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憶昨深山裡,終朝看火耕。”詩句出處:《歷陽書事七十韻》;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。
一夕為湖地,千年列郡名。霸王迷路處,亞父所封城。 漢置東南尉,梁分肘腋兵。本吳風俗剽,兼楚語音傖。 沸井今無湧,烏江舊有名。土臺遊柱史,石室隱彭鏗。 曹操祠猶在,濡須塢未平。海潮隨月大,江水應春生。 憶昨深山裡,終朝看火耕。魚書來北闕,鷁首下南荊。 雲雨巫山暗,蕙蘭湘水清。章華樹已失,鄂渚草來迎。 廬阜香爐出,湓城粉堞明。雁飛彭蠡暮,鴉噪大雷晴。 平野分風使,恬和趁夜程。貴池登陸峻,舂谷渡橋鳴。 駱驛主人問,悲歡故舊情。幾年方一面,卜晝便三更。 助喜杯盤盛,忘機笑語訇。管清疑警鶴,弦巧似嬌鶯。 熾炭烘蹲獸,華茵織鬥鯨。回裾飄霧雨,急節墮瓊英。 斂黛凝愁色,施鈿耀翠晶。容華本南國,妝束學西京。 日落方收鼓,天寒更炙笙。促筵交履舄,痛飲倒簪纓。 謔浪容優孟,嬌憐許智瓊。蔽明添翠帟,命燭拄金莖。 坐久羅衣皺,杯頻粉面騂。興來從請曲,意墮即飛觥。 令急重須改,歡馮醉盡呈。詰朝還選勝,來日又尋盟。 道別殷勤惜,邀筵次第爭。唯聞嗟短景,不復有馀酲。 眾散扃朱戶,相攜話素誠。晤言猶亹亹,殘漏自丁丁。 出祖千夫擁,行廚五熟烹。離亭臨野水,別思入哀箏。 接境人情洽,方冬饌具精。中流為界道,隔岸數飛甍。 沙浦王渾鎮,滄洲謝脁城。望夫人化石,夢帝日環營。 半渡趨津吏,緣堤簇郡甿。場黃堆晚稻,籬碧見冬菁。 裡社爭來獻,壺漿各自擎。鴟夷傾底寫,粔籹鬥成□。 采石風傳柝,新林暮擊鉦。繭綸牽撥剌,犀焰照澄泓。 露冕觀原野,前驅抗旆旌。分庭展賓主,望闕拜恩榮。 比屋惸嫠輩,連年水旱並。遐思常後已,下令必先庚。 遠岫低屏列,支流曲帶縈。湖魚香勝肉,官酒重於餳。 憶昔泉源變,斯須地軸傾。雞籠為石顆,龜眼入泥坑。 事系人風重,官從物論輕。江春俄澹蕩,樓月幾虧盈。 柳長千絲宛,田塍一線絣。遊魚將婢從,野雉見媒驚。 波凈攢鳧鵲,洲香發杜蘅。一鐘菰葑米,千裡水葵羹。 受譴時方久,分憂政未成。比瓊雖碌碌,於鐵尚錚錚。 早忝登三署,曾聞奏六英。無能甘負弩,不慎在提衡。 口語成中遘,毛衣阻上征。時聞關利鈍,智亦有聾盲。 昔愧山東妙,今慚海內兄。後來登甲乙,早已在蓬瀛。 心托秦明鏡,才非楚白珩。齒衰親藥物,宦薄傲公卿。 捧日皆元老,宣風盡大彭。好令朝集使,結束赴新正。
|
【註釋】:
憶:
①思念;回想。《木蘭詩》:“問女何所思? 問女何所憶?”潘閬《憶餘杭五首》之一:“長憶錢塘,不是人寰是天上。”②記得;記住不忘。《梁書·昭明太子傳》:“讀書數行並下,過目皆憶。”元稹《連昌宮詞》:“弄權宰相不記名,依稀憶得楊與李。”(楊與李:指楊國忠、李林甫。)深:
①水深。與“淺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澤,實生龍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請為父老歌,艱難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奧。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何以為辯? 喻深以淺。”⑥厲害;深重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膚,不治將益深。”⑦刻毒;殘酷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將軍,可謂深矣: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”(將軍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對待。)⑧色彩濃重。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戶中人賦。”⑨時間久。陸遊《入蜀記》:“是日風靜,舟行頗遲,又深秋潦(lǎo)縮。”(潦縮:積水下降。)⑩副詞。表示程度較高,相當於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,招之不來。”裡:
①古時鄉村居民聚居的地方;村落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制其田裡,教之樹畜。”②故鄉;傢鄉。江 淹《別賦》:“割慈忍愛,離邦去裡。”③古代的居民組織。其編制以二十五傢或五十傢或百傢為一裡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將仲子兮,無踰我裡。”④裡巷;裡弄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廛裡任國中之地。”⑤長度單位。市制五百米為一裡。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“千裡江陵一日還。”終:
