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奸宄欺雷霆,魑魅嫌日月。”詩句出處:《覽友生古風》;是唐朝詩人李咸用的作品。
伯牙鳴玉琴,幽音隨指發。不是鐘期聽,俗耳安能別。 高山閑巍峨,流水聲嗚咽。一卷冰雪言,清泠冷心骨。 分明古雅聲,諷諭成淒切。皴磧老松根,晃朗驪龍窟。 荊璞且深藏,珉石方如雪。金多醜女妍,木朽良工拙。 奸宄欺雷霆,魑魅嫌日月。蝶迷桃李香,鮒惘江湖闊。 不寐孤燈前,舒卷忘饑渴。 |
【註釋】:
奸:
(一)①邪惡偽詐的人或事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,宜付有司論其刑賞。”②邪惡;狡詐的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不速去,無俟奸人構陷,吾今即撲殺汝。”③通“姦(jiān)”。高適《辟陽城》:“奸淫且不戮,茅土孰雲宜?”(茅土:謂封侯。孰:誰。) (二)gān ①幹擾;幹涉;冒犯。《昭公元年》:“奸國之紀。”《左傳·僖公七年》:“子父不奸之謂禮。”《淮南子· 主術訓》:“各守其職,不得相奸。”②求取。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以為章主之過,以奸忠直,人臣之大罪也。”(章:宣揚。)以上二義後通作“幹”。宄:
盜竊作亂的人。《國語·晉語六》:“亂在內為宄。”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奸宄逃竄,郡界肅然。”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權傳》:“況今奸宄競逐,豺狼當道。”欺:
①欺詐;欺騙。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其行欺主也。”②凌辱;欺負。賈誼《新書·解縣》:“匈馭欺侮侵掠,未知息時。”雷:
① [名]雷聲。王充《論衡·雷虛》:“盛夏之時,~電迅速。”②[名]像雷一樣的聲響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車騎~起,殷天動地。”③[動]通“擂”。敲擊。《樂府詩集·鉅鹿公主歌辭》:“官傢出遊~大鼓。”霆:
①疾雷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芑》:“如霆如雷。”《莊子·外物》:“陰陽錯行,則天地大絯(hái),於是有雷有霆。”(絯:通“駭”。驚駭。)②閃電。《淮南子·兵略》:“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魑:
傳說中的山林裡能害人的神怪。泛指鬼怪。王士禎《觀音巖》:“白日忽晝晦,疑逢魍與魑。”[魑魅]古代指能害人的山澤的神怪,泛指鬼怪。《左傳·文公十年》:“投諸四裔,以禦魑魅。”(諸:之於的合音。裔:邊遠的地方。)杜甫《天末懷李白》詩:“魑魅喜人過。”魑魅:
山澤之怪。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:“始往~~之塗,卒踐無人之境。”也作“螭魅”。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投諸四裔,以禦~~。”魅:
①舊時迷信傳說中認為物老變成的精怪。泛指鬼怪。《聊齋志異·畫皮》:“(道士)呼曰:‘孽魅償我拂子來!”(拂子:道士用的雲帚。)②迷惑;惑亂。《孔叢子·陳士義》:“然內懷容媚諂魅,非大丈夫之節也。”嫌:
①猜疑;嫌疑。《墨子·小取》:“處利害,決嫌疑。”②怨仇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其累百年之欲,易一時之嫌。”③不滿;厭惡。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王正嫌門大也。”日月:
①太陽和月亮。《書·益稷》:“予欲觀古人之象,~~、星辰、山龍、華蟲作會。”②光陰,時間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~~逝矣,歲不我與。③一天或一月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違仁,其餘則~~至焉而已矣。”④每日每月,時時。蔡邕《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》:“方今郡縣盜賊,劫摽人財,攻犯官民,~~有之。”⑤喻帝王和皇後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傳》:“武安之貴,在~~之際。”月:
(一)①月球;月亮。《詩經·陳風·月出》:“月出皎兮。”②月光;月色。陶潛《歸田園居》之三: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”③月份。一年的十二分之一。從朔至晦為一月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(火:星名。)④形狀或顏色像月亮的。李賀《昌谷》:“泉樽陶宰酒,月眉謝郎妓。”⑤指婦人的月經。王建《宮詞》:“密奏君王知入月,喚人相伴洗裙裾。”⑥指婦女懷胎的月份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誕彌厥月,先生如達。”(誕:助詞。彌:滿。厥:其。先生:初生。達:通“羍”,小羊。)[月氏(zhī)]我國古代西域國名。 (二)ròu 同“肉”。古樂府《孤兒行》:“拔斷蒺藜腸月中,愴欲悲。”(腸:指小腿肚子。)月。:
“月。”詩句出處:《一七令·賦月》;是唐朝詩人李紳的作品。 月。光輝,皎潔。耀乾坤,靜空闊。圓滿中秋,玩爭詩哲。玉兔鏑難穿,桂枝人共折。萬象照乃無私,瓊臺豈遮君謁。抱琴對彈別鶴聲,不得知音聲不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