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秦坑趙卒四十萬,未若格鬥傷戎虜。

    “秦坑趙卒四十萬,未若格鬥傷戎虜。”詩句出處:《火熒熒又為碧,有鳥自稱蜀帝魂。》;是唐朝詩人李益的作品。

    南人伐竹湘山下,交根接葉滿淚痕。
    請君先問湘江水,然我此恨乃可論。”
    秦亡漢絕三十國,關山戰死知何極。
    風飄雨灑水自流,此中有冤消不得。
    為之彈劍作哀吟,風沙四起雲沉沉。
    滿營戰馬嘶欲盡,畢昴不見胡天陰。
    東征曾吊長平苦,往往晴明獨風雨。
    年移代去感精魂,空山月暗聞鼙鼓。
    秦坑趙卒四十萬,未若格鬥傷戎虜。
    聖君破胡為六州,六州又盡為胡丘。
    韓公三城斷胡路,漢甲百萬屯邊秋。
    乃分司空授朔土,擁以玉節臨諸侯,
    漢為一雪萬世仇。
    我今抽刀勒劍石,告爾萬世為唐休。
    又聞招魂有美酒,為我澆酒祝東流。
    殤為魂兮,可以歸故鄉些。
    沙場地無人兮,爾獨不可以久留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秦:

    ①周代諸侯國名。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。公元前221年統一瞭各諸侯國,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傢。②朝代名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統一中國,建立秦王朝,定都咸陽(今陜西省咸陽市東)。③陜西省的別稱。古指今天陜西甘肅一帶。杜甫《奉送嚴公入朝十韻》:“此生那老蜀,不死會歸秦。”

    坑:

    (一)①低窪地;溝壑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在谷滿谷,在坑滿坑。”《晉書·呂纂載記》:“與左右因醉馳獵於坑澗之間。”②礦井。《舊唐書·食貨志上》:“見乎銀坑。”《宋史·徽宗紀》:“令天下坑冶金銀,復盡入內藏(zàng)。”(內藏:內庫。)③掘坑活埋。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“秦人坑趙士,沸聲若雷震。” (二)kàng 同“炕”。火炕。《舊唐書·高麗傳》:“其俗貧窶(jù)者多,冬月皆作長坑,下燃煴(yūn)火以取暖。”(窶:貧寒。煴:沒有光焰的火。)

    趙:

    ①疾行。《穆天子傳》卷二:“己卯,天子北征,趙行□舍。”②周代諸侯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原是晉國的一部分。戰國初趙烈侯與魏、韓三傢分晉自立。在今山西北部、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。

    卒:

    (一)①差役。《漢書·胡建傳》:“貧無車馬,常步與走卒起居。”(起居:作息。)②步兵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遂疾進師,車馳卒奔。”(疾:速。師:軍隊。)《韓非子·說林下》:“夫越破吳,豪士死,銳卒盡。”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:“與趙將賈偃戰,沉其卒二萬於河中。”③古代軍事編制。一百人為卒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人為伍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,五卒為旅,五旅為師,五師為軍。”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鄭伯使卒出豭,行出犬、雞,以詛射潁考叔者。”(豭jiā:公豬。潁考叔:人名。)④終;盡;最後,終於。《詩經·邶風· 日月》:“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”(畜:養。)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上天弗恤,夏命其卒。”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晉人有馮婦者,善搏虎,卒為善士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卒成帝業。”⑤死亡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孔子年七十三,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醜卒。”(以:於,在。)⑥通“崒”。高峻。《詩經·小雅·漸漸之石》:“漸漸之石,維其卒矣。”(漸漸:同“巉巉”,山石高峻的樣子。⑦通“捽zuó”。爭鬥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偃然案兵無動,以觀夫暴國之相卒也。”⑧副詞。終於;終究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,賓客盡羞之,及孟嘗君有秦難,卒此二人拔之。”(拔之:指幫助孟嘗君擺脫困境。)(二)cù ①迅疾;敏捷。《呂氏春秋·貴卒》:“力貴突,智貴卒。”(突:突發。)②突然。《呂氏春秋·當務》:“卒然相遇於塗。”(塗:道路。)

