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開口長為爵祿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

    “開口長為爵祿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”詩句出處:《富貴曲》;是唐朝詩人李咸用的作品。

    畫藻雕山金碧彩,鴛鴦疊翠眠晴靄。編珠影裡醉春庭,
    團紅片下攢歌黛。革咽絲煩歡不改,繳絳垂緹忽如晦。
    活花起舞夜春來,蠟焰煌煌天日在。雪暖瑤杯鳳髓融,
    紅拖象箸猩唇細。空中漢轉星移蓋,火城擁出隨朝會。
    車如雷兮馬如龍,鬼神辟易不敢害。冠峨劍重鏘環珮,
    步入天門相真宰。開口長為爵祿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
    珍珠索得龍宮貧,膏腴刮下蒼生背。九野幹戈指著心,
    威福滿拳猶未快。我聞周公貴為天子弟,富有半四海,
    蔑有驕奢貽後悔。紅錦障收,珊瑚樹碎,至今笑石崇王愷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開:

    ①開門。《呂氏春秋·愛類》:“昔上古龍門未開。”《老子》第二十七章:“善閉,無關楗而不可開。”(關楗:門閂。)②打開;張開。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:“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”(軒:窗。)③舒展;開放。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: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。”引申為舒展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。”④伸展。杜甫《往在》:“京都不再火,涇渭開愁容。”(火:戰火。)崔玨《哭李商隱》:“一生襟抱未曾開。”(襟抱:抱負。)⑤分開;分離。《呂氏春秋·貴信》:“地不剛,則凍閉不開。”阮籍《大人先生歌》:“天地解兮六合開。”(六合:天地四方。)引申為散開。杜甫《梅雨》:“雲霧密難開。”杜甫《雨》:“蛟龍鬥不開。”⑥切;割。⑦開辟;開發。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開地數千裡,此其大功也。”《晉書· 羊祜傳》:“辟土開疆。”又為開通。《漢書·張騫傳》:“騫開外國道。”李白《望天門山》:“天門中斷楚江開。”引申為擴大,擴展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節其流,開其源。”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武皇開邊意未已。”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開地千裡。”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十一》:“南逾山脊,為新開道。”⑧開創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為後世開業。”⑨開始。《詩經·周頌· 武》:“允文文王,克開厥後。”(允文:確實有文德。克:能夠。厥:其。)《論衡·書解》:“商鞅相孝公,為秦開帝業。”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⑩發動或操縱。杜甫《登白馬潭》:“水生春纜沒,日出野船開。”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撫記上》:“關天培開炮應之,擊斷洋船頭鼻,西兵多落海死。”(11)消散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若夫淫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”

    開口:

    人口。《管子·富國》:“耕田萬頃,為井萬戶,~~十萬人。”

    口:

    ①嘴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口之於味也,有同耆(shì)焉。”(耆:同“嗜”,特別愛好。)《國語·晉語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於防川。”②人口。《商君書·墾令》:“則以其食口之數,賤而重使之。”(賤:賦字之誤,收稅。使;役使,即給予徭役。)③言論;談話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口惠而實不至。”④口才。《漢書·淮南王劉安傳》:“王有女陵,慧,有口。”(陵:淮南王之女名。)⑤味口;口味。李漁《芙蕖》:“至其可人之口者。”⑥瓶口。歐陽修《賣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蘆置於地,以錢覆其口。”⑦進出的通道。《舊唐書·韓愈傳》:“過海口,下惡水。”⑧寸口。中醫切脈的部位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所以知循病者,切其脈時,右口氣急。”(循:齊郎中令名。)⑨量詞。《晉書·劉曜載記》:“獻劍一口。”

    長:

    (一)①長度;兩端的距離。《考工記· 車人》:“車人為車,柯長三尺。”②長度大。與“短”相對。1.指空間。古樂府(木蘭詩》:“北市買長鞭。”2.指時間。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矜偽不長,蓋虛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雲帆濟滄海。”(會:一定。濟:渡。)④遼闊。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》:“鳥飛不到吳天長。”⑤經常。張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長向村傢取黃犢。”⑥長處;專長。韓愈《畫記》:“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,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。”⑦擅長。《三國志· 吳書·周瑜傳》:“與吳越爭衡,本非中國所長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齡大;輩分高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……”③首領;首長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九州之長,入天子之國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長;成長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長。”⑤撫養。《詩經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長我育我。”⑥滋長。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屢盟,亂是用長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進;增強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,知困然後能自強也,故曰教學相長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青萍結綠,長價於薛卞之門。”(青萍:劍名。結綠:玉名。)

