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快意且為樂,列筵坐群公。

    “快意且為樂,列筵坐群公。”詩句出處:《效古其一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朝入天苑中,謁帝蓬萊宮。青山映輦道,碧樹搖蒼空。
    謬題金閨籍,得與銀臺通。待詔奉明主,抽毫頌清風。
    歸時落日晚,躞蹀浮雲驄。人馬本無意,飛馳自豪雄。
    入門紫鴛鴦,金井雙梧桐。清歌弦古曲,美酒沽新豐。
    快意且為樂,列筵坐群公。光景不可留,生世如轉蓬。
    早達勝晚遇,羞比垂釣翁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快:

    ①喜悅;痛快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抑王興甲兵,危士臣,構怨於諸侯,然後快於心與?”(抑:還是。構:結。)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文信侯去而不快。”(文信侯:指秦國的呂不韋。)②稱心。《北史·劉延明傳》:“吾有一女,欲覓一快女婿。”③放縱;放肆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恭於教而不快。”④迅速。《晉書·王湛傳》:“此馬雖快,然力薄不堪苦行。”(堪:經得起。)古詩《折楊柳歌辭》:“健兒須快馬。”⑤豪爽;爽快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黃權傳》:“黃公衡,快士也。”《舊唐書·張延賞傳》:“武人性快。”⑥鋒利。《齊民要術·雜說》:“調習器械,務令快利。”杜甫《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》:“焉得並州快剪刀。”[快快]肆意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快快而亡者怒也。”《淮南子·繆稱》:“桀、紂日快快以致於死。”

    快意:

    ①稱心,滿意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~~當前,適觀而已矣。”②恣心所欲。《國語·晉語》:“~~而喪君,犯刑也。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圖。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賈思勰《齊民要術序》:“蔡倫立意造紙。”又意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·鎔裁》:“善刪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懷疑。《列子 ·說符》:“人有亡鐵(fū夫)者,意其鄰之子。”(亡:丟失。鐵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。”[意者]想來大概是……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選擇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“還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義將匿耶? 意將以告人乎?”(匿:隱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嘆詞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戰,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!”

    且:

    (一)①副詞。1. 姑且;暫且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韓信謝曰:‘先生且休矣! 我將念之。’”(休:止。念:思考。)2. 將要;將近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”②連詞。1.表示並列,相當於“而且”、“並且”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”2.[既……且……]相當於“又……又……”。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三軍且惑且疑。”3. [且……且……]表示相承,相當於“一邊……一邊……”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且怒且喜。”4.表示遞進,相當於“況且”、“尚且”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且北方之人,不習水戰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獸相食,且人惡(wù)之。”(惡:憎惡。)(二)jū 語氣詞。《詩經·鄭風·出其東門》:“匪我思且。”

    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詩經·周頌·豐年》:“為酒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進獻。畀:給予。)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愛。)②制作;創作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為宮室,不斬於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樹。)《漢書·枚乘傳》:“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。”(遲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”(偷:怠惰;忽視。)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政以德。”④行為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”(嘗:曾經。)⑤充當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(溫:溫習。故:舊的知識。)⑥當作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霓為衣兮風為馬。”⑦變為;成為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”(蘭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認為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而子為我願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餘為伯儵,餘而祖也。”⑩介詞。1. 表被動。被。《三國志 · 吳書· 呂蒙傳》:“為張遼等所襲。”2.表對象。對;向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(嚴仲子)因為聶政語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連詞。如果。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秦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語氣詞。1. 與“何”相配,表疑問語氣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何以伐為?”(伐:進攻。)2. 多用於句未,表示反問語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趙皇後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幫助。《詩經·大雅·鳧鷖》:“公屍燕飲,福祿來為。”②介詞。1. 表對象。替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為人謀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為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為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慎勿為婦死。”③通“偽”。假裝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。”

    樂:

    (一)①音樂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樂崇德。”《呂氏春秋·古樂》:“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,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。”又為奏樂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歲兇,年谷不登……士飲酒不樂。”②樂工;演奏音樂的人。《論語·微子》:“齊人歸女樂,季桓子受之。”(歸:通“饋”。贈送。)③樂器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故竽先則鐘瑟皆隨,竽唱則諸樂皆和。” (二)lè愉快;快樂。《左傳· 隱公元年》:“其樂也融融。”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此樂何極?” (三)yào 喜好;喜愛。《論語·雍也》:“知者樂山,仁者樂水。”(知:智。)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籍平生曾遊東平,樂其風土。”

    列:

    ①分解;割裂;分割。後作“裂”。《管子·五輔》:“博帶梨,大袂(mèi)列。”(梨:割。)《荀子·哀公問》:“東野畢之馬佚,兩驂列。”②行列;隊列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聚則成卒,散則成列。”又位次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每朝時,常稱病,不欲與廉頗爭列。”③陳列;排列。《呂氏春秋·孝行》:“樹五色,施五采,列文章,養目之道也。”④類別;范圍。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“不當在弟子之列。”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不然,斯之功且與周、召列矣。”⑤安排到某類之中。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。”⑥眾;諸。梅堯臣《送京西轉運李刑部》:“列藩環王都。”(藩:藩國。)鄒陽《上書吳王》:“列郡不相親,萬室不相救也。”⑦通“烈”。1.為正義而死難的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貪夫徇財兮,列士徇名。”2.猛烈;強烈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列風雷雨不迷。”

