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願得燒丹訣,流沙永待師。

    “願得燒丹訣,流沙永待師。”詩句出處:《遊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》;是唐朝詩人李端的作品。

    半嶺逢仙駕,清晨獨采芝。壺中開白日,霧裡卷朱旂。
    猿鳥知歸路,松蘿見會時。雞聲傳洞遠,鶴語報傢遲。
    童子閑驅石,樵夫樂看棋。依稀醉後拜,恍惚夢中辭。
    海上終難接,人間益自疑。風塵甘獨老,山水但相思。
    願得燒丹訣,流沙永待師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願:

    老實;謹慎。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願而恭。”《晉書·汝陰哀王謨傳》:“為人恭願,才不及中人。”

    得:

    ①獲取;得到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賢明之士思得明君。”②捉得;找到。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逐而得之。”③得意。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意氣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④得到的莊稼;收獲;思想上獲得;心得。漢·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亡(wú)農夫之苦,有仟伯之得。”宋·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古人之觀於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蟲魚、鳥獸,往往有得。”⑤能;能夠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軍霸上,未得與項羽相見。”⑥表示某種動作能做或可以做。前蜀·杜光庭《神仙感遇傳·羅公遠》:“試令羅公取,取不得則羅公輸,取得則僧輸。”⑦需要;應該;必須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君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”⑧合適;正確。明·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“於彼計則得。”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歷古今之得失。”⑨完成;完瞭。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十三學得琵琶成。”⑩通“德”。感激恩德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為宮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識窮乏者得我歟?”

    丹:

    ①丹砂的省稱。俗稱朱砂。一種紅色礦物,從中可提煉汞(gǒng),即水銀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巴蜀寡婦清,其先得丹穴,而擅其利數世。”②赤色。杜甫《垂老別》詩:“積屍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”③比喻赤誠。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(汗青:喻史冊。)④古代道傢以丹砂煉藥,所煉秘藥稱“丹”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守丹灶而不顧。”

    丹訣:

    成仙的秘訣。王維《送張道士歸山》:“別婦留~~,驅雞入白雲。”

    訣:

    ①告別;辭別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廉頗送至境,與王訣曰。”辛棄疾《祭陳同父文》:“子胡一病,遽與我訣?”(胡:何,為什麼。遽:竟,就。)②訣竅;秘訣。王維《送張道士歸山》:“別婦留丹訣,驅雞入白雲。”(丹:丹藥。)《魏書·釋老志》:“大禹聞長生之訣。”③通“決”。自殺。《隋書·薛道衡傳》:“帝令自盡,道衡殊不意,未能引訣。”(不意:意外。)

    流:

    ①水流動。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聲。)②泛指液體流動。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屍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縞素。”(伏屍二人:指殺死國王和自己。縞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幹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順風波以從流兮。”④運動不停;移動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紅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劉禹錫《謝分司東都表》:“閭裡獲安,流庸盡復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傳》:“今水旱連年,民流滿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。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贓,雖未加誅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貸也。”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流共工於幽州。”⑦流傳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”⑧變化,演變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);放縱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陰子堅涉於淺易,何仲言流於瑣碎。”(陰子堅:陰鏗。何仲言:何遜。)⑨流派;派別;品類。劉基《賣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齊民要術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悅目。”[流連]1.耽於遊樂而忘歸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連荒亡,為諸侯憂。”(荒亡:沉迷於田獵酒色,縱欲無度。)2. 依戀不舍。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遊九京者,亦流連於隨會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。隨會:晉大夫。)3. 滯留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劉靖傳》:“封符指期,無流連之吏。”4. 流徙離散。《漢書·師丹傳》:“百姓流連,無所歸心。”5. 哭泣流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翟酺傳》:“言無所及,唯涕泣流連。”

    永:

    ①水流長。引申為長。《詩經·周南 ·漢廣》:“江之永矣。”嵇康《贈秀才入軍》:“永嘯長吟。”陸雲《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於城》:“身乖路永。”(乖:指分離。)②長久;永遠。《尚書·梓材》:“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。”阮籍《詠懷詩八十二首》之十二:“永世不相忘。”③吟誦;唱。後作“詠”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詩言志,歌永言。”(永言:吟誦詩句。)陶潛《有會而作》詩序:“歲雲夕兮,慨然永懷。”④延長。《詩經·小雅·白駒》:“縶之維之,以永今夕。”[永巷]1.宮中後妃的住所;後宮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於是范雎乃得見於離宮,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。”(詳:通“佯”。)《舊唐書·德宗紀論》:“罷不急之官,出永巷之嬪嬙。”2.宮中署名。掌管後宮人事。《史記· 呂太後本紀》:“呂後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,乃令永巷囚戚夫人。”3.長巷;深巷。李商隱《無題》之四:“何處哀箏隨急管,櫻花永巷垂楊岸。”王禹偁《記馬》:“旁顧適有永巷,修直百餘步。”

    待:

    ①等;等候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”②對待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吳主傳》:“吾待蜀不薄。”③依賴;倚仗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故不待賞賜而民親上,不待爵祿而民從事,不待刑罰而民致死。”(上:君主。致死:效命。)④防禦;防備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今城郭不完,兵甲不備,不可以待不虞。”⑤須;需要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傳其人,不待告。”[待年]1.等待年長。陳壽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》:“天子聘公三女為貴人,少者待年於國。”2.指女子待嫁。顏延年《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》:“爰自待年,金聲夙振。”

    師:

    ①人眾;群眾。《左傳·哀公五年》:“師乎師乎,何黨之乎?”②軍隊編制;按照周代軍制,二千五百人為師。《周禮· 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為五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,五卒為旅,五旅為師,五師為軍。”③泛指軍隊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齊師敗績。”④老師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”⑤榜樣;樣子。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既往不咎,來事之師也。”(來:未來。)⑥專司一事的長官或掌握某種專長、技術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士師不能治士。”⑦古代特指樂官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師曠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⑧對和尚的尊稱。《北史·齊文宣帝紀》:“晉陽有沙門,乍愚乍智,時人不測,呼為阿禿師。”(沙門:和尚。測:測度。)⑨學習;效法;以……為師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莫如師文王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且有荐君表,当看携手归。

    下一篇:常闻善交无尔汝,谗口甚甘良药苦。
  • 愿得烧丹诀,流沙永待师。

    “愿得烧丹诀,流沙永待师。”诗句出处:《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》;是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。

    半岭逢仙驾,清晨独采芝。壶中开白日,雾里卷朱旂。
    猿鸟知归路,松萝见会时。鸡声传洞远,鹤语报家迟。
    童子闲驱石,樵夫乐看棋。依稀醉后拜,恍惚梦中辞。
    海上终难接,人间益自疑。风尘甘独老,山水但相思。
    愿得烧丹诀,流沙永待师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愿:

    老实;谨慎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愿而恭。”《晋书·汝阴哀王谟传》:“为人恭愿,才不及中人。”

    得:

    ①获取;得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贤明之士思得明君。”②捉得;找到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逐而得之。”③得意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④得到的庄稼;收获;思想上获得;心得。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亡(wú)农夫之苦,有仟伯之得。”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”⑤能;能够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”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。前蜀·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·罗公远》:“试令罗公取,取不得则罗公输,取得则僧输。”⑦需要;应该;必须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”⑧合适;正确。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于彼计则得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历古今之得失。”⑨完成;完了。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十三学得琵琶成。”⑩通“德”。感激恩德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?”

