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  • 繁体
  • 简体
  • 拼音
  • 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臺司。

    “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臺司。”詩句出處:《宣城送劉副使入秦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君即劉越石,雄豪冠當時。淒清橫吹曲,慷慨扶風詞。
    虎嘯俟騰躍,雞鳴遭亂離。千金市駿馬,萬裡逐王師。
    結交樓煩將,侍從羽林兒。統兵捍吳越,豺虎不敢窺。
    大勛竟莫敘,已過秋風吹。秉鉞有季公,凜然負英姿。
    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臺司。感激一然諾,縱橫兩無疑。
    伏奏歸北闕,鳴騶忽西馳。列將咸出祖,英僚惜分離。
    鬥酒滿四筵,歌嘯宛溪湄。君攜東山妓,我詠北門詩。
    貴賤交不易,恐傷中園葵。昔贈紫騮駒,今傾白玉卮。
    同歡萬斛酒,未足解相思。此別又千裡,秦吳渺天涯。
    月明關山苦,水劇隴頭悲。借問幾時還,春風入黃池。
    無令長相憶,折斷綠楊枝。

    【註釋】:

    寄:

    ①寄居;依附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蟹六跪而二螯(áo),非虵(shé)蟺(shàn)之穴無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”(跪:腿。螯:鉗夾。虵:同“蛇”。蟺:同“鱔”。)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使人屬孟嘗君,願寄食門下。”②托付;委托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受襁褓之屬(zhǔ),任天下之寄。”(屬:委托。)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”③借。《戰國策·東周策》:“寡人將寄徑於梁。”

    深:

    ①水深。與“淺”相對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澤,實生龍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請為父老歌,艱難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奧。《論衡· 自紀》:“何以為辯? 喻深以淺。”⑥厲害;深重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膚,不治將益深。”⑦刻毒;殘酷。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將軍,可謂深矣:父母宗族皆為戮沒。”(將軍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對待。)⑧色彩濃重。白居易《買花》:“一叢深色花,十戶中人賦。”⑨時間久。陸遊《入蜀記》:“是日風靜,舟行頗遲,又深秋潦(lǎo)縮。”(潦縮:積水下降。)⑩副詞。表示程度較高,相當於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記·汲黯鄭當時列傳》:“然至其輔少主,守城深堅,招之不來。”

    且:

    (一)①副詞。1. 姑且;暫且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韓信謝曰:‘先生且休矣! 我將念之。’”(休:止。念:思考。)2. 將要;將近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”②連詞。1.表示並列,相當於“而且”、“並且”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”2.[既……且……]相當於“又……又……”。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三軍且惑且疑。”3. [且……且……]表示相承,相當於“一邊……一邊……”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且怒且喜。”4.表示遞進,相當於“況且”、“尚且”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且北方之人,不習水戰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獸相食,且人惡(wù)之。”(惡:憎惡。)(二)jū 語氣詞。《詩經·鄭風·出其東門》:“匪我思且。”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總稱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於田獵,以習五戎。”②兵車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禦戎,萊駒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攝官承乏。”④軍隊;軍務。潘嶽《楊荊州誄》:“烈烈楊侯,實領禁戎。”(烈烈:顯赫。禁戎:禁軍。)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戰爭;征伐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詩經·周頌·烈文》:“念茲戎功。”⑦我國古代稱西部的少數民族。《史記·晉世傢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親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    幕:

    (一)①帳篷頂佈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舉袂(mèi)成幕。”(袂:袖子。)②帳篷。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幕天席地。”(以天為帳篷,以地為席子。)③簾幕。張耒《秋蕊香》:“簾幕疏疏風透。”④覆蓋。《莊子·則陽》:“解朝服而幕之。”⑤幕府的簡稱。古代將軍或地方軍政長官的府署。⑥古代作戰用的臂甲或腿甲。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當敵則斬堅甲鐵幕。” (二)mò 通“漠”。沙漠。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是後匈奴遠遁,而幕南無王庭。”

    望:

    ①遠望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。”(轍:車轍。靡:倒。)②盼望;期望。曹操《收田租令》:“欲望百姓親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知此,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。”③聲望;名望。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“令聞令望。”④有聲望的人或物。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吾子,楚國之望也。”⑤怨恨;責怪。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“漢宏恨賞薄,有望言。”⑥祭名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望於山川。”⑦農歷每月十五。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予猶記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[望洋]亦作“望羊”、“望陽”。仰視;遠視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嘆。”(若:海神名。)

    重:

    (一)①厚。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夫茅之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”②重量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更造大錢,徑寸二分,重十二銖。”(徑:直徑。銖:二十四銖為一兩。)③分量大;程度深。與“輕”相對。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千金,重幣也。”④重要;貴重。《論語·泰伯》:“任重而道遠。”⑤重視;敬重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一:“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。”(祿:做官的俸祿。)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尊賢重士。”⑥加上;加重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屈原《離騷》:“紛吾既有此內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⑦莊重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君子不重則不威。”⑧慎重。《六韜·論將》:“命在於將,將者國之輔,先王之所重也。” (二)chóng ①重疊;重復。程垓《摸魚兒》:“重門深鎖,猶有夜深月。”②量詞。層。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“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”③副詞。1. 重新;再次。范仲淹《嶽陽樓記》:“乃重修嶽陽樓。”(乃:於是)2. 加上,表示更進一層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紛吾既有此內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(紛:多的樣子。脩能:修飾的美態。脩,同修。)

    必:

    ①必然;必定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故君子有不戰,戰必勝矣。”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必法古。”(便國:對國傢有利。法古:效法古代。)②必須;一定要。《水滸傳》第五回:“男大須婚,女大必嫁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誓必殺之。”③連詞。表假設。如果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傳》:“王必無人,臣願奉璧往使。”

    臺:

    (一)星名,即三臺(六顆星)。古代以“三臺”比“三公”(古代最高的官位)。 (二)yí ①代詞。我;我的。《尚書·說命上》:“朝夕納誨,以輔臺德。”《尚書·禹貢》:“祗臺德先。”(祗:敬。)②何;什麼。《法言·問道》:“閔氏之孫其如臺?”③通“怡”。愉悅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唐堯遜位,虞舜不臺。”

    司:

    (一)①主管;職掌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與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”(器:器物。名:名號。假:借。)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乃命太史,守典奉法,司天日月星辰之行。”②官吏。唐太宗《幸武功慶善宮》:“無為任百司。”(無為:指無為而治。任:任用。)③官署名。唐、宋以後,尚書省所屬六部下設司。《舊唐書·職官志三》:“尚書省領二十四司。六尚書,各分領四司。”④某些獨立官署及外官。⑤考察;觀察。《山海經· 大荒西經》:“司日月之長短。”《周禮·地官·媒氏》:“司男女之無夫傢者而會之。”(無夫傢者:指鰥寡。) (二)sì ①窺伺;偵察。後作“伺”。《漢書·齊悼惠王傳》:“以為物而司之,得勃。”(物:怪物。勃:人名。)②繼承。後作“嗣”。《尚書·高宗肜日》:“王司敬民。”


    上一篇:君开万丛人,鞍马皆辟易。

    下一篇:三花如未落,乘兴一来过。
  • 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台司。

    “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台司。”诗句出处:《宣城送刘副使入秦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    君即刘越石,雄豪冠当时。凄清横吹曲,慷慨扶风词。
    虎啸俟腾跃,鸡鸣遭乱离。千金市骏马,万里逐王师。
    结交楼烦将,侍从羽林儿。统兵捍吴越,豺虎不敢窥。
    大勋竟莫叙,已过秋风吹。秉钺有季公,凛然负英姿。
    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台司。感激一然诺,纵横两无疑。
    伏奏归北阙,鸣驺忽西驰。列将咸出祖,英僚惜分离。
    斗酒满四筵,歌啸宛溪湄。君携东山妓,我咏北门诗。
    贵贱交不易,恐伤中园葵。昔赠紫骝驹,今倾白玉卮。
    同欢万斛酒,未足解相思。此别又千里,秦吴渺天涯。
    月明关山苦,水剧陇头悲。借问几时还,春风入黄池。
    无令长相忆,折断绿杨枝。

    【注释】:

    寄:

    ①寄居;依附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蟹六跪而二螯(áo),非虵(shé)蟺(shàn)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”(跪:腿。螯:钳夹。虵:同“蛇”。蟺:同“鳝”。)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。”②托付;委托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受襁褓之属(zhǔ),任天下之寄。”(属:委托。)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”③借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寡人将寄径于梁。”

    深:

    ①水深。与“浅”相对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泽,实生龙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请为父老歌,艰难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奥。《论衡· 自纪》:“何以为辩? 喻深以浅。”⑥厉害;深重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⑦刻毒;残酷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将军,可谓深矣:父母宗族皆为戮没。”(将军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对待。)⑧色彩浓重。白居易《买花》:“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”⑨时间久。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是日风静,舟行颇迟,又深秋潦(lǎo)缩。”(潦缩:积水下降。)⑩副词。表示程度较高,相当于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记·汲黯郑当时列传》:“然至其辅少主,守城深坚,招之不来。”