    筵:

    ①竹制的墊席。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圍佈幾筵,告於莊、共之廟而來。”(圍:指楚國的公子圍。莊、共:指楚莊王、楚共王。)《詩經·大雅·公劉》:“蹌蹌濟(jǐ)濟,俾(bǐ)筵俾幾。”(蹌蹌、濟濟:有威儀的樣子。俾:使。幾:矮桌。)②席位;座位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爾乃眉軒席次,袂(mèi)聳筵上。”(爾:如此。軒:揚起。席次:座上。袂:衣袖。)③酒席;宴會。李商隱《行次西郊作》詩:“五裡一換馬,十裡一開筵。”

    坐:

    ①坐。古人席地而坐;兩膝著地;臀部放在腳跟上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坐而假寐。”《呂氏春秋·離俗》:“終日坐,不自快。”②座位。後來寫作“座”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鄭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”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請以舞劍,因擊沛公於坐。”又比喻容易,不費力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天之高也,星辰之遠也,茍求其敵,千歲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(日至:指冬至。)③據守;堅守。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門。”④訴訟人對質;對證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莊子為坐。”(莊子:人名。)⑤犯罪;囚犯……獲罪。《晏子春秋·雜下》:“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盜’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數歲,坐法去官,傢居長安。”也指判罪,定罪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敢有毀者,坐之!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以手撫膺坐長嘆。”⑦因為;由於。古詩《陌上桑》:“來歸相怨怒,但坐觀羅敷。”(羅敷:美女名。)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車坐愛楓林晚。”⑧居住;停留。歸莊《黃孝子傳》:“父子坐旅中倘怳(tǎng huǎng)累月,因留過歲。”(惝怳:失意。累:數。)

    群:

    ①羊群;聚集在一起的禽獸。《詩經· 小雅·無羊》:“誰謂爾無羊,三百維群。”②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千人之群無絕梁。”③成群的;眾多的。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:“群公子奔蕭。”④眾人。《梁書·劉顯傳》:“聰明特達,出類拔群。”⑤同類;種類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。”⑥會合;聯合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不仁愛則不能群,不能群則不能勝物,不勝物則養不足。”(養:給養。)⑦聚合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而群天下之英傑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呂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親,祈黃羊可謂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傢的。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書》:“二聖北狩之痛,蓋國傢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。”③公然;公開地。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殘賊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殘賊:害。)④公傢,與“私”相對。《詩經·豳風· 七月》:“獻豜於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勞。《詩經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膚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為諸侯的通稱。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公之喪,大夫俟練,士卒哭而歸。”(練:喪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階的第一級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是為三公。”後泛指朝中職掌權者。李白《行路難》:“漢朝公卿忌賈生。”⑧對男子的敬稱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當斬。”⑨舊稱親屬中的尊長。1.稱祖父。《呂氏春秋·異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,孔子荷(hè)杖而問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問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稱父親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:“將行,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。”3.稱丈夫之父。古樂府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?”(循:順從。姥:婆婆。)⑩稱雄性的禽獸。《齊民要術·作醬法》:“母蟹臍大,圓,竟服下,公蟹狹而長。”


    上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
    下一篇:明发新林浦,空吟谢脁诗。
  • 快意且为乐,列筵坐群公。

    “快意且为乐,列筵坐群公。”诗句出处:《效古其一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朝入天苑中,谒帝蓬莱宫。青山映辇道,碧树摇苍空。
    谬题金闺籍,得与银台通。待诏奉明主,抽毫颂清风。
    归时落日晚,躞蹀浮云骢。人马本无意,飞驰自豪雄。
    入门紫鸳鸯,金井双梧桐。清歌弦古曲,美酒沽新丰。
    快意且为乐,列筵坐群公。光景不可留,生世如转蓬。
    早达胜晚遇,羞比垂钓翁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快:

    ①喜悦;痛快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”(抑:还是。构:结。)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文信侯去而不快。”(文信侯:指秦国的吕不韦。)②称心。《北史·刘延明传》:“吾有一女,欲觅一快女婿。”③放纵;放肆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恭于教而不快。”④迅速。《晋书·王湛传》:“此马虽快,然力薄不堪苦行。”(堪:经得起。)古诗《折杨柳歌辞》:“健儿须快马。”⑤豪爽;爽快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黄权传》:“黄公衡,快士也。”《旧唐书·张延赏传》:“武人性快。”⑥锋利。《齐民要术·杂说》:“调习器械,务令快利。”杜甫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:“焉得并州快剪刀。”[快快]肆意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快快而亡者怒也。”《淮南子·缪称》:“桀、纣日快快以致于死。”

    快意:

    ①称心,满意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~~当前,适观而已矣。”②恣心所欲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~~而丧君,犯刑也。”

    意:

    ①心意;意图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贾思勰《齐民要术序》:“蔡伦立意造纸。”又意思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“善删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怀疑。《列子 ·说符》:“人有亡铁(fū夫)者,意其邻之子。”(亡:丢失。铁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[意者]想来大概是……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选择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还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义将匿耶? 意将以告人乎?”(匿:隐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叹词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战,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!”

