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歡心蹈舞歌皇風,願載謳歌青史中。”詩句出處:《金井歌》;是唐朝詩人劉商的作品。
文明化洽天地清,和氣氤氳孕至靈。瑞雪不散抱層嶺, 陽谷霞光射山頂。薙草披沙石竇開,生金曜日明金井。 虞衡相賀為禎祥,畏人采攫持殳戕。羊馳馬走塵滿道, 郡邸封章開建章。君王儉德先簡易,贍國肥傢在仁義。 山澤藏金與萬人,宣言郡邑無專利。閭閻少長競奔湊, 黃金滿袖傢富有。歡心蹈舞歌皇風,願載謳歌青史中。
|
【註釋】:
歡:
①喜悅;高興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從宋之盟,承君之歡。”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歡以承命,何時之有?”②交好;友好。《史記· 田敬仲完世傢》:“陽生素與乞歡。”③古時相愛男女的互稱。古樂府《石城樂》:“聞歡遠行去,相送方山亭。”④恩愛;情誼。《古詩十九首》之十六:“良人惟古歡,枉駕惠前綏。”心:
①心臟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臟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。”③掛懷;關心。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於。)④中央;中心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處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龐統法正傳》:“而敵傢數道並進,已入心腹。”2. 親信的人。蹈:
①踐踏。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。”(危:畏懼不安。)②頓腳踏地。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羌胡蹈舞兮共謳歌。”③遵循;實行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聚斂者,召寇、肥敵、危身之道也,故明君不蹈也。”④變動不定。《詩經·小雅·菀(yùn)柳》:“上帝甚蹈。”舞:
①舞蹈。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命樂正入學習舞。”②跳舞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季氏八佾(yì)舞於庭。”(佾:八人一行為一佾。)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(gǔ)。”(賈:經商。)③揮動;擺動。《山海經·海外西經》:“操幹戚以舞。”(操:持。幹、戚:均武器名。)葉夢得《賀新郎》:“吹盡殘花無人見,惟垂楊自舞。”④飛翔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瓠(hù)巴鼓琴而鳥舞魚躍。”(瓠巴:人名。)⑤玩弄;舞弄(文字、權術等)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舞智以禦人。”歌:
①唱歌;歌唱。《詩經·魏風·園有桃》:“心之憂矣,我歌且謠。”②歌曲;歌謠以及能唱的詩。許渾《夜泊永樂有懷》:“吳娃齊唱采蓮歌。”③贊頌;歌詠。班固《兩都賦·序》:“故皋陶歌虞,奚斯頌魯。”皇:
①大;偉大。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有皇上帝。”②君主;帝王。《詩經·周頌·桓》:“於昭於天,皇以間之。”(間:監察。)《阿房宮賦》:“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。”③對已故父、祖的尊稱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朕皇考曰伯庸。”④雌鳳。後作“凰”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鳳皇翼其承旂兮。”⑤美好。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堯舜之道皇兮。”⑥通“遑”。閑暇;空閑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社稷之不皇,況能懷思君德?”[皇皇]1.鮮明的樣子。《詩經·小雅·皇皇者華》:“皇皇者華。”(華:同“花”。)2. 同“惶惶”。心神不定的樣子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三月無君,則皇皇如也。”3. 同“遑遑”。匆忙的樣子。劉向《九嘆· 怨思》:“征夫皇皇。”風:
(一)①空氣流通的現象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②吹風;讓風吹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風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風。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軍到,風發相赴。”④氣勢;勢頭。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貴人望風憚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宣風導禮。”⑥風氣;風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”陸遊《遊山西村》:“衣冠簡樸古風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楊萬裡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畢竟西湖六月中,風光不與四時同。”⑧風度;風格。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:“搖落深知宋玉悲,風流儒雅亦吾師。”⑨歌謠;民歌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驟歌北風,又歌南風。”(驟:屢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粲傳》註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臥。”(12)諷誦。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辯》:“先須讀《楚辭》,朝夕諷詠,以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廣漢聞之,先風告(杜)建不改,於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審。)[風騷]《詩經》的《國風》和《楚辭》的《離騷》的合稱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莫不同祖風騷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詩文。高適《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興引風騷。”(翰:筆。)願:
老實;謹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願而恭。”《晉書·汝陰哀王謨傳》:“為人恭願,才不及中人。”載:
(一)①乘坐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陸行載車,水行載舟。”②裝載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載以牛車。”③交通工具。《尚書·益稷》:“予乘四載,隨山刊木。”(四載:四種交通工具。刊:砍。)④開始。陶潛《停雲》:“東園之樹,枝條載榮。”(榮:茂盛。)⑤充滿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聲載路。”⑥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,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詩經 · 齊風·載驅》:“載驅薄薄。”(薄薄:馬蹄聲。)⑦副詞。又;且。《詩經 · 鄘風·載馳》:“載馳載驅。”⑧做;施行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淑慎爾止,無載爾偽。”⑨通“再”。二;第二。《呂氏春秋·順民》:“文王載拜稽首而辭曰。”(二)zǎi ①年。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騎驢十三載,旅食京華春。”(旅食:寄食。)②記錄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夫有勛而不廢,有績而載。”謳:
①歌唱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故近者歌謳而樂之。”②歌曲;民歌。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京洛出名謳。”③贊頌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謳歌者,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。”謳歌:
①唱歌,歌唱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寧戚之~~兮,齊恒聞以該輔。”②歌頌,頌揚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不~~丹朱而~~舜。”歌:
①唱歌;歌唱。《詩經·魏風·園有桃》:“心之憂矣,我歌且謠。”②歌曲;歌謠以及能唱的詩。許渾《夜泊永樂有懷》:“吳娃齊唱采蓮歌。”③贊頌;歌詠。班固《兩都賦·序》:“故皋陶歌虞,奚斯頌魯。”青:
①深綠色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草色入簾青。”②藍色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青,取之於藍而青於藍。”③黑色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厥土青黎。”④青色的東西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青綠,民所常服。”⑤青州,古州名。先秦為九州之一。在今山東境內。青史:
史書或歷史。因古代在竹簡上記事,故稱。杜甫《贈鄭十八賁》:“古人日以遠,~~字不泯。”史:
①史官。 掌管書籍和負責記載史事的官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。”②歷史;史書。《莊子·天下》:“舊法世傳之史,尚多有之。”③古代圖書分類法中的第二部,又稱乙部,專門收集各種體裁的史書。④虛浮;文辭繁多。《儀禮·聘禮》:“辭多則史,少則不達。”⑤《史記》的簡稱。高適《遇盧明府有贈》:“胸懷豁清夜,《史》《漢》如流泉。”(《漢》:指《漢書》。流泉:形容文字如泉水湧出。)中:
(一)①中間。《墨子·經上》:“中,同長也。”(同長:同樣長的半徑。)柳宗元《天說》:“渾然而中處者,世謂之元氣。”②內;在一定的范圍內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國中無偽。”《考工記·巨人》:“國中九經九緯。”③位置、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塗遇東郭先生。”(塗:同“途”。)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黃金為上,白金為中,赤金為下。”④正;適中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頭頸必中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湯執中。”(湯:殷商國君。)⑤宜於;合於。《史記·外戚世傢》:“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,斥出歸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適合。《呂氏春秋·懷寵》:“必中理,然後說。”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圓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②誣蔑;誣蔑別人使受損害。《漢書·何武傳》:“顯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顯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