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典籍將蠡測,文章若管窺。”詩句出處:《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年鬢日堪悲,衡茅益自嗤。攻文枯若木,處世鈍如錘。 敢忘垂堂戒,寧將暗室欺。懸頭曾苦學,折臂反成醫。 仆禦嫌夫懦,孩童笑叔癡。小男方嗜栗,幼女漫憂葵。 遇炙誰先啖,逢齏即便吹。官銜同畫餅,面貌乏凝脂。 典籍將蠡測,文章若管窺。圖形翻類狗,入夢肯非羆。 自哂成書簏,終當咒酒卮。懶沾襟上血,羞鑷鏡中絲。 橐籥言方喻,樗蒱齒詎知。事神徒惕慮,佞佛愧虛辭。 曲藝垂麟角,浮名狀虎皮。乘軒寧見寵,巢幕更逢危。 禮俗拘嵇喜,侯王忻戴逵。途窮方結舌,靜勝但支頤。 糲食空彈劍,亨衢詎置錐。柏臺成口號,蕓閣暫肩隨。 悔逐遷鶯伴,誰觀擇虱時。甕間眠太率,床下隱何卑。 奮跡登弘閣,摧心對董帷。校讎如有暇,松竹一相思。
|
【註釋】:
典:
①典籍;具有法則作用的文獻、書籍。《尚書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則,貽厥子孫。”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昔而高祖孫伯黶(yǎn)司晉之典籍,以為大政。”(司:掌管。)②法則;制度。曹操《敗軍抵罪令》:“但賞功不罰罪,非國典也。”③儀式;禮儀。杜甫《望嶽》:“邦傢用祀典,在德非馨香。”(嶽:指南嶽。)④典雅;不粗俗。蕭統《答玄圃園講頌啟令》:“辭典文艷,既溫且雅。”⑤典故;故事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言以考典,典以志經,忘經而多言舉典,將焉用之。”(考:成。志:記述。)⑥主管;掌管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是儀傳》:“到見親任,專典機密,拜騎都尉。”(見:被。拜:授予。)⑦典當;抵押。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詩:“典桑賣地納官租,明年衣食將如何?”[典禮]1. 典法;禮儀。《後漢書·延篤傳》:“歷公旦之典禮,覽仲尼之《春秋》。”(公旦:周公名旦。仲尼:孔子字。)2. 隆重的儀式。《清史稿·禮志八》:“文華殿成,舉行典禮。”典籍:
①法典,文獻。《孟子·告子》:“諸侯之地方百裡;不百裡,不足以守宗廟之~~。”②書籍的統稱。《後漢書·崔寔傳》:“少沈靜,好~~。”籍:
①記載貢賦、人事及戶口等的冊籍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乃以九畿(jī)之籍,施邦國之政職。”(畿:國都周圍地區。)②名籍,表明姓名、年齡、身份等。陳夢雷《東行口占》:“籍削寄名歸卒伍,魂銷憑夢返傢園。”(削:削除,革去。)③書冊。《史記· 伯夷列傳》:“夫學者載籍極博,猶考信於六藝。”④登記;記錄。《史記· 項羽本紀》:“籍吏民,封府庫,而待將軍。”⑤籍貫。韓愈《答崔立之》:“舊籍在東部,茅屋枳棘籬。”⑥通“藉”(jiè)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籍以蜀父老為辭,而己詰難之,以風天子。”(風:同“諷”。)⑦賦稅。《管子·國蓄》:“租籍者,所以強求也。”⑧天子到特定的田畝中親自耕作,表示鼓勵農耕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宣王即位,不籍千畝。”[籍沒]登記財產,予以沒收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修傳》:“太祖破鄴,籍沒審配等傢財物貲以萬數。”將:
(一)①扶持;扶助。《詩經·周南·樛木》:“樂隻君子,福履將之。”(隻:助詞。履:祿。)《木蘭詩》:“爺娘聞女來,出郭相扶將。”(郭:外城。)②帶領。《漢書·張禹傳》:“禹將(戴)崇入後堂飲食。”《淮南子·人間》:“其馬將胡駿馬而歸。”③取;拿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。”④送行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不將不迎。”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若夫迎新將故之勞。”(若夫:至於。)⑤做;奉行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將事不敬。”⑥養;保養。《呂氏春秋·音律》:“以將陽氣。”⑦副詞。1.將要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知老之將至雲爾。”(雲:如此。爾:同“耳”,罷瞭。)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先生將何之?”(之:往。)《左傳· 隱公元年》:“夫人將啟之。”(啟之:給他開門。)2. 且,又。《詩經·小雅· 谷風》:“將恐將懼。”⑧介詞。以;用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。”韓愈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“肯將衰朽惜殘年。”⑨連詞。和;與。李頎《臨別送張諲入蜀》:“經山復歷水,百恨將千慮。”李白《月下獨酌》:“暫伴月將影。”⑩助詞。用在動詞後面,無實義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一車炭,千餘斤,宮使驅將惜不得。” (二)jiàng ①將帥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(寧:難道。)《呂氏春秋·執一》:“軍必有將。”②統率;帶兵。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虢公林父將右軍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。”(卒:兵。)③使擔任將領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齊威王欲將孫臏。”[將領]1. 將帥。《隋書·楊玄感傳》:“玄感欲立威名,陰求將領。”(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。)2.率領。元結《宿洄溪翁宅》:“老翁八十猶能行,將領兒孫行拾稼。”(稼:莊稼。) (三)qiāng 請;希望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將子無怒,秋以為期。”(子:你。)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將進酒,杯莫停。”蠡:
(一)器物磨損將斷的樣子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以追蠡。”(以:介詞,因為。追:鐘鈕。) (二)lí 匏瓢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語曰:以管窺天,以蠡測海。” (三)luó 螺。《酉陽雜俎·語資》:“海蠡蜿蜒,尾翅皆張。”測:
①度量水的深淺。《淮南子·說林》:“以篙測江。”②泛指測量、量度。晁補之《再上蘇公書》:“夫九九之術,非可推天而測地。”③猜測;推想。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君之使我,非歡也,抑欲測吾心也。”文:
