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濟窘邦儲發,蠲窮井賦優。”詩句出處:《晚秋喜雨》;是唐朝詩人李嶠的作品。
積陽躔首夏,隆旱屆徂秋。炎威振皇服,歊景暴神州。 氣滌朝川郎,光澄夕照浮。草木委林甸,禾黍悴原疇。 國懼流金眚,人深懸磬憂。紫宸競履薄,丹扆念推溝。 望肅壇場祀,冤申囹圄囚。禦車遷玉殿,薦菲撤瓊羞。 濟窘邦儲發,蠲窮井賦優。服閑雲驥屏,冗術土龍修。 睿感通三極,天誠貫六幽。夏祈良未擬,商禱詎為儔。 穴蟻禎符應,山蛇毒影收。騰雲八際滿,飛雨四溟周。 聚靄籠仙闕,連霏繞畫樓。旱陂仍積水,涸沼更通流。 晚穗萎還結,寒苗瘁復抽。九農歡歲阜,萬宇慶時休。 野洽如坻詠,途喧擊壤謳。幸聞東李道,欣奉北場遊。 |
【註釋】:
濟:
(一)古四瀆之一。發源於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,東流至山東省東北部入渤海。《尚書·禹貢》:“導沇水,東流為濟,入於河。”[濟濟]1.眾多的樣子。盧綸《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》:“濟濟延多士,躚躚(xiānxiān)舞百蠻。”2. 整齊美好的樣子。《詩經·齊風·載驅》;“四驪(lí)濟濟,垂轡(pèi)沵沵(nǐ nǐ)。” (二)jì ①過河;渡。《尚書·說命上》:“若濟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”②過河的地方;渡口。王粲《登樓賦》:“路逶迤而修迥兮,川既漾而濟深。”③成功;成就。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為君計,莫若遣腹心,自結於東,以共濟世業。”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”④停止。《淮南子·時則》:“九月失政,三月春風不濟。”《詩經·鄘風·載馳》:“既不我嘉,不能旋濟。”⑤幫助;救濟。《後漢書·盧植傳》:“性剛毅有大節,常懷濟世志。”⑥增加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寬以濟猛,猛以濟寬,政是以和。”窘:
①困迫。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夫處窮閭阨巷,困窘織屨。”《史記·遊俠列傳》:“(郭解)窘急常得脫。”②難堪;為難。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融見其有窘色,謂曰:‘兄雖在外,吾獨不能為君主邪?’”邦:
①諸侯的封國。《詩經·大雅·皇矣》:“王(wàng)此大邦。”(王:指統治。)②泛指國傢。杜甫《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》:“邦以民為本。”③分封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設五等,邦群後。”(後:國君。)儲:
①儲存;儲藏。《韓非子·十過》:“倉無積粟,府無儲錢。”②古代稱太子或王位繼承者為“儲”。《後漢書·鄭眾傳》:“太子儲君,無外交之義。”③等待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並夾既設,儲乎廣庭。”發:
①頭發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綠》:“予發曲局。”(曲局:卷曲。)②古代長度單位。《新書·六術》:“十毫為發。”蠲:
①去除;減免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:“蠲邪納福。”王褒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去煩蠲苛,以綏百姓。”(煩、苛:煩瑣的法令。綏:安。)陸遊《賽神曲》:“歲歲賜粟,年年蠲租。”②清潔;潔凈。《周禮·天官·宮人》:“除其不蠲,去其惡臭。”《呂氏春秋·尊師》:“臨飲食,必蠲絜。”(臨:治,備辦。絜:同“潔”。)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湯蠲體以禱祈兮。”(湯:商湯。)③顯示;顯明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惠公蠲其大德。”窮:
①窮盡;完結;盡頭。《楚辭 ·九歌·雲中君》:“橫四海兮焉窮。”(橫:充滿。)《呂氏春秋·審分》:“意觀乎無窮,譽流乎無止。”②極度;極端。《墨子·天志上》:“故天子者,天下之窮貴也,天下之窮富也。”③極力推究;深究。《禮記 · 樂記》:“窮本知變,樂之情也。”④阻塞不通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長安少年數人會窮裡空舍謀共劫人。”⑤走投無路。《荀子·哀公》:“鳥窮則啄,獸窮則攫。”⑥困厄;不得志。與“達”相對。李康《運命論》:“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。”⑦貧困;生活困難。《戰國策 · 齊策四》:“振困窮,補不足。”窮井:
枯井,廢井。駱賓王《靈泉頌》:“昔漢臣忠烈,~~飛於一時;薑婦孝思,潛波移於七裡。”井:
①水井。《擊壤歌》:“鑿井而飲,耕田而食。”《漢書· 貨殖列傳》:“擅鹽井之利。”(擅:專有。)②井田。《天工開物·作咸·井鹽》:“鹽井周圍不過數寸,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。”③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捫參歷井仰脅息,以手撫膺坐長嘆。”④人口聚居地;鄉裡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在國曰市井之臣,在野曰草莽之臣。”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臣所以降志辱身,居市井屠者,徒幸以養老母。”[井田]相傳我國殷周時代的一種土地制度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方裡而井,井九百畝,其中為公田。八傢皆私百畝,同養公田,公事畢,然後敢治私事。”(方裡:縱橫各一裡。)賦:
①賦稅。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取於有餘以供上用,則貧民之賦可損。”②指徭役,兵役。《前漢紀·景帝紀》:“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賦。”③授予;給予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公屬百官,賦職任功。”④天賦。梅堯臣《乞巧賦》:“愚愚慧慧,自然之經。賦已定矣,今返妄營。”(返:同“反”。)⑤吟誦(詩歌)。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。”(槊:兵器名。)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屈原放逐,乃賦《離騷》。”⑥一種韻文,盛行於漢魏六朝。班固《兩都賦序》:“賦者,古詩之流也。”⑦貢士。指向最高統治者薦舉人才。《漢書· 晁錯傳》:“乃以臣錯充賦。”⑧頒佈;陳述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,明命使賦。”⑨鋪展。何晏《景福殿試》:“斑間賦白,疏密有章。”優:
①富饒;豐足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。”《後漢書 ·仲長統傳》:“蓄積非橫賦斂以取優饒者也。”(橫:暴虐。賦:賦稅。斂:征收。)②優厚;優待。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上以新即位,褒優大臣。”(褒:贊揚。)《晉書·張賓載記》:“任遇優顯,寵冠當時。”③有餘力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”(仕:做官。)④優秀;優越。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必能使行陳和睦,優劣得所。”《宋史·蘇轍傳論》:“獨其齒爵皆優於兄。”(齒:壽數。爵:爵位。)⑤閑適自得;安逸。《詩經 · 小雅 · 采菽》:“優哉遊哉,亦是戾(lì)矣。”(戾:好。)⑥猶豫不決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。”(敏:敏銳。)⑦古代指演員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倡優侏儒在前,而賢大夫在後。”(侏儒:矮人;小醜。)⑧表演的歌舞、雜戲、戲劇等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且觀優。”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四》:“具酌演優。”(酌:酒。)⑨戲謔。《左傳·襄公六年》:“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,長相優。”⑩寬和;寬厚。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所以優柔容民。”[優遊]也作“優遊”。1.悠閑自得。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優遊爾休矣。”歐陽修《〈歸田錄〉自序》:“退避榮寵,而優遊田畝,盡其天年。”2.寬廣博大的樣子。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封介山而為之禁兮,報大德之優遊。”3.寬和;寬厚。《孔子傢語·儒行解》:“禮必以和,優遊以法。”4.猶豫不決。《尚書大傳》卷四:“周公將作禮樂,優遊之,三年不能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