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天倫之性,魯衛分政,親賢居兮。

    “天倫之性,魯衛分政,親賢居兮。”詩句出處:《鶺鴒頌》;是唐朝詩人李隆基的作品。

    伊我軒宮,奇樹青蔥,藹周廬兮。冒霜停雪,以茂以悅,
    恣卷舒兮。連枝同榮,吐綠含英,曜春初兮。
    蓐收禦節,寒露微結,氣清虛兮。桂宮蘭殿,唯所息宴,
    棲雍渠兮。行搖飛鳴,急難有情,情有餘兮。
    顧惟德涼,夙夜兢惶,慚化疏兮。上之所教,下之所效,
    實在予兮。天倫之性,魯衛分政,親賢居兮。
    爰遊爰處,爰笑爰語,巡庭除兮。觀此翔禽,以悅我心,
    良史書兮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頭部。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適耳目,節嗜欲,釋智謀,去巧故……若此,則無以害其天矣。”(釋:去除。巧故:偽詐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論衡·談天》:“察當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與今無異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廬,籠蓋四野。”(穹廬:氈帳。)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罰。)④天氣;氣候。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則天多沉陰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憑;依靠者。《儀禮· 喪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天倫:

    ①嫡系親人之間天然的倫次。李白《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》:“會桃李之芳園,序~~之樂事。”②自然的道理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一之精通,合於~~。”

    倫:

    ①類;同類。揚雄《法言序》:“冠乎群倫。”(冠:位居第一。)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廉頗、趙奢之倫制其兵。”②類比;匹敵。《法言·五百》:“貴無敵,富無倫。”③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。《孟子· 滕文公上》:“使契為司徒,教以人倫。”④條理;次序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。”(克:能。諧:和諧。)又指有條理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析幹必倫。”(劈樹幹必須順著紋理。)

    之:

    ①到……去。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:“子夏之晉,過衛。”(晉、衛:皆諸侯國名。)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沛公引兵之薛。”(沛公:劉邦。薛:地名。)②直到。《詩經·鄘風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(mǐ)它。”(矢:發誓。靡它:沒有他心。)③代詞。1. 指代人和事物。相當於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(它)們”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(薑氏)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(共叔段:人名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。”(時:按時。習:演習。)2.指示代詞。“這”、“這個”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。”④助詞。1.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“的”,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。《詩經· 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皮。”2. 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,取消句子的獨立性,使變成偏正結構。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”(虞:料想。涉:進入。)3.用於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,相當於“是”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宋何罪之有?”4.用於句中或句末起調整音節的作用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公將鼓之。”(鼓:擊鼓。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雲,沛然下雨,則苗浡(bó)然興之矣。”(浡然:興起的樣子。)

    性:

    ①人的本性。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人有異同之性。”②事物的本質。《孫子·勢》:“木石之性,安則靜,危則動。”③性情;性格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忿狷》:“王藍田性急。”④生命;性命。《左傳· 昭公八年》:“莫保其性。”⑤身體。《史記·留侯世傢》:“留侯性多病。”(留侯:張良。)

    魯:

    ①嘉美;贊美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周公受禾東土,魯天子之命。”②遲鈍,笨拙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柴也愚,參也魯。”③古代諸侯國名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於此。故都在今山東省曲阜市。

    衛:

    ①保衛;守衛。《左傳 · 成公十三年》:“將社稷是衛。”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以衛王宮。”②衛士;衛兵。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“文公之入也無衛。”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。”③箭上的羽毛。《儀禮·既夕禮》:“骨鏃短衛。”④驢的別名。《聊齋志異·嬰寧》:“食方竟,傢中人捉雙衛來尋生。”(竟:完畢。)⑤明代軍隊的編制名。於要害地區設衛,衛有五千六百人。一般駐地在某地即稱某衛。《明史·兵制志》:“明以武功定天下,革元舊制,自京師達於郡縣,皆立衛、所。外統之都司,內統於五軍都督府。”⑥周代諸侯國。轄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公孫滑出奔衛。”

