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甸邑叨前列,天臺愧後行。

    “甸邑叨前列,天臺愧後行。”詩句出處:《酬鄭州權舍人見寄二十韻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
    朱戶凌晨啟,碧梧含早涼。人從桔柣至,書到漆沮傍。
    抃會因佳句,情深取斷章。愜心同笑語,入耳勝笙簧。
    憶昔三條路,居鄰數仞墻。學堂青玉案,彩服紫羅囊。
    麟角看成就,龍駒見抑揚。彀中飛一箭,雲際落雙鶬。
    甸邑叨前列,天臺愧後行。鯉庭傳事業,雞樹遂翱翔。
    書殿連鳷鵲,神池接鳳凰。追遊蒙尚齒,惠好結中腸。
    鎩翮方抬舉,危根易損傷。一麾憐棄置,五字借恩光。
    汝海崆峒秀,溱流芍藥芳。風行能偃草,境靜不爭桑。
    轉旆趨關右,頒條匝渭陽。病吟猶有思,老醉已無狂。
    塵滿鴻溝道,沙驚白狄鄉。佇聞黃紙詔,促召紫微郎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甸:

    (一)①王田。《說文·田部》:“甸,天子五百裡地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邦內甸服。”②上古都城百裡之內稱郊,郊外為甸。漢·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郊甸之內。”③指都城郊外。南朝齊·謝朓《晚登三山還望京邑》:“雜英滿芳甸。”④田野的出產物,指佈帛和珍品。《禮記·少儀》:“納貨貝於君,則曰納甸於有司。”⑤治理。《詩經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信彼南山,維禹甸之。” (二)tián 通“畋”。打獵。《周禮·春官·師服》:“凡甸,冠弁服。”[甸甸]車馬聲。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府吏馬在前,新婦車在後;隱隱何甸甸,俱會大道口。” (三)shèng 古代劃分田地或居住單位的名稱。因一甸需出車一乘,故稱。《漢書·刑罰志》:“田丘為甸。”

    邑:

    ①國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“鄖人軍其郊,必不誡,且日虞四邑之至也。”(誡:警戒。虞:料度。四邑:指與鄖相約攻楚的隨、絞、州、蓼四國。)②國都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吾先君新邑於此。”(邑:這裡用作動詞。建立國都。)③人聚居的地方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(禹)過十室之邑必下。”④城鎮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小則獲邑,大則得城。”⑤縣的別稱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裂都會而為之郡邑。”⑥通“悒”。愁悶不安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不慕往,不閔來,無憐邑之心。”(閔:憐憫。憐:吝惜。)[邑邑]1.愁悶不安的樣子。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?”2.微弱的樣子。劉向《九嘆·遠遊》:“風邑邑而蔽之。”(蔽:遮蔽。)

    前:

    (一)①前進;向前。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二執戈者前矣。”②跟“後”相對。1.表示方位在前。李白《望廬山瀑佈二首》之二:“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佈掛前川。”2.表示次序在前。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:“(屠)復投之,後狼止而前狼又至。”3.表示時間在先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子夏曰:‘我未之前聞也。’”③引導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:“祝前屍出戶。” (二)jiǎn 同“剪”。消滅。《吳子·論將》:“進道易,退道難,可來而前;進道險,退道易,可薄而擊。”(薄:迫近;逼近。)

    列:

    ①分解;割裂;分割。後作“裂”。《管子·五輔》:“博帶梨,大袂(mèi)列。”(梨:割。)《荀子·哀公問》:“東野畢之馬佚,兩驂列。”②行列;隊列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聚則成卒,散則成列。”又位次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每朝時,常稱病,不欲與廉頗爭列。”③陳列;排列。《呂氏春秋·孝行》:“樹五色,施五采,列文章,養目之道也。”④類別;范圍。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“不當在弟子之列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不然,斯之功且與周、召列矣。”⑤安排到某類之中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。”⑥眾;諸。梅堯臣《送京西轉運李刑部》:“列藩環王都。”(藩:藩國。)鄒陽《上書吳王》:“列郡不相親,萬室不相救也。”⑦通“烈”。1.為正義而死難的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貪夫徇財兮,列士徇名。”2.猛烈;強烈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列風雷雨不迷。”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臺:

    (一)星名,即三臺(六顆星)。古代以“三臺”比“三公”(古代最高的官位)。 (二)yí ①代詞。我;我的。《尚書·說命上》:“朝夕納誨,以輔臺德。”《尚書·禹貢》:“祗臺德先。”(祗:敬。)②何;什麼。《法言·問道》:“閔氏之孫其如臺?”③通“怡”。愉悅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唐堯遜位,虞舜不臺。”

    愧:

    羞慚。《詩經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不愧於人,不畏於天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”

    後:

    ①帝王;君主。《詩經·商頌·玄鳥》:“商之先後,受命不殆。”(殆:懈怠。)②諸侯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設五等,邦群後。”③天子的正妻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之妃曰後。”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趙後體輕腰弱,善行步進退。”④通“後2”。時間或位置在後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知止而後有定。”

    行:

    (一)①路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:“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。”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來。”③行輩;輩份。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附蘇武》:“漢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軍事編制。二十五人為行。揚雄《羽獵賦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兩腳交替前進。《列子·說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門,行不從徑也。”(徑:路。)泛指運行;前進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”②引申為離開;離去。《左傳· 僖公五年》:“宮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蘭是女郎。”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簡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將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裡之行,始於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濫於中國。”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。⑤做;實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學之,壯而欲行之。”(夫:語氣詞。)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義,必自斃。”⑥行為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聽其言而觀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頌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陸遜陳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歐陽修《瀧岡阡表》:“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。”(特進:官名。)⑨古詩詩體之一。屬樂府詩類。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。字體較楷書簡易,較草書規范,漢代以來即流行。陸遊《作字》:“書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詞。將要。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


