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溪路漫岡轉,夕陽歸鳥斜。”詩句出處:《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何事浮溟渤,元戎棄莫邪。漁竿吾道在,鷗鳥世情賒。 玄發他鄉換,滄洲此路遐。溯沿隨桂楫,醒醉任松華。 離別誰堪道,艱危更可嗟。兵鋒搖海內,王命隔天涯。 鐘漏移長樂,衣冠接永嘉。還當拂氛祲,那復臥雲霞。 溪路漫岡轉,夕陽歸鳥斜。萬艘江縣郭,一樹海人傢。 揮袂看朱紱,揚帆指白沙。春風獨回首,愁思極如麻。
|
【註釋】:
路:
①道路;路途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觴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遠。”②路程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”③途徑;方向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無有作惡,遵王之路。”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”(引喻:稱引說話。)④仕途,執政。許棠《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》之八:“當路公卿誰見待? 故鄉親友自疑非。”(待:寬容。疑非:懷疑有錯誤。)⑤法度;規則。李華《禦史中丞廳壁記》:“遵王路以整多方。”(王:指先王。)⑥方面;地區。田藝衡《留青日記·賭博》:“蘇常一路尤甚,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,蓋避禁也。”(蘇常:蘇州、常州。避禁:避開禁令。)⑦車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王思舊勛而賜之路。”⑧大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路弓乘矢。”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。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,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。漫:
①水漲;往外溢。儲光羲《酬綦毋校書夢耶溪見贈之作》:“春看湖水漫,夜入回塘深。”王安石《飯祈澤寺》:“春映一川明,雪消千壑漫。”②遍;周遍。陸遊《自嘲》:“荒園無佳花,牽牛漫疏籬。”③散漫;無拘束。元結《遊潓泉》:“顧吾漫浪久,不欲有所拘。”④模糊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有碑仆道,其文漫滅。”⑤污損;玷污。《呂氏春秋·離俗》:“不漫於利,不牽於埶(shì)。”(埶:同“勢”,權勢。)⑥副詞。1.表示隨意。相當於“隨便”、“匆促”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(卻:再;還。)2.表示徒然。相當於“白”、“白白地”。杜甫《賓至》:“豈有文章驚海內,漫勞車馬駐江幹。”3.莫;不要。張渭《贈趙使君美人》:“漫學他傢作使君。”⑦欺騙;蒙騙。蘇軾《遊靈隱寺戲贈李居士》:“若教從此成千裡,巧歷如今也被漫。”岡:
①山脊;山嶺。《詩經·周南·卷耳》:“陟彼高岡,我馬玄黃。”謝靈運《廬陵王墓下作》:“含淒泛廣川,灑淚眺連岡。”②山坡;斜坡。左思《招隱》:“白雲停陰岡,丹葩曜陽林。”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三》:“越此入安平境,復有村在路右岡陂(bēi)間。”(陂:山坡。)轉:
(一)①轉動。《詩經·邶風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”(匪:非。)②轉運;用車運輸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丁壯苦軍旅,老弱罷轉漕。”③轉移;輾轉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往來轉徙,時至時去,此胡人之生業也。”(徙:遷移。)④改變方向或情勢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千轉萬變而不窮。”⑤以舞伴歌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古者歌樂而無轉。”⑥轉送。⑦舊時詩文結構章法的術語。⑧反而;反倒。《詩經·小雅·谷風》:“將安將樂,女轉棄予。”(女:你。予:我。)⑨愈益;漸趨。《宋書·王景文傳》:“吾逾忝轉深,足以致謗。”(逾忝:指蒙受過分的恩寵。)(二)zhuàn ①旋轉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千巖萬轉路不定。”②量詞。相當於“回”、“次”。《木蘭辭》:“策勛十二轉,賞賜百千強。”(策勛:記功。)夕:
①傍晚;日落的時候。《詩經·王風·君子於役》: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來。”②夜晚。《詩經·唐風·綢繆》:“今夕何夕,見此良人。”③古代傍晚時朝見君主。《左傳·成公十二年》:“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”④祭祀月亮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古者先王既有天下……是乎有朝日、夕月以教民事君。”夕陽:
①傍晚的太陽。李商隱《樂遊原》:“~~無限好,隻是近黃昏。”②喻指晚年。白居易《不致仕》:“朝露貪名利,~~憂子孫。”③指山的西面。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度其~~,豳居允荒。”陽:
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岷山之陽,至於衡山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渭陽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陽。”(曰:句首助詞。無義。)地名第二個字為“陽”的,一般都來自這個意義。②太陽;陽光。《詩經·小雅 ·湛露》:“匪陽不晞。”(匪:非。晞:曬幹。)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秋陽以暴(pù)之。”(暴:曬。)③溫暖。《管子 ·地數》:“陽春農事方作。”④鮮明;明亮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我朱孔陽。”(朱:紅色。孔:甚。)⑤表面上;假裝。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則陽收其身,而實疏之。”⑥古代哲學概念。與“陰”相對。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陰陽易位,時不當兮。”(時不當:生不逢時。)⑦通“佯”。假裝。《漢書·田儋傳》:“儋陽為縛其奴。”⑧古邑名。春秋燕地。在今河北省唐縣東。歸:
(一)①出嫁;嫁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②返回。陶潛《歸園田居》: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”(興:起來。)③送回;交還。《孟子·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。”(假:借)④歸依;歸附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微斯人,吾誰與歸?”(微:如果沒有。)⑤結局;歸宿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。”(殊:不同。途:路。)⑥死。《爾雅·釋訓》:“鬼之為言歸也。” (二)kuì ①通“饋”。贈送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(陽貨)歸孔子豚。”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晉唐叔得嘉谷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。”②通“愧”。慚愧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狀有歸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