    分:

    (一)①分開;劃分。與“合”相對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國以為五鄉,鄉為之師;分鄉以為五州,州為之長。”(國:都城。)②從主體分出的部分;分支。《元史·順宗紀五》:“立中書分省於濟寧。”(中書省:中央總管國傢政事的機關。濟寧:在山東省。)③分成;分出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故孔墨之後,儒分為八,墨離為三,取舍相反不同。”④離開;分散。《莊子·漁父》:“嗚呼!遠哉,其分於道也。”⑤分配;給與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廣廉,得賞賜輒(zhé)分其麾(huī)下,飲食與士共之。”(輒:總是。麾下:部下。)⑥分擔;分享。揚雄《解嘲》:“分人之祿。”《三國志·吳書·陸瑁傳》:“陳國陳融……等皆單貧有志,就瑁遊處,瑁割少分甘,與同豐約。”(割:分給。約:節儉。)⑦區分;辨別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周與蝴蝶必有分矣。”⑧量詞。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,至於眾人,當惜分陰。” (二)fèn ①名分;職分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故禮達而名定。”②資質;資歷。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卷一:“性靈關天分,書卷關學歷。”③福分;緣分。劉禹錫《寄樂天》:“幸免如斯分非淺,祝君長詠夢熊詩。”④情分;關系或感情。《北齊書·封孝琬傳》:“晚相逢遇,分好遂深。”⑤料想。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附蘇武》:“自分已死久矣。”⑥甘心;服氣。李肩吾《清平樂》:“燕子可憐人去,海棠不分春寒。”

    政:

    (一)①匡正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”②政治;政事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茲入鄭,民不罷(pí)勞,君無怨(dú),政有經矣。”(罷:同“疲”。:怨言。經:常法。)張居正《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》:“以故俗日以偷,政日益壞。”(偷:茍且。)③政權;權柄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祿之去公室五世矣,政逮於大夫四世矣。”④政令;法令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禮樂刑政,其極一也。”⑤國傢、團體或傢庭的事務。《晉書·顧榮傳》:“今府大事殷,非酒客之政。”(酒客:指顧榮成天喝酒。)⑥主事的人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,無私者可立以為政。⑦”通“正”。1. 正直;公正。《韓非子·難三》:“故群臣公政而無私。”2. 止;僅。《宋書·沈慶之傳》:“騎馬履行園田,政一人視馬而已。” (二)zhēng通“征”①賦稅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寬政役,敬百姓,則國富而民安矣。”(役:勞役。)②征伐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傳》:“政適伐國,莫敢不聽。”

    親:

    ①愛;親愛;親密。《韓非子·愛臣》:“愛臣太親,必危其身。”杜甫《奉簡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交情老更親。”②父母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。”③指血緣關系最接近的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”④泛指有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親屬。杜甫《登嶽陽樓》:“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⑤親自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親巡天下,周覽遠方。”

    賢:

    ①有德行;有才能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先君以寡人為賢。”②指有才能的人。《谷梁傳·文公六年》:“使仁者佐賢者。”(佐:輔助。)③優良;美善。韓愈《謝自然》:“人生處萬類,知識最為賢。”④勝過;超過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知有賢於人,則可謂知乎?”⑤勞苦。《詩經·小雅·北山》:“大夫不均,我從事獨賢。”⑥對人的敬稱,多用於平輩或晚輩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,終滅賢弟之名!”⑦作第二人稱的敬稱。蘇軾《李行中秀才醉眠亭》:“醉中對客眠何害,須信陶潛未若賢。”⑧車轂貫穿的孔,在車輻內一端略大的稱賢。《周禮·考工紀·輪人》:“五分其轂之長,去一以為賢。”

    居:

