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霞生澒洞遠,月吐青熒亂。”詩句出處:《泛五湖》;是唐朝詩人李紳的作品。
范子蛻冠履,扁舟逸霄漢。嗟予抱險艱,怵惕驚彌漫。 窮通泛濫勞,趣適殊昏旦。浴日蕩層空,浮天淼無畔。 依灘落葉聚,立浦驚鴻散。浪疊雪峰連,山孤翠崖斷。 風帆同巨壑,雲矗成高岸。宇宙可東西,星辰沈粲爛。 霞生澒洞遠,月吐青熒亂。豈復問津迷,休為呂梁嘆。 漂沈自詎保,覆溺心長判。吳越郡異鄉,嬰童及為玩。 依稀占井邑,嘹唳同鵝鸛。舉棹未宵分,維舟方日旰。 徵斯濟川力,若鼓凌風翰。易狎當悔遊,臨深罔知難。
|
【註釋】:
霞:
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。”②色彩艷麗。孟郊《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》:“霞衣相飄飄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遙遠。《楚辭·遠遊》:“載營魄而登霞兮,掩浮雲而上征。”(營魄:魂魄。)生:
①生長;長出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②活著;生存。《論語· 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③生命;性命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祿也者,人之所以持生也。”(祿:俸祿。持:維持。)④產生;發生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水淵深廣,則龍魚生之。”⑤生育;誕生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莊公寤生。”⑥生存的期間,指人的一生;一輩子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”⑦生活;生計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鄉鄰之生日蹙(cù)。”(蹙:窘迫。)⑧不熟的。1. 未煮或未煮熟的。《呂氏春秋·適音》:“大饗之禮,上玄尊而俎生魚。”2.未加工煉制的。《洛陽伽藍記·城北》:“頭後垂二尺生絹。”⑨讀書的人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。”茍:
①隨便;不嚴肅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臨財毋茍得,臨難毋茍免。”②副詞。茍且;馬虎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所欲有甚於生者,故不為茍得也。”③連詞。表條件或假設。假如;如果。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茍中心圖民,智雖不及,必將至焉。”(中心:內心。)叢:
①密集;聚成一堆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攢立叢倚,連卷欐佹。”②指成堆的人或事物。戎昱《涇州觀元戎出師》:“蕭蕭萬馬叢。”(蕭蕭:馬鳴聲。)③特指叢生的草木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獸走叢薄之中。”④繁多。柳宗元《永州刺史崔公墓志》:“政令煩挐(ná),貢舉叢沓。”巒:
①指小而尖的山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陵巒超壑。”(陵:登。)②指狹長而連綿起伏的山脊。陸雲《失題六章》之一:“登彼修巒。”(修:長。)杜牧《過華清宮絕句》之三:“風過重巒下笑聲。”慮:
①思考;考慮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”②意念;心思。《楚辭·卜居》:“心煩慮亂,不知所從。”③憂慮;擔憂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二:“撫事煎百慮。”④亂;打擾。《呂氏春秋·長利》:“無慮吾農事。”⑤大約;大概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。”嚶:
①象聲詞。形容鳥鳴聲。《詩經·小雅·伐木》:“嚶其鳴矣,求其友聲。”②泛指動物叫聲。歐陽修《祭石曼卿文》:“與夫驚禽駭獸,悲鳴躑躅而吚嚶。”[嚶嚶]象聲詞。鳥和鳴聲。《詩經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(zhēng zhēng),鳥鳴嚶嚶。”(丁丁:伐木聲。)搖:
①搖動;擺動。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獸震恐,及在檻阱之中,搖尾而求食。”②動搖;浮動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三國敗,諸侯之師乃搖心矣。”(三國:指隨楚拒吳的胡、沈、陳三國。)③上升;飄舉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遂乃風舉雲搖,浮遊溥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