    且:

    (一)①副词。1. 姑且;暂且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谢曰:‘先生且休矣! 我将念之。’”(休:止。念:思考。)2. 将要;将近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”②连词。1.表示并列,相当于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2.[既……且……]相当于“又……又……”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三军且惑且疑。”3. [且……且……]表示相承,相当于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且怒且喜。”4.表示递进,相当于“况且”、“尚且”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兽相食,且人恶(wù)之。”(恶:憎恶。)(二)jū 语气词。《诗经·郑风·出其东门》:“匪我思且。”

    为:

    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    乐:

    (一)①音乐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。”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,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。”又为奏乐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……士饮酒不乐。”②乐工;演奏音乐的人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。”(归:通“馈”。赠送。)③乐器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故竽先则钟瑟皆随,竽唱则诸乐皆和。” (二)lè愉快;快乐。《左传· 隐公元年》:“其乐也融融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乐何极?” (三)yào 喜好;喜爱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知者乐山,仁者乐水。”(知:智。)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平生曾游东平,乐其风土。”

    列:

    ①分解;割裂;分割。后作“裂”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博带梨,大袂(mèi)列。”(梨:割。)《荀子·哀公问》:“东野毕之马佚,两骖列。”②行列;队列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聚则成卒,散则成列。”又位次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”③陈列;排列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:“树五色,施五采,列文章,养目之道也。”④类别;范围。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不当在弟子之列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不然,斯之功且与周、召列矣。”⑤安排到某类之中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。”⑥众;诸。梅尧臣《送京西转运李刑部》:“列藩环王都。”(藩:藩国。)邹阳《上书吴王》:“列郡不相亲,万室不相救也。”⑦通“烈”。1.为正义而死难的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贪夫徇财兮,列士徇名。”2.猛烈;强烈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列风雷雨不迷。”

    筵:

    ①竹制的垫席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围布几筵,告于庄、共之庙而来。”(围:指楚国的公子围。庄、共:指楚庄王、楚共王。)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跄跄济(jǐ)济,俾(bǐ)筵俾几。”(跄跄、济济:有威仪的样子。俾:使。几:矮桌。)②席位;座位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尔乃眉轩席次,袂(mèi)耸筵上。”(尔:如此。轩:扬起。席次:座上。袂:衣袖。)③酒席;宴会。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》诗:“五里一换马,十里一开筵。”

    坐:

    ①坐。古人席地而坐;两膝着地;臀部放在脚跟上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坐而假寐。”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终日坐,不自快。”②座位。后来写作“座”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请以舞剑,因击沛公于坐。”又比喻容易,不费力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天之高也,星辰之远也,苟求其敌,千岁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(日至:指冬至。)③据守;坚守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门。”④诉讼人对质;对证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庄子为坐。”(庄子:人名。)⑤犯罪;囚犯……获罪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下》:“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盗’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数岁,坐法去官,家居长安。”也指判罪,定罪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敢有毁者,坐之!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⑦因为;由于。古诗《陌上桑》:“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”(罗敷:美女名。)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。”⑧居住;停留。归庄《黄孝子传》:“父子坐旅中倘怳(tǎng huǎng)累月,因留过岁。”(惝怳:失意。累:数。)

    群:

    ①羊群;聚集在一起的禽兽。《诗经· 小雅·无羊》:“谁谓尔无羊,三百维群。”②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千人之群无绝梁。”③成群的;众多的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群公子奔萧。”④众人。《梁书·刘显传》:“聪明特达,出类拔群。”⑤同类;种类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⑥会合;联合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不仁爱则不能群,不能群则不能胜物,不胜物则养不足。”(养:给养。)⑦聚合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而群天下之英杰。”

    公:

    ①公正;公平。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,祈黄羊可谓公矣。”②公共的;公家的。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二圣北狩之痛,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。”③公然;公开地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。”(残贼:害。)④公家,与“私”相对。《诗经·豳风· 七月》:“献豜于公。”⑤通“功”。功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玁狁,以奏肤公。”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。”又为诸侯的通称。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公之丧,大夫俟练,士卒哭而归。”(练:丧服。)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。”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。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汉朝公卿忌贾生。”⑧对男子的敬称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公等遇雨,皆以失期,失期当斩。”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。1.称祖父。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,孔子荷(hè)杖而问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问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”(搏杖:扶杖。)2. 称父亲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将行,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。”3.称丈夫之父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奉事循公姥,进止敢自专?”(循:顺从。姥:婆婆。)⑩称雄性的禽兽。《齐民要术·作酱法》:“母蟹脐大,圆,竟服下,公蟹狭而长。”


    上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
    下一篇:明发新林浦,空吟谢脁诗。

  • 上一篇:语直瑟弦急,行高山桂芬。

    下一篇:明发新林浦,空吟谢脁诗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