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享國十五載,升天千萬年。”詩句出處:《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挽歌三首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繼體三才理,承顏九族親。禹功留海內,殷歷付天倫。 調露曲常在,秋風詞尚新。本支方百代,先讓棣華春。 月落宮車動,風淒儀仗閑。路唯瞻鳳翣,人尚想龍顏。 禦宇方無事,乘雲遂不還。聖情悲望處,沉日下西山。 享國十五載,升天千萬年。龍鑣仙路遠,騎吹禮容全。 日下初陵外,人悲舊劍前。周南有遺老,掩淚望秦川。
|
【註釋】:
享:
①進獻。《詩經·商頌·殷武》:“莫敢不來享,莫敢不來王。”(王:朝見。)②祭祀;用食物供奉鬼神。《詩經·小雅·楚茨》:“以為酒食,以享以祀。”③鬼神享用祭品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如是,則非德民不和,神不享矣。”④宴請;用酒食待客。《左傳·桓公九年》:“享曹大子。”(大:通“太”。)⑤享用;享受。《呂氏春秋·離俗》:“人犯其難,我享其利。”國:
①國傢。《周禮·春官·詛祝》:“作盟詛之載辭,以敘國之信用。”(詛祝:官名。盟詛:大事為盟,小事為詛。國:指天子之國。)②周代的諸侯國及漢以後侯王的封地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四月,兵罷戲下,諸侯各就國。”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侃季年懷止足之分,不與朝權,未亡一年,欲遜位歸國。”(止足:知止知足。未亡:死前。遜位:辭官。)③國都;京城。《左傳 · 隱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過參(sān)國之一,小九之一。”(參國之一:國都的三分之一。九之一:九分之一。)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”④地區;鄉土。羅鄴《雁二首》之一:“暮天新雁起汀洲,紅蓼(liǎo)花開水國愁。”(蓼:草名,此指水蓼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?”⑤國人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復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”五:
①基數,五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畝之宅。”②表序數第五。李白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: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③隊伍行列。後來寫作“伍”。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孟賁過於河,先其五。”④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載:
(一)①乘坐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陸行載車,水行載舟。”②裝載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載以牛車。”③交通工具。《尚書·益稷》:“予乘四載,隨山刊木。”(四載:四種交通工具。刊:砍。)④開始。陶潛《停雲》:“東園之樹,枝條載榮。”(榮:茂盛。)⑤充滿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聲載路。”⑥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,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詩經 · 齊風·載驅》:“載驅薄薄。”(薄薄:馬蹄聲。)⑦副詞。又;且。《詩經 · 鄘風·載馳》:“載馳載驅。”⑧做;施行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淑慎爾止,無載爾偽。”⑨通“再”。二;第二。《呂氏春秋·順民》:“文王載拜稽首而辭曰。”(二)zǎi ①年。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。”(旅食:寄食。)②記錄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夫有勛而不廢,有績而載。”升:
①量器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宋人有酤酒者,升概甚平。”②量詞。容量單位。一鬥的十分之一。蘇軾《上梅直講書》:“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,求升鬥之祿。”③上升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④登;上。《詩經· 小雅· 角弓》:“毋教猱(náo)升木。”(猱:猴類。)⑤谷物登場,即成熟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舊谷既沒,新谷既升。”天:
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萬:
[萬俟(qí)]復姓。年:
①收成;年景。《谷梁傳·桓公三年》:“五谷皆熟為有年也。”蘇軾《喜雨亭記》:“雨麥於岐山之陽,其占為有年。”②十二個月為一年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湯之時,八年七旱。”③年紀;年歲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是時賈生年二十餘,最為少。”④帝王的年號。改年叫改元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改年為延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