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人一夜剪瑛琭,詰旦都成六出花。”詩句出處:《冰柱》;是唐朝詩人劉叉的作品。
師幹久不息,農為兵兮民重嗟。騷然縣宇,土崩水潰。 畹中無熟谷,壟上無桑麻。王春判序,百卉茁甲含葩。 有客避兵奔遊僻,跋履險厄至三巴。貂裘蒙茸已敝縷, 鬢發蓬舥。雀驚鼠伏,寧遑安處。獨臥旅舍無好夢, 更堪走風沙。天人一夜剪瑛琭,詰旦都成六出花。 南畝未盈尺,纖片亂舞空紛拏。旋落旋逐朝暾化, 簷間冰柱若削出交加。或低或昂,小大瑩潔,隨勢無等差。 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,齊向茅簷佈爪牙。又疑漢高帝, 西方未斬蛇。人不識,誰為當風杖莫邪。鏗鏜冰有韻, 的皪玉無瑕。不為四時雨,徒於道路成泥柤。不為九江浪, 徒為汩沒天之涯。不為雙井水,滿甌泛泛烹春茶。 不為中山漿,清新馥鼻盈百車。不為池與沼, 養魚種芰成霪霪。不為醴泉與甘露,使名異瑞世俗誇。 特稟朝澈氣,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。森然氣結一千裡, 滴瀝聲沈十萬傢。明也雖小,暗之大不可遮。 勿被曲瓦,直下不能抑群邪。奈何時逼,不得時在我目中, 倏然漂去無馀些。自是成毀任天理,天於此物豈宜有忒賒。 反令井蛙壁蟲變容易,背人縮首競呀呀。 我願天子回造化,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。 |
【註釋】:
天:
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一:
①數詞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愛一牛?”(愛:吝惜。)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數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萬也。”又表序數第一。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投足以歌八闋:一曰載民,二曰玄鳥。”(八闋:指舞樂的八章。載民、玄鳥:樂曲八章之名。)②專一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螾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滿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至拜大將,乃韓信也,一軍皆驚。”④統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惡一也。”(惡:指惡人。)⑥整體。賈誼《新書·過秦上》:“合從締交,相與為一。”⑦古代哲學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氣”。⑧副詞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食客數千人,無貴賤一與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一聞人之過,終身不忘。”(過:過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於寡人,一至於此乎?”⑨語氣詞。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恥之,願比死者一灑之。”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。[一何]副詞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!”剪:
①剪刀。賀知章《詠柳》:“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”②剪斷。《齊民要術·種韭》:“剪如蔥法,一歲之中,不過五剪。”③滅除;除掉。沈約《奏彈王源》:“此風弗剪,其源遂開。”④盡;全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餘姑剪滅此而朝食。”詰:
(一)①追問;責問。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公詰之,仆人以裡革對。”《左傳· 昭公十四年》:“赦罪戾,詰奸慝(tè)。”(戾:罪。慝:邪惡。)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詰之,對曰:‘乃大吉也。’”②追究;查辦。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主者口呿(qù)舌撟(jiǎo),終不敢詰。”(呿:張開。撟:伸出。)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子盍詰盜?”聶夷中《公子行》:“走馬踏殺人,街吏不敢詰。”③整治。《尚書· 立政》:“其克詰爾戎兵。”(克:能。戎兵:兵器,這裡指軍隊。)[詰朝]次日早晨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詰朝將見。” (二)jí[詰屈]同“佶屈”。彎曲。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羊腸阪詰屈。”(羊腸阪:地名。)詰旦:
明旦,明朝。《宋書·武帝紀》:“丙辰,~~,無忌(何無忌)服傳詔服。”旦:
①天明;早晨。《木蘭詩》:“旦辭爺娘去,暮宿黃河邊。”②天,日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一旦山陵崩,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?”③特指初一日。《南齊書·禮志上》:“秦人以十月旦為歲首。”[旦旦]1.天天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旦旦而伐之。”2. 誠懇貌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信誓旦旦。”[城旦]秦漢時刑法之一。即判處白天巡邊,夜晚築城。《史記· 秦始皇本紀》:“黥(qíng)為城旦。”(黥:古代面部刺字之刑。)都:
