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郭令素心非黷武,韓公本意在和戎。

    “郭令素心非黷武,韓公本意在和戎。”詩句出處:《漫成五章》;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。

    沈宋裁辭矜變律,王楊落筆得良朋。
    當時自謂宗師妙,今日惟觀對屬能。
    李杜操持事略齊,三才萬象共端倪。
    集仙殿與金鑾殿,可是蒼蠅惑曙雞。
    生兒古有孫征虜,嫁女今無王右軍。
    借問琴書終一世,何如旗蓋仰三分。
    代北偏師銜使節,關中裨將建行臺。
    不妨常日饒輕薄,且喜臨戎用草萊。
    郭令素心非黷武,韓公本意在和戎。
    兩都耆舊偏垂淚,臨老中原見朔風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郭:

    (一)①外城。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。”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三裡之城,七裡之郭。”泛指城。李白《送友人》:“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。”②外圍;外框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(大錢)肉好(hào)皆有周郭。”(肉:錢邊。好:錢孔。)③古國名。在今山東省北部。 (二)guó 通“虢”。古國名。在今河南省陜縣東南。

    令:

    (一)①發令;下命令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”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即三令五申之。”(申:告誡。)②命令;法令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王使屈平為令。”③美好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年始十八九,便言多令才。”(便言:有口才。)④古代官名。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員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宮門令欲縛之。”特指縣令。《漢書·蒯通傳》:“通說(shuì)范陽令徐公曰:‘……足下為令十餘年矣。’”⑤時節;季節。⑥詞牌、曲牌名。一般較為短小,稱為小令、令曲。⑦連詞。假使;如果。《史記·張耳陳馀列傳》:“令事成,歸王;事敗,獨身坐耳。”(身坐:自身定罪。) (二)líng [令狐]1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臨猗縣西。2.復姓。 (三)lǐng 量詞。紙張計量單位。原張紙五百張為一令。

    素:

    ①生絹。古詩《上山采蘼蕪》:“織縑(jiān)日一匹,織素五丈餘。”(縑:細絹。)②本色;白色。《呂氏春秋·當染》:“墨子見染素絲者而嘆曰:‘染於蒼則蒼,染於黃則黃。’”(蒼:青綠色。)③顏色單純;不艷麗。特指兇喪之事所用的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子嬰即系頸以組,白馬素車。”④質樸;不加修飾。《呂氏春秋·知度》:“不雕其素。”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帶葷腥的食品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居道上,不素食。”⑥真情;誠心。後作“愫”。蘇軾《徐州謝上表》:“惟有樸忠之素,既久而猶堅。”⑦副詞。1.向來;一向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列傳》:“項羽亦素聞張耳賢。”2.空;白白地。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”

    素心:

    ①一向的心願。李白《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》:“~~愛美酒,不是顧專城。”也作“宿心”。嵇康《幽憤》:“內負~~,外恧良朋。”②心地純潔。陶淵明《移居》:“聞多~~人,樂與數晨夕。”

    心:

    ①心臟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臟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。”③掛懷;關心。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於。)④中央;中心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處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龐統法正傳》:“而敵傢數道並進,已入心腹。”2. 親信的人。

    非:

    ①違背;違反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無謀非德,無犯非義。”(無:不。謀:謀劃。犯:觸及。)②違理的事;過錯。與“是”相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③指責;譏諷;非議;非難。《呂氏春秋·審己》:“國人不說,大非上。”(說:同“悅”。上:指國君。)《荀子· 修身》:“故非我而當者,吾師也。”④不是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(子:你。安:怎。)⑤無;沒有。左思《三都賦序》:“雖寶非用。”⑥副詞。不。《尚書·盤庚下》:“各非敢違卜。”( 卜:吉卜。)

    黷:

    ①污濁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乍回跡以心染,或先貞而後黷。”②黑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碕岸為之不枯,林木為之潤黷。”③過濫。范曄《後漢書·陳蕃傳》:“且祭不欲數,以其易黷故也。”④輕慢;褻瀆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同志雖遠,男女不相及,畏黷敬也。”

    武:

    ①軍事;與軍事有關的事。《尚書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於華山之陽,放牛於桃林之野。”《孫子·行軍》:“故令之以文,齊之以武。”②關於技擊的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回:“(史進)半夜三更起來演習武藝。”③勇猛;威武。《詩經·鄭風·羔裘》:“羔裘豹飾,孔武有力。”④足跡;足印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。”⑤古時以六尺為步,半步為武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過步武尺寸之間。”⑥繼承。《詩經·大雅·下武》:“下武維周,世有哲王。”⑦周代樂曲名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謂韶,盡美矣,又盡善也。謂武,盡美矣,未盡善矣。”

