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土花漠碧雲茫茫,黃河欲盡天蒼黃。”詩句出處:《雜歌謠辭·李夫人歌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一帶不結心,兩股方安髻。慚愧白茅人,月沒教星替。 剩結茱萸枝,多擘秋蓮的。獨自有波光,彩囊盛不得。 蠻絲系條脫,妍眼和香屑。壽宮不惜鑄南人, 柔腸早被秋波割。清澄有馀幽素香,鰥魚渴鳳真珠房。 不知瘦骨類冰井,更許夜簾通曉霜。土花漠碧雲茫茫, 黃河欲盡天蒼黃。
|
【註釋】:
土:
(一)①泥土;土壤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。”《尚書·禹貢》:“(冀州)厥土惟白壤。”(厥:其;它的。)②土地;田地。揚雄《羽獵賦》:“不奪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。”(膏腴:肥沃。)③領土;國土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”④地方;地區。《詩經·魏風·碩鼠》:“逝將去女,適彼樂土。”(逝:通“誓”。去:離開。女:通“汝”,你。適:往。)⑤鄉土;故鄉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久在絕域,年老思土。”⑥本地的;地方性的。《尚書·旅獒》:“犬馬非其土性不畜。”⑦五行之一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⑧八音之一。指塤一類的樂器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音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⑨土地神。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子祭天,諸侯祭土。” (二)dù ①植物的根。《詩經·豳風·鴟鴞》:“徹彼桑土。”②古代河流名。《詩經·大雅·綿》:“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。”(沮:通“徂cú”,往。漆:古河名。)土花:
①指苔蘚。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:“三十六宮~~碧。”②埋在地下的古器物受泥土剝蝕的痕跡。梅堯臣《古鑒》:“古鑒得荒塚,~~全未磨。”花:
①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。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”②可供觀賞的植物;花朵。楊萬裡《李花》:“李花宜遠更宜繁,惟遠惟繁始足看。”③形狀像花的東西。庾信《寒園即目》:“雪花深數尺。”④不隻一種顏色,有花紋的。李白《將進酒》:“五花馬,千金裘。”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曲》:“四幅花箋碧間紅”。⑤模糊迷亂。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知章騎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”漠:
①沙漠。《楚辭·九思·疾世》:“逾隴堆兮渡漠。”②清凈;寂靜。屈原《遠遊》:“野寂漠其無人。”揚雄《解嘲》:“惟寂惟漠,守德之宅。”③冷淡;不關心。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人於爾貌合而神疏,外關切而心漠視,宜乎不宜?”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》:“學者亦漠然以禮樂刑政為有司之事。”碧:
①青綠色的玉石。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萇弘死於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。”②青綠色。宋·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。”雲:
①同“雲2”。②說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雲:吾不試,故藝。’”(牢:人名。試:見用於朝廷。藝:多才藝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雲益乎?”④代詞。如此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汲、鄭亦雲,悲夫!”(汲、鄭:指汲黯、鄭當時二人。)⑤助詞。1. 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鄭風·風雨》:“既見君子,雲胡不喜?”2. 用於句中。《後漢書·陳龜傳》:“雖歿(mò)軀體,無所雲補。”(歿:死。補:彌補。)⑥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表陳述語氣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餘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塚雲。”[雲雲]通“蕓蕓”。眾多貌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萬物雲雲。”茫茫:
①曠遠,遼闊。《樂府詩集·敕勒歌》:“天蒼蒼,野~~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②模糊不清。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年未四十,而視~~,而發蒼蒼,而齒牙動搖。”黃:
①黃色。《詩經·邶風·綠衣》:“綠兮衣兮,綠衣黃裳(cháng)。”(裳:下衣;下裙。)楊臣源《城東早春》:“綠柳才黃半未勻。”②變黃。韋應物《答鄭騎曹青橘絕句》:“憐君臥病思新橘,試摘猶酸亦未黃。”③黃帝的簡稱。陶潛《時運》:“清琴橫床,濁酒半壺。黃唐莫逮(dài),慨獨在餘。”(黃:黃帝。唐:唐堯。逮:及。)④雌黃,古人用作塗抹文字,點校書籍的顏料。陶翰《贈鄭員外》:“何必守章句,終年事鉛黃。”[黃口]幼兒。《淮南子·汜論》:“古之伐國不殺黃口。”[黃耈(gǒu)]老人。《詩經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樂隻君子,遐不黃耈。”河:
①黃河的專稱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浮於濟(jǐ)漯(tà),達於河。”(濟、漯:都是水名。)《世說新語· 言語》:“風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異。”②河流的通稱。陸遊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》:“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。”(鐵馬:披甲的戰馬。)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信著金石,義蓋山河。”③指銀河;天河。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對月》:“牛女漫愁思,秋期猶渡河。”《古詩十九首·迢迢牽牛星》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”欲:
①欲望;願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從(縱)耳目之欲。”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勝。”②想要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淺。”④副詞。將要;快要。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貪欲。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不覺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盡:
(一)①完畢;沒有瞭。蘇軾《赤壁賦》:“肴核既盡,杯盤狼藉。”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糧食將盡。”②終結;結束。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年壽有時而盡。”李咸用《遣興》:“雨盡晚雲輕。”又終極;達到極點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仁之至,義之盡也。”成語有“仁至義盡”。李白《遊太山六首》之三:“憑崖覽八極,目盡長空閑。”(八極:極邊遠之地。空閑:空曠。)③竭盡;竭力完成。《宋史·嶽飛傳》:“飛裂裳以背示(何)鑄,有盡忠報國四大字。”④全;所有的。潘嶽《笙賦》:“樂聲發而盡室歡。”⑤副詞。皆;都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”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一坐盡傾。”(滿坐的人都很傾慕。) (二)jǐn 盡量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”(空坐著盡量往後,飲食就坐盡量往前,以免油污弄臟座席。)天:
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蒼:
①深藍色。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》詩:“謝公行處蒼苔沒。”(謝公:謝靈運。)②灰白色。杜甫《洗兵行》:“張公一生江海客,身長九尺須眉蒼。”③指天。袁康《越絕書·越絕清糴內傳》:“昔者上蒼以越賜吳,吳不受也。”[蒼蒼]1.深藍色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”2. 灰白色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滿面塵灰煙火色,兩鬢蒼蒼十指黑。”3. 茂盛貌。《詩經·秦風·蒹葭》:“蒹葭(jiān jiā)蒼蒼,白露為霜。”(蒹葭:蘆葦。)黃:
①黃色。《詩經·邶風·綠衣》:“綠兮衣兮,綠衣黃裳(cháng)。”(裳:下衣;下裙。)楊臣源《城東早春》:“綠柳才黃半未勻。”②變黃。韋應物《答鄭騎曹青橘絕句》:“憐君臥病思新橘,試摘猶酸亦未黃。”③黃帝的簡稱。陶潛《時運》:“清琴橫床,濁酒半壺。黃唐莫逮(dài),慨獨在餘。”(黃:黃帝。唐:唐堯。逮:及。)④雌黃,古人用作塗抹文字,點校書籍的顏料。陶翰《贈鄭員外》:“何必守章句,終年事鉛黃。”[黃口]幼兒。《淮南子·汜論》:“古之伐國不殺黃口。”[黃耈(gǒu)]老人。《詩經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樂隻君子,遐不黃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