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異議那容直,專權本畏彈。”詩句出處:《瓜洲驛奉餞張侍禦公拜膳部郎中,卻》;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作品。
太華高標峻,青陽淑氣盤。屬辭傾渤澥,稱價掩瑯玕。 楊葉頻推中,蕓香早拜官。後來慚轍跡,先達仰門闌。 佐劇勞黃綬,提綱疾素餐。風生趨府步,筆偃觸邪冠。 骨鯁知難屈,鋒芒豈易幹。佇將調玉鉉,翻自落金丸。 異議那容直,專權本畏彈。寸心寧有負,三黜竟無端。 適喜鴻私降,旋驚羽檄攢。國憐朝市易,人怨虎狼殘。 天地龍初見,風塵虜未殫。隨川歸少海,就日背長安。 副相榮分寄,輸忠義不刊。擊胡馳汗馬,遷蜀扈鳴鑾。 月罷名卿署,星懸上將壇。三軍搖旆出,百越畫圖觀。 茅茹能相引,泥沙肯再蟠。兼榮知任重,交辟許才難。 勁直隨臺柏,芳香動省蘭。璧從全趙去,鵬自北溟摶。 星象銜新寵,風霜帶舊寒。是非生倚伏,榮辱系悲歡。 疇昔偏殊眄,屯蒙獨永嘆。不才成擁腫,失計似邯鄲。 江國傷移律,傢山憶考槃。一為鷗鳥誤,三見露華團。 回首青雲裡,應憐濁水瀾。愧將生事托,羞向鬢毛看。 知己傷愆素,他人自好丹。鄉春連楚越,旅宿寄風湍。 世路東流水,滄江一釣竿。松聲伯禹穴,草色子陵灘。 度嶺情何遽,臨流興未闌。梅花分路遠,揚子上潮寬。 夢想懷依倚,煙波限渺漫。且愁無去雁,寧冀少回鸞。 極浦春帆迥,空郊晚騎單。獨憐南渡月,今夕送歸鞍。
|
【註釋】:
異:
①分開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群居五人,則長者必異席。”②不同的;不同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世異則事異。”(世:時代。事:指國傢政治和社會情況。)③奇特;與眾不同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永州之野產異蛇。”④奇怪;驚奇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漁人甚異之。”⑤其他;別的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不有異事,必有異慮。”異議:
不同的議論,反對的意見。盧照鄰《南陽公集序》:“~~蜂起,高談不息。”議:
①發表言論。《詩經·小雅 ·北山》:“或出入風議。”(風:通“諷”。)②商議;討論。《韓非子·南面》:“群臣畏是言,不敢議事。”(是:此。)③議論;評論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以議執政之善否(pǐ)。”(否:惡。)④建議;主張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始皇可其議。”(可:同意。)⑤文體的一種。是上給皇帝議論得失的奏表。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議對》:“事實允當,可謂達議體矣。”(達:符合。)容:
①包含;容納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地非不廣且大也,人之所用容足耳。”②容忍;寬容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不能容人之過。”③允許;許可。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五降之後,不容彈矣。”④容顏;儀表。《宋史·田錫傳》:“居公庭,危坐終日,無懈容。”⑤樣子;狀態。李白《古風五十九首》之一:“一百四十年,國容何赫然!”(一百四十年:指唐朝建國至天寶十四年共有一百四十年。)⑥修飾;打扮。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:“豈無膏沐,誰適為容?”⑦副詞。或許;可能。《後漢書·李固傳》:“宮省之內,容有陰謀。”[容與]1.自由自在、逍遙從容的樣子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聊逍遙兮容與。”2. 徘徊不前的樣子。《楚辭· 九章·涉江》:“船容與而不進兮。”直:
①直,與“曲”相對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木受繩則直。”②跟地面垂直的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幹雲霄。”(幹:沖犯。)③豎,與橫相對。《山海經·大荒北經》:“(章尾山)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。”郭璞註:“直目,從(zòng)目也。”(從:同“縱”。)④伸;挺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且夫枉尺直尋者,以利言也。”(枉:屈。尋:八尺為尋。)⑤行為正直。《商君書·修權》:“君好法,則端直之士在前。”⑥坦率。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吾直性狹中,多所不堪。”(狹中:心胸狹隘。)⑦面對;遇到。《漢書·甯成傳》:“寧見乳虎,無直甯成之怒。”(乳虎:幼虎。)《漢書·義縱傳》:“無直寧成之怒。”(寧成:人名。)⑧值班;侍衛。特指在殿堂中值班,侍奉君主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悉統宿衛入直殿中。”⑨價值。《史記·張湯傳》:“湯死,傢產直不過五百金。”⑩工錢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為官寫書受直,以養老母。”(11)副詞。1. 徑直;一直。《漢書·陸賈傳》:“(陳)平嘗燕居深念,賈往,不請,直入坐。”(燕居:閑居。念:思。請:請見。)2.僅;隻是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侯生攝敝衣冠,直上載公子上坐。”專:
