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故人在鄉國,歲晏路悠緬。

    “故人在鄉國,歲晏路悠緬。”詩句出處:《早秋龍興寺江亭閑眺憶龍門山居寄崔》;是唐朝詩人李德裕的作品。

    江亭感秋至,蘭徑悲露泫。粳稻秀晚川,杉松鬱晴巘。
    嗟予有林壑,茲夕念原衍。綠筱連嶺多,青莎近溪淺。
    淵明菊猶在,仲蔚蒿莫翦。喬木粲凌苕,陰崖積幽蘚。
    遙思伊川水,北渡龍門峴。蒼翠雙闕間,逶迤清灘轉。
    故人在鄉國,歲晏路悠緬。惆悵此生涯,無由共登踐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故:

    ①緣故;原因。王安石《讀孟嘗君傳》:“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,士以故歸之。”高叔嗣《簡袁永之獄中》:“罪至欲何言,直以愚慵故。”②事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不道仁義者故,不聽學者之言。”(者:之。)特指祭祀、期會等大事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君無故不殺牛,大夫無故不殺羊,士無故不殺犬豕。”③事故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,一樂也。”④原來的;舊有的。袁凱《客中夜坐》:“落葉蕭蕭江水長,故園歸路更茫茫。”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從六國破亡之故事。”⑤老朋友;舊交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“昔年疾疫,尋故鄉離其災。”⑥去世。張居正《答總督王鑒川計處黃酋》:“近報吉能亦於三月三日病故。”(吉能:人名。)⑦副詞。1.本來。李白《白頭吟》:“兔絲故無情,隨風任傾倒。”2.仍然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三日斷五匹,大人故嫌遲。”(大人:對長輩的敬稱。)3. 故意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將尉醉,廣故數言欲之,忿恚尉。”⑧連詞。表示因果;“所以”。蘇洵《六國論》:“故曰弊在賂秦也。”2. 猶則,便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(tè);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。”(忒:差錯。)

    在:

    ①存在;在世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父母在,不遠遊,遊必有方。”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豈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。張華《情詩》:“處歡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長”。(愒:貪。)③處;處所。陶潛《飲酒》之二:“衰榮無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於;取決於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⑤問候;慰問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,吾子獨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衛獻公自稱。淹恤:久遭憂患。吾子:指衛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觀察;審察。《尚書 ·舜典》:“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”(璇璣玉衡: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詞。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、情形、范圍等。柳宗元《田傢》詩:“迎新在此歲。”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將軍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將軍:指孫權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連用,表示強調,其下多連“不”等。⑨終結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僅僅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。”

    鄉:

    (一)①行政區劃名。1.古代鄉的建制,大小不一。周代一萬二千五百傢為鄉,漢代十亭為鄉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州為鄉。”(州:二千五百傢為州。)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十裡一亭,亭有長。十亭一鄉。”(大率:大概。)2.唐、宋以來為縣以下的行政區劃。《宋史·袁燮傳》:“合保為都,合都為鄉,合鄉為縣。”(保:十傢為保,五十傢為大保。)②城鎮以外的地方,指農村。翁卷《鄉村四月》:“鄉村四月閑人少。”③傢鄉,指自己的傢庭世代居住的地方。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鄉音無改鬢毛衰。”④地方;地區。曹鄴《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》:“孤飛入齊鄉。”(齊:州名。)⑤境界。許渾《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》:“酒鄉逢客病,詩境遇僧閑。” ⑥通“享(xiǎng)”、“饗(饗)”。享受。《漢書·文帝紀》:“夫以朕之不德,而專鄉獨美其福,百姓不與(yù)焉。”(夫:句首助詞。專: 獨。與: 參與。) ⑦通“響(xiǎng)”。回聲。《漢書 · 天文志》:“猶景之象形,鄉之應聲。” (二)xiàng ①窗戶。《儀禮·土虞禮》:“啟牖鄉如初。”(牖yǒu:窗戶。)②同“向”。朝著;面向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父南鄉而立。”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侯生果北鄉自剄。”(自剄:自殺。)又方位;方向。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天地易位,四時易鄉。”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夫矢來有純鄉。”③同“向”。趨向;向往。《墨子·耕樁》:“夫倍義而鄉祿者,我常聞之矣。”(倍:通“背”。違背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天下鄉善矣。”④接近;將近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趙皇後》:“鄉晨,傅絝襪。”(傅:通“附”,著,穿。絝:套褲。)⑤同“向”。從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鄉有天下,今無天下。”⑥剛才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。”(知:智。)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。”⑦同“向”。表示事後的假設,可譯為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鄉使秦緩其開罰,薄賦斂……則世世必安矣。”《漢書·五行志下》:“鄉亡桓公,星遂至地,中國其良絕矣。”