    四:

    ①基數,四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驕奢淫泆(yì)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來,寵祿過也。”(淫:嗜欲過度。泆:放縱。)②序數,第四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臣之位在四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憲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四鼓,愬至城下,無一人知者。”(愬:李愬,鄧州節度使,此次襲破蔡州,擒叛軍首領吳元濟。)③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。《宋史·樂志十七》:“大呂、太簇用四字。”④通“駟”。四匹馬駕一輛車。《韓非子·愛臣》:“是故不得四從,不載奇兵。”

    萬:

    [萬俟(qí)]復姓。

    未:

    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時辰之一,即午後一時至三時。③十二生肖屬羊。④副詞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當於“不”。《詩經·周頌·小毖》:“未堪傢多難。”b.相當於“沒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詩經 · 召南·草蟲》:“未見君子,我心傷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問。相當於“否”。《後漢書·劉表傳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

    若:

    ①從;順從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國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選擇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雲。”④代詞。1. 人稱代詞。相當於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詞。相當於“此”、“這”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連詞。1. 表示假設關系,相當於“如果”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選擇關系,相當於“或者”。《漢書·惠帝紀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詞尾。用在形容詞後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”(沃若:潤澤的樣子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於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變動的樣子。超若:悵惘的樣子。)[若夫]至於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”

    格:

    ①樹木的長枝條。庾信《小園賦》:“草樹混淆,枝格相交。”②木柵欄。杜甫《潼關吏》:“連雲列戰格,飛鳥不能逾。”(戰格:阻擋敵人的柵欄。)③方形的框子;格子。楊炯《臥讀書架賦》:“伊國工而嘗巧,度山林以為格。”④規格;格式。《宋史·選舉志一》:“春考試,合格及第者,列名放榜於尚書省。”(尚書省:官署名。)⑤法律條文;法則;制度。《舊唐書·刑法志》:“武德二年,頒新格五十三條。”《新唐書·刑法志》:“唐之刑書有四:曰律、令、格、式……格者,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。”(有司:官吏。)⑥品質;風度。杜甫《壯遊》:“吾觀鴟(chī)夷子,才格出尋常。”(鴟夷子:即范蠡。)⑦推究;研究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後知至。”⑧止;阻止。《說苑·君道》:“毋格其言,博采其辭。”晁錯《言兵事疏》:“勁弩長戟,射疏及遠,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。”⑨擊;打。《後漢書·鐘離意傳》:“乃解衣就格。”⑩正;糾正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。”(大人:大德之人。)(11)至;到。《尚書·堯典》:“光被四表,格於上下。”(被:覆蓋。四表:四方。上下:天地。)(12)支架。《呂氏春秋 ·過理》:“糟丘酒地,肉圃為格。”(13)木柵欄。杜甫《潼關吏》:“連雲列戰格。”

    格鬥:

    搏鬥,戰鬥。陳琳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男兒寧當~~死,何能怫鬱築長城。”

    鬥:

