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升騰不自意,疇昔忽已乖。

    “升騰不自意,疇昔忽已乖。”詩句出處:《井泥四十韻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
    皇都依仁裡,西北有高齋。昨日主人氏,治井堂西陲。
    工人三五輩,輦出土與泥。到水不數尺,積共庭樹齊。
    他日井甃畢,用土益作堤。曲隨林掩映,繚以池周回。
    下去冥寞穴,上承雨露滋。寄辭別地脈,因言謝泉扉。
    升騰不自意,疇昔忽已乖。伊餘掉行鞅,行行來自西。
    一日下馬到,此時芳草萋。四面多好樹,旦暮雲霞姿。
    晚落花滿地,幽鳥鳴何枝。蘿幄既已薦,山樽亦可開。
    待得孤月上,如與佳人來。因茲感物理,惻愴平生懷。
    茫茫此群品,不定輪與蹄。喜得舜可禪,不以瞽瞍疑。
    禹竟代舜立,其父籲咈哉。嬴氏並六合,所來因不韋。
    漢祖把左契,自言一佈衣。當塗佩國璽,本乃黃門攜。
    長戟亂中原,何妨起戎氐。不獨帝王耳,臣下亦如斯。
    伊尹佐興王,不藉漢父資。磻溪老釣叟,坐為周之師。
    屠狗與販繒,突起定傾危。長沙啟封土,豈是出程姬。
    帝問主人翁,有自賣珠兒。武昌昔男子,老苦為人妻。
    蜀王有遺魄,今在林中啼。淮南雞舐藥,翻向雲中飛。
    大鈞運群有,難以一理推。顧於冥冥內,為問秉者誰。
    我恐更萬世,此事愈雲為。猛虎與雙翅,更以角副之。
    鳳凰不五色,聯翼上雞棲。我欲秉鈞者,朅來與我偕。
    浮雲不相顧,寥泬誰為梯。悒怏夜將半,但歌井中泥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升:

    ①量器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宋人有酤酒者,升概甚平。”②量詞。容量單位。一鬥的十分之一。蘇軾《上梅直講書》:“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,求升鬥之祿。”③上升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④登;上。《詩經· 小雅· 角弓》:“毋教猱(náo)升木。”(猱:猴類。)⑤谷物登場,即成熟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舊谷既沒,新谷既升。”

    升騰:

    飛騰,上升。《後漢書·左雄傳》:“踴躍~~,超等逾匹。”

    騰:

    ①傳遞。《淮南子·繆稱》:“子產騰辭,獄祭而無邪。”屈原《離騷》:“騰眾車使徑待。”②奔馳。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:“莽兵大潰,走者相騰踐。”③跳躍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王獨不見夫騰猿乎?”④騎;乘。《楚辭 · 九嘆·愍命》:“騰驢騾以馳逐。”⑤上升;上漲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。”⑥挪移;使空。王建《貧居》:“蠹生騰藥篋。”⑦超過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騰眾車使徑待。”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自:

    ①自己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親自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每假借於藏書之傢,手自筆錄,計日以還。”《史記·蕭相國世傢》:“高祖自將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諺曰:‘桃李無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徑;小路。)④介詞。1.從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農:傳說為古代造耒耜、興農業的帝王。許行:當時的農學傢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。”2. 由於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屈平之作《離騷》,蓋自怨生也。”《漢書·灌夫傳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無所恨。”⑤連詞。表示假設。可譯為假如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聖人能內外無患,自非聖人,外寧必有內憂。”⑥連詞。表示假設的讓步。可譯為即使。《漢書·高祖紀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學,而性明達,好謀能聽,自監門戍卒,見之如舊。”又《杜周傳》:“自京師不曉,況於遠方?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圖。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蔡倫立意造紙。”又意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鎔裁》:“善刪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懷疑。《列子 ·說符》:“人有亡鐵(fū夫)者,意其鄰之子。”(亡:丟失。鐵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。”[意者]想來大概是……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選擇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“還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義將匿耶? 意將以告人乎?”(匿:隱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嘆詞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戰,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!”

    疇:

    ①已耕治的田地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其田疇穢。”(穢:荒蕪。)②田間的分界。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均田畫疇,蕃廬錯列。”(蕃廬錯列:藩籬廬舍錯雜羅列。)③種類;同類。後作“儔”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草木疇生,禽獸群焉,物各從其類也。”《戰國策·齊策》:“物各有疇。”④同輩。《後漢書·劉隆傳》:“明年,隆坐征下獄,其疇輩十餘人皆死。”(坐征:受懲。)⑤誰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運轉亡已,天地密移,疇覺之哉?”[疇昔]以前;往昔。范成大《一百八盤》:“疇昔辭桂林,自謂已出嶺。”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疇昔之羊子為政,今日之事,我為政。”

    疇昔:

    從前,往日。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“~~之夜,飛鳴而過我者,非子也耶?”