①專一;專門。《周易 · 系辭上》:“夫乾(qián),其靜也專,其動也直。”(乾為天,它靜止時是專一的,活動時是剛直的。)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願君之專志於攻齊,而無他慮也。”②獨自;獨占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衣食所安,弗敢專也,必以分人。”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:“陳平專為一丞相。”③獨斷專行。《左傳·桓公十五年》:“祭仲專,鄭伯患之。”權:
①秤錘;秤砣。《論語·堯曰》:“謹權量,審法度。”②秤。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權者,銖、兩、斤、鈞、石也,所以稱物平施,知輕重也。”③稱量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權,然後知輕重;度,然後知長短。”④衡量。《呂氏春秋·舉難》:“且人固難全,權而用其長者。”⑤均平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 弓人》:“九和之弓,角與幹權。”⑥重;重於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,以太子權王也。”⑦權力;權勢。《商君書·修權》:“國之所以治者三:一曰法,二曰信,三曰權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,稍奪之權。”(稍:逐漸。)⑧有權勢的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!”(摧眉:低顏。)⑨權變;權謀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任輕者易權。”⑩變通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禮有經,亦有權,想沒有什麼行不得處。”(經:常規。)(11)代理(官職);攝守官職。李翱《韓史部行狀》:“入為權知國子博士。”(12)副詞。姑且;暫且。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權假日以馀榮。”本:
①草木的根或莖幹。《呂氏春秋·先己》:“百仞之松,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。”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伐木不自其本,必復生。”②基礎;主體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臣聞兵以計為本,故多算勝少算。”(算:謀算。)③根源;來源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樂者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。”④特指農業生產。《商君書·壹言》:“能事本而禁末者,富。”(末:指工商業。)⑤原來的;固有的。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:“因與諸尚書言孫、吳用兵本意。”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變其本而加厲。”(厲:厲害。)⑥依據;按照。柳宗元《駁復仇議》:“本情以正褒貶。”⑦自己或自己方面的。《列子 ·周穆王》:“燕人生於燕,長於楚,及老而還本國。”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本宅眾親簇擁新人到瞭堂前,朝西站定。”⑧現今的。王安石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。”⑨本錢。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三:“把十五貫錢與女婿作本,開店養身。”⑩奏章。申時行《召對錄》:“先生每看這本說朕酒、色、財、氣……”(11)版本。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》卷六:“所引諸經,與今本多異者,皆出先秦古書。”(12)演出的底本。(13)副詞。本來;原來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臣本佈衣,躬耕於南陽。”(14)量詞。用於書冊、戲曲等。孔尚任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昨日看完上本,演的何如?”畏:
①恐懼;害怕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趙王畏秦,欲毋行。”②憂慮;擔心。《史記 ·項羽本紀》:“今卒少惰矣,秦兵日益,臣為君畏之!”③嚇唬;使害怕。《韓非子·忠孝》:“又且畏之以罰,然後不敢退。”④敬服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”⑤通“隈”。弓的彎曲處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 弓人》:“夫角之中,恒當弓之畏。”⑥通“威(wēi)”。威嚴。《韓非子·主道》:“其行罰也,畏乎如雷霆。”彈:
(一)①彈弓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左挾彈,右攝丸。”②彈丸。李商隱《富平少侯》:“不收金彈拋林外。” (二)tán ①用彈弓發射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從臺上彈人,而觀其避丸也。”②用手指輕擊。《楚辭·漁父》:“新沐者必彈冠。”③彈奏樂器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低眉信手續續彈,說盡心中無限事。”④揮灑(淚水)。晏幾道《虞美人》:“遠彈雙淚惜香紅。暗恨玉顏光景,與花同。”⑤抨擊;檢舉。《後漢書·史弼傳》:“州司不敢糾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