    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

    爵:

    ①古代飲酒器。青銅制,有流(出水嘴),二柱,三足,盛行於商及西周。《詩經·大雅·行葦》:“或獻、或酢(zhò),洗爵、奠斝(jiǎ)。”(獻:敬酒。酢:回敬酒。奠:灑酒於地。斝:圓口的爵。)借指酒。《左傳·莊公二十一年》:“虢公請器,王予之爵。”(虢:國名。請:請求。)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君若賜之爵,則越席再拜稽首受。”(越:越過。稽首:叩頭至地。)②官爵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未王命,故不書爵。”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,爵得至大庶長。”(輸:獻納。轉:轉運。邊:邊防。大庶長:官名。)也指封官賜爵。《後漢書·爰延傳》:“故王者賞人必酬其功,爵人必甄其德。”(王者:行王道的人。甄:鑒別。)③通“雀(què)”。鳥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頭上金爵釵,腰佩紫瑯玕(láng gān)。”(爵釵:雀形發釵。瑯玕:美石。)

    爵祿:

    爵位,俸祿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》:“~~生於功,誅罰生於罪。”

    祿:

    ①福;福氣。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:“受天百祿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年》:“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,好合使成,臣之祿也。”(使成:使命能夠完成。)②俸祿。《墨子·尚賢》:“量功而分祿”③授予俸祿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諸侯之有功者,取於閑田以祿之。”(閑田:指封馀的土地。)④舊指命中註定的盛衰興廢。《論衡·命祿》:“故貴賤在命,不在智愚;貧富在祿,不在頑慧。”

    筌:

    ①竹制的捕魚器具。嵇康《贈秀才入軍五首》之四:“嘉彼釣叟,得魚忘筌。”②比喻牢籠,束縛人的事物。李咸用《富貴曲》:“開口長為爵祿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”③用筌捕魚。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筌䱎��。”[筌蹄]南朝士大夫講經時手執的拂塵之類。《南史·賊臣傳·侯景》:“床上常設胡床及筌蹄。”

    回:

    ①旋轉;曲折環繞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右回梅山,侵鄭東北。”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峰回路轉。”引申為掉轉方向,掉頭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回朕車以復路兮,及行迷之未遠。”《新唐書·張玄素傳》:“張公論事,有回天之力,可謂仁人之言哉。”引申為改變。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,景聲惡,欲取之,卒不能回。”②返回;恢復原狀。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:“少小離傢老大回。”《鬱離子·九難》:“靈藥千名,神農所嘗,起死回生,旋陰斡陽。”引申為回復。《夢溪筆談· 人事二》:“有一縣令使人,獨不肯去,須責回書。”③不正直;邪僻。《詩經·小雅·鼓鐘》:“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”《論衡·變虛》:“若德回亂,民將流亡。”又為偏私,袒護。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且秦楚匹也,若之何其回於富也。”④避讓;忌諱。《新序·雜事一》:“外舉不避仇讎,內舉不回親戚。”《後漢書·左雄傳》:“(左雄)奏案貪猾二千石,無所回忌。”⑤量詞。晏幾道《鷓鴣天》:“幾回魂夢與君同。”

    眸:

    ①眼珠。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明眸善睞(lài),靨(yè)輔承權。”(睞:旁視。靨輔:臉上的酒窩。權:指兩頰。)②眼睛。劉楨《魯都賦》:“和顏揚眸,眄風長歌。”

    便:

    (一)①有利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必法古。”②指利益。《漢書·婁敬傳》:“臣願見上言便宜。”③方便;便利。韓愈《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》:“歸來得便即遊覽。”杜牧《赤壁》:“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”(周郎:周瑜。銅雀:臺名。二喬:指大喬、小喬。)④順便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卻因人舟未便,一面收拾起身,一面尋覓便人。”⑤熟習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胡人便於馬,越人便於舟。”(胡:指北方。越:指江浙一帶。)⑥簡便的;平常的。徐珂《清稗類鈔·馮婉貞》:“以槍上刺刀相搏擊,而便捷猛鷙終弗逮。”⑦副詞。就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旬日便退。”(旬日:十天。)⑧連詞。即使。表示讓步的假設。[便宜]1.相機作某事。陳壽《三國志·魏書·牽招傳》:“帝乃招招,使從便宜討之。”2. 有利,特指對國傢有利的事情。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。”(條:分列條目。田:耕種。事:件。)無名氏《千裡獨行》第一折:“你正是得便宜翻做瞭落便宜。”(翻:反。落:失。) (二)pián ①安適;妥帖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食不甘味,臥不便席。”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飽食,便寧無憂。”②巧於言辭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言多令才。”(令:美好。)[便嬖(bì)]指君主身邊親信的小臣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觀其便嬖,則其信者愨(què),是明主也。”(愨:誠實。)