    上一篇:远守惭侯籍,征还荷诏条。

    下一篇:屈平祠下沅江水,月照寒波白烟起。
  • 甸邑叨前列,天台愧后行。

    “甸邑叨前列,天台愧后行。”诗句出处:《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》;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。

    朱户凌晨启,碧梧含早凉。人从桔柣至,书到漆沮傍。
    抃会因佳句,情深取断章。惬心同笑语,入耳胜笙簧。
    忆昔三条路,居邻数仞墙。学堂青玉案,彩服紫罗囊。
    麟角看成就,龙驹见抑扬。彀中飞一箭,云际落双鶬。
    甸邑叨前列,天台愧后行。鲤庭传事业,鸡树遂翱翔。
    书殿连鳷鹊,神池接凤凰。追游蒙尚齿,惠好结中肠。
    铩翮方抬举,危根易损伤。一麾怜弃置,五字借恩光。
    汝海崆峒秀,溱流芍药芳。风行能偃草,境静不争桑。
    转旆趋关右,颁条匝渭阳。病吟犹有思,老醉已无狂。
    尘满鸿沟道,沙惊白狄乡。伫闻黄纸诏,促召紫微郎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甸:

    (一)①王田。《说文·田部》:“甸,天子五百里地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邦内甸服。”②上古都城百里之内称郊,郊外为甸。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郊甸之内。”③指都城郊外。南朝齐·谢朓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:“杂英满芳甸。”④田野的出产物,指布帛和珍品。《礼记·少仪》:“纳货贝于君,则曰纳甸于有司。”⑤治理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” (二)tián 通“畋”。打猎。《周礼·春官·师服》:“凡甸,冠弁服。”[甸甸]车马声。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府吏马在前,新妇车在后;隐隐何甸甸,俱会大道口。” (三)shèng 古代划分田地或居住单位的名称。因一甸需出车一乘,故称。《汉书·刑罚志》:“田丘为甸。”

    邑:

    ①国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一年》:“郧人军其郊,必不诫,且日虞四邑之至也。”(诫:警戒。虞:料度。四邑:指与郧相约攻楚的随、绞、州、蓼四国。)②国都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吾先君新邑于此。”(邑:这里用作动词。建立国都。)③人聚居的地方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(禹)过十室之邑必下。”④城镇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”⑤县的别称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裂都会而为之郡邑。”⑥通“悒”。愁闷不安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不慕往,不闵来,无怜邑之心。”(闵:怜悯。怜:吝惜。)[邑邑]1.愁闷不安的样子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?”2.微弱的样子。刘向《九叹·远游》:“风邑邑而蔽之。”(蔽:遮蔽。)

    前:

    (一)①前进;向前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二执戈者前矣。”②跟“后”相对。1.表示方位在前。李白《望庐山瀑布二首》之二: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”2.表示次序在前。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:“(屠)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”3.表示时间在先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夏曰:‘我未之前闻也。’”③引导。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祝前尸出户。” (二)jiǎn 同“剪”。消灭。《吴子·论将》:“进道易,退道难,可来而前;进道险,退道易,可薄而击。”(薄:迫近;逼近。)

    列:

    ①分解;割裂;分割。后作“裂”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博带梨,大袂(mèi)列。”(梨:割。)《荀子·哀公问》:“东野毕之马佚,两骖列。”②行列;队列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聚则成卒,散则成列。”又位次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”③陈列;排列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:“树五色,施五采,列文章,养目之道也。”④类别;范围。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不当在弟子之列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不然,斯之功且与周、召列矣。”⑤安排到某类之中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。”⑥众;诸。梅尧臣《送京西转运李刑部》:“列藩环王都。”(藩:藩国。)邹阳《上书吴王》:“列郡不相亲,万室不相救也。”⑦通“烈”。1.为正义而死难的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贪夫徇财兮,列士徇名。”2.猛烈;强烈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列风雷雨不迷。”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台:

    (一)星名,即三台(六颗星)。古代以“三台”比“三公”(古代最高的官位)。 (二)yí ①代词。我;我的。《尚书·说命上》:“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”《尚书·禹贡》:“祗台德先。”(祗:敬。)②何;什么。《法言·问道》:“闵氏之孙其如台?”③通“怡”。愉悦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唐尧逊位,虞舜不台。”

    愧:

    羞惭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不愧于人,不畏于天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

    后:

    ①帝王;君主。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:“商之先后,受命不殆。”(殆:懈怠。)②诸侯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设五等,邦群后。”③天子的正妻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妃曰后。”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赵后体轻腰弱,善行步进退。”④通“后2”。时间或位置在后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知止而后有定。”

    行:

    (一)①路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③行辈;辈份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军事编制。二十五人为行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两脚交替前进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。”(径:路。)泛指运行;前进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引申为离开;离去。《左传· 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将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滥于中国。”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。⑤做;实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(夫:语气词。)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⑥行为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陆逊陈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。”(特进:官名。)⑨古诗诗体之一。属乐府诗类。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。字体较楷书简易,较草书规范,汉代以来即流行。陆游《作字》:“书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词。将要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


    上一篇:远守惭侯籍,征还荷诏条。

    下一篇:屈平祠下沅江水,月照寒波白烟起。

  • 上一篇:远守惭侯籍,征还荷诏条。

    下一篇:屈平祠下沅江水,月照寒波白烟起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