    ①古代酒器名。《詩經·大雅·行葦》:“酌以大鬥,以祈(qí)黃耈(gǒu)。”(祈:求。耇:老壽。)②量器名。可容一鬥。《莊子·胠篋》:“掊(pǒu)鬥折衡,而民不爭。”(掊:擊打。衡:稱量輕重的器具。)③容量單位。十升為一鬥,十鬥為一石。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十升為鬥,十鬥為斛。”④星宿名。1. 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稱南鬥,有星六顆。蘇軾《赤壁賦》:“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鬥牛之間。”2. 北鬥星,有星七顆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夫乘舟而惑者,不知東西,見鬥極則寤矣。”⑤鬥形的器具。高適《燕歌行》:“殺氣三時作陣雲,寒聲一夜傳刁鬥。”(陣雲:戰雲。三時:指時間長。刁鬥:行軍中煮飯的銅器,有柄,如鬥。)⑥用同“陡”。《徐霞客遊記·遊雁宕山日記》:“望巖下鬥深百丈。”[鬥拱]也作“枓栱”(dǒu gǒng)。我國傳統建築中的支承構件,位於立柱與橫梁的交接處。從柱頂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,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。[鬥室]喻狹小的房間。餘集《聊齋志異》序:“把卷坐鬥室中,青燈睒睒(shǎn),已不待展讀,而陰森之氣,逼人毛發。”(睒:同“��”。 眨眼。)[鬥筲]喻才識短淺,氣量狹窄。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十六回:“囊瓦乃鬥筲之輩,貪功僥幸。”(囊瓦:春秋時期楚國令尹。)

    傷:

    ①人或動物身體受到損傷。《春秋·宣公三年》:“郊牛之口傷。”(郊:祭祀名。)②傷口;創傷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吳起懷瘳實而吮傷。”③傷害;損害。《周易·節卦》:“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”④妨礙。杜甫《陳拾遺故宅》:“位下曷足傷?”⑤憂愁;悲傷;憂傷。《詩經·小雅·杕杜》:“女心傷止。”(止:句末語氣詞。)⑥喪祭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明君飾食飲吊傷之禮。”⑦嫌;失之於。《北史·蘇威傳》:“所修格令章程,並行於當世,頗傷瑣碎。”⑧太;過度。齊己《野鴨》:“長生緣甚瘦,近死為傷肥。”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總稱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於田獵,以習五戎。”②兵車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禦戎,萊駒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攝官承乏。”④軍隊;軍務。潘嶽《楊荊州誄》:“烈烈楊侯,實領禁戎。”(烈烈:顯赫。禁戎:禁軍。)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戰爭;征伐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詩經·周頌·烈文》:“念茲戎功。”⑦我國古代稱西部的少數民族。《史記·晉世傢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親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    虜:

    ①俘獲;抓獲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殺蘇角,虜王離。”②搶劫,掠奪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傢》:“虜齊高、國以還。”(高、國:皆姓。)張載《七哀詩》之一:“珍寶見剽虜。”③俘虜;戰俘。《漢書·樊噲傳》:“捕虜四十人。”④奴隸;仆人。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伊尹為宰,百裡奚為虜。”⑤對敵方的蔑稱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虜救死扶傷不給。”(不給:顧不上。)⑥古代南方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敘》:“予自度不得脫,則直前詬虜師失信。”(詬:責罵。)


    上一篇:哲匠熙百工,日月被光泽。

    下一篇:朔风萧萧动枯草,旌旗猎猎榆关道。
  • 秦坑赵卒四十万,未若格斗伤戎虏。

    “秦坑赵卒四十万,未若格斗伤戎虏。”诗句出处:《火荧荧又为碧,有鸟自称蜀帝魂。》;是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。

    南人伐竹湘山下,交根接叶满泪痕。
    请君先问湘江水,然我此恨乃可论。”
    秦亡汉绝三十国,关山战死知何极。
    风飘雨洒水自流,此中有冤消不得。
    为之弹剑作哀吟,风沙四起云沉沉。
    满营战马嘶欲尽,毕昴不见胡天阴。
    东征曾吊长平苦,往往晴明独风雨。
    年移代去感精魂,空山月暗闻鼙鼓。
    秦坑赵卒四十万,未若格斗伤戎虏。
    圣君破胡为六州,六州又尽为胡丘。
    韩公三城断胡路,汉甲百万屯边秋。
    乃分司空授朔土,拥以玉节临诸侯,
    汉为一雪万世仇。
    我今抽刀勒剑石,告尔万世为唐休。
    又闻招魂有美酒,为我浇酒祝东流。
    殇为魂兮,可以归故乡些。
    沙场地无人兮,尔独不可以久留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秦:

    ①周代诸侯国名。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。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各诸侯国,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。②朝代名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建立秦王朝,定都咸阳(今陕西省咸阳市东)。③陕西省的别称。古指今天陕西甘肃一带。杜甫《奉送严公入朝十韵》:“此生那老蜀,不死会归秦。”

    坑:

    (一)①低洼地;沟壑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在谷满谷,在坑满坑。”《晋书·吕纂载记》:“与左右因醉驰猎于坑涧之间。”②矿井。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见乎银坑。”《宋史·徽宗纪》:“令天下坑冶金银,复尽入内藏(zàng)。”(内藏:内库。)③掘坑活埋。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秦人坑赵士,沸声若雷震。” (二)kàng 同“炕”。火炕。《旧唐书·高丽传》:“其俗贫窭(jù)者多,冬月皆作长坑,下燃煴(yūn)火以取暖。”(窭:贫寒。煴:没有光焰的火。)

    赵:

    ①疾行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二:“己卯,天子北征,赵行□舍。”②周代诸侯国名,战国七雄之一。原是晋国的一部分。战国初赵烈侯与魏、韩三家分晋自立。在今山西北部、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。

    卒:

    (一)①差役。《汉书·胡建传》:“贫无车马,常步与走卒起居。”(起居:作息。)②步兵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遂疾进师,车驰卒奔。”(疾:速。师:军队。)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夫越破吴,豪士死,锐卒尽。”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与赵将贾偃战,沉其卒二万于河中。”③古代军事编制。一百人为卒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。”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郑伯使卒出豭,行出犬、鸡,以诅射颍考叔者。”(豭jiā:公猪。颍考叔:人名。)④终;尽;最后,终于。《诗经·邶风· 日月》:“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”(畜:养。)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上天弗恤,夏命其卒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卒成帝业。”⑤死亡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年七十三,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。”(以:于,在。)⑥通“崒”。高峻。《诗经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渐渐之石,维其卒矣。”(渐渐:同“巉巉”,山石高峻的样子。⑦通“捽zuó”。争斗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偃然案兵无动,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。”⑧副词。终于;终究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,宾客尽羞之,及孟尝君有秦难,卒此二人拔之。”(拔之:指帮助孟尝君摆脱困境。)(二)cù ①迅疾;敏捷。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:“力贵突,智贵卒。”(突:突发。)②突然。《吕氏春秋·当务》:“卒然相遇于涂。”(涂:道路。)

    四:

    ①基数,四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骄奢淫泆(yì)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”(淫:嗜欲过度。泆:放纵。)②序数,第四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臣之位在四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四鼓,愬至城下,无一人知者。”(愬:李愬,邓州节度使,此次袭破蔡州,擒叛军首领吴元济。)③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:“大吕、太簇用四字。”④通“驷”。四匹马驾一辆车。《韩非子·爱臣》:“是故不得四从,不载奇兵。”

    万:

    [万俟(qí)]复姓。

    未:

    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时辰之一,即午后一时至三时。③十二生肖属羊。④副词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当于“不”。《诗经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。”b.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诗经 · 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否”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

    若:

    ①从;顺从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选择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④代词。1. 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词。相当于“此”、“这”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连词。1. 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“或者”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词尾。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(沃若:润泽的样子。)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于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变动的样子。超若:怅惘的样子。)[若夫]至于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    格:

    ①树木的长枝条。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草树混淆,枝格相交。”②木栅栏。杜甫《潼关吏》:“连云列战格,飞鸟不能逾。”(战格:阻挡敌人的栅栏。)③方形的框子;格子。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伊国工而尝巧,度山林以为格。”④规格;格式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春考试,合格及第者,列名放榜于尚书省。”(尚书省:官署名。)⑤法律条文;法则;制度。《旧唐书·刑法志》:“武德二年,颁新格五十三条。”《新唐书·刑法志》:“唐之刑书有四:曰律、令、格、式……格者,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。”(有司:官吏。)⑥品质;风度。杜甫《壮游》:“吾观鸱(chī)夷子,才格出寻常。”(鸱夷子:即范蠡。)⑦推究;研究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⑧止;阻止。《说苑·君道》:“毋格其言,博采其辞。”晁错《言兵事疏》:“劲弩长戟,射疏及远,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。”⑨击;打。《后汉书·钟离意传》:“乃解衣就格。”⑩正;纠正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。”(大人:大德之人。)(11)至;到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”(被:覆盖。四表:四方。上下:天地。)(12)支架。《吕氏春秋 ·过理》:“糟丘酒地,肉圃为格。”(13)木栅栏。杜甫《潼关吏》:“连云列战格。”

    格斗:

    搏斗,战斗。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男儿宁当~~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。”

    斗:

    ①古代酒器名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酌以大斗,以祈(qí)黄耈(gǒu)。”(祈:求。耇:老寿。)②量器名。可容一斗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掊(pǒu)斗折衡,而民不争。”(掊:击打。衡:称量轻重的器具。)③容量单位。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石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。”④星宿名。1. 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称南斗,有星六颗。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”2. 北斗星,有星七颗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夫乘舟而惑者,不知东西,见斗极则寤矣。”⑤斗形的器具。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”(阵云:战云。三时:指时间长。刁斗:行军中煮饭的铜器,有柄,如斗。)⑥用同“陡”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雁宕山日记》:“望岩下斗深百丈。”[斗拱]也作“枓栱”(dǒu gǒng)。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支承构件,位于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。从柱顶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,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。[斗室]喻狭小的房间。余集《聊斋志异》序:“把卷坐斗室中,青灯睒睒(shǎn),已不待展读,而阴森之气,逼人毛发。”(睒:同“��”。 眨眼。)[斗筲]喻才识短浅,气量狭窄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六回:“囊瓦乃斗筲之辈,贪功侥幸。”(囊瓦:春秋时期楚国令尹。)

    伤:

    ①人或动物身体受到损伤。《春秋·宣公三年》:“郊牛之口伤。”(郊:祭祀名。)②伤口;创伤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吴起怀瘳实而吮伤。”③伤害;损害。《周易·节卦》: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。”④妨碍。杜甫《陈拾遗故宅》:“位下曷足伤?”⑤忧愁;悲伤;忧伤。《诗经·小雅·杕杜》:“女心伤止。”(止:句末语气词。)⑥丧祭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。”⑦嫌;失之于。《北史·苏威传》:“所修格令章程,并行于当世,颇伤琐碎。”⑧太;过度。齐己《野鸭》:“长生缘甚瘦,近死为伤肥。”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总称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于田猎,以习五戎。”②兵车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御戎,莱驹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摄官承乏。”④军队;军务。潘岳《杨荆州诔》:“烈烈杨侯,实领禁戎。”(烈烈:显赫。禁戎:禁军。)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战争;征伐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:“念兹戎功。”⑦我国古代称西部的少数民族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亲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    虏:

    ①俘获;抓获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杀苏角,虏王离。”②抢劫,掠夺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虏齐高、国以还。”(高、国:皆姓。)张载《七哀诗》之一:“珍宝见剽虏。”③俘虏;战俘。《汉书·樊哙传》:“捕虏四十人。”④奴隶;仆人。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伊尹为宰,百里奚为虏。”⑤对敌方的蔑称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虏救死扶伤不给。”(不给:顾不上。)⑥古代南方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叙》:“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师失信。”(诟:责骂。)


    上一篇:哲匠熙百工,日月被光泽。

    下一篇:朔风萧萧动枯草,旌旗猎猎榆关道。

  • 上一篇:哲匠熙百工,日月被光泽。

    下一篇:朔风萧萧动枯草,旌旗猎猎榆关道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