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心悟覺身勞,雲中棄寶刀。

    “心悟覺身勞,雲中棄寶刀。”詩句出處:《句》;是唐朝詩人李德裕的作品。

    檢經求綠字,憑酒借紅顏。
    君不見秋山寂歷風飆歇,半夜青崖吐明月。
    寒光乍出松筱間,萬籟蕭蕭從此發。忽聞歌管吟朔風,
    精魂想在幽巖中。
    銀花懸院榜,神撼引鈴絳。
    葳蕤輕風裡,若銜若垂何可擬。
    自從一夢高唐後,可是無人勝楚王。
    牛羊具特俎。
    心悟覺身勞,雲中棄寶刀。久閑生髀肉,多壽長眉毫。
    書空蹺足睡,路險側身行。
    誰傢幼女敲箸歌,何處丁妻點燈織。
    魚蝦集橘市。
    休咎占人甲,挨持見天丁。
    洛下推年少,山東許地高。
    世上文章士,誰為第一人。老生誇隱拙,時輩毀尖新。
    氵晶濴寒泉深百尺。
    奇觚率爾操,諷諫欣然納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心:

    ①心臟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臟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民慮之於心,而宣之於口。”③掛懷;關心。唐順之《與呂沃洲巡按書》:“兩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於。)④中央;中心。劉禹錫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處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龐統法正傳》:“而敵傢數道並進,已入心腹。”2. 親信的人。

    悟:

    ①理解;明白。班彪《王命論》:“悟戍卒之言,斷懷土之情。”②醒悟;覺悟。《史紀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三主惑而終身不悟,亡不亦宜呼!”③使醒悟。司馬相如《長門賦序》:“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。”④通“寤”。睡醒。《論語·問孔》:“適有臥厭不悟者。”

    覺:

    (一)①醒悟;明白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一年》:“數年不覺。”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覺今是而昨非”《公羊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叔術覺焉。”②發覺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驢》:“然往來視之,覺無異能者。”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伺者因此覺知。”③感覺。《滕王閣序》:“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。”李商隱《無題》:“夜吟應覺月光寒。”陶潛《雜詩》其三:“氣力漸衰損,轉覺日不如。”④高大;正直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夫子,覺者也。” (二)jiào 睡醒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唯覺時之枕席,失向來之煙霞。”《三國志· 魏書· 武帝紀》:“須臾覺我。”

    身:

    ①人或動物的軀幹。屈原《九歌· 國殤》:“首身離兮心不懲。”(不懲:不戒悔。)②身體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,身長七尺。”③樹的主幹。《爾雅·釋木》:“樅,松葉柏身。”④自身;自己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復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”⑤自己的品德、才力、行為等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⑥親自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禹之王天下也,身執耒臿以為民先。”⑦我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張飛傳》:“身是張翼德也。”

    勞:

    (一)①勞動;勞作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勞。”又勞動者或勞動力的簡稱。②勞苦;操勞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師勞力竭。”③功勞;功績。《貞觀政要·擇要》:“賞當其勞,無功者自退。”④費;煩。《詩經·邶風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實勞我心。”⑤慰勞;慰問。《儀禮·覲禮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勞之。”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然陵一呼勞軍,士無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種耙地的農具。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耕田》:“春耕尋手勞。”

    雲:

    ①同“雲2”。②說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雲:吾不試,故藝。’”(牢:人名。試:見用於朝廷。藝:多才藝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雲益乎?”④代詞。如此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汲、鄭亦雲,悲夫!”(汲、鄭:指汲黯、鄭當時二人。)⑤助詞。1. 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鄭風·風雨》:“既見君子,雲胡不喜?”2. 用於句中。《後漢書·陳龜傳》:“雖歿(mò)軀體,無所雲補。”(歿:死。補:彌補。)⑥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表陳述語氣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餘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塚雲。”[雲雲]通“蕓蕓”。眾多貌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萬物雲雲。”

    中:

    (一)①中間。《墨子·經上》:“中,同長也。”(同長:同樣長的半徑。)柳宗元《天說》:“渾然而中處者,世謂之元氣。”②內;在一定的范圍內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國中無偽。”《考工記·巨人》:“國中九經九緯。”③位置、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塗遇東郭先生。”(塗:同“途”。)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黃金為上,白金為中,赤金為下。”④正;適中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頭頸必中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湯執中。”(湯:殷商國君。)⑤宜於;合於。《史記·外戚世傢》:“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,斥出歸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適合。《呂氏春秋·懷寵》:“必中理,然後說。”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圓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”②誣蔑;誣蔑別人使受損害。《漢書·何武傳》:“顯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顯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

    棄:

    ①拋棄;丟棄。《詩經·小雅·谷風》:“將安將樂,女轉棄予。”②廢棄;廢除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及夏之衰也,棄稷不務。”③忘記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南蒯子仲之憂,其庸可棄乎?”

