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魯連逃千金,珪組豈可酬。

    “魯連逃千金,珪組豈可酬。”詩句出處:《贈崔郎中宗之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胡雁拂海翼,翱翔鳴素秋。驚雲辭沙朔,飄蕩迷河洲。
    有如飛蓬人,去逐萬裡遊。登高望浮雲,仿佛如舊丘。
    日從海傍沒,水向天邊流。長嘯倚孤劍,目極心悠悠。
    歲晏歸去來,富貴安可求。仲尼七十說,歷聘莫見收。
    魯連逃千金,珪組豈可酬。時哉茍不會,草木為我儔。
    希君同攜手,長往南山幽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魯:

    ①嘉美;贊美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周公受禾東土,魯天子之命。”②遲鈍,笨拙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柴也愚,參也魯。”③古代諸侯國名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於此。故都在今山東省曲阜市。

    連:

    ①聯合;集合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故善戰者服上刑,連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記· 田單列傳》:“樂毅畏誅而不敢歸,以伐齊為名,實欲連兵南面而王(wàng)齊。”(王:稱王。)②連接。陳子龍《寓山賦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無所連附。”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連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連續。何景明《歲晏行》:“長官叫號吏馳突,府帖連催築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書。)④牽連;連累。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令民為什伍,而相收司連坐。”⑤同時得到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一釣而連六鰲。”⑥連同;連帶。葛洪《神仙傳》:“凡傳三人,連子四矣。”⑦姻親關系。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:“(呂嘉)及蒼梧秦王有連。”⑧古代行政區劃名。十國為連。柳宗元《封建論》:“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。”(方伯:一方諸侯之長。)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十國以為連”。⑨未煉的鉛。後作“鏈”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長沙出連錫。”

    逃:

    ①逃亡;逃跑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“使(shì)而失命,召而不來,是再奸也;逃無所入。”(再奸:二次違命。)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“逃未及遠,市者還,得童大駭(hài)。”(駭:驚恐。)②躲避;逃避。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“有罪不逃刑。”元稹《黃明府詩序》:“有一人後至,頻犯語令,連飛十二觥(gōng),不勝其困,逃席而去。”(明府:對太守、府尹的尊稱。令:指酒令。飛:斟酒。觥:酒器。)

    金:

    ①金屬的通稱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”《周禮·秋官·職金》:“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。”(為:制作。)②金黃色。《嶽陽樓記》:“浮光躍金。”《阿房宮賦》:“金塊珠礫,棄擲迤邐,秦人視之,亦不甚惜。”③錢財;錢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傢》:“臣聞(陳)平受諸將金,金多者得善處,金少者得惡處。”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金石絲竹,樂之器也。”《淮南子·說山》:“砥石不利,而可以利金。”(利金:磨利刀劍。)⑤古代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:“皆播之以八言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。以一鎰(二十四兩)為一金,或以一斤為一金。《史記·燕召公世傢》:“子之因遺(wèi)蘇代百金。”(子之:人名。遺:贈與。)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,買五人之脰而函之。”(脰dòu:頸項;頭臚。)《獄中雜記》:“富者賂數百金。”⑦比喻堅固。《過秦論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為關中之地,金城千裡。”⑧五行之一。《尚書·洪范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⑨朝代名(公元1115—1234年)。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。

    組:

    ①絲帶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使其妻織組。”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系頸以組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子嬰即系頸以組。”②編織。《詩經·鄘風·幹旌》:“素絲組之。”[組練]指精兵。辛棄疾《水調歌頭·舟次揚州》:“漢傢組練十萬。”

    豈:

    (一)副詞。①表示反問。相當於“難道”、“怎麼”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晉,吾宗也,豈害我哉?”②表示推測或疑問。相當於“是否”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,將軍豈願見之乎?”(二)kǎi 同“愷”。快樂;和樂。《詩經·小雅·魚藻》:“豈樂飲酒。”[豈弟]同“愷悌”。和悅可親。《詩經·齊風·載驅》:“齊子豈弟。”(齊子:齊國國君的女兒。)

    可:

    (一)①同意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確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使以臣之言為可,願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為不可,久留臣無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“可憐身上衣正單,心憂炭賤願天寒。”④能夠;可以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著實。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吾懼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塚墓,僇(lù)先人,可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殺。此指戮屍。)⑥適合;適宜。張翰《杖賦》:“方圓適意,洪細可乎。”李漁《笠翁一傢言·笠翁偶集·種植部》:“芙蕖則不然:自荷錢出水之日,便為點綴綠波;及其莖葉既生,則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瘦得渾如削,百般醫療終難可。”(渾:簡直。)⑧當著,對著。周邦彥《南柯子》:“曉來階下按新聲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擊,奏。一方:一塊。)⑨副詞。1.表示估計,相當於“大約”。王維《洛陽女兒行》:“洛陽女兒對門居,才可容顏十五餘。”2. 表示轉折,相當於“卻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見情已深,未語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詰,相當於“豈”“哪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騅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幹《山中言志》:“潛夫自有孤雲侶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潛夫:隱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。古樂府《木蘭詩》:“昨夜見軍帖,可汗大點兵。”(軍帖:軍中文告。)

    酬:

    ①向客人敬酒。《世說新語·賞譽下》:“溫元甫、劉王喬、裴叔則俱至,酬酢終日。”陶潛《遊斜川》:“提壺接賓侶,引滿更獻酬。”(引滿:斟滿酒。)②報答。李白《走筆贈獨孤駙馬》:“壯心剖出酬知己。”③應答;交際往來。劉知幾《史通·惑經》:“其間切磋酬對。”④報酬;償付;償還。《北史· 陽休之傳》:“監臨之官出行,不得過百姓飲食,有者,即數(shǔ)錢酬之。”《新唐書·李朝隱傳》:“成安公主奪民園,不酬直。”⑤實現。李頻《春日思歸》詩:“壯志未酬三尺劍,故鄉空隔萬重山。”[酬酢]1. 主客互相敬酒。主敬客稱酬,客回敬稱酢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觴酌俎豆酬酢之禮,所以效善也。”2. 應酬;交際往來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賞譽下》:“溫元甫、劉王喬、裴叔則俱至,酬酢終日。”


    上一篇:笑春风,舞罗衣,君今不醉将安归。

    下一篇:何惭聂政姊,万古共惊嗟。
  • 鲁连逃千金,珪组岂可酬。

    “鲁连逃千金,珪组岂可酬。”诗句出处:《赠崔郎中宗之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胡雁拂海翼,翱翔鸣素秋。惊云辞沙朔,飘荡迷河洲。
    有如飞蓬人,去逐万里游。登高望浮云,仿佛如旧丘。
    日从海傍没,水向天边流。长啸倚孤剑,目极心悠悠。
    岁晏归去来,富贵安可求。仲尼七十说,历聘莫见收。
    鲁连逃千金,珪组岂可酬。时哉苟不会,草木为我俦。
    希君同携手,长往南山幽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鲁:

    ①嘉美;赞美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周公受禾东土,鲁天子之命。”②迟钝,笨拙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柴也愚,参也鲁。”③古代诸侯国名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此。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。

    连:

    ①联合;集合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善战者服上刑,连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记· 田单列传》:“乐毅畏诛而不敢归,以伐齐为名,实欲连兵南面而王(wàng)齐。”(王:称王。)②连接。陈子龙《寓山赋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无所连附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连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连续。何景明《岁晏行》:“长官叫号吏驰突,府帖连催筑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书。)④牵连;连累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民为什伍,而相收司连坐。”⑤同时得到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一钓而连六鳌。”⑥连同;连带。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凡传三人,连子四矣。”⑦姻亲关系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(吕嘉)及苍梧秦王有连。”⑧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十国为连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。”(方伯:一方诸侯之长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十国以为连”。⑨未炼的铅。后作“链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长沙出连锡。”

    逃:

    ①逃亡;逃跑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使(shì)而失命,召而不来,是再奸也;逃无所入。”(再奸:二次违命。)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逃未及远,市者还,得童大骇(hài)。”(骇:惊恐。)②躲避;逃避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有罪不逃刑。”元稹《黄明府诗序》:“有一人后至,频犯语令,连飞十二觥(gōng),不胜其困,逃席而去。”(明府:对太守、府尹的尊称。令:指酒令。飞:斟酒。觥:酒器。)

    金:

    ①金属的通称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《周礼·秋官·职金》:“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。”(为:制作。)②金黄色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浮光跃金。”《阿房宫赋》:“金块珠砾,弃掷迤逦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”③钱财;钱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臣闻(陈)平受诸将金,金多者得善处,金少者得恶处。”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砥石不利,而可以利金。”(利金:磨利刀剑。)⑤古代八音之一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:“皆播之以八言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。”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。以一镒(二十四两)为一金,或以一斤为一金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子之因遗(wèi)苏代百金。”(子之:人名。遗:赠与。)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脰而函之。”(脰dòu:颈项;头胪。)《狱中杂记》:“富者赂数百金。”⑦比喻坚固。《过秦论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地,金城千里。”⑧五行之一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⑨朝代名(公元1115—1234年)。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。

    组:

    ①丝带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使其妻织组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系颈以组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即系颈以组。”②编织。《诗经·鄘风·干旌》:“素丝组之。”[组练]指精兵。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》:“汉家组练十万。”

    岂:

    (一)副词。①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难道”、“怎么”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②表示推测或疑问。相当于“是否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(二)kǎi 同“愷”。快乐;和乐。《诗经·小雅·鱼藻》:“岂乐饮酒。”[岂弟]同“愷悌”。和悦可亲。《诗经·齐风·载驱》:“齐子岂弟。”(齐子:齐国国君的女儿。)

    可:

    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

    酬:

    ①向客人敬酒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俱至,酬酢终日。”陶潜《游斜川》:“提壶接宾侣,引满更献酬。”(引满:斟满酒。)②报答。李白《走笔赠独孤驸马》:“壮心剖出酬知己。”③应答;交际往来。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其间切磋酬对。”④报酬;偿付;偿还。《北史· 阳休之传》:“监临之官出行,不得过百姓饮食,有者,即数(shǔ)钱酬之。”《新唐书·李朝隐传》:“成安公主夺民园,不酬直。”⑤实现。李频《春日思归》诗:“壮志未酬三尺剑,故乡空隔万重山。”[酬酢]1. 主客互相敬酒。主敬客称酬,客回敬称酢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觞酌俎豆酬酢之礼,所以效善也。”2. 应酬;交际往来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俱至,酬酢终日。”


    上一篇:笑春风,舞罗衣,君今不醉将安归。

    下一篇:何惭聂政姊,万古共惊嗟。

  • 上一篇:笑春风,舞罗衣,君今不醉将安归。

    下一篇:何惭聂政姊,万古共惊嗟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