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夫子在其間,遂成雲霄隔。”詩句出處:《宣州九日聞崔四侍禦與宇文太守遊敬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九日茱萸熟,插鬢傷早白。登高望山海,滿目悲古昔。 遠訪投沙人,因為逃名客。故交竟誰在,獨有崔亭伯。 重陽不相知,載酒任所適。手持一枝菊,調笑二千石。 日暮岸幘歸,傳呼隘阡陌。彤襜雙白鹿,賓從何輝赫。 夫子在其間,遂成雲霄隔。良辰與美景,兩地方虛擲。 晚從南峰歸,蘿月下水壁。卻登郡樓望,松色寒轉碧。 咫尺不可親,棄我如遺舄。 九卿天上落,五馬道傍來。列戟朱門曉,褰幃碧嶂開。 登高望遠海,召客得英才。紫綬歡情洽,黃花逸興催。 山從圖上見,溪即鏡中回。遙羨重陽作,應過戲馬臺。
|
【註釋】:
夫:
(一)①成年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內無怨女,外無曠夫。”②舊稱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。《詩經·周頌·噫嘻》:“率時農夫,播厥百谷。”③舊指服勞役的人。《北史·東魏靜帝紀》:“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。”④丈夫,婦女的配偶。古樂府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”(使君:稱刺史。)⑤古代土地面積單位,等於一百畝。《管子·乘馬》:“四聚為一離,五離為一制,五制為一田,二田為一夫,三夫為一傢,事制也。”[夫人]1. 古稱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為夫人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有後,有夫人。”“天子之妃曰後,諸侯曰夫人。”2.唐以後稱高級官員的妻為夫人。張祜《集靈臺》:“虢(guó)國夫人承主恩,平明騎馬入宮門。”(平明:天剛亮。)3.對已婚婦女的尊稱。[夫子]1. 古代對男子的尊稱。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夫子不遠千裡,將有為乎?”(有為:有所作為。)2. 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,後沿稱老師為夫子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夫子時然後言。”(時:當其時。)(二)fú ①代詞。1. 表示第三人稱。相當於“彼”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夫將為我危,故吾得與之皆安。”2. 表示近指。相當於“這”、“此”。《論語 ·先進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3. 表示遠指。相當於“那”、“彼”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此一是非,隅曲也;夫一是非,宇宙也。”(隅曲:片面。)②句首語氣詞。表示發端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”③語氣詞。1.用於句尾,表示感嘆或發議論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驢》:“今若是焉,悲夫!”(是:此。)2.表疑問或反詰。《史記·孔子世傢》:“吾歌,可夫?”子:
①孩子,兼指男女。《詩經·豳風· 七月》:“同我婦子,饁彼南畝。”(饁yè:送飯。南畝:指田地。)②兒子或女兒。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?”此指兒子。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衛人嫁其子。”此指女兒。③人的通稱,或指男;或指女。《詩經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印否?”(涉:過河。印āng:我。)《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於歸,宜其室傢。”(之:此。歸:出嫁。)④尊稱,多指男子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匪我愆期,子無良媒。”(匪:非。愆qiān:錯,誤。)⑤動物的卵或幼小的動物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嶺有子,蜾蠃負之。”(螟蛉mínglíng:一種吃禾心的害蟲。蜾蠃guǒluǒ:細腰蜂。)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。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李紳《憫農》之一: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”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⑧地支的第一位,常與天幹相配以紀日、紀年。《春秋 · 桓公十八年》:“夏四月丙子,公薨於齊。”韓愈《息國夫人墓志銘》:“元和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(元和:唐憲宗年號。日南至:指夏至。)又指十二時辰之一,即子時,自夜十一時至次日晨一時。⑨利息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子貸金錢千貫。”在:
①存在;在世。《論語·裡仁》:“父母在,不遠遊,遊必有方。”范縝《神滅論》:“豈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。張華《情詩》:“處歡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長”。(愒:貪。)③處;處所。陶潛《飲酒》之二:“衰榮無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於;取決於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”⑤問候;慰問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,吾子獨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衛獻公自稱。淹恤:久遭憂患。吾子:指衛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觀察;審察。《尚書 ·舜典》:“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”(璇璣玉衡: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詞。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、情形、范圍等。柳宗元《田傢》詩:“迎新在此歲。”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將軍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將軍:指孫權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連用,表示強調,其下多連“不”等。⑨終結。《尚書·呂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僅僅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。”其:
(一)①代詞。1.相當於“他(她、它)”、“他的”;“他們(她們)”、“他們的”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(duō),色愈恭,禮愈至。”(叱咄:呵斥。)2. 相當於“我(的)”。王安石《遊褒禪山記》:“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。”(極:盡。)3.表示指代。相當於“這”、“那”、“其中的”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今欲舉大事,將非其人不可。”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貧,其一富。”(鄙:邊境。)②副詞。1.表推測;估計。相當於“大概”、“或許”。《論語·泰伯》:“才難,不其然乎?”2. 表反問。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:“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3. 表祈使。相當於“當”、“可”。曹操《求賢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,唯才是舉,吾得而用之。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)4. 表時間。相當於“將”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③連詞。1.表假設。相當於“假如”、“如果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其若是,孰能禦之?”2. 表選擇。相當於“或者”、“還是”。韓愈《馬說》:“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。”④助詞。形容詞或不及物動詞詞頭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。”《詩經·秦風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”(言:助詞,無義。)(二)jī語氣詞。表示疑問。《詩經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(央:盡。)間:
(一)①空隙;縫隙。《莊子· 養生主》:“彼節者有間,而刀刃者無厚。”(節:骨節。)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晏子為齊相,出,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。”②隔閡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故君臣多間。”《後漢書·皇後紀上》:“母子慈愛,始終無纖介之間。”(纖介:比喻微小。)③間隔。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骨微傷,病間月。”④私下;暗地。《史記·陳涉世傢》:“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。”(之:到。次所:臨時住所。叢祠:神祠。)⑤離間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他人一間,女能復自救邪?”(女:汝。邪:耶。)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讒人間之,可謂窮矣。”⑥參與;介入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謀之,又何間焉?”⑦攙合。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: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。”⑧抄小路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沛公已去,間至軍中。”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故令人持璧歸,間至趙矣。”⑨副詞。斷斷續續。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予在患難中,間以詩記所遭。” (二)jiān ①片刻。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有間,大魚動。”②當中;中間。李白《關山月》:“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七八月之間旱,則苗槁矣。”③空間;期間。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奉命於危難之間。”④量詞。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之一:“方宅十餘畝,草屋八九間。”遂:
①前往;前進。《周易·大壯》:“羝(dī)羊觸藩,不能退,不能遂。”(羝:公羊。藩:籬笆。)②通達。《禮記·緇衣》:“禹立三年,百姓以仁遂焉。”(立:即位。)③成功;順利地做到。《鹽鐵論·大論》:“(孔子)治魯不遂;見逐於齊。”④生長;養育;成長。《墨子·尚同中》:“五谷不孰,六畜不遂。”⑤順心;順適;滿足。《魏書·張彝傳》:“才輕任重,多不遂心。”(任:擔子。)王韜《淞濱瑣話·顧慧仙》:“今日郎已遂欲,何竟忘我耶?”⑥路;通道。柳宗元《罵屍蟲文》:“以通行直遂為顛蹶,以逆施反鬥為安佚。”⑦田間排水小溝。《周禮·遂人》:“夫間有遂,遂上有徑。”⑧先秦時在遠郊設立的一種行政區劃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不變,移之遂,如初禮。”⑨詳盡;詳究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臣請遂道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,安危之勢。”⑩副詞。1.相當於“於是”、“就”。韓邦靖《關中》:“饑荒失撫禦,盜賊遂縱橫。”2.相當於“竟然”、“終於”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及反,市罷,遂不得履。”成:
①完成;實現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使秦成帝業。”②幫助實現;成全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”③成為;變為。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劉向《說苑·奉使》:“齊之臨淄三百閭,張袂(mèi)成帷,揮汗成雨。”(閭:裡巷。袂:袖子。帷:帷幕。)④成果;成就。李白《化城寺大鐘銘》:“少蘊才略,壯而有成。”(蘊:蓄。)⑤成長;成熟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(萬物)各得其養以成。”⑥和解;交好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晉為成。”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哀王於是倍從(zòng)約而因儀請成於秦。”(倍:違背。從:指合縱。儀:人名。)⑦已定的;定型的;現成的。《詩經·周頌·昊天有成命》:“昊天有成命,二後受之。”《三國志·蜀書·蔣琬費禕薑維傳論》:“咸承諸葛之成規,因循而不革。”(咸:都。革:改變。)⑧層;重(chóng)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刑者相半於道,而死人日成積於市。”《呂氏春秋·音初》:“為九成之臺。”⑨古代十裡見方為一成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成方十裡。”雲:
①同“雲2”。②說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牢曰:‘子雲:吾不試,故藝。’”(牢:人名。試:見用於朝廷。藝:多才藝。)③有。《荀子 ·法行》:“其雲益乎?”④代詞。如此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汲、鄭亦雲,悲夫!”(汲、鄭:指汲黯、鄭當時二人。)⑤助詞。1. 用於句首。《詩經·鄭風·風雨》:“既見君子,雲胡不喜?”2. 用於句中。《後漢書·陳龜傳》:“雖歿(mò)軀體,無所雲補。”(歿:死。補:彌補。)⑥語氣詞。用於句末,表陳述語氣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餘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塚雲。”[雲雲]通“蕓蕓”。眾多貌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萬物雲雲。”雲霄:
①雲天高空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幹~~。”②喻指顯達的地位。朱慶馀《酬李處士見贈》:“~~未得路,江海作閑人。”霄:
①雲霓;雲氣。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騰清霄而軼浮景兮。”②天空。陸機《挽歌詩》之二:“廣霄何寥廓。”③通“宵”。夜。《呂氏春秋· 明理》:“有晝盲,有霄見。”④通“消”。消除。《墨子·經說上》:“霄盡,蕩也。”隔:
①阻開;隔離。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秦無韓魏之隔。”②間隔;距離。杜甫《奉待嚴大夫》:“不知旌節隔年回。”李白《江行寄遠》:“疾風吹片帆,日暮千裡隔。”③隔閡。李白《君馬黃》:“馬色雖不同,人心本無隔。”④通“膈”。隔膜,腹腔和胸腔之內的肌肉膜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脾生隔,肺生骨。”⑤格子。周邦彥《六醜》:“多情是誰追惜,但蜂媒蝶使,時叩窗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