    韓:

    古國名。1.周代諸侯國。其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。後為晉所滅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邗、晉、應、韓,武之穆也。”2.戰國時諸侯國。其地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。後為秦所滅。《韓非子·定法》:“韓者,晉之別國也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呂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親,祈黃羊可謂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傢的。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書》:“二聖北狩之痛,蓋國傢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。”③公然;公開地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殘賊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殘賊:害。)④公傢,與“私”相對。《詩經·豳風· 七月》:“獻豜於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膚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為諸侯的通稱。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公之喪,大夫俟練,士卒哭而歸。”(練:喪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階的第一級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是為三公。”後泛指朝中職掌權者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漢朝公卿忌賈生。”⑧對男子的敬稱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當斬。”⑨舊稱親屬中的尊長。1.稱祖父。《呂氏春秋·異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,孔子荷(hè)杖而問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問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稱父親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“將行,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。”3.稱丈夫之父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?”(循:順從。姥:婆婆。)⑩稱雄性的禽獸。《齊民要術·作醬法》:“母蟹臍大,圓,竟服下,公蟹狹而長。”

    本:

    ①草木的根或莖幹。《呂氏春秋·先己》:“百仞之松,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。”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伐木不自其本,必復生。”②基礎;主體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臣聞兵以計為本,故多算勝少算。”(算:謀算。)③根源;來源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樂者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。”④特指農業生產。《商君書·壹言》:“能事本而禁末者,富。”(末:指工商業。)⑤原來的;固有的。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:“因與諸尚書言孫、吳用兵本意。”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變其本而加厲。”(厲:厲害。)⑥依據;按照。柳宗元《駁復仇議》:“本情以正褒貶。”⑦自己或自己方面的。《列子 ·周穆王》:“燕人生於燕,長於楚,及老而還本國。”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本宅眾親簇擁新人到瞭堂前,朝西站定。”⑧現今的。王安石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。”⑨本錢。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三:“把十五貫錢與女婿作本,開店養身。”⑩奏章。申時行《召對錄》:“先生每看這本說朕酒、色、財、氣……”(11)版本。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》卷六:“所引諸經,與今本多異者,皆出先秦古書。”(12)演出的底本。(13)副詞。本來;原來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臣本佈衣,躬耕於南陽。”(14)量詞。用於書冊、戲曲等。孔尚任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昨日看完上本,演的何如?”

    本意:

    主旨,原意。《史通·探賾》:“於是考眾傢之異說,參作者之~~。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圖。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蔡倫立意造紙。”又意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鎔裁》:“善刪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懷疑。《列子 ·說符》:“人有亡鐵(fū夫)者,意其鄰之子。”(亡:丟失。鐵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。”[意者]想來大概是……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選擇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“還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義將匿耶? 意將以告人乎?”(匿:隱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嘆詞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戰,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!”

    在:

    ①存在;在世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父母在,不遠遊,遊必有方。”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豈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。張華《情詩》:“處歡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長”。(愒:貪。)③處;處所。陶潛《飲酒》之二:“衰榮無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於;取決於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⑤問候;慰問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,吾子獨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衛獻公自稱。淹恤:久遭憂患。吾子:指衛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觀察;審察。《尚書 ·舜典》:“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”(璇璣玉衡: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詞。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、情形、范圍等。柳宗元《田傢》詩:“迎新在此歲。”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將軍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將軍:指孫權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連用,表示強調,其下多連“不”等。⑨終結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僅僅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。”

    和:

    (一)①諧和; 協調。《詩經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“籥(yuè)舞笙鼓,樂既和奏。”(籥:古管樂器。)引申為安適、平和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強(qiǎng)步,日三四裡,少(shāo)耆(shì)食,和於身也。”(殊:很。強:勉強。耆:同“嗜”。)《呂氏春秋·達鬱》:“心志欲其和也。”②謙和;平和。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公子顏色愈和。”③和睦;融洽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政通人和,百廢俱興。”④和解;講和;和好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西和諸戎,南撫夷越。”(戎:古時對我國西部各民族的稱呼。夷越:古時泛指我國南方的各民族。)《孫子·行軍》:“無約而請和者,謀也。”⑤調和;調節。《呂氏春秋· 貴公》:“陰陽之和,不長一類。”⑥溫暖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春和景明,波瀾不興,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。”⑦連帶;伴隨。杜荀鶴《山中寡婦》:“時挑野菜和根煮。”⑧車鈴。傅玄《良馬賦》:“結以輊(zhì)軒,節以和鈴。”(輊:車前低後高。軒:車前高後低。節:節奏。)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錫鸞和鈴。”(分別為四種鈴,懸掛在車的不同部位。)⑨古代樂器名。即一種小笙。《儀禮· 鄉射禮》:“三笙一和而成聲。” (二)huò 攙合。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版》:“其上以松脂、臘和紙灰之類冒之。”(冒:蒙蓋。)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總稱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於田獵,以習五戎。”②兵車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禦戎,萊駒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攝官承乏。”④軍隊;軍務。潘嶽《楊荊州誄》:“烈烈楊侯,實領禁戎。”(烈烈:顯赫。禁戎:禁軍。)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戰爭;征伐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詩經·周頌·烈文》:“念茲戎功。”⑦我國古代稱西部的少數民族。《史記·晉世傢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親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
    上一篇:何处哀筝随急管,樱花永巷垂杨岸。

