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曲罷情不勝,憑闌向西哭。”詩句出處:《銅雀妓》;是唐朝詩人劉商的作品。
魏主矜蛾眉,美人美於玉。高臺無晝夜,歌舞竟未足。 盛色如轉圜,夕陽落深谷。仍令身歿後,尚縱平生欲。 紅粉淚縱橫,調弦向空屋。舉頭君不在,惟見西陵木。 玉輦豈再來,嬌鬟為誰綠。那堪秋風裡,更舞陽春曲。 曲罷情不勝,憑闌向西哭。臺邊生野草,來去罥羅縠。 況復陵寢間,雙雙見麋鹿。
|
【註釋】:
曲:
(一)①彎;不直。與“直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”②不正;不公正;不正派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趙王之臣有韓倉者,以曲合於趙王。”陸賈《新語·辨惑》:“懷曲而合邪。”(合:迎合。邪:偏邪。)③局部;一部分。《淮南子·繆稱》:“察一曲者,不可與言化。”④委婉曲折。元結《惡(wù)曲篇》:“未嘗曲氣以轉聲,曲辭以達意。”⑤泛指彎曲之處。吳融《壁畫折竹雜言》:“渭曲逢,湘江別。”(渭:水名。)⑥偏僻之處。嚴忌《哀時命》:“塊獨守此曲隅兮。”(塊:孤獨。隅:角落。) (二)qǔ ①韻文的一種。通常指宋以來的南曲和北曲,同詞的體裁相近,但格式較為自由。分戲曲、散曲兩類,元明以來甚為流行。②歌曲。王褒《長安有狹邪行》:“塗歌楊柳曲,巷飲榴花樽。”(塗:同“途”。樽:酒器。)③樂曲。劉禹錫《楊柳枝詞九首》之一:“請君莫奏前朝曲。”罷:
(一)①放遣罪人。《史記·齊悼惠王世傢》:“乃罷魏勃。”②免職。《晉書·魏舒傳》:“時欲沙汰郎官,非其才者罷之。”③廢除;取消。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秦始皇》:“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。”④停止。杜甫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》:“來如雷霆收震怒,罷如江海凝清光。”⑤結束;完結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及反,市罷。” (二)pí ①通“疲”。疲勞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罷於奔命。”②軟弱無能。賈誼《陳政事疏》:“坐罷軟不勝利者,不謂罷軟,曰不官不職。”情:
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緒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何謂人情?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,七者弗學而能。”②特指愛情。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逃難》:“情根愛胎,何時消敗?”③常理;常情。《孫子·九地》:“兵之情主速,乘人之不及。”④情形;真實情況;實情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⑤真實;真誠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情不知其不義也。故書其言以遺後世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勝:
①(舊讀shēng)能承擔;經得起。《韓非子·揚權》:“枝大本小,將不勝春風。”(本:莖幹。)②(舊讀shēng)盡;完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不違農時,谷不可勝食也。”③戰勝。跟“負”、“敗”相對。《詩經·周頌·武》:“嗣武受之,勝殷遏劉。”(嗣武:指周武王。遏劉:制止屠殺。)④勝過;超過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質勝文則野。”⑤克制:制服。《鹽鐵論·周秦》:“臧文仲治魯,勝其盜而自矜。”(矜:誇耀。)⑥優美的;美好的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觀夫巴陵勝狀,在洞庭一湖。”⑦勝地或勝景。柳宗元《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》:“見怪石特出,度其下必有殊勝。”⑧優良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勝友如雲。”憑:
①盛;大。《列子· 湯問》:“帝憑怒。”②煩悶;憤懣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雖斯宇之既坦,心猶憑而未攄。”(斯:此。宇:指天地。攄:抒發。)③登臨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》:“憑覽周地險,高標絕人喧。”④欺凌。《南史·梁武帝紀上》:“戎狄內侵,憑陵關塞。”⑤靠;倚著。李群玉《湖寺清明夜遣懷》:“獨憑危檻思淒然。”⑥依靠;依仗。陸機《苦寒行》:“猛虎憑林嘯。”⑦根據;依據。《隋書·禮儀志一》:“丈尺規矩,皆有準憑。”⑧滿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眾皆競進以貪婪兮,憑不厭乎求索。”⑨任憑。元稹《城外回謝子蒙見諭》:“稚女憑人問,病夫空自哀。”⑩請;請求。曹松《己亥歲二首》:“憑君莫話封侯事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”(11)同“馮(píng)”。徒步涉水。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不意兆不由舟楫,憑流而渡。”(兆:人名。楫:船槳。)闌:
①門前柵欄。《論衡·謝短》:“畫虎於門闌。”②欄桿。李煜《浪淘沙令》:“獨自莫憑闌,無限江山,別時容易見時難。”③擅自(出入)。《史記·汲黯傳》:“闌出財物於邊關。”④殘;盡。柳永《迎新春》:“更闌燭影花陰下。”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酒闌,呂公因目固留高祖。”(目:使眼色。)⑤衰退;衰落。鮑照《園中秋散》:“流枕商聲苦,騷殺年志闌。”⑥無休止的;無窮盡的。杜甫《秋雨嘆三首》之二:“闌風伏雨秋紛紛。”⑦晚。蔡琰《胡茄十八拍》:“更深夜闌兮,夢汝來斯。”向:
①朝北的窗戶。《說文》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②對著;朝向。《孫子·軍爭》:“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。”③趨向;奔向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(西伯)修義而人向之,卒為天下患。”④方向;目標。柳宗元《送兄序》:“進不知向,退不知守。”⑤將近;接近。陶潛《歲暮和張常侍》:“向夕長風起,寒雲沒西山。”⑥仰慕;歸向。沈作喆《寓簡》卷二:“朝者君子所會,市者小人所集,義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。”⑦偏愛;偏袒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十八回:“行者道:‘八戒生得夯,你有些偏向他。’”⑧原先;從前。《莊子· 山木》:“向也不怒,而今也怒。”⑨原來的;舊的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。”(志:記。)⑩副詞。相當於“剛才”。《莊子·達生》:“向者休來,吾告之以至人之德。”(休:人名。至人:有至德之人。)(11)介詞。表示方向、對象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”(12)連詞“假使”。相當於“如果”。《論衡·定賢》:“向令韓信用權變之才,為芳叔通之事,安得謀反誅死之禍哉?”西:
①鳥類止息。《敦煌曲子詞集·西江月》:“棹歌驚起亂西禽,女伴各歸南浦。”②方位名,日落處,與“東”相對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東至於海,西至於河。”③副詞。向西;往西。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