    是:

    ①正確。與“非”相對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偃之言是也。”②肯定;認為正確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國君之所是,必皆是之。”③糾正;訂正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是察阿黨,則罪無有掩蔽。”(察:審察。)④表示判斷,是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此必是豫讓也。”⑤代詞。表示近指。相當於“此”、“這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⑥連詞。相當於“於是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非茲,是無以理人;非茲,是無以生財。”⑦助詞。用以前置賓語。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唯餘馬首是瞻。”[是以]因此;所以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今在骨髓,臣是以無請也。”[是故]因此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唯仁者能以大事小,是故湯事葛。”[國是]國傢大計。梁啟超《戊戌政變記·譚嗣同傳》:“定國是之詔既下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呂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親,祈黃羊可謂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傢的。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書》:“二聖北狩之痛,蓋國傢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。”③公然;公開地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殘賊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殘賊:害。)④公傢,與“私”相對。《詩經·豳風· 七月》:“獻豜於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膚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為諸侯的通稱。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公之喪,大夫俟練,士卒哭而歸。”(練:喪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階的第一級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是為三公。”後泛指朝中職掌權者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漢朝公卿忌賈生。”⑧對男子的敬稱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當斬。”⑨舊稱親屬中的尊長。1.稱祖父。《呂氏春秋·異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,孔子荷(hè)杖而問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問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稱父親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“將行,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。”3.稱丈夫之父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?”(循:順從。姥:婆婆。)⑩稱雄性的禽獸。《齊民要術·作醬法》:“母蟹臍大,圓,竟服下,公蟹狹而長。”

    卿:

    ①古代一種高級官階、爵位或官名。在公之下,大夫之上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鄭武公、莊公為平王卿士。”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、諸侯、大夫九推。”②古代對人的尊稱和敬稱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諸別將皆屬宋義,號為卿子冠軍。”③古代君對臣下的愛稱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魯肅傳》:“今卿廓開大計,正與孤同,此天以卿賜我也。”④古代夫妻或朋友之間的愛稱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誓不相隔卿,且暫還傢去。”

    罪:

    ①罪惡;犯法行為。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無罪無辜,讒口囂囂。”(囂囂áoáo:眾口詆毀的樣子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無功不賞,無罪不罰。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武安又盛毀灌夫所橫恣,罪逆不道。”②過失;過錯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此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”③罪人。《呂氏春秋·慎大》:“出拘救罪。”④懲處;治罪。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春離法者罪。”(離:通“罹”。觸犯。)⑤歸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無罪歲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


    上一篇:何惜刀尺馀,不裁寒女衾。

    下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  • 开口长为爵禄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

    “开口长为爵禄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”诗句出处:《富贵曲》;是唐朝诗人李咸用的作品。

    画藻雕山金碧彩,鸳鸯叠翠眠晴霭。编珠影里醉春庭,
    团红片下攒歌黛。革咽丝烦欢不改,缴绛垂缇忽如晦。
    活花起舞夜春来,蜡焰煌煌天日在。雪暖瑶杯凤髓融,
    红拖象箸猩唇细。空中汉转星移盖,火城拥出随朝会。
    车如雷兮马如龙,鬼神辟易不敢害。冠峨剑重锵环珮,
    步入天门相真宰。开口长为爵禄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
    珍珠索得龙宫贫,膏腴刮下苍生背。九野干戈指著心,
    威福满拳犹未快。我闻周公贵为天子弟,富有半四海,
    蔑有骄奢贻后悔。红锦障收,珊瑚树碎,至今笑石崇王恺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开:

    ①开门。《吕氏春秋·爱类》:“昔上古龙门未开。”《老子》第二十七章:“善闭,无关楗而不可开。”(关楗:门闩。)②打开;张开。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: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”(轩:窗。)③舒展;开放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引申为舒展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④伸展。杜甫《往在》:“京都不再火,泾渭开愁容。”(火:战火。)崔珏《哭李商隐》:“一生襟抱未曾开。”(襟抱:抱负。)⑤分开;分离。《吕氏春秋·贵信》:“地不刚,则冻闭不开。”阮籍《大人先生歌》:“天地解兮六合开。”(六合:天地四方。)引申为散开。杜甫《梅雨》:“云雾密难开。”杜甫《雨》:“蛟龙斗不开。”⑥切;割。⑦开辟;开发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开地数千里,此其大功也。”《晋书· 羊祜传》:“辟土开疆。”又为开通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骞开外国道。”李白《望天门山》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。”引申为扩大,扩展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节其流,开其源。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武皇开边意未已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开地千里。”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一》:“南逾山脊,为新开道。”⑧开创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为后世开业。”⑨开始。《诗经·周颂· 武》:“允文文王,克开厥后。”(允文:确实有文德。克:能够。厥:其。)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商鞅相孝公,为秦开帝业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开岁发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⑩发动或操纵。杜甫《登白马潭》:“水生春缆没,日出野船开。”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上》:“关天培开炮应之,击断洋船头鼻,西兵多落海死。”(11)消散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    开口:

