀之。”

    委:

    ①[动]聚积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瑞穰穰兮~如山。”②[动]托付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王年少,初即位,~国事大臣。”③[动]放置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作鼓法》:“漉水尽,~着席上。”④[动]推卸。《晋书·王裒传》:“司马欲~罪于孤耶!”⑤[动]抛弃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若野赐之,是~君贶于草莽也。”⑥[形]曲折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若至~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⑦[名]江河。沈括《梦溪笔谈·杂志一》:“胡人言黑水原下~高,水曾逆流。”⑧[动]通“萎”。枯萎。《诗经·小雅· 谷风》:“无木不~。”

    佩:

    ①古代系于衣带上的饰物。《诗经·郑风·子矜》:“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”②玉佩。杜甫《更题》:“群公苍玉佩,天子翠云裘。”这个意义又写作“珮”。③佩带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谓幽兰其不可佩。”④铭记在心;钦佩;感念。曹植《文帝诔》:“家佩惠君,户蒙慈父。”(惠君:仁爱的君主。)李商隐《上尚书范阳公第三启》:“感佩私恩,不知所喻。”(喻:比喻。)⑤环绕;围绕。《水经注·渭水》:“兰渠川水出自北山,带佩众溪,南流注于渭。”⑥承受;担负。《南史·萧范传》:“虽佩恩宠,还羞年鬓。”

    观:

    (一)①看;观看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”姚鼐《登泰山记》:“是日观道中石刻。”泛指看。②观察;细看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质直而好义,察颜而观色。”(质:品质。)③观赏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余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”《韩非子·存韩》:“秦王饮食不甘,游观不乐。”④显示;给人看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围郑,观兵于南门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先王不耀德不观兵。”⑤景观或景象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 (二)guàn ①古代宗庙或宫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。亦称阙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遂登观台以望。”②台榭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修缮楼观,数年乃成。”③京观的省称。古代战胜者为夸耀武功,而把敌人尸骨收集起来,封土成为高大土堆,称为京观。许敬业《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》:“封尸筑观,王城于是乂安。”(乂安:太平无事。)④道观;道教的庙宇。刘禹锡《玄都观桃花》诗:“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

    摇:

    ①摇动;摆动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兽震恐,及在槛阱之中,摇尾而求食。”②动摇;浮动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三国败,诸侯之师乃摇心矣。”(三国:指随楚拒吴的胡、沈、陈三国。)③上升;飘举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遂乃风举云摇,浮游溥览。”

    笔:

    ①书写绘画用的文具。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:“援笔成文,婉丽精切。”②书写;写作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(削:指删除。)③笔力;笔法。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一:“庾信文章更老成,凌云健笔意纵横。”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:“晏婴不降志于白刃,南史不曲笔以求存。”(曲笔:不据事直书,有意掩盖真相。)④指书画文章。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广乃作二百句语,述己之志。岳因取次比,便成名笔。”(岳:潘岳。次比:排列;润色。)⑤指散文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今且各纂诗笔,粗为卷第。”


    上一篇:伊昔玄宗朝,冬卿冠鸳鸾。

    下一篇:春和秋霁野花开,玩景寻芳处处来。

  • 上一篇:伊昔玄宗朝,冬卿冠鸳鸾。

    下一篇:春和秋霁野花开,玩景寻芳处处来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