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川為凈其波,鳥亦罷其鳴。

    “川為凈其波,鳥亦罷其鳴。”詩句出處:《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》;是唐朝詩人李頎的作品。

    蔡女昔造胡笳聲,一彈一十有八拍。
    胡人落淚沾邊草,漢使斷腸對歸客。
    古戍蒼蒼烽火寒,大荒陰沉飛雪白。
    先拂商弦後角羽,四郊秋葉驚摵摵。
    董夫子,通神明,深松竊聽來妖精。
    言遲更速皆應手,將往復旋如有情。
    空山百鳥散還合,萬裡浮雲陰且晴。
    嘶酸雛雁失群夜,斷絕胡兒戀母聲。
    川為凈其波,鳥亦罷其鳴。
    烏珠部落傢鄉遠,邏娑沙塵哀怨生。
    幽音變調忽飄灑,長風吹林雨墮瓦。
    迸泉颯颯飛木末,野鹿呦呦走堂下。
    長安城邊東掖垣,鳳凰池對青瑣門。
    高才脫略名與利,日夕望君抱琴至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川:

    水道;河流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匠人》:“兩山之間,必有川焉。”《商君書·弱民》:“濟大川而無舡(xiāng)楫。”

    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

    凈:

    ①清潔;幹凈。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凈其巾冪。”(冪mì:覆蓋東西的佈。)《墨子·節葬下》:“若茍貧,是粢(zī)盛(chéng)酒醴不凈潔也。”(粢盛:祭品,指盛在祭器內的黍稷。)歐陽修《試筆》:“明窗凈幾,筆硯紙墨皆極精良。”②心地純凈;無雜念的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卿居心不凈。”③完盡;沒有剩餘。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:“風煙俱凈,天山共色,從流飄蕩,任意東西。”④純;純粹。歐陽修《乞罷鐵錢札子》:“一歲不過鑄得十六萬貫,內馀約六萬貫為官本外,隻獲凈利十萬貫。”⑤副詞。盡;沒有剩餘。劉禹錫《再遊玄都觀》:“百畝庭中半是苔,桃花凈盡菜花開。”

    其:

    (一)①代詞。1.相當於“他(她、它)”、“他的”;“他們(她們)”、“他們的”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(duō),色愈恭,禮愈至。”(叱咄:呵斥。)2. 相當於“我(的)”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。”(極:盡。)3.表示指代。相當於“這”、“那”、“其中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今欲舉大事,將非其人不可。”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貧,其一富。”(鄙:邊境。)②副詞。1.表推測;估計。相當於“大概”、“或許”。《論語·泰伯》:“才難,不其然乎?”2. 表反問。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:“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3. 表祈使。相當於“當”、“可”。曹操《求賢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。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)4. 表時間。相當於“將”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③連詞。1.表假設。相當於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其若是,孰能禦之?”2. 表選擇。相當於“或者”、“還是”。韓愈《馬說》:“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。”④助詞。形容詞或不及物動詞詞頭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”(言:助詞,無義。)(二)jī語氣詞。表示疑問。《詩經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(央:盡。)

    波:

    ①波浪,起伏波動的水面。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觀滄海》:“秋風蕭瑟,洪波湧起。”②水流;水。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? 復道行空,不霽何虹?”③流轉的目光。李白《長相思》:“昔日橫波目,今成流淚泉。”④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。獨孤及《壬辰歲過舊居》:“丈夫隨世波,豈料百年身!”⑤跑。北朝樂府《企喻歌》:“鷂子經天飛,群雀兩向波。”

    亦:

    ①副詞。1. 相當於“也”、“也是”。《詩經·鄭風·將仲子》:“仲可懷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(仲:老二。懷:懷念。)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亦不以城予趙,趙亦終不予秦璧。”2. 表示語氣的減弱。相當於“不過”、“隻是”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王亦不好士也,何患無士?”(好:喜歡。患:擔憂。)②語氣詞。《詩經·召南·草蟲》:“亦既見止,亦既覯止。”(止:語氣詞。覯gòu:相遇。)[不亦]用於反問句。表示委婉語氣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樂乎?”

    罷:

    (一)①放遣罪人。《史記·齊悼惠王世傢》:“乃罷魏勃。”②免職。《晉書·魏舒傳》:“時欲沙汰郎官,非其才者罷之。”③廢除;取消。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秦始皇》:“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。”④停止。杜甫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》:“來如雷霆收震怒,罷如江海凝清光。”⑤結束;完結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及反,市罷。” (二)pí ①通“疲”。疲勞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罷於奔命。”②軟弱無能。賈誼《陳政事疏》:“坐罷軟不勝利者,不謂罷軟,曰不官不職。”

    其:

    (一)①代詞。1.相當於“他(她、它)”、“他的”;“他們(她們)”、“他們的”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(duō),色愈恭,禮愈至。”(叱咄:呵斥。)2. 相當於“我(的)”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。”(極:盡。)3.表示指代。相當於“這”、“那”、“其中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今欲舉大事,將非其人不可。”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貧,其一富。”(鄙:邊境。)②副詞。1.表推測;估計。相當於“大概”、“或許”。《論語·泰伯》:“才難,不其然乎?”2. 表反問。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:“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3. 表祈使。相當於“當”、“可”。曹操《求賢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。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)4. 表時間。相當於“將”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③連詞。1.表假設。相當於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其若是,孰能禦之?”2. 表選擇。相當於“或者”、“還是”。韓愈《馬說》:“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。”④助詞。形容詞或不及物動詞詞頭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”(言:助詞,無義。)(二)jī語氣詞。表示疑問。《詩經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(央:盡。)