    且:

    (一)①副词。1. 姑且;暂且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谢曰:‘先生且休矣! 我将念之。’”(休:止。念:思考。)2. 将要;将近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”②连词。1.表示并列,相当于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2.[既……且……]相当于“又……又……”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三军且惑且疑。”3. [且……且……]表示相承,相当于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且怒且喜。”4.表示递进,相当于“况且”、“尚且”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兽相食,且人恶(wù)之。”(恶:憎恶。)(二)jū 语气词。《诗经·郑风·出其东门》:“匪我思且。”

    戎:

    ①古代兵器的总称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天子乃教于田猎,以习五戎。”②兵车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梁弘御戎,莱驹为右。”③兵士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臣辱戎士,敢告不敏,摄官承乏。”④军队;军务。潘岳《杨荆州诔》:“烈烈杨侯,实领禁戎。”(烈烈:显赫。禁戎:禁军。)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是年,吾佐戎徐州。”⑤战争;征伐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(祀:祭祀。)⑥大。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:“念兹戎功。”⑦我国古代称西部的少数民族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亲附。”(政:政事。)

    幕:

    (一)①帐篷顶布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举袂(mèi)成幕。”(袂:袖子。)②帐篷。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幕天席地。”(以天为帐篷,以地为席子。)③帘幕。张耒《秋蕊香》:“帘幕疏疏风透。”④覆盖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解朝服而幕之。”⑤幕府的简称。古代将军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。⑥古代作战用的臂甲或腿甲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当敌则斩坚甲铁幕。” (二)mò 通“漠”。沙漠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是后匈奴远遁,而幕南无王庭。”

    望:

    ①远望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。”(辙:车辙。靡:倒。)②盼望;期望。曹操《收田租令》:“欲望百姓亲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”③声望;名望。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令闻令望。”④有声望的人或物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吾子,楚国之望也。”⑤怨恨;责怪。《新唐书·刘汉宏传》:“汉宏恨赏薄,有望言。”⑥祭名。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、日月、星辰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望于山川。”⑦农历每月十五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予犹记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[望洋]亦作“望羊”、“望阳”。仰视;远视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。”(若:海神名。)

    重:

    (一)①厚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”②重量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更造大钱,径寸二分,重十二铢。”(径:直径。铢:二十四铢为一两。)③分量大;程度深。与“轻”相对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千金,重币也。”④重要;贵重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任重而道远。”⑤重视;敬重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。”(禄:做官的俸禄。)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尊贤重士。”⑥加上;加重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⑦庄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”⑧慎重。《六韬·论将》:“命在于将,将者国之辅,先王之所重也。” (二)chóng ①重叠;重复。程垓《摸鱼儿》:“重门深锁,犹有夜深月。”②量词。层。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③副词。1. 重新;再次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乃重修岳阳楼。”(乃:于是)2. 加上,表示更进一层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(纷:多的样子。脩能:修饰的美态。脩,同修。)

    必:

    ①必然;必定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”(便国:对国家有利。法古:效法古代。)②必须;一定要。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男大须婚,女大必嫁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誓必杀之。”③连词。表假设。如果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传》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

    台:

    (一)星名,即三台(六颗星)。古代以“三台”比“三公”(古代最高的官位)。 (二)yí ①代词。我;我的。《尚书·说命上》:“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”《尚书·禹贡》:“祗台德先。”(祗:敬。)②何;什么。《法言·问道》:“闵氏之孙其如台?”③通“怡”。愉悦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唐尧逊位,虞舜不台。”

    司:

    (一)①主管;职掌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”(器:器物。名:名号。假:借。)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乃命太史,守典奉法,司天日月星辰之行。”②官吏。唐太宗《幸武功庆善宫》:“无为任百司。”(无为:指无为而治。任:任用。)③官署名。唐、宋以后,尚书省所属六部下设司。《旧唐书·职官志三》:“尚书省领二十四司。六尚书,各分领四司。”④某些独立官署及外官。⑤考察;观察。《山海经· 大荒西经》:“司日月之长短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:“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。”(无夫家者:指鳏寡。) (二)sì ①窥伺;侦察。后作“伺”。《汉书·齐悼惠王传》:“以为物而司之,得勃。”(物:怪物。勃:人名。)②继承。后作“嗣”。《尚书·高宗肜日》:“王司敬民。”


    上一篇:君开万丛人,鞍马皆辟易。

    下一篇:三花如未落,乘兴一来过。

  • 上一篇:君开万丛人,鞍马皆辟易。

    下一篇:三花如未落,乘兴一来过。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