    人口。《管子·富国》:“耕田万顷,为井万户,~~十万人。”

    口:

    ①嘴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口之于味也,有同耆(shì)焉。”(耆:同“嗜”,特别爱好。)《国语·晋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②人口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则以其食口之数,贱而重使之。”(贱:赋字之误,收税。使;役使,即给予徭役。)③言论;谈话。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口惠而实不至。”④口才。《汉书·淮南王刘安传》:“王有女陵,慧,有口。”(陵:淮南王之女名。)⑤味口;口味。李渔《芙蕖》:“至其可人之口者。”⑥瓶口。欧阳修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。”⑦进出的通道。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:“过海口,下恶水。”⑧寸口。中医切脉的部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所以知循病者,切其脉时,右口气急。”(循:齐郎中令名。)⑨量词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口。”

    长:

    (一)①长度;两端的距离。《考工记· 车人》:“车人为车,柯长三尺。”②长度大。与“短”相对。1.指空间。古乐府(木兰诗》:“北市买长鞭。”2.指时间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矜伪不长,盖虚不久。”③巨大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(会:一定。济:渡。)④辽阔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鸟飞不到吴天长。”⑤经常。张籍《猛虎行》:“谷中近窟有山村,长向村家取黄犊。”⑥长处;专长。韩愈《画记》:“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,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。”⑦擅长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周瑜传》:“与吴越争衡,本非中国所长。” (二)zhǎng ①年龄大;辈分高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”②排行第一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始皇有二十馀子,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……”③首领;首长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曰牧。”(牧:官名。)④生长;成长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淫侈之俗,日日以长。”⑤抚养。《诗经· 小雅·蓼莪》:“长我育我。”⑥滋长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(盟:盟誓。用:以。)⑦增进;增强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,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(反:反省。)⑧提高。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青萍结绿,长价于薛卞之门。”(青萍:剑名。结绿:玉名。)

    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    爵:

    ①古代饮酒器。青铜制,有流(出水嘴),二柱,三足,盛行于商及西周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或献、或酢(zhò),洗爵、奠斝(jiǎ)。”(献:敬酒。酢:回敬酒。奠:洒酒于地。斝:圆口的爵。)借指酒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一年》:“虢公请器,王予之爵。”(虢:国名。请:请求。)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若赐之爵,则越席再拜稽首受。”(越:越过。稽首:叩头至地。)②官爵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未王命,故不书爵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,爵得至大庶长。”(输:献纳。转:转运。边:边防。大庶长:官名。)也指封官赐爵。《后汉书·爰延传》:“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,爵人必甄其德。”(王者:行王道的人。甄:鉴别。)③通“雀(què)”。鸟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头上金爵钗,腰佩紫琅玕(láng gān)。”(爵钗:雀形发钗。琅玕:美石。)

    爵禄:

    爵位,俸禄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》:“~~生于功,诛罚生于罪。”

    禄:

    ①福;福气。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受天百禄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“寡君命下臣来继旧好,好合使成,臣之禄也。”(使成:使命能够完成。)②俸禄。《墨子·尚贤》:“量功而分禄”③授予俸禄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诸侯之有功者,取于闲田以禄之。”(闲田:指封馀的土地。)④旧指命中注定的盛衰兴废。《论衡·命禄》:“故贵贱在命,不在智愚;贫富在禄,不在顽慧。”

    筌:

    ①竹制的捕鱼器具。嵇康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之四:“嘉彼钓叟,得鱼忘筌。”②比喻牢笼,束缚人的事物。李咸用《富贵曲》:“开口长为爵禄筌,回眸便是公卿罪。”③用筌捕鱼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筌䱎��。”[筌蹄]南朝士大夫讲经时手执的拂尘之类。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。”

    回:

    ①旋转;曲折环绕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右回梅山,侵郑东北。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峰回路转。”引申为掉转方向,掉头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回朕车以复路兮,及行迷之未远。”《新唐书·张玄素传》:“张公论事,有回天之力,可谓仁人之言哉。”引申为改变。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,景声恶,欲取之,卒不能回。”②返回;恢复原状。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。”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灵药千名,神农所尝,起死回生,旋阴斡阳。”引申为回复。《梦溪笔谈· 人事二》:“有一县令使人,独不肯去,须责回书。”③不正直;邪僻。《诗经·小雅·鼓钟》:“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”《论衡·变虚》:“若德回乱,民将流亡。”又为偏私,袒护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且秦楚匹也,若之何其回于富也。”④避让;忌讳。《新序·杂事一》:“外举不避仇雠,内举不回亲戚。”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(左雄)奏案贪猾二千石,无所回忌。”⑤量词。晏几道《鹧鸪天》:“几回魂梦与君同。”

    眸:

    ①眼珠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明眸善睐(lài),靥(yè)辅承权。”(睐:旁视。靥辅:脸上的酒窝。权:指两颊。)②眼睛。刘桢《鲁都赋》:“和颜扬眸,眄风长歌。”

    便:

    (一)①有利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”②指利益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臣愿见上言便宜。”③方便;便利。韩愈《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》:“归来得便即游览。”杜牧《赤壁》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(周郎:周瑜。铜雀:台名。二乔:指大乔、小乔。)④顺便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却因人舟未便,一面收拾起身,一面寻觅便人。”⑤熟习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(胡:指北方。越:指江浙一带。)⑥简便的;平常的。徐珂《清稗类钞·冯婉贞》:“以枪上刺刀相搏击,而便捷猛鸷终弗逮。”⑦副词。就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旬日便退。”(旬日:十天。)⑧连词。即使。表示让步的假设。[便宜]1.相机作某事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牵招传》:“帝乃招招,使从便宜讨之。”2. 有利,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。”(条:分列条目。田:耕种。事:件。)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一折:“你正是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。”(翻:反。落:失。) (二)pián ①安适;妥帖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食不甘味,卧不便席。”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,便宁无忧。”②巧于言辞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言多令才。”(令:美好。)[便嬖(bì)]指君主身边亲信的小臣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观其便嬖,则其信者悫(què),是明主也。”(悫:诚实。)

    是:

    ①正确。与“非”相对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偃之言是也。”②肯定;认为正确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国君之所是,必皆是之。”③纠正;订正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察阿党,则罪无有掩蔽。”(察:审察。)④表示判断,是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此必是豫让也。”⑤代词。表示近指。相当于“此”、“这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⑥连词。相当于“于是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非兹,是无以理人;非兹,是无以生财。”⑦助词。用以前置宾语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唯余马首是瞻。”[是以]因此;所以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[是故]因此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唯仁者能以大事小,是故汤事葛。”[国是]国家大计。梁启超《戊戌政变记·谭嗣同传》:“定国是之诏既下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,祈黄羊可谓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家的。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二圣北狩之痛,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。”③公然;公开地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残贼:害。)④公家,与“私”相对。《诗经·豳风· 七月》:“献豜于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肤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为诸侯的通称。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公之丧,大夫俟练,士卒哭而归。”(练:丧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。”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汉朝公卿忌贾生。”⑧对男子的敬称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当斩。”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。1.称祖父。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,孔子荷(hè)杖而问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问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称父亲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将行,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。”3.称丈夫之父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进止敢自专?”(循:顺从。姥:婆婆。)⑩称雄性的禽兽。《齐民要术·作酱法》:“母蟹脐大,圆,竟服下,公蟹狭而长。”

    卿:

    ①古代一种高级官阶、爵位或官名。在公之下,大夫之上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郑武公、庄公为平王卿士。”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、诸侯、大夫九推。”②古代对人的尊称和敬称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诸别将皆属宋义,号为卿子冠军。”③古代君对臣下的爱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鲁肃传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同,此天以卿赐我也。”④古代夫妻或朋友之间的爱称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誓不相隔卿,且暂还家去。”

    罪:

    ①罪恶;犯法行为。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无罪无辜,谗口嚣嚣。”(嚣嚣áoáo:众口诋毁的样子。)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无功不赏,无罪不罚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武安又盛毁灌夫所横恣,罪逆不道。”②过失;过错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”③罪人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出拘救罪。”④惩处;治罪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春离法者罪。”(离:通“罹”。触犯。)⑤归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


    上一篇:何惜刀尺馀,不裁寒女衾。

    下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
  • 上一篇:何惜刀尺馀,不裁寒女衾。

    下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