    國:

    ①國傢。《周禮·春官·詛祝》:“作盟詛之載辭,以敘國之信用。”(詛祝:官名。盟詛:大事為盟,小事為詛。國:指天子之國。)②周代的諸侯國及漢以後侯王的封地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四月,兵罷戲下,諸侯各就國。”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侃季年懷止足之分,不與朝權,未亡一年,欲遜位歸國。”(止足:知止知足。未亡:死前。遜位:辭官。)③國都;京城。《左傳 · 隱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過參(sān)國之一,小九之一。”(參國之一:國都的三分之一。九之一:九分之一。)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”④地區;鄉土。羅鄴《雁二首》之一:“暮天新雁起汀洲,紅蓼(liǎo)花開水國愁。”(蓼:草名,此指水蓼。)王維《相思》: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?”⑤國人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復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”

    歲:

    ①星名。即木星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歲在星紀。”②年。《尚書·堯典》:“期,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年。”③光陰;時間;時光。元稹《遣春十首》之七:“莫倚顏似花,君看歲如水。”④年齡。崔顥《江畔老人愁》:“少年欲知老人歲,豈知今年一百五。”⑤年景;年成;收成。《鹽鐵論·力耕》:“豐年歲登,則儲積以備乏絕。”(登:莊稼豐收。)

    歲晏:

    歲暮,年尾。白居易《采地黃者》:“~~無口食,田中采地黃。”

    晏:

    ①天晴無雲。《漢書·揚雄傳》:“於是天清日晏。”②鮮艷;華美。《詩經·鄭風·羔裘》:“羔裘晏兮,三英粲兮。”(羔裘:羊皮襖。三英:指皮衣上的裝飾物。)③同“宴”。平靜;安定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荊門晝掩,閑庭晏然。”(荊門:柴門。)④晚;遲。梅堯臣《依韻答李晉卿結交篇》:“平生相與親,晏歲誰可決?”[晏駕]古時對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。班固《漢書·江充傳》:“充見上年老,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。”[晏晏]1.和悅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總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(總角:古代未成年發型。借指幼年。)2.盛大的樣子。宋玉《九辯》:“被荷裯之晏晏兮。”(被pī:披著。裯dāo:短衣。)

    路:

    ①道路;路途。《楚辭·九歌·國觴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遠。”②路程。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”③途徑;方向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無有作惡,遵王之路。”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”(引喻:稱引說話。)④仕途,執政。許棠《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》之八:“當路公卿誰見待? 故鄉親友自疑非。”(待:寬容。疑非:懷疑有錯誤。)⑤法度;規則。李華《禦史中丞廳壁記》:“遵王路以整多方。”(王:指先王。)⑥方面;地區。田藝衡《留青日記·賭博》:“蘇常一路尤甚,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,蓋避禁也。”(蘇常:蘇州、常州。避禁:避開禁令。)⑦車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王思舊勛而賜之路。”⑧大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路弓乘矢。”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。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,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。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②長遠;長久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蘇武《詩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”③閑適的樣子。陶潛《飲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[悠悠]1.憂思的樣子。《詩經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遙遠;長遠的樣子。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:“悠悠蒼天。”3.閑適的樣子。崔顥《黃鶴樓》詩:“白雲千載空悠悠。”4. 眾多的樣子。《後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悠悠罔極,亦各有得。”