①在身體上刺畫花紋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越人斷發文身。”②線條交錯的圖形;花紋。王充《論衡·言毒》:“蝮蛇多文。”③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。《周易·賁》:“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”④禮樂典章制度。張居正《與薊遼總督譚二華》:“如有不效,巡關禦史得論劾(hé)之,固不必襲此故套虛文為也。”(劾:揭發罪狀。襲:沿用。)⑤法令條文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與趙禹更定諸律令,務在深文。”⑥字;文字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書同文。”⑦文辭;文章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 情采》:“昔詩人什篇,為情而造文。”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醉能同其樂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”⑧非軍事的;與“武”相對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文武並用,長久之術也。”⑨華美;有文采。杜預《春秋經傳集解序》:“史有文質,辭有詳略。”(質:質樸。)⑩文飾;掩飾。劉知幾《史通·惑經》:“庸儒末學,文過飾非。”(11)柔和;不猛烈。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士龍為人,文弱可愛。”(士龍:陸雲字。)(12)量詞。計算銅幣的單位。《宋書·徐羨之傳》:“可以錢二十八文埋宅四角。”文章:
①文辭;文采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:“~~爾雅,訓辭深厚。”②錯雜的色彩或花紋。郭震《古劍篇》:“精光黯黯青蛇色,~~片片綠龜鱗。”③學術,學問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夫子之~~,可得而聞也。”④車服,旌旗。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昭~~,明貴賤。”⑤指曲折隱晦的內容。《官場現形記》回三十五:“閻二先生聽到‘報效’二字,便曉得其中另有~~。”章:
①明顯;顯著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芳菲菲其彌章。”(彌:更加。)②表彰;表揚。《商君書·說民》:“章蓋則過匿。”③印章;圖章。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“又用篆章一。”④音樂的一曲。《史記·呂後本紀》:“王乃為歌詩四章,令樂人歌之。”⑤詩文或詩文的一段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陳思王植傳》:“下筆成章。”⑥條目。⑦規章。《詩經·大雅·假樂》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⑧規則;條理。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其為言也,亂雜而無章。”⑨奏章。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。《文心雕龍·章表》:“章以謝恩。”⑩花紋;文彩。《後漢書·孝仁董皇後紀》:“輿服有章。”[章甫]一種禮帽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端章甫,願為小相焉。”(端:禮服。相:司儀。)[章章]鮮明貌。《荀子·法行》:“雖有珉(mín)之雕雕,不若玉之章章。”(珉:美石。雕雕:鮮明。)若:
①從;順從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國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選擇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雲。”④代詞。1. 人稱代詞。相當於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詞。相當於“此”、“這”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連詞。1. 表示假設關系,相當於“如果”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選擇關系,相當於“或者”。《漢書·惠帝紀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詞尾。用在形容詞後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”(沃若:潤澤的樣子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於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變動的樣子。超若:悵惘的樣子。)[若夫]至於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”管:
①一種像笛的管樂器。《孟子· 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聞王鐘鼓之聲,管籥之音。”②泛指管樂器。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雖無絲竹管弦之盛,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”③竹管;管狀物。曹操《論吏士行能令》:“一似管窺虎歟!”④舊指毛筆。《詩經·邶風·靜女》:“靜女其變,貽我彤管。”⑤鑰匙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。”⑥掌管;主管。張居正《答貴州撫院阮沙城》:“盡赦前罪,照舊管事。”⑦統轄。元好問《榆社硤口村早發》:“幾時不屬雞聲管,睡徹東窗日影偏。”⑧過問;顧及。李元膺《洞仙歌》:“但莫管春寒,醉紅自暖。”⑨準保;包管。黃庭堅《卜算子》:“試問得君多少憐,管不解,多於恨!”窺:
(一)①從小孔或門縫處偷看。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為齊相,出,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。”《禮記·少儀》:“不窺密。”②觀看。《戰國策· 齊策一》:“朝服衣冠,窺鏡。”《論語·子張》:“窺見室傢之好。”③偵探;窺伺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漢下白登道,胡窺青海灣。”(白登:山名。青海灣:青海湖。)《過秦論》:“君臣固守,以窺周室。” (二)kuǐ 通“跬”。半步。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:“京師雖有武蜂精兵,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。”(武蜂:軍隊名。窺左足:左腳邁出一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