(一)du ①[名]大城市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大~不過三國之一。”②[名]首都,京城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漢之西~,在於雍州,實曰長安。”③[名][都會]1. 諸侯國的都城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秦有天下,裂~~而之郡邑。”2. 繁華的大城市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然邯鄲亦漳、河之間一~~也。”④[形]漂亮。《詩經·鄭風·有女同車》:“彼美孟薑,洵美且~。”⑤[嘆]表示贊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皋陶曰:‘~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”⑥[動]居於,處在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,而~卿相之位,澤及後世。”⑦[動]匯總,匯聚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頃撰其遺文,~為一集。”(二) dou [副]全,盡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於時天月明凈,~無纖翳。” 【辨析】都,京。“京”的本義是“大”。在先秦“京師”連用方指“國都”,“京”指國都是後起義。“都”的本義指“大城市”,漢代以後才可以指首都。成:
①完成;實現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使秦成帝業。”②幫助實現;成全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”③成為;變為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劉向《說苑·奉使》:“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(mèi)成帷,揮汗成雨。”(閭:裡巷。袂:袖子。帷:帷幕。)④成果;成就。李白《化城寺大鐘銘》:“少蘊才略,壯而有成。”(蘊:蓄。)⑤成長;成熟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(萬物)各得其養以成。”⑥和解;交好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晉為成。”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哀王於是倍從(zòng)約而因儀請成於秦。”(倍:違背。從:指合縱。儀:人名。)⑦已定的;定型的;現成的。《詩經·周頌·昊天有成命》:“昊天有成命,二後受之。”《三國志·蜀書·蔣琬費禕薑維傳論》:“咸承諸葛之成規,因循而不革。”(咸:都。革:改變。)⑧層;重(chóng)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刑者相半於道,而死人日成積於市。”《呂氏春秋·音初》:“為九成之臺。”⑨古代十裡見方為一成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成方十裡。”出:
①出去;從裡面到外面。屈原《九歌·國殤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返。”②到;到達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築神道,北臨昭靈,南出承恩。”(神道:墓道。昭靈、承恩:皆館名。)③超過;超越。《論語· 鄉黨》:“祭肉不出三日。”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自思所陳亦無出足下之見。”④發出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於是遂出墾草令。”⑤指天然生長或人工生產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。”⑥產生;發生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肉腐出蟲。”(腐:腐爛。)⑦出現;露出。葛洪《抱樸子·外篇· 省煩》:“枝分葉散,重出互見。”(重:重復。)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⑧拿出;支出。《宋史·食貨志上五》:“又農民出錢,難於出力。”(比出力困難。)曹操《收租調令》:“戶出絹二匹。”⑨指引文、典故等來源於某書。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(曹操)後問出何經典。”⑩舊指離棄妻子。《孟子· 離婁下》:“出妻屏子,終身不養焉。”(11)指花瓣。《宋書·符瑞志下》:“草木花多五出,花雪獨六出。”(花雪:雪花。)[出塵]1.超出塵俗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耿介拔俗之標,瀟灑出塵之想。”2.佛教用語。脫離煩惱的塵俗。《四十二章經》二三:“故曰凡夫透得此門,出塵羅漢。”[出閤]1.皇子出就封國。《南齊書·江謐傳》:“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帥,皆以委謐。”2.指閣臣出任外職。《梁書·江蒨傳》:“初,王泰出閤。”3.公主出稼。元稹《七女封公主制》:“雖穠華可尚,出閤未期,而湯沐先施,分封有據。”後用為女子出嫁的通稱。[出首]1.自首。《晉書·華軼傳》:“尋而軼敗,(高)悝藏匿軼二子及妻,崎嶇經年,既而遇赦,悝攜之出首。”2.檢舉;告發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三本二折:“我將這簡貼兒去夫人行出首去來。”花:
①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。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”②可供觀賞的植物;花朵。楊萬裡《李花》:“李花宜遠更宜繁,惟遠惟繁始足看。”③形狀像花的東西。庾信《寒園即目》:“雪花深數尺。”④不隻一種顏色,有花紋的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五花馬,千金裘。”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曲》:“四幅花箋碧間紅”。⑤模糊迷亂。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知章騎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”花。:
“花。”詩句出處:《一七令·賦花》;是唐朝詩人王起的作品。 花。點綴,分葩。露初裛,月未斜。一枝曲水,千樹山傢。戲蝶未成夢,嬌鶯語更誇。既見東園成徑,何殊西子同車。漸覺風飄輕似雪,能令醉者亂如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