    緬:

    ①遙遠。陶潛《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》:“夙(sù)晨裝吾駕,啟塗情已緬。”(夙晨:早晨。駕:車。啟塗:上路。)②沉思。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緬然引領南望。”


    上一篇:沈病魂神浊,清斋思虑空。

    下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  • 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

    “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”诗句出处:《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》;是唐朝诗人李德裕的作品。

    江亭感秋至,兰径悲露泫。粳稻秀晚川,杉松郁晴巘。
    嗟予有林壑,兹夕念原衍。绿筱连岭多,青莎近溪浅。
    渊明菊犹在,仲蔚蒿莫翦。乔木粲凌苕,阴崖积幽藓。
    遥思伊川水,北渡龙门岘。苍翠双阙间,逶迤清滩转。
    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惆怅此生涯,无由共登践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故:

    ①缘故;原因。王安石《读孟尝君传》:“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,士以故归之。”高叔嗣《简袁永之狱中》:“罪至欲何言,直以愚慵故。”②事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不道仁义者故,不听学者之言。”(者:之。)特指祭祀、期会等大事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犬豕。”③事故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。”④原来的;旧有的。袁凯《客中夜坐》:“落叶萧萧江水长,故园归路更茫茫。”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从六国破亡之故事。”⑤老朋友;旧交。曹丕《与吴质书》“昔年疾疫,寻故乡离其灾。”⑥去世。张居正《答总督王鉴川计处黄酋》:“近报吉能亦于三月三日病故。”(吉能:人名。)⑦副词。1.本来。李白《白头吟》:“兔丝故无情,随风任倾倒。”2.仍然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”(大人:对长辈的敬称。)3. 故意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将尉醉,广故数言欲之,忿恚尉。”⑧连词。表示因果;“所以”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故曰弊在赂秦也。”2. 犹则,便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天地以顺动,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(tè);圣人以顺动,则刑罚清而民服。”(忒:差错。)

    在:

    ①存在;在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岂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。张华《情诗》:“处欢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长”。(愒:贪。)③处;处所。陶潜《饮酒》之二: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于;取决于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⑤问候;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卫献公自称。淹恤:久遭忧患。吾子:指卫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观察;审察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(璇玑玉衡: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词。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柳宗元《田家》诗:“迎新在此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将军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将军:指孙权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其下多连“不”等。⑨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

    乡:

    (一)①行政区划名。1.古代乡的建制,大小不一。周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,汉代十亭为乡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州为乡。”(州:二千五百家为州。)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十里一亭,亭有长。十亭一乡。”(大率:大概。)2.唐、宋以来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。《宋史·袁燮传》:“合保为都,合都为乡,合乡为县。”(保:十家为保,五十家为大保。)②城镇以外的地方,指农村。翁卷《乡村四月》:“乡村四月闲人少。”③家乡,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。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④地方;地区。曹邺《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》:“孤飞入齐乡。”(齐:州名。)⑤境界。许浑《与裴三十秀才自越西归望亭阻冻登虎丘山寺精舍》:“酒乡逢客病,诗境遇僧闲。” ⑥通“享(xiǎng)”、“飨(饗)”。享受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夫以朕之不德,而专乡独美其福,百姓不与(yù)焉。”(夫:句首助词。专: 独。与: 参与。) ⑦通“响(xiǎng)”。回声。《汉书 · 天文志》:“犹景之象形,乡之应声。” (二)xiàng ①窗户。《仪礼·土虞礼》:“启牖乡如初。”(牖yǒu:窗户。)②同“向”。朝着;面向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父南乡而立。”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侯生果北乡自刭。”(自刭:自杀。)又方位;方向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天地易位,四时易乡。”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夫矢来有纯乡。”③同“向”。趋向;向往。《墨子·耕桩》:“夫倍义而乡禄者,我常闻之矣。”(倍:通“背”。违背。)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天下乡善矣。”④接近;将近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赵皇后》:“乡晨,傅绔袜。”(傅:通“附”,着,穿。绔:套裤。)⑤同“向”。从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乡有天下,今无天下。”⑥刚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。”(知:智。)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。”⑦同“向”。表示事后的假设,可译为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乡使秦缓其开罚,薄赋敛……则世世必安矣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》:“乡亡桓公,星遂至地,中国其良绝矣。”