    寶:

    ①珍貴的東西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隨、和之寶。”(隨:指隨侯珠。和:指卞和璧。)蘇軾《和子由》:“千金買戰馬,百寶裝刀鐶。”②珍貴的。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。”③帝、後、太子的印璽。《新唐書·車服志》:“至武後,改諸璽皆為寶。”④珍愛。《尚書·旅獒》:“不寶遠物,則遠人格;所寶惟賢,則邇人安。”(邇:近。)

    刀:

    ①兵器名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吳主傳》:“於安平之世而刀劍不離於身。”②用來切、割、砍、削的工具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割雞焉用牛刀。”③古錢幣名。形狀像刀。《荀子· 富國》:“厚刀佈之斂以奪之財。”④小船。《詩經·衛風·河廣》:“誰謂河廣? 曾不容刀。”⑤量詞。紙張計算單位。通常以一百張為一刀。沈榜《宛署雜記·鄉試》:“包裹紙十刀。”


    上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
    下一篇:山鸡锦质矜毛羽,透竹穿萝命俦侣。
  • 心悟觉身劳,云中弃宝刀。

    “心悟觉身劳,云中弃宝刀。”诗句出处:《句》;是唐朝诗人李德裕的作品。

    检经求绿字,凭酒借红颜。
    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,半夜青崖吐明月。
    寒光乍出松筱间,万籁萧萧从此发。忽闻歌管吟朔风,
    精魂想在幽岩中。
    银花悬院榜,神撼引铃绦。
    葳蕤轻风里,若衔若垂何可拟。
    自从一梦高唐后,可是无人胜楚王。
    牛羊具特俎。
    心悟觉身劳,云中弃宝刀。久闲生髀肉,多寿长眉毫。
    书空跷足睡,路险侧身行。
    谁家幼女敲箸歌,何处丁妻点灯织。
    鱼虾集橘市。
    休咎占人甲,挨持见天丁。
    洛下推年少,山东许地高。
    世上文章士,谁为第一人。老生夸隐拙,时辈毁尖新。
    氵晶濴寒泉深百尺。
    奇觚率尔操,讽谏欣然纳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心:

    ①心脏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脏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”③挂怀;关心。唐顺之《与吕沃洲巡按书》:“两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于。)④中央;中心。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处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法正传》:“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”2. 亲信的人。

    悟:

    ①理解;明白。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悟戍卒之言,断怀土之情。”②醒悟;觉悟。《史纪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主惑而终身不悟,亡不亦宜呼!”③使醒悟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序》:“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。”④通“寤”。睡醒。《论语·问孔》:“适有卧厌不悟者。”

    觉:

    (一)①醒悟;明白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一年》:“数年不觉。”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觉今是而昨非”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叔术觉焉。”②发觉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伺者因此觉知。”③感觉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”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夜吟应觉月光寒。”陶潜《杂诗》其三:“气力渐衰损,转觉日不如。”④高大;正直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夫子,觉者也。” (二)jiào 睡醒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唯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。”《三国志· 魏书· 武帝纪》:“须臾觉我。”

    身:

   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。屈原《九歌· 国殇》:“首身离兮心不惩。”(不惩:不戒悔。)②身体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,身长七尺。”③树的主干。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枞,松叶柏身。”④自身;自己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”⑤自己的品德、才力、行为等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⑥亲自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禹之王天下也,身执耒臿以为民先。”⑦我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“身是张翼德也。”

    劳:

    (一)①劳动;劳作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劳。”又劳动者或劳动力的简称。②劳苦;操劳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劳力竭。”③功劳;功绩。《贞观政要·择要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。”④费;烦。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实劳我心。”⑤慰劳;慰问。《仪礼·觐礼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劳之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然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种耙地的农具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春耕寻手劳。”

    云:

    ①同“云2”。②说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云:吾不试,故艺。’”(牢:人名。试:见用于朝廷。艺:多才艺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云益乎?”④代词。如此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汲、郑亦云,悲夫!”(汲、郑:指汲黯、郑当时二人。)⑤助词。1. 用于句首。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: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”2. 用于句中。《后汉书·陈龟传》:“虽殁(mò)躯体,无所云补。”(殁:死。补:弥补。)⑥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表陈述语气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余登箕山,其上盖有许由冢云。”[云云]通“芸芸”。众多貌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万物云云。”

    中:

    (一)①中间。《墨子·经上》:“中,同长也。”(同长:同样长的半径。)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浑然而中处者,世谓之元气。”②内;在一定的范围内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国中无伪。”《考工记·巨人》:“国中九经九纬。”③位置、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涂遇东郭先生。”(涂:同“途”。)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黄金为上,白金为中,赤金为下。”④正;适中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头颈必中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汤执中。”(汤:殷商国君。)⑤宜于;合于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,斥出归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适合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“必中理,然后说。”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②诬蔑;诬蔑别人使受损害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显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显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

    弃:

    ①抛弃;丢弃。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。”②废弃;废除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及夏之衰也,弃稷不务。”③忘记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南蒯子仲之忧,其庸可弃乎?”

    宝:

    ①珍贵的东西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、和之宝。”(随:指随侯珠。和:指卞和璧。)苏轼《和子由》:“千金买战马,百宝装刀镮。”②珍贵的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。”③帝、后、太子的印玺。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:“至武后,改诸玺皆为宝。”④珍爱。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宝远物,则远人格;所宝惟贤,则迩人安。”(迩:近。)

    刀:

    ①兵器名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吴主传》:“于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。”②用来切、割、砍、削的工具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割鸡焉用牛刀。”③古钱币名。形状像刀。《荀子· 富国》:“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。”④小船。《诗经·卫风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? 曾不容刀。”⑤量词。纸张计算单位。通常以一百张为一刀。沈榜《宛署杂记·乡试》:“包裹纸十刀。”


    上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
    下一篇:山鸡锦质矜毛羽,透竹穿萝命俦侣。

  • 上一篇: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
    下一篇:山鸡锦质矜毛羽,透竹穿萝命俦侣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