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扶南甘蔗甜如蜜,雜以荔枝龍州橘。”詩句出處:《送劉四赴夏縣》;是唐朝詩人李頎的作品。
九霄特立紅鸞姿,萬仞孤生玉樹枝。劉侯致身能若此, 天骨自然多嘆美。聲名播揚二十年,足下長途幾千裡。 舉世皆親丞相閣,我心獨愛伊川水。脫略勢利猶埃塵, 嘯傲時人而已矣。新詩數歲即文雄,上書昔召蓬萊宮。 明主拜官麒麟閣,光車駿馬看玉童。高人往來廬山遠, 隱士往來張長公。扶南甘蔗甜如蜜,雜以荔枝龍州橘。 赤縣繁詞滿劇曹,白雲孤峰暉永日。朝持手板望飛鳥, 暮誦楞伽對空室。一朝出宰汾河間,明府下車人吏閑。 端坐訟庭更無事,開門咫尺巫咸山。男耕女織蒙惠化, 麥熟雉鳴長秋稼。明年九府議功時,五辟三征當在茲。 聞道桐鄉有遺老,邑中還欲置生祠。
|
【註釋】:
扶:
(一)①攙扶;扶著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。”②輔佐;輔助。杜甫《秋日夔(kuí)州詠懷一百韻》:“耿賈扶王室,蕭曹拱禦筵。”(耿:耿弇。賈:賈復。二人都是光武帝的名將。蕭:蕭何。曹:曹參。二人都是漢高祖的功臣。拱:環繞。)③扶植,扶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④幫助;支援。《戰國策 · 宋衛策》:“扶梁伐趙。”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此皆所以扶進微學,尊廣道藝也。”(扶進:扶助促進。)⑤介詞。表示方向,相當於“沿著,順著”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”(向路:原來的路。志:作記號。)⑥依仗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,告諭秦父兄。”⑦量詞。古代長度單位。並四指之寬度為一扶。四寸為扶。《禮記·投壺》:“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。”(籌:竹簽。)⑧拄持;拄著。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乃強起扶杖,執圖詣寺後。”又勉力支撐。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:“七月,乃扶病入覲(jīn)。”(扶病:即抱病。覲:朝拜皇帝。)⑨治理。《漢書·翼奉傳》:“建滎陽,扶河東。”⑩靠近;依附。鮑照《擬古八首》:“秋蛩扶戶吟,寒婦成夜織。”[扶寸]四指為扶,一指為寸,指較短的距離。《韓非子·揚權》:“故上失扶寸,下得尋常。”(尋:八尺。常:十六尺。)[扶搖]海中颶風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(摶:盤旋。) (二)pú[扶服]同“匍匐”。伏地爬行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呼韓邪攜國歸化,扶服稱臣。”甘:
①味美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甘肥周於堂,卮酒豆肉集於宮。”(周:遍佈。豆:盛肉器。)②甜味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口辨酸咸甘苦。”③美好;動聽。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竹林果園,芳草甘木。”④情願;樂意。龔自珍《病梅館記》:“甘受詬厲。”張耒《夜坐》:“梧桐真不甘衰謝,數葉迎風尚有聲。”如:
①順從;依照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唯所如之,無不如志。”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毅如其言,遂至其宮。”②往;到……去。《漢書·燕王傳》:“田生如長安,不見(劉)澤。”③似;像;如同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④及;趕得上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弗如也! 吾與女弗如也!”⑤奈。“如……何”,相當於“奈……何”,把……怎麼樣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一薛居州,獨如宋王何?”(薛居州:人名,宋臣。)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其如土石何?”⑥介詞。相當於“於”。引進比較對象。《呂氏春秋·愛士》:“人之困窮,甚如饑渴。”⑦連詞。1. 相當於“如果”,表示假設。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:“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。”2. 相當於“和”。表示並列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:“公如大夫入。”(大夫:官名。)3. 相當於“而”。表示轉折。至於;卻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。”4.相當於“或者”。表示選擇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(安:怎。方六七十:指縱橫六七十裡。邦:諸侯封國。)⑧助詞。形容詞後綴,相當於“然”,表示“……的樣子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孔子於鄉黨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[不如]也作“弗如”。比不上。岑參《石犀》:“始知李太守,伯禹亦不如。”(伯禹:大禹。)雜:
①多種顏色相配合。《周禮 · 考工記·畫繢(huì)》:“畫繢之事雜五色。”(繢:同“繪”。)②混合;攙雜。《國語·鄭語》:“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。”③交錯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堅甲利刃,長短相雜。”④混雜;不純。《淮南子·說山》:“貂裘而雜,不若狐裘而粹。”⑤副詞。都;共。《新唐書·顏師古傳》:“詔公卿博士雜定其儀。”以:
①任用;使用。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賢不必以。”②緣故;原因。《詩經·邶風·旄丘》:“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”③認為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皆以美於徐公。”④介詞。1. 表示使用的對象。用;拿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以子之矛陷子之楯,何如?”(陷:戳穿。)2.表示動作的涉及對象。與;同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主人以賓三揖。”3. 表示動作的原因。因;因為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孫臏以此名顯天下。”4.表示動作的方式和依憑。憑借……身份;按照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使民以時。”(使:役使。)5.表示動作的時間。在;於。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。”(元日:吉日。)6. 表示動作的目的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”⑤連詞。1.表示並列、相承等關系。相當於“而”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城高以厚,地廣以深。”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狐偃,其舅也,而惠以有謀。”(惠:通“慧”。聰明。)2. 表示目的。為瞭;以便。《戰國策·東周策》:“秦假道於周以伐韓。”(假道:借路。)⑥助詞。用在往、來、上、下、內、外、前、後、左、右、東、西、南、北等方位詞前,表示對方位、時間、數量的限制。《呂氏春秋 · 上農》:“凡民自七尺以上,屬諸三官。”(三官:指農工商三種職業。)⑦通“已”。1.已經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杜襲傳》:“吾計以定。”2.停止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無以,則王乎?”枝:
①枝條。《莊子·山木》:“見大木枝葉盛茂。”杜甫《江畔獨步尋花》:“千朵萬朵壓枝低。”②歧出的,分支。《莊子·駢拇》:“駢拇枝指出乎性哉。”(駢拇:拇指與第二指連生。)《呂氏春秋·慎行》:“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枝屬。”③肢體;四肢。《呂氏春秋 · 圜道》:“感而不知,則形體四枝不使矣。”④支撐;支持。《左傳 ·桓公五年》:“蔡、衛不枝,固將先奔。”⑤抵禦;抗拒。《新序·善謀上》:“足以枝於秦。”⑥量詞。[枝梧]1.抗拒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諸將皆懾服,莫敢枝梧。”2.支撐。《水經註·漯水》:“以木為圓基,令互相枝梧。”費昶《華光省中夜聞城外搗衣》:“鬢搖九枝花。”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梨花一枝春帶雨。”龍:
(一)①我國傳說中的神異動物,頭有角,身有鱗。有腳可走,無翼能飛。《周易·乾》:“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”(田:指地上。)②帝王的象征。杜甫《哀王孫》:“高帝子孫盡隆準,龍種自與常人殊。”(高帝:漢高祖。隆準:高鼻梁。)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天旋日轉回龍馭。”③八尺以上的馬;駿馬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龍輅充庭,雲旗拂霓。”(輅:天子的車。雲旗:很高的旗。霓:副虹,借指空中。)④指傑出的人才。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。”⑤二十八宿中東方七星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的合稱。⑥十二生肖之一。[龍鐘]1. 衰老、疲憊的樣子。王維《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》:“龍鐘一老翁,徐步謁禪宮。”2. 潦倒、不得意的樣子。白居易《別微之於澧上》:“莫問龍鐘惡官職,且聽清脆好文篇。”3. 淚流縱橫的樣子。蔡邕《琴操》下:“空山歔欷,涕龍鐘兮。”(歔欷xū xī:哀嘆抽泣聲。)4.躑躅難行的樣子。 蘇頲《曉發方騫驛》:“傳置遠山蹊,龍鐘蹴澗泥。”(蹴cù:踐踏。)(二)lǒng 同“壟(lǒng)”。①岡壟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賤丈夫焉,必求龍斷而登之。”(賤丈夫:指貪利可鄙的男子。龍斷:斷而高的岡壟。)②獨占利益。《藝林伐山》:“私富貴之龍斷。” (三)chǒng 通“寵”。榮耀。《詩經》:“何天之龍。”州:
①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。一說二千五百傢為一州,一說一萬傢為一州。《周禮·大司徒》:“五黨為州。”(黨:五百傢為黨。)②古代行政區,轄境大小各個時代不相同。兩漢三國時州在郡之上,隋唐時相當於以前的郡。諸葛亮《草廬對》:“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