    国:

    ①国家。《周礼·春官·诅祝》:“作盟诅之载辞,以叙国之信用。”(诅祝:官名。盟诅:大事为盟,小事为诅。国:指天子之国。)②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四月,兵罢戏下,诸侯各就国。”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侃季年怀止足之分,不与朝权,未亡一年,欲逊位归国。”(止足:知止知足。未亡:死前。逊位:辞官。)③国都;京城。《左传 · 隐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过参(sān)国之一,小九之一。”(参国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一。九之一:九分之一。)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”④地区;乡土。罗邺《雁二首》之一:“暮天新雁起汀洲,红蓼(liǎo)花开水国愁。”(蓼:草名,此指水蓼。)王维《相思》: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?”⑤国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”

    岁:

    ①星名。即木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岁在星纪。”②年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期,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成年。”③光阴;时间;时光。元稹《遣春十首》之七:“莫倚颜似花,君看岁如水。”④年龄。崔颢《江畔老人愁》:“少年欲知老人岁,岂知今年一百五。”⑤年景;年成;收成。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丰年岁登,则储积以备乏绝。”(登:庄稼丰收。)

    岁晏:

    岁暮,年尾。白居易《采地黄者》:“~~无口食,田中采地黄。”

    晏:

    ①天晴无云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于是天清日晏。”②鲜艳;华美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晏兮,三英粲兮。”(羔裘:羊皮袄。三英:指皮衣上的装饰物。)③同“宴”。平静;安定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荆门昼掩,闲庭晏然。”(荆门:柴门。)④晚;迟。梅尧臣《依韵答李晋卿结交篇》:“平生相与亲,晏岁谁可决?”[晏驾]古时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。班固《汉书·江充传》:“充见上年老,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。”[晏晏]1.和悦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(总角:古代未成年发型。借指幼年。)2.盛大的样子。宋玉《九辩》:“被荷裯之晏晏兮。”(被pī:披着。裯dāo:短衣。)

    路:

    ①道路;路途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觞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远。”②路程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”③途径;方向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无有作恶,遵王之路。”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(引喻:称引说话。)④仕途,执政。许棠《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》之八:“当路公卿谁见待? 故乡亲友自疑非。”(待:宽容。疑非:怀疑有错误。)⑤法度;规则。李华《御史中丞厅壁记》:“遵王路以整多方。”(王:指先王。)⑥方面;地区。田艺衡《留青日记·赌博》:“苏常一路尤甚,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,盖避禁也。”(苏常:苏州、常州。避禁:避开禁令。)⑦车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王思旧勋而赐之路。”⑧大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路弓乘矢。”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。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,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。

    悠:

    ①思念;想念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”②长远;长久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悠久所以成物也。”苏武《诗四首》之四:“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长。”③闲适的样子。陶潜《饮酒二十首》之五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[悠悠]1.忧思的样子。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”(子:你。衿:襟。)2.遥远;长远的样子。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悠悠苍天。”3.闲适的样子。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4. 众多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悠悠罔极,亦各有得。”

    缅:

    ①遥远。陶潜《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》:“夙(sù)晨装吾驾,启涂情已缅。”(夙晨:早晨。驾:车。启涂:上路。)②沉思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缅然引领南望。”


    上一篇:沈病魂神浊,清斋思虑空。

    下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
  • 上一篇:沈病魂神浊,清斋思虑空。

    下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