①終瞭;結束。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:“靡(mí)不有初,鮮(xiǎn)克有終。”(靡:無。鮮:少。克:能。)《孫子兵法·勢篇》:“終而復始,日月是也。”②生命完結;死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老母今以天年終,政將為知己者用。”(政:人名。)③自始至終。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受地於先王,願終守之。”④副詞。終歸;終於。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:“為蛇足者,終亡其酒。”⑤盡;全。《老子》:“驟雨不終日。”[終……且……]既……又……。《詩經·邶風·終風》:“終風且暴。”(暴:急雨。)朝:
(一)①朝見。《禮記·內則》:“昧爽而朝。”②拜訪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臨邛(qióng)令繆為恭敬,日往朝相如。”(臨邛:地名。令:縣令。繆:詐。)③朝廷。《詩經·齊風·雞鳴》:“雞既鳴矣,朝既盈矣。”④朝代。杜甫《諸將》:“漢朝陵墓對南山。”⑤政事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一:“上(漢武帝)時服此裘以聽朝。”(服:穿。)⑥官府大堂。《後漢書·劉寵傳》:“山谷鄙生,未嘗識郡朝。”⑦介詞。面對;向。[朝歌]古地名。在今河南省。商朝曾在這裡建都。 (二)zhāo ①早晨。《詩經·小雅·北山》:“偕偕士子,朝夕從事。”②日;天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天生麗質難自棄,一朝選在君王側。”看:
①向遠處看;望。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庾闡始作《揚州賦》……庾公聞賦成,求看,兼贈貺(kuàng)之。”(庾公:指庾亮。貺:贈,賜。)②觀察。蘇軾《題西林壁》: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(西林:廬山寺名。)又表示估量。高適《送田少府貶蒼梧》:“丈夫窮達未可知,看君不合長貧賤。”(蒼梧:縣名。合:應該。)③觀賞。李白《清平調》之三:“名花傾國兩相歡,常得君王帶笑看。”(傾國:指佳人,美女。)④看望;探訪。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(陳仲舉)至便問徐孺子所在,欲先看之。”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梁車為鄴令,其姊往看之。”⑤聽;聞。杜甫《西閣口號呈元二十一》:“看君話王室,感動幾銷憂。”⑥助詞。用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之後,表示試一試。白居易《眼病》:“人間方藥應無益,爭得金篦試刮看。”(爭得:怎能。金篦:即金戉,一種金屬小刀,為醫生刮治眼病的工具。)[看護]照料;護理。張之翰《金縷曲·乙未清明》:“先塋(yíng)松柏誰看護?”(先塋:祖先墳地。)火:
①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。《周易· 乾》:“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(濕:低濕處。燥:幹燥物。)②焚燒;燒毀。韓愈《原道》:“人其人,火其書,廬其居。”(使其人成為編戶齊民,焚燒其經書,並將其居所改為民房。)特指火災。《元史·文宗本紀一》:“杭州火,命江浙行省賑被災之傢。”(賑:救濟。被:遭受。)《左傳·宣公十六年》:“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災。”③古代兵制單位,十人為一火。《新唐書·兵志》:“十人為火,火有長。”《木蘭詩》:“出門看火伴。”④五行之一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⑤星名。1. 大火,即心宿二。李白《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》:“當君相思夜,火落金風高。”(金風:指秋風。)2. 行星之一,即火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火犯守角,則有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