    昔:

    ①同“臘”。幹肉。《逸周書·器服》:“焚菜膾五昔。”(膾:細切的肉。)②從前;往日。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昔商君相秦也。”③陳舊;久遠。錢謙益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》:“清言酌昔酒。”④通“夕”。夜晚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蚊虻噆(zǎn)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”(噆:叮。)⑤通“錯(cuò)”。交錯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老牛之角紾(tiǎn)而昔。”(紾:紋理粗糙。)⑥末尾;終瞭。《呂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孟夏之昔,殺三葉而獲大麥。”[昔昔]夜夜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昔昔夢為國君。”

    忽:

    ①不註意;不經心;忽視;疏忽。《尚書·周官》:“蓄疑敗謀,怠忽荒政。”(蓄:積。怠:惰。荒:亂。)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“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。”②疾;迅速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”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:“桀、紂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”③迷惚;不分明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遊於忽區之旁。”(忽區:忽恍無形之區。)④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名稱。歐陽修《五代史伶官傳序》:“夫禍患常積於忽微。”(微: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。)⑤副詞。突然。曹植《雜詩》之一:“形影忽不見。”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金鼓忽破。”[忽忽]1. 迅疾的樣子。《楚辭·惜誓》:“惜餘年老而日衰兮,歲忽忽而不反。”(反:同“返”。)2. 飄浮不定的樣子。賈��《莊周夢為蝴蝶賦》:“忽忽悠悠,東西泛浮。”3. 神志昏亂的樣子。《漢書·蘇建傳》:“(李)陵始降時,忽忽如狂,自痛負漢。”

    已:

    ①停止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學不可以已。”②完畢。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:“言未已,齊讓又至。”(讓:責備。)③罷免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(子文)三已之,無慍(yùn)色。”(慍:怨恨。)④疾止;病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可以已大風。”(大風:麻風病。)⑤副詞。1. 已經。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:“扶蘇已死。”2.隨後;旋即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廢以為侯,已又殺之。”3. 太;過分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昊(hào)天已威。”(昊天:天。)⑥通“以”。介詞。和方位詞“來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東”、“西”等結合,表示對時間、范圍的限制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自丞相雍已下皆諫。”⑦語氣詞。用法同“矣”。用於句末,表示確定語氣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”(斯惡已:就顯出醜惡瞭。)

    乖:

    ①背離;違背。《周易·序卦》:“傢道窮必乖。”特指(性情、行為)反常。②分離;離別。《後漢書·靈思何皇後紀》:“死生路異兮從此乖。”③悖謬;不一致。《漢書·藝文志序》:“昔仲尼沒而微言絕,七十子喪而大義乖。”(仲尼:孔子字。微言:精微玄妙之言。七十子:孔子弟子。)④不順利。元稹《遣悲懷》之一:“謝公最小偏憐女,自嫁黔婁百事乖。”


    上一篇:何当巧吹君怀度,襟灰为土填清露。

    下一篇:翠襦不禁绽,留泪啼天眼。
  • 升腾不自意,畴昔忽已乖。

    “升腾不自意,畴昔忽已乖。”诗句出处:《井泥四十韵》;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。

    皇都依仁里,西北有高斋。昨日主人氏,治井堂西陲。
    工人三五辈,辇出土与泥。到水不数尺,积共庭树齐。
    他日井甃毕,用土益作堤。曲随林掩映,缭以池周回。
    下去冥寞穴,上承雨露滋。寄辞别地脉,因言谢泉扉。
    升腾不自意,畴昔忽已乖。伊余掉行鞅,行行来自西。
    一日下马到,此时芳草萋。四面多好树,旦暮云霞姿。
    晚落花满地,幽鸟鸣何枝。萝幄既已荐,山樽亦可开。
    待得孤月上,如与佳人来。因兹感物理,恻怆平生怀。
    茫茫此群品,不定轮与蹄。喜得舜可禅,不以瞽瞍疑。
    禹竟代舜立,其父吁咈哉。嬴氏并六合,所来因不韦。
    汉祖把左契,自言一布衣。当涂佩国玺,本乃黄门携。
    长戟乱中原,何妨起戎氐。不独帝王耳,臣下亦如斯。
    伊尹佐兴王,不藉汉父资。磻溪老钓叟,坐为周之师。
    屠狗与贩缯,突起定倾危。长沙启封土,岂是出程姬。
    帝问主人翁,有自卖珠儿。武昌昔男子,老苦为人妻。
    蜀王有遗魄,今在林中啼。淮南鸡舐药,翻向云中飞。
    大钧运群有,难以一理推。顾于冥冥内,为问秉者谁。
    我恐更万世,此事愈云为。猛虎与双翅,更以角副之。
    凤凰不五色,联翼上鸡栖。我欲秉钧者,朅来与我偕。
    浮云不相顾,寥泬谁为梯。悒怏夜将半,但歌井中泥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升:

