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黽勉從寸祿,舊遊梁宋時。”詩句出處:《贈別高三十五》;是唐朝詩人李頎的作品。
五十無產業,心輕百萬資。屠酤亦與群,不問君是誰。 飲酒或垂釣,狂歌兼詠詩。焉知漢高士,莫識越鴟夷。 寄跡棲霞山,蓬頭睢水湄。忽然辟命下,眾謂趨丹墀。 沐浴著賜衣,西來馬行遲。能令相府重,且有函關期。 黽勉從寸祿,舊遊梁宋時。皤皤邑中叟,相候鬢如絲。 官舍柳林靜,河梁杏葉滋。摘芳雲景晏,把手秋蟬悲。 小縣情未愜,折腰君莫辭。吾觀主人意,不久召京師。
|
【註釋】:
黽:
(一)蛙的一種。《周禮·秋官·蟈氏》:“蟈氏掌去蛙黽。”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而蛙黽之與同渚。”(渚zhǔ:水中小塊陸地。) (二)mǐn 勉力;努力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黽勉同心,不宜有怒。” (三)miǎn 古地名,在今河南澠池縣。《史記·留侯世傢》:“洛陽東有城皋,西有殽、黽。”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趙入朝黽黽。” (四)méng [黽塞]古要塞名。在今河南信陽西南平靖關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黽塞之內,而投己乎黽塞之外。”黽勉:
勉力,努力。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~~從事,不敢告勞。”也作“閔勉”。《漢書·五行志》:“~~遁樂,晝夜在路。”勉:
①努力;盡力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。”②勉勵;鼓勵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勉諸侯,聘名士,禮賢者。”③趕快。《呂氏春秋·具備》:“宓子賤曰:‘子之書甚不善,子勉歸矣!’”(書:書法。)從:
(一)[從容]1.逍遙自在。歐陽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東風,且共從容。”2.鎮靜安詳。黃溍《日損齋筆記·文獻黃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從容,不大聲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隨;跟隨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子路從而後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。”②追逐;追趕。《孫子兵法· 軍爭》:“佯北勿從。”③聽從;依從。《左傳· 莊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從也。”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從天而頌之,孰與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聽任;任憑。杜甫《屏跡》:“失學從兒懶,長貧任婦愁。”⑤做;參與。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及使之從政,則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隨的人。《後漢書·單超傳》:“其仆從皆乘牛車……”⑦副的。與“正”相對。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、從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萬戶;二曰郡王,從一品,食邑五千戶。”⑧次要的;附屬的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。”⑨舊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。《三國志· 蜀書·許靖傳》:“(靖)少(shào)與從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詞。自;由。1.表示起點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對象,相當於“向”。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。”(三) sǒng [從容(yǒng)]同“慫恿”。鼓動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日夜從容(衡山)王密謀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“從”,東西方向稱“衡(橫)”。《詩經·齊風·南山》:“衡從其畝。”(畝:田壟。)②特指“合縱”。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,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,稱“合從”,省稱“從”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遂散六國之從。”③放縱。晁錯《賢良文學對策》:“其行罰也,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。”寸:
①長度單位,十分為一寸,十寸為一尺。《商君書·靳令》:“四寸之管無當,必不滿也。”②形容極短或極小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一日數戰,無尺寸之功。”孟郊《遊子吟》: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”(三春:春季三個月。)③中醫切脈部位之一。《難經》:“脈三部:寸、關、尺。”寸祿:
微薄的俸祿。左思《詠史》:“外望無~~,內顧無鬥儲。”祿:
①福;福氣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受天百祿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年》:“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,好合使成,臣之祿也。”(使成:使命能夠完成。)②俸祿。《墨子·尚賢》:“量功而分祿”③授予俸祿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諸侯之有功者,取於閑田以祿之。”(閑田:指封馀的土地。)④舊指命中註定的盛衰興廢。《論衡·命祿》:“故貴賤在命,不在智愚;貧富在祿,不在頑慧。”舊:
①陳舊的;過時的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舊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君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:“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。”(鄘:同“墉”。城垣。桑林:城門名。)劉兼《重陽感懷》之二:“張儀舊壁蒼苔厚,諸葛荒祠古木寒。”②故交;舊相識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。”③從前的;原來的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”遊:
①在水上漂浮。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泳之遊之。”(泳:在水中潛行。)泛指遊泳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越人善遊矣。”(越:國名。)②虛浮;不切實際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(lù陸)。”③遊玩;遊覽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:“幼則同遊。”引申指旅行;出外求學或求官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遊江淮。”④交際;交往。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與英俊並遊。”⑤流動。《漢書·溝洫志》:“水尚有所遊蕩。”⑥縱;放縱。《後漢書·仇覽傳》:“剽輕遊恣。”⑦liú(流)。通“旒”。旌旗上懸垂的飾物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鞶厲遊纓。”[遊說]為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四處奔走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子毋讀書遊說,安得此辱乎?”梁:
①[名]橋。《詩經·大雅·大明》:“造舟為~。”②[名]魚梁。形似橋的捕魚小堤。柳宗元《鈷潭西小丘記》:“為魚~。”③[名]屋梁。杜甫《江村》:“自來自去~上燕,相親相近水中鷗。”④[名]古代國名。在陜西韓城南面。《左傳·僖公十九年》:“秦遂取~。”宋:
①周代諸侯國名,周武王封殷後代於宋。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立成湯之後於宋以奉桑林。”(成湯:即商湯。桑林:湯祈禱的地方。)②朝代名。一為南北朝時劉裕所建(公元420—479年)。一為五代末趙匡胤所建(公元960—1279年)時:
①季節;指四季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四時行焉。”②特指農時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。”③光陰;時光;時候。《呂氏春秋·首時》:“天不再與,時不久留。”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。南卓《羯(jié)鼓錄》:“黃幡繟亦知音,上嘗使人召之,不時至,上怒,絡繹遣使尋捕。”⑤時辰;時候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時。”⑥其時;當時。魏禧《大鐵椎傳》:“時座上有健啖者,貌甚寢。”(健啖:食量過人。寢:醜陋。)⑦機會;時機;時運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好從事而亟失時,可謂知乎?”《新唐書·武平一傳》:“時不再來,榮難人借。”(榮:榮華富貴。)⑧合時;應時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時至,百川灌河。”⑨時代;時世。《呂氏春秋· 察今》:“世易時移,變法宜矣。”⑩時勢;時尚。朱慶餘《近試上張籍水部》:“妝罷低聲問夫婿:畫眉深淺入時無?”(11)副詞。用以表示時間。1.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,相當於“常常”、“經常”。韓愈《行難》:“聖人不世出,賢人不時出。”(不世:罕有。)2.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,相當於“有時”、“時而”。杜甫《自閬(làng)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》之三:“行色遞隱見,人煙時有無。”(12)通“伺(sì)”。等候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