    (一)①坐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居,吾語女。”(語yù:告訴。女rǔ:汝。)《禮記· 曲禮上》:“居不主奧。”(奧:室內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築與?”③住處。《詩經·小雅·雨無正》:“正大夫離居。”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問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書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則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記》:“以其境過清,不可不居,乃記之而去。”⑤處於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”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而孫子為師,居輜車中。”(輜zī車:有帷的車。)⑥閑居;閑處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居則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當;任。戚繼光《將官到任寶鑒》:“居官不難,聽言為難。”⑧占;占據。《中說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無廣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數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積蓄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烏龜殼。)《史記·呂不韋列傳》:“此奇貨可居。”⑩過瞭。用於“有頃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頃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時間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漢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語氣詞。相當於“乎”。《詩經·邶風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”(諸:語氣詞。)

    兮:

    語氣詞。多用於韻文。相當於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魂魄毅兮為鬼雄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上策何当用,边情此是真。

    下一篇:宿昔勤梦想,契之在深衷。
  • 天伦之性,鲁卫分政,亲贤居兮。

    “天伦之性,鲁卫分政,亲贤居兮。”诗句出处:《鶺鴒颂》;是唐朝诗人李隆基的作品。

    伊我轩宫,奇树青葱,蔼周庐兮。冒霜停雪,以茂以悦,
    恣卷舒兮。连枝同荣,吐绿含英,曜春初兮。
    蓐收御节,寒露微结,气清虚兮。桂宫兰殿,唯所息宴,
    栖雍渠兮。行摇飞鸣,急难有情,情有余兮。
    顾惟德凉,夙夜兢惶,惭化疏兮。上之所教,下之所效,
    实在予兮。天伦之性,鲁卫分政,亲贤居兮。
    爰游爰处,爰笑爰语,巡庭除兮。观此翔禽,以悦我心,
    良史书兮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天:

    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

    天伦:

    ①嫡系亲人之间天然的伦次。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会桃李之芳园,序~~之乐事。”②自然的道理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一之精通,合于~~。”

    伦:

    ①类;同类。扬雄《法言序》:“冠乎群伦。”(冠:位居第一。)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廉颇、赵奢之伦制其兵。”②类比;匹敌。《法言·五百》:“贵无敌,富无伦。”③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《孟子· 滕文公上》:“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。”④条理;次序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。”(克:能。谐:和谐。)又指有条理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:“析干必伦。”(劈树干必须顺着纹理。)

    之:

    ①到……去。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卫。”(晋、卫:皆诸侯国名。)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沛公引兵之薛。”(沛公:刘邦。薛:地名。)②直到。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(mǐ)它。”(矢:发誓。靡它:没有他心。)③代词。1. 指代人和事物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(它)们”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(姜氏)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(共叔段:人名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。”(时:按时。习:演习。)2.指示代词。“这”、“这个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。”④助词。1.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“的”,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。《诗经· 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皮。”2.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”(虞:料想。涉:进入。)3.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,相当于“是”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宋何罪之有?”4.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公将鼓之。”(鼓:击鼓。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则苗浡(bó)然兴之矣。”(浡然:兴起的样子。)

    性:

    ①人的本性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人有异同之性。”②事物的本质。《孙子·势》:“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。”③性情;性格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忿狷》:“王蓝田性急。”④生命;性命。《左传· 昭公八年》:“莫保其性。”⑤身体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性多病。”(留侯:张良。)

    鲁:

    ①嘉美;赞美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周公受禾东土,鲁天子之命。”②迟钝,笨拙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柴也愚,参也鲁。”③古代诸侯国名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此。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。

    卫:

    ①保卫;守卫。《左传 · 成公十三年》:“将社稷是卫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以卫王宫。”②卫士;卫兵。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文公之入也无卫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。”③箭上的羽毛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骨镞短卫。”④驴的别名。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食方竟,家中人捉双卫来寻生。”(竟:完毕。)⑤明代军队的编制名。于要害地区设卫,卫有五千六百人。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。《明史·兵制志》:“明以武功定天下,革元旧制,自京师达于郡县,皆立卫、所。外统之都司,内统于五军都督府。”⑥周代诸侯国。辖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孙滑出奔卫。”

    分:

    (一)①分开;划分。与“合”相对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国以为五乡,乡为之师;分乡以为五州,州为之长。”(国:都城。)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;分支。《元史·顺宗纪五》:“立中书分省于济宁。”(中书省: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。济宁:在山东省。)③分成;分出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故孔墨之后,儒分为八,墨离为三,取舍相反不同。”④离开;分散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呜呼!远哉,其分于道也。”⑤分配;给与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广廉,得赏赐辄(zhé)分其麾(huī)下,饮食与士共之。”(辄:总是。麾下:部下。)⑥分担;分享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分人之禄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瑁传》:“陈国陈融……等皆单贫有志,就瑁游处,瑁割少分甘,与同丰约。”(割:分给。约:节俭。)⑦区分;辨别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周与蝴蝶必有分矣。”⑧量词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” (二)fèn ①名分;职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礼达而名定。”②资质;资历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历。”③福分;缘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“幸免如斯分非浅,祝君长咏梦熊诗。”④情分;关系或感情。《北齐书·封孝琬传》:“晚相逢遇,分好遂深。”⑤料想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自分已死久矣。”⑥甘心;服气。李肩吾《清平乐》:“燕子可怜人去,海棠不分春寒。”

    政:

    (一)①匡正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②政治;政事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兹入郑,民不罢(pí)劳,君无怨(dú),政有经矣。”(罢:同“疲”。:怨言。经:常法。)张居正《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》:“以故俗日以偷,政日益坏。”(偷:苟且。)③政权;权柄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禄之去公室五世矣,政逮于大夫四世矣。”④政令;法令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礼乐刑政,其极一也。”⑤国家、团体或家庭的事务。《晋书·顾荣传》:“今府大事殷,非酒客之政。”(酒客:指顾荣成天喝酒。)⑥主事的人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,无私者可立以为政。⑦”通“正”。1. 正直;公正。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故群臣公政而无私。”2. 止;仅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骑马履行园田,政一人视马而已。” (二)zhēng通“征”①赋税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宽政役,敬百姓,则国富而民安矣。”(役:劳役。)②征伐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传》:“政适伐国,莫敢不听。”

    亲:

    ①爱;亲爱;亲密。《韩非子·爱臣》:“爱臣太亲,必危其身。”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交情老更亲。”②父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。”③指血缘关系最接近的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我有亲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”④泛指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。杜甫《登岳阳楼》:“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⑤亲自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亲巡天下,周览远方。”

    贤:

    ①有德行;有才能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先君以寡人为贤。”②指有才能的人。《谷梁传·文公六年》:“使仁者佐贤者。”(佐:辅助。)③优良;美善。韩愈《谢自然》:“人生处万类,知识最为贤。”④胜过;超过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知有贤于人,则可谓知乎?”⑤劳苦。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。”⑥对人的敬称,多用于平辈或晚辈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,终灭贤弟之名!”⑦作第二人称的敬称。苏轼《李行中秀才醉眠亭》:“醉中对客眠何害,须信陶潜未若贤。”⑧车毂贯穿的孔,在车辐内一端略大的称贤。《周礼·考工纪·轮人》:“五分其毂之长,去一以为贤。”

    居:

    (一)①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居,吾语女。”(语yù:告诉。女rǔ:汝。)《礼记· 曲礼上》:“居不主奥。”(奥:室内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筑与?”③住处。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正大夫离居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书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则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不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⑤处于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而孙子为师,居辎车中。”(辎zī车:有帷的车。)⑥闲居;闲处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当;任。戚继光《将官到任宝鉴》:“居官不难,听言为难。”⑧占;占据。《中说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无广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数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积蓄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乌龟壳。)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此奇货可居。”⑩过了。用于“有顷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顷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时间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汉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乎”。《诗经·邶风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”(诸:语气词。)

    兮:

    语气词。多用于韵文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上策何当用,边情此是真。

    下一篇:宿昔勤梦想,契之在深衷。

  • 上一篇:上策何当用,边情此是真。

    下一篇:宿昔勤梦想,契之在深衷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