    ①量器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宋人有酤酒者,升概甚平。”②量词。容量单位。一斗的十分之一。苏轼《上梅直讲书》:“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,求升斗之禄。”③上升。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④登;上。《诗经· 小雅· 角弓》:“毋教猱(náo)升木。”(猱:猴类。)⑤谷物登场,即成熟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。”

    升腾:

    飞腾,上升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踊跃~~,超等逾匹。”

    腾:

    ①传递。《淮南子·缪称》:“子产腾辞,狱祭而无邪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腾众车使径待。”②奔驰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莽兵大溃,走者相腾践。”③跳跃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王独不见夫腾猿乎?”④骑;乘。《楚辞 · 九叹·愍命》:“腾驴骡以驰逐。”⑤上升;上涨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。”⑥挪移;使空。王建《贫居》:“蠹生腾药箧。”⑦超过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腾众车使径待。”

    不:

    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    自:

    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图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贾思勰《齐民要术序》:“蔡伦立意造纸。”又意思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“善删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怀疑。《列子 ·说符》:“人有亡铁(fū夫)者,意其邻之子。”(亡:丢失。铁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[意者]想来大概是……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选择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还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义将匿耶? 意将以告人乎?”(匿:隐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叹词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战,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!”

    畴:

    ①已耕治的田地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其田畴秽。”(秽:荒芜。)②田间的分界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均田画畴,蕃庐错列。”(蕃庐错列:藩篱庐舍错杂罗列。)③种类;同类。后作“俦”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草木畴生,禽兽群焉,物各从其类也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物各有畴。”④同辈。《后汉书·刘隆传》:“明年,隆坐征下狱,其畴辈十余人皆死。”(坐征:受惩。)⑤谁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运转亡已,天地密移,畴觉之哉?”[畴昔]以前;往昔。范成大《一百八盘》:“畴昔辞桂林,自谓已出岭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畴昔之羊子为政,今日之事,我为政。”

    畴昔:

    从前,往日。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~~之夜,飞鸣而过我者,非子也耶?”

    昔:

    ①同“腊”。干肉。《逸周书·器服》:“焚菜脍五昔。”(脍:细切的肉。)②从前;往日。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昔商君相秦也。”③陈旧;久远。钱谦益《渡河闻何三季穆之讣》:“清言酌昔酒。”④通“夕”。夜晚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蚊虻噆(zǎn)肤,则通昔不寐矣。”(噆:叮。)⑤通“错(cuò)”。交错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:“老牛之角紾(tiǎn)而昔。”(紾:纹理粗糙。)⑥末尾;终了。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孟夏之昔,杀三叶而获大麦。”[昔昔]夜夜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昔昔梦为国君。”

    忽:

    ①不注意;不经心;忽视;疏忽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蓄疑败谋,怠忽荒政。”(蓄:积。怠:惰。荒:乱。)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。”②疾;迅速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桀、纣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”③迷惚;不分明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游于忽区之旁。”(忽区:忽恍无形之区。)④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名称。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: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。”(微: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。)⑤副词。突然。曹植《杂诗》之一:“形影忽不见。”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金鼓忽破。”[忽忽]1. 迅疾的样子。《楚辞·惜誓》:“惜余年老而日衰兮,岁忽忽而不反。”(反:同“返”。)2. 飘浮不定的样子。贾��《庄周梦为蝴蝶赋》:“忽忽悠悠,东西泛浮。”3. 神志昏乱的样子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“(李)陵始降时,忽忽如狂,自痛负汉。”

    已:

    ①停止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学不可以已。”②完毕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言未已,齐让又至。”(让:责备。)③罢免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(子文)三已之,无愠(yùn)色。”(愠:怨恨。)④疾止;病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可以已大风。”(大风:麻风病。)⑤副词。1. 已经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扶苏已死。”2.随后;旋即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废以为侯,已又杀之。”3. 太;过分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昊(hào)天已威。”(昊天:天。)⑥通“以”。介词。和方位词“来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东”、“西”等结合,表示对时间、范围的限制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自丞相雍已下皆谏。”⑦语气词。用法同“矣”。用于句末,表示确定语气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”(斯恶已:就显出丑恶了。)

    乖:

    ①背离;违背。《周易·序卦》:“家道穷必乖。”特指(性情、行为)反常。②分离;离别。《后汉书·灵思何皇后纪》:“死生路异兮从此乖。”③悖谬;不一致。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:“昔仲尼没而微言绝,七十子丧而大义乖。”(仲尼:孔子字。微言:精微玄妙之言。七十子:孔子弟子。)④不顺利。元稹《遣悲怀》之一:“谢公最小偏怜女,自嫁黔娄百事乖。”


    上一篇:何当巧吹君怀度,襟灰为土填清露。

    下一篇:翠襦不禁绽,留泪啼天眼。

  • 上一篇:何当巧吹君怀度,襟灰为土填清露。

    下一篇:翠襦不禁绽,留泪啼天眼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