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雞塞誰生事,狼煙不暫停。”詩句出處:《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隋艦臨淮甸,唐旗出井陘。斷鰲支四柱,卓馬濟三靈。 祖業隆盤古,孫謀復大庭。從來師俊傑,可以煥丹青。 舊族開東嶽,雄圖奮北溟。邪同獬廌觸,樂伴鳳凰聽。 酣戰仍揮日,降妖亦鬥霆。將軍功不伐,叔舅德惟馨。 雞塞誰生事,狼煙不暫停。擬填滄海鳥,敢競太陽螢。 內草才傳詔,前茅已勒銘。那勞出師表,盡入大荒經。 德水縈長帶,陰山繞畫屏。隻憂非綮肯,未覺有膻腥。 保佐資沖漠,扶持在杳冥。乃心防暗室,華發稱明廷。 按甲神初靜,揮戈思欲醒。羲之當妙選,孝若近歸寧。 月色來侵幌,詩成有轉櫺。羅含黃菊宅,柳惲白蘋汀。 神物龜酬孔,仙才鶴姓丁。西山童子藥,南極老人星。 自頃徒窺管,於今愧挈瓶。何由叨末席,還得叩玄扃。 莊叟虛悲雁,終童漫識鼮。幕中雖策畫,劍外且伶俜。 俁俁行忘止,鰥鰥臥不瞑。身應瘠於魯,淚欲溢為滎。 禹貢思金鼎,堯圖憶土鉶。公乎來入相,王欲駕雲亭。
|
【註釋】:
塞:
(一)①堵住;填塞。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穹窒熏鼠,塞向墐戶。”(穹:窮;極。窒:堵塞。向:朝北的窗戶。墐:用泥塗塞。)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閉目塞聰。”②障蔽;阻隔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邦君樹塞門。”③閉塞。韓愈《子產不毀鄉校頌》:“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(mǐ)。上塞下聾,邦其傾矣。”(弭:止;息。)④抵償;補償。《漢書 · 於定國傳》:“今丞相、禦史,將欲何施以塞此咎?”⑤充滿。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:“汗牛塞屋,富貴傢之書。”⑥誠實。《詩經·邶風·燕燕》:“其心塞淵。” (二)sài ①邊境上險要可做屏障的地方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夫銳氣挫於險塞。”②邊境;邊關。《淮南子·人間》:“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。”③通“杚”。古代一種賭博遊戲。《莊子·駢拇》:“問谷奚事,則博塞以遊。”生:
①生長;長出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②活著;生存。《論語· 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③生命;性命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祿也者,人之所以持生也。”(祿:俸祿。持:維持。)④產生;發生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水淵深廣,則龍魚生之。”⑤生育;誕生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莊公寤生。”⑥生存的期間,指人的一生;一輩子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”⑦生活;生計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:“鄉鄰之生日蹙(cù)。”(蹙:窘迫。)⑧不熟的。1. 未煮或未煮熟的。《呂氏春秋·適音》:“大饗之禮,上玄尊而俎生魚。”2.未加工煉制的。《洛陽伽藍記·城北》:“頭後垂二尺生絹。”⑨讀書的人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。”生事:
①制造事端。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禹(貢禹)復爭,以為吉(谷吉)往必為國取侮~~,不可許。”②以生人之禮供奉死者。《禮記·檀弓》:“卒哭而諱,~~畢而鬼事始已。”③生計。韋應物《寓居澧上精舍寄於張二舍人》:“道心淡泊對流水,~~蕭疏空掩門。”事:
①職位;職務;官職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職業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舞陽侯樊噲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為事。”(沛:江蘇沛縣。)③事情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不順則事不成。”④變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秦有荊軻之事。”蘇軾《徐州上皇帝書》:“今臣於無事之時,屢以盜賊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圖之,則已晚矣。”(圖:謀。)⑤實行;從事;做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欲與大叔,巨請事之 ”⑦從師求學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[非]與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為不如非。”⑧量詞。用於器物或衣服,相當於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》:“管弦三兩事。”狼:
動物名。性殘忍貪婪。《詩經·齊風·還》:“並驅從兩狼兮。”(從:追逐。)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虎狼在前。”[狼戾]1.兇狠。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今閩越王狼戾不仁,殺其骨肉,離其親戚,所為甚多不義。”2. 散亂;拋散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樂歲粒米狼戾。”(樂歲:豐年。)《淮南子·覽冥》:“流涕狼戾不止。”狼煙:
邊防報警的烽煙。李商隱《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》:“雞塞誰生事,~~不暫停。”煙:
(一)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。《國語 · 魯語上》:“既其葬也,焚,煙徹於上。”王維《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》:“墟裡上孤煙。”②泛指雲氣、霧靄等煙狀之物。陳子昂《春日登金華觀》:“山川亂雲日,樓榭入煙霄。”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煙籠寒水月籠沙。”③煙熏所積的灰。可制墨。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:“煙墨不言,受其驅染。”晁貫之《墨經·松》:“墨取廬山松煙。”代指墨。庾肩吾《謝賚銅硯筆格啟》:“煙磨青石。” (二)yīn [煙煴]1.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降煙煴,調元氣。”2. 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。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天地煙煴,百卉含葩。”3.雲煙彌漫的樣子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襲青氣之煙煴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(懸)特兮。”(特:三歲的獸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無;沒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詞。無實義。《逸周書·皇門》:“我不則寅哉寅哉!”[不祿]士死的諱稱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祿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後作“柎”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華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樹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暫:
①短時間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暫勞永逸。”②副詞。表示時間。1. 表示權宜性的。相當於“暫且”、“姑且”。李白《對月獨酌》:“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”(將:與。)2. 表示不常有的。相當於“偶爾”或“突然”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如聽仙樂耳暫明。”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(李)廣詳(yáng)死,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,廣暫騰而上胡兒馬。”(詳:通“佯”。假裝。)3. 初;剛。庾信《春賦》:“玉管初調,鳴弦暫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