    鳴:

    ①[動]鳥叫。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:“好鳥相~,嚶嚶成韻。”②[動]泛指獸、蟲等叫。《詩經·小雅·鹿鳴》:“呦呦鹿~,食野之蘋。”③[動]物體發出聲音。《楚辭·卜居》:“黃鐘毀棄,瓦釜雷~。”④[動]表達,抒發己見。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莊周以其荒唐之言~。”⑤[動]聞名。侯方域《馬伶傳》:“梨園以技~者,無慮數十輩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一身轻寸禄,万物任虚舟。

    下一篇:愿闻素女事,去采山花丛。
  • 川为净其波,鸟亦罢其鸣。

    “川为净其波,鸟亦罢其鸣。”诗句出处:《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》;是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。

    蔡女昔造胡笳声,一弹一十有八拍。
    胡人落泪沾边草,汉使断肠对归客。
    古戍苍苍烽火寒,大荒阴沉飞雪白。
    先拂商弦后角羽,四郊秋叶惊摵摵。
    董夫子,通神明,深松窃听来妖精。
    言迟更速皆应手,将往复旋如有情。
    空山百鸟散还合,万里浮云阴且晴。
    嘶酸雏雁失群夜,断绝胡儿恋母声。
    川为净其波,鸟亦罢其鸣。
    乌珠部落家乡远,逻娑沙尘哀怨生。
    幽音变调忽飘洒,长风吹林雨堕瓦。
    迸泉飒飒飞木末,野鹿呦呦走堂下。
    长安城边东掖垣,凤凰池对青琐门。
    高才脱略名与利,日夕望君抱琴至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川:

    水道;河流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两山之间,必有川焉。”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济大川而无舡(xiāng)楫。”

    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    净:

    ①清洁;干净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净其巾幂。”(幂mì:覆盖东西的布。)《墨子·节葬下》:“若苟贫,是粢(zī)盛(chéng)酒醴不净洁也。”(粢盛:祭品,指盛在祭器内的黍稷。)欧阳修《试笔》:“明窗净几,笔砚纸墨皆极精良。”②心地纯净;无杂念的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。”③完尽;没有剩余。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,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”④纯;纯粹。欧阳修《乞罢铁钱札子》:“一岁不过铸得十六万贯,内馀约六万贯为官本外,只获净利十万贯。”⑤副词。尽;没有剩余。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》:“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”

    其:

    (一)①代词。1.相当于“他(她、它)”、“他的”;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(duō),色愈恭,礼愈至。”(叱咄:呵斥。)2. 相当于“我(的)”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(极:尽。)3.表示指代。相当于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其中的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欲举大事,将非其人不可。”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”(鄙:边境。)②副词。1.表推测;估计。相当于“大概”、“或许”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才难,不其然乎?”2. 表反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3. 表祈使。相当于“当”、“可”。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)4. 表时间。相当于“将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③连词。1.表假设。相当于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其若是,孰能御之?”2. 表选择。相当于“或者”、“还是”。韩愈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”④助词。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词头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。”《诗经·秦风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”(言:助词,无义。)(二)jī语气词。表示疑问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(央:尽。)

    波:

    ①波浪,起伏波动的水面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观沧海》: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②水流;水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 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”③流转的目光。李白《长相思》:“昔日横波目,今成流泪泉。”④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。独孤及《壬辰岁过旧居》:“丈夫随世波,岂料百年身!”⑤跑。北朝乐府《企喻歌》:“鹞子经天飞,群雀两向波。”

    亦:

    ①副词。1. 相当于“也”、“也是”。《诗经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仲可怀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(仲:老二。怀:怀念。)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以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2. 表示语气的减弱。相当于“不过”、“只是”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王亦不好士也,何患无士?”(好:喜欢。患:担忧。)②语气词。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:“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。”(止:语气词。觏gòu:相遇。)[不亦]用于反问句。表示委婉语气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”

    罢:

    (一)①放遣罪人。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乃罢魏勃。”②免职。《晋书·魏舒传》:“时欲沙汰郎官,非其才者罢之。”③废除;取消。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秦始皇》:“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。”④停止。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”⑤结束;完结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及反,市罢。” (二)pí ①通“疲”。疲劳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罢于奔命。”②软弱无能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坐罢软不胜利者,不谓罢软,曰不官不职。”

    其:

    (一)①代词。1.相当于“他(她、它)”、“他的”;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(duō),色愈恭,礼愈至。”(叱咄:呵斥。)2. 相当于“我(的)”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(极:尽。)3.表示指代。相当于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其中的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欲举大事,将非其人不可。”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”(鄙:边境。)②副词。1.表推测;估计。相当于“大概”、“或许”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才难,不其然乎?”2. 表反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3. 表祈使。相当于“当”、“可”。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)4. 表时间。相当于“将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③连词。1.表假设。相当于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其若是,孰能御之?”2. 表选择。相当于“或者”、“还是”。韩愈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”④助词。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词头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。”《诗经·秦风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”(言:助词,无义。)(二)jī语气词。表示疑问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(央:尽。)

    鸣:

    ①[动]鸟叫。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好鸟相~,嘤嘤成韵。”②[动]泛指兽、虫等叫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“呦呦鹿~,食野之苹。”③[动]物体发出声音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~。”④[动]表达,抒发己见。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庄周以其荒唐之言~。”⑤[动]闻名。侯方域《马伶传》:“梨园以技~者,无虑数十辈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一身轻寸禄,万物任虚舟。

    下一篇:愿闻素女事,去采山花丛。

  • 上一篇:一身轻寸禄,万物任虚舟。

    下一篇:愿闻素女事,去采山花丛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