    下一篇:岁暮风雪暗,秦中川路长。
  • 郭令素心非黩武,韩公本意在和戎。

    “郭令素心非黩武,韩公本意在和戎。”诗句出处:《漫成五章》;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。

    沈宋裁辞矜变律,王杨落笔得良朋。
    当时自谓宗师妙,今日惟观对属能。
    李杜操持事略齐,三才万象共端倪。
    集仙殿与金銮殿,可是苍蝇惑曙鸡。
    生儿古有孙征虏,嫁女今无王右军。
    借问琴书终一世,何如旗盖仰三分。
    代北偏师衔使节,关中裨将建行台。
    不妨常日饶轻薄,且喜临戎用草莱。
    郭令素心非黩武,韩公本意在和戎。
    两都耆旧偏垂泪,临老中原见朔风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郭:

    (一)①外城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。”泛指城。李白《送友人》:“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”②外围;外框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(大钱)肉好(hào)皆有周郭。”(肉:钱边。好:钱孔。)③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北部。 (二)guó 通“虢”。古国名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。

    令:

    (一)①发令;下命令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即三令五申之。”(申:告诫。)②命令;法令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王使屈平为令。”③美好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年始十八九,便言多令才。”(便言:有口才。)④古代官名。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员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宫门令欲缚之。”特指县令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通说(shuì)范阳令徐公曰:‘……足下为令十余年矣。’”⑤时节;季节。⑥词牌、曲牌名。一般较为短小,称为小令、令曲。⑦连词。假使;如果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令事成,归王;事败,独身坐耳。”(身坐:自身定罪。) (二)líng [令狐]1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。2.复姓。 (三)lǐng 量词。纸张计量单位。原张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
    素:

    ①生绢。古诗《上山采蘼芜》:“织缣(jiān)日一匹,织素五丈余。”(缣:细绢。)②本色;白色。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(苍:青绿色。)③颜色单纯;不艳丽。特指凶丧之事所用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即系颈以组,白马素车。”④质朴;不加修饰。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“不雕其素。”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带荤腥的食品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居道上,不素食。”⑥真情;诚心。后作“愫”。苏轼《徐州谢上表》:“惟有朴忠之素,既久而犹坚。”⑦副词。1.向来;一向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项羽亦素闻张耳贤。”2.空;白白地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”

    素心:

    ①一向的心愿。李白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》:“~~爱美酒,不是顾专城。”也作“宿心”。嵇康《幽愤》:“内负~~,外恧良朋。”②心地纯洁。陶渊明《移居》:“闻多~~人,乐与数晨夕。”

    心:

    ①心脏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脏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”③挂怀;关心。唐顺之《与吕沃洲巡按书》:“两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于。)④中央;中心。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处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法正传》:“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”2. 亲信的人。

    非:

    ①违背;违反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无谋非德,无犯非义。”(无:不。谋:谋划。犯:触及。)②违理的事;过错。与“是”相对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③指责;讥讽;非议;非难。《吕氏春秋·审己》:“国人不说,大非上。”(说:同“悦”。上:指国君。)《荀子· 修身》:“故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。”④不是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(子:你。安:怎。)⑤无;没有。左思《三都赋序》:“虽宝非用。”⑥副词。不。《尚书·盘庚下》:“各非敢违卜。”( 卜:吉卜。)

    黩:

    ①污浊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乍回迹以心染,或先贞而后黩。”②黑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碕岸为之不枯,林木为之润黩。”③过滥。范晔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且祭不欲数,以其易黩故也。”④轻慢;亵渎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同志虽远,男女不相及,畏黩敬也。”

    武:

    ①军事;与军事有关的事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”《孙子·行军》:“故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。”②关于技击的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(史进)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。”③勇猛;威武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”④足迹;足印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。”⑤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”⑥继承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”⑦周代乐曲名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韶,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武,尽美矣,未尽善矣。”

    韩:

