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暮雪連青海,陰霞覆白山。”詩句出處:《從軍詞五首》;是唐朝詩人令狐楚的作品。
荒雞隔水啼,汗馬逐風嘶。終日隨征旆,何時罷鼓鼙。 孤心眠夜雪,滿眼是秋沙。萬裡猶防塞,三年不見傢。 卻望冰河闊,前登雪嶺高。征人幾多在,又擬戰臨洮。 胡風千裡驚,漢月五更明。縱有還傢夢,猶聞出塞聲。 暮雪連青海,陰霞覆白山。可憐班定遠,生入玉門關。
|
【註釋】:
暮:
①日落之時。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范文子暮退於朝。”(朝:朝廷。)②將盡;終末。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長。”③晚;遲。《後漢書·廉范傳》:“廉叔度,來何暮?”(叔度:廉范之字。)④喻指衰老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龜雖壽》:“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雪:
①雪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大雨雪,深二尺五寸。”②下雪。《晉書·五行志》:“飛騎大將軍車嬴王騰自並州遷鎮鄴,行次真定時,久大雪。”③揩拭。杜甫《丈八溝納涼》詩:“佳人雪藕絲。”④洗除;洗刷。李白《獨漉篇》:“國恥未雪,何由成名?”⑤白色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,朝如青絲暮如雪。”連:
①聯合;集合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故善戰者服上刑,連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記· 田單列傳》:“樂毅畏誅而不敢歸,以伐齊為名,實欲連兵南面而王(wàng)齊。”(王:稱王。)②連接。陳子龍《寓山賦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無所連附。”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連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連續。何景明《歲晏行》:“長官叫號吏馳突,府帖連催築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書。)④牽連;連累。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令民為什伍,而相收司連坐。”⑤同時得到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一釣而連六鰲。”⑥連同;連帶。葛洪《神仙傳》:“凡傳三人,連子四矣。”⑦姻親關系。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:“(呂嘉)及蒼梧秦王有連。”⑧古代行政區劃名。十國為連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。”(方伯:一方諸侯之長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十國以為連”。⑨未煉的鉛。後作“鏈”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長沙出連錫。”青:
①深綠色。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草色入簾青。”②藍色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青,取之於藍而青於藍。”③黑色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厥土青黎。”④青色的東西。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青綠,民所常服。”⑤青州,古州名。先秦為九州之一。在今山東境內。海:
①海洋;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(揚州)沿於江海。”也指大的湖泊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君不見青海頭,古來白骨無人收。”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”②連成片的同類事物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”③來自海外的。江總《山庭春日》:“岸綠開河柳,池紅照海榴。”④大的(容器或容量)。徐光啟《刻幾何原本序》:“百傢之學海。”[四海][海內]古人認為中國為海環繞,所以用來指全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。”(推恩:施恩惠於人。)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”陰:
(一)①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。”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夏居山之陰。”②陽光、月亮、星星被遮擋的天氣。李東陽《蜀葵》:“縱教雨黑天陰夜,不是南枝不放花。”③背面。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樂府一》:“政和中,一中貴人使越州回,得詞於古碑陰,無名無譜,不知何人作也。”④陰影;樹陰。辛棄疾《水龍吟· 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》:“對桐陰滿庭清晝。”⑤陰森;陰冷。龔鼎孳《遊七星巖》:“花月炎蒸偏五嶺,乍來陰洞逼秋看。”⑥暗中;暗地裡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:“備之未東也,陰與董承等謀反。”⑦詭詐。《新唐書·李林甫傳》:“性陰密,忍誅殺,不見喜怒。”⑧男女生殖器的通稱。《史記· 呂不韋列傳》:“私求大陰人嫪毐為舍人。”⑨古代哲學概念。 與“陽”相對。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。柳宗元《天說》:“寒而暑者,世謂之陰陽。”⑩時光。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;至於眾人當惜分陰。”(11)通“蔭yìn”。庇蔭;庇護。《詩經·大雅·桑柔》:“既之陰女,反予來赫。”(予:我。赫:拒絕。) (二)ān [亮陰]指帝王居喪。《尚書·說命上》:“王宅憂,亮陰三祀。”(祀:年。)又《無逸》:“乃或亮陰,三年不言。”霞:
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。”②色彩艷麗。孟郊《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》:“霞衣相飄飄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遙遠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載營魄而登霞兮,掩浮雲而上征。”(營魄:魂魄。)覆:
①翻倒;翻轉。《荀子· 成相》:“前車已覆。”又覆沒。《商君書·賞刑》:“戰必覆人之軍。”②傾倒;倒出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”③遮蓋;掩蔽;覆蓋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鳥覆翼之。”④審察;審核;再次檢驗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藏在周府,可覆視也。”又審問。《新唐書·劉祥道傳》:“每覆大獄,必欷歔累嘆。”⑤反;相反。《詩經·大雅·瞻印(yǎng)》:“人有民人,女覆奪之。”(女:通“汝”。)⑥重復。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舉吏先試之於公府,又覆之於端門。”⑦回復。也作“復”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菩薩蠻》:“長老覆:‘恩王,止有兩個在敝寺。’”⑧埋伏。《左傳·隱公九年》:“君為三覆以待之。”⑨反而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謀臧不從,不臧覆用。”白:
①白色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惡。”(辨:辨別。)②純潔。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潔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見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顯赫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傢,則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陳述。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吾將以死白之。”⑥稟告;報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太尉自州以狀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詞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山。:
“山。”詩句出處:《一七令·賦山》;是唐朝詩人令狐楚的作品。 山。聳峻,回環。滄海上,白雲間。商老深尋,謝公遠攀。古巖泉滴滴,幽谷鳥關關。樹島西連隴塞,猿聲南徹荊蠻。世人隻向簪裾老,芳草空餘麋鹿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