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沐蘭祈泗上,謁帝動深衷。”詩句出處:《謁漢高廟》;是唐朝詩人李百藥的作品。
纂堯靈命啟,滅楚馀閏終。飛名膺帝籙,沈跡韞神功。 瑞氣朝浮碭,祥符夜告豐。抑揚駕人傑,叱吒掩時雄。 締構三靈改,經綸五緯同。幹戈革宇內,聲教盡寰中。 運謝年逾遠,魂歸道未窮。樹碑留故邑,抗殿表祠宮。 沐蘭祈泗上,謁帝動深衷。英威肅如在,文物杳成空。 竹皮聚寒徑,枌社落霜叢。蕭索陰雲晚,長川起大風。
|
【註釋】:
沐:
①洗頭發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綠》:“予發曲局,薄言歸沐。”又泛指洗。宋玉《神女賦》:“沐蘭澤,含若芳。”②溫潤;潤澤。《後漢書 · 明帝紀》:“京師冬無宿雪,春不燠(yù)沐。”(燠:溫;熱。)又蒙受恩澤。嶽飛《乞依樞副舊例敘位札子》:“已具懇辭,未沐矜許。”③休假。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沐日歸休,兄弟妻子燕語,終不及朝省政事。”(燕語:閑談。及:到。)④芟除,修剪。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請以令沐途旁之樹枝,使無尺寸之陰。”蘭:
①蘭草,澤蘭。菊科。多年生草本。有香氣,秋末開花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扈江離與辟芷兮,紉秋蘭以為佩。”②蘭花。蘭科,多年生常綠草本。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:“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。”③木蘭。一種香木。《楚辭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桂棟兮蘭橑,辛夷楣兮藥房。”④通“欄(欄)”。柵欄。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又置奴婢之市,與牛馬同蘭。”⑤通“攔”。阻隔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“晉國之去梁也,千裡有餘,有河山以蘭之。”⑥通“闌”。指放兵器的架子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輕罪入蘭、盾、鞈革。”(入:交納。鞈革:護胸的雙層革甲。)祈:
①向“鬼神”禱告懇求。《詩經·小雅·甫田》:“以禦田祖,以祈甘雨。”②請求;乞求。《南史·劉峻傳》:“聞有異書,必往祈借。”③通“祁”。大。揭傒斯《劉福墓志銘》:“聞有學出於己上,便往與交;聞有大人先生,便往質其所疑,祈寒極暑不懈。”(質:問。)泗:
①水名。在山東省中部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決汝、漢,排淮、泗,而註之江。”②鼻涕。阮籍《詠懷詩八十二首》之三十二:“齊景升丘山,涕泗紛交流。”③泛指鼻涕和眼淚。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悲泗淋漓,誠怛人心。”上:
(一)①位置在高處的。與“下”相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於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”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。《天工開物·飴餳》:“色以白者為上。”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雖上世之聖王,豈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樂府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東方千餘騎,夫婿居上頭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長上。”⑤由低處往高處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摶(tuán)扶搖而上者九萬裡。”⑥去;往。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:“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”⑦向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終。)⑧進呈;進獻;送上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。”⑨出場。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鶯鶯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草上之風必偃。”(11)塗染。《天工開物·造竹紙》:“先以白礬水染過,後上紅花汁雲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“尊賢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聲,漢語四聲之一。鐘嶸《詩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則餘病未能。”謁:
①告訴;陳述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臣請謁其故。”②告發;報告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楚之有直躬,其父竊羊而謁之吏。”(直躬:正直的人。)③請求。《左傳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宣子謁諸鄭伯,子產弗與。”(諸:於。)④進見;拜見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欲謁上,恐見禽。”(見:被。禽:擒。)⑤名帖。把自己的姓名、籍貫、官爵和要說的事項寫成名片,進見時用。《史記·酈食其列傳》:“使者懼而失謁,跪拾謁。”⑥古代官名。掌管引進拜見者。杜佑《通典·禮七十四》:“謁者引司徒。”帝:
①天帝。古人或宗教徒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為帝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上帝監民。”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夕宿兮帝郊。”②君主;皇帝。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秦所以急圍趙者,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。”《續資治通鑒·宋太祖乾德四年》:“帝每勸以讀書,(趙)普遂手不釋卷。”動:
①行動; 活動。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變動以利言,吉兇以情遷。”(利:利益。遷:變易。)《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“事備而後動。”②勞作;勞動。《孟子· 滕文公上》:“為民父母,使民盻盻(xì)然,將終歲勤動,不得以養其父母。”(盻盻:恨視。)③震動;移動。《孫子兵法· 軍爭》:“懸權而動。”李商隱《瑤池》詩:“黃竹歌聲動地哀。”④使用;動用。蘇軾《辨黃慶基彈劾札子》:“若一一似此羅織人言,則天下之人更不敢開口動筆矣。”⑤發動;開動。《漢書·魏相傳》:“今邊郡困乏……常恐不能自存,難以動兵。”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:“今所幸宮去京二百餘裡,鑾輿動軔,俄經旬日,非可朝行暮至也。”(幸:舊指皇帝親臨。動軔:啟動車輛。)⑥萌發;發生。《齊民要術·插刜》:“刜葉微動為上時,將欲開莩為下時。”(上時:最好的時間。開莩:葉子裂開。)⑦改變;變化。《後漢書·班固傳》:“君臣動色,左右相趨。”⑧感動;觸動。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傢》:“天子為動,改容式車。”⑨懷念。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之一:“庾信生平最蕭瑟,暮年詩賦動鄉關。”⑩引動;牽動。柳宗元《答貢士沈起書》:“謹以所示佈露於聞人,羅列於坐隅,使識者動目,聞者傾耳。”(聞人:有名望的人。坐:“座”本字,座位。)(11)指動物。歸有光《二石說》:“至仁之澤,洋洋乎被動植矣。”(被:施加。)(12)副詞。表示動作行為發生次數很多,相當於“常常”“動不動”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又動欲慕古,不度時宜。”深:
①水深。與“淺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澤,實生龍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請為父老歌,艱難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奧。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何以為辯? 喻深以淺。”⑥厲害;深重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膚,不治將益深。”⑦刻毒;殘酷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將軍,可謂深矣: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”(將軍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對待。)⑧色彩濃重。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戶中人賦。”⑨時間久。陸遊《入蜀記》:“是日風靜,舟行頗遲,又深秋潦(lǎo)縮。”(潦縮:積水下降。)⑩副詞。表示程度較高,相當於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,招之不來。”深衷:
深厚的心意。顏延之《五君詠》:“頌酒雖短章,~~自此見。”衷:
(一)①穿在裡面。《後漢書·董卓傳》:“肅以戟刺之,卓衷甲不入。”(肅、卓:人名。不入:指刺不進去。)②中間。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:“叔向曰:‘楚辟(pì)我衷,若何效辟?’”(辟:邪。)③內心。顏延之《五君詠》:“深衷自此見。”④善;福。《國語·晉語二》:“以君之靈,鬼神降衷。” (二)zhòng 適合;恰當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服之不衷,身之災也。”(服:衣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