    古国名。1.周代诸侯国。其地在今山西河津东北。后为晋所灭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邗、晋、应、韩,武之穆也。”2.战国时诸侯国。其地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。后为秦所灭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韩者,晋之别国也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,祈黄羊可谓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家的。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二圣北狩之痛,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。”③公然;公开地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残贼:害。)④公家,与“私”相对。《诗经·豳风· 七月》:“献豜于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肤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为诸侯的通称。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公之丧,大夫俟练,士卒哭而归。”(练:丧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。”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汉朝公卿忌贾生。”⑧对男子的敬称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当斩。”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。1.称祖父。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,孔子荷(hè)杖而问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问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称父亲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将行,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。”3.称丈夫之父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进止敢自专?”(循:顺从。姥:婆婆。)⑩称雄性的禽兽。《齐民要术·作酱法》:“母蟹脐大,圆,竟服下,公蟹狭而长。”

    本:

   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》:“百仞之松,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。”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伐木不自其本,必复生。”②基础;主体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闻兵以计为本,故多算胜少算。”(算:谋算。)③根源;来源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者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。”④特指农业生产。《商君书·壹言》:“能事本而禁末者,富。”(末:指工商业。)⑤原来的;固有的。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因与诸尚书言孙、吴用兵本意。”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变其本而加厉。”(厉:厉害。)⑥依据;按照。柳宗元《驳复仇议》:“本情以正褒贬。”⑦自己或自己方面的。《列子 ·周穆王》:“燕人生于燕,长于楚,及老而还本国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了堂前,朝西站定。”⑧现今的。王安石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:“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。”⑨本钱。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三:“把十五贯钱与女婿作本,开店养身。”⑩奏章。申时行《召对录》:“先生每看这本说朕酒、色、财、气……”(11)版本。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卷六:“所引诸经,与今本多异者,皆出先秦古书。”(12)演出的底本。(13)副词。本来;原来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”(14)量词。用于书册、戏曲等。孔尚任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昨日看完上本,演的何如?”

    本意:

    主旨,原意。《史通·探赜》:“于是考众家之异说,参作者之~~。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图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贾思勰《齐民要术序》:“蔡伦立意造纸。”又意思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“善删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怀疑。《列子 ·说符》:“人有亡铁(fū夫)者,意其邻之子。”(亡:丢失。铁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[意者]想来大概是……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选择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还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义将匿耶? 意将以告人乎?”(匿:隐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叹词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战,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!”

    在:

    ①存在;在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岂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。张华《情诗》:“处欢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长”。(愒:贪。)③处;处所。陶潜《饮酒》之二: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于;取决于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⑤问候;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卫献公自称。淹恤:久遭忧患。吾子:指卫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观察;审察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(璇玑玉衡: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词。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柳宗元《田家》诗:“迎新在此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将军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将军:指孙权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其下多连“不”等。⑨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

    和:

    (一)①谐和; 协调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籥(yuè)舞笙鼓,乐既和奏。”(籥:古管乐器。)引申为安适、平和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强(qiǎng)步,日三四里,少(shāo)耆(shì)食,和于身也。”(殊:很。强:勉强。耆:同“嗜”。)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心志欲其和也。”②谦和;平和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颜色愈和。”③和睦;融洽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④和解;讲和;和好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。”(戎: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民族的称呼。夷越:古时泛指我国南方的各民族。)《孙子·行军》:“无约而请和者,谋也。”⑤调和;调节。《吕氏春秋· 贵公》:“阴阳之和,不长一类。”⑥温暖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春和景明,波澜不兴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⑦连带;伴随。杜荀鹤《山中寡妇》:“时挑野菜和根煮。”⑧车铃。傅玄《良马赋》:“结以轾(zhì)轩,节以和铃。”(轾:车前低后高。轩:车前高后低。节:节奏。)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锡鸾和铃。”(分别为四种铃,悬挂在车的不同部位。)⑨古代乐器名。即一种小笙。《仪礼· 乡射礼》:“三笙一和而成声。” (二)huò 搀合。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版》:“其上以松脂、腊和纸灰之类冒之。”(冒:蒙盖。)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总称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于田猎,以习五戎。”②兵车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御戎,莱驹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摄官承乏。”④军队;军务。潘岳《杨荆州诔》:“烈烈杨侯,实领禁戎。”(烈烈:显赫。禁戎:禁军。)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战争;征伐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:“念兹戎功。”⑦我国古代称西部的少数民族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亲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
    上一篇:何处哀筝随急管,樱花永巷垂杨岸。

    下一篇:岁暮风雪暗,秦中川路长。

  • 上一篇:何处哀筝随急管,樱花永巷垂杨岸。

    下一篇:岁暮风雪暗,秦中川路长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