    丹:

    ①丹砂的省称。俗称朱砂。一种红色矿物,从中可提炼汞(gǒng),即水银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巴蜀寡妇清,其先得丹穴,而擅其利数世。”②赤色。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积尸草木腥,流血川原丹。”③比喻赤诚。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(汗青:喻史册。)④古代道家以丹砂炼药,所炼秘药称“丹”。江淹《别赋》:“守丹灶而不顾。”

    丹诀:

    成仙的秘诀。王维《送张道士归山》:“别妇留~~,驱鸡入白云。”

    诀:

    ①告别;辞别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送至境,与王诀曰。”辛弃疾《祭陈同父文》:“子胡一病,遽与我诀?”(胡:何,为什么。遽:竟,就。)②诀窍;秘诀。王维《送张道士归山》:“别妇留丹诀,驱鸡入白云。”(丹:丹药。)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大禹闻长生之诀。”③通“决”。自杀。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帝令自尽,道衡殊不意,未能引诀。”(不意:意外。)

    流:

    ①水流动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声。)②泛指液体流动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”(伏尸二人:指杀死国王和自己。缟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干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顺风波以从流兮。”④运动不停;移动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红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刘禹锡《谢分司东都表》:“闾里获安,流庸尽复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传》:“今水旱连年,民流满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赃,虽未加诛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贷也。”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流共工于幽州。”⑦流传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”⑧变化,演变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);放纵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论诗书》:“阴子坚涉于浅易,何仲言流于琐碎。”(阴子坚:阴铿。何仲言:何逊。)⑨流派;派别;品类。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齐民要术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悦目。”[流连]1.耽于游乐而忘归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连荒亡,为诸侯忧。”(荒亡:沉迷于田猎酒色,纵欲无度。)2. 依恋不舍。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游九京者,亦流连于随会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。随会:晋大夫。)3. 滞留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靖传》:“封符指期,无流连之吏。”4. 流徙离散。《汉书·师丹传》:“百姓流连,无所归心。”5. 哭泣流泪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言无所及,唯涕泣流连。”

    永:

    ①水流长。引申为长。《诗经·周南 ·汉广》:“江之永矣。”嵇康《赠秀才入军》:“永啸长吟。”陆云《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》:“身乖路永。”(乖:指分离。)②长久;永远。《尚书·梓材》:“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。”阮籍《咏怀诗八十二首》之十二:“永世不相忘。”③吟诵;唱。后作“咏”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(永言:吟诵诗句。)陶潜《有会而作》诗序:“岁云夕兮,慨然永怀。”④延长。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:“絷之维之,以永今夕。”[永巷]1.宫中后妃的住所;后宫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,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。”(详:通“佯”。)《旧唐书·德宗纪论》:“罢不急之官,出永巷之嫔嫱。”2.宫中署名。掌管后宫人事。《史记· 吕太后本纪》:“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,乃令永巷囚戚夫人。”3.长巷;深巷。李商隐《无题》之四:“何处哀筝随急管,樱花永巷垂杨岸。”王禹偁《记马》:“旁顾适有永巷,修直百余步。”

    待:

    ①等;等候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②对待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吾待蜀不薄。”③依赖;倚仗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,不待爵禄而民从事,不待刑罚而民致死。”(上:君主。致死:效命。)④防御;防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今城郭不完,兵甲不备,不可以待不虞。”⑤须;需要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传其人,不待告。”[待年]1.等待年长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,少者待年于国。”2.指女子待嫁。颜延年《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爰自待年,金声夙振。”

    师:

    ①人众;群众。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师乎师乎,何党之乎?”②军队编制;按照周代军制,二千五百人为师。《周礼· 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为五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。”③泛指军队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师败绩。”④老师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⑤榜样;样子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既往不咎,来事之师也。”(来:未来。)⑥专司一事的长官或掌握某种专长、技术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士师不能治士。”⑦古代特指乐官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师旷之聪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⑧对和尚的尊称。《北史·齐文宣帝纪》:“晋阳有沙门,乍愚乍智,时人不测,呼为阿秃师。”(沙门:和尚。测:测度。)⑨学习;效法;以……为师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莫如师文王。”


    上一篇:且有荐君表,当看携手归。

    下一篇:常闻善交无尔汝,谗口甚甘良药苦。

  • 上一篇:且有荐君表,当看携手归。

    下一篇:常闻善交无尔汝,谗口甚甘良药苦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