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垂北溟翼,且學南山豹。”詩句出處:《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》;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。
雙鵝飛洛陽,五馬渡江徼。何意上東門,胡雛更長嘯。 中原走豺虎,烈火焚宗廟。太白晝經天,頹陽掩馀照。 王城皆蕩覆,世路成奔峭。四海望長安,顰眉寡西笑。 蒼生疑落葉,白骨空相吊。連兵似雪山,破敵誰能料。 我垂北溟翼,且學南山豹。崔子賢主人,歡娛每相召。 胡床紫玉笛,卻坐青雲叫。楊花滿州城,置酒同臨眺。 忽思剡溪去,水石遠清妙。雪盡天地明,風開湖山貌。 悶為洛生詠,醉發吳越調。赤霞動金光,日足森海嶠。 獨散萬古意,閑垂一溪釣。猿近天上啼,人移月邊棹。 無以墨綬苦,來求丹砂要。華發長折腰,將貽陶公誚。
|
【註釋】:
垂:
①邊疆。《荀子· 臣道》:“邊境之臣處,則疆垂不喪。”②邊。王粲《詠史》詩:“妻子當立泣,兄弟哭路垂。”③垂掛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鵬之背,不知幾千裡也,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”④流下;滴下。李煜《破陣子》:“垂淚對宮娥。”⑤賜予。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陛下垂大惠。”⑥流傳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名垂乎後世。”⑦副詞。1.表時間。將近;快要。杜甫《垂老別》:“四郊未寧靜,垂老不得安。”2. 敬詞。猶“俯”、“惠”。曹植《朔風詩》:“君不垂眷,豈雲其誠?”(眷:顧念。豈雲句:還有什麼誠意可言?)北:
①方位名。北方。《詩經·邶風·北門》:“出自北門,憂心殷殷。”(殷殷:憂傷的樣子。)②軍隊戰敗退卻;敗逃。《孫子兵法·軍爭》:“佯北勿從。”(敵人假裝逃跑,不能追趕。)溟:
①細雨迷蒙。常疊用。張泌《春江雨》:“雨溟溟,風零零,老松瘦竹臨煙汀。”(汀:水邊平灘。)②海。元稹《俠客行》:“此客此心師海鯨,海鯨露背橫滄溟。”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山崩溟海竭。”③幽深。《柏子潭》:“絕壑溟沉古隧長。”[溟濛]1.小雨的樣子。張昱《船過臨平湖》:“隻因一霎溟閈雨,不得分明看好山。”2.迷茫不清;昏暗。蘇曼殊《斷鴻零雁記》第十六章:“餘在月色溟閈之下,凝神靜觀其臉,橫雲斜月,殊勝端麗。”翼:
①翅膀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鼓翅奮翼。”(奮:舉。)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若蠅翼。”(若:如同。)②指物體上像翅膀的東西。《山海經·東山經》:“其狀如黃蛇,魚翼。”③借指飛鳥。徐鉉《亞元舍人貽佳作聊以為報》:“仰頭忽見南來翼。”④鳥用翅膀覆蓋。《詩經·大雅·生民》:“鳥覆翼之。”引申為保護、護持。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勝如卵,予翼而長(zhǎng)之。”(勝:人名。長:成長。)⑤輔佐;扶助。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以翼天子。”⑥作戰時,軍隊向兩側分開的部分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李牧多為奇陳,張左右翼擊之,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。”(陳:陣。張:擺開。)⑦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呂氏春秋·孟夏》:“孟夏之月,日在畢,昏翼中。”(畢:星宿名。)⑧通“翌”。翼日即明日。《尚書 ·金縢》:“王翼日乃瘳(chōu)。”(瘳:病愈。)⑨春秋時晉國古都。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。[翼翼]1.恭敬謹慎。《詩經·大雅·大明》:“小心翼翼。”2. 整齊有序。《詩經·商頌·殷武》:“商邑翼翼。”3.壯盛的樣子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京邑翼翼,四方所視。”(京:大。)4. 形容飛的樣子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高翱翔之翼翼。”且:
(一)①副詞。1. 姑且;暫且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韓信謝曰:‘先生且休矣! 我將念之。’”(休:止。念:思考。)2. 將要;將近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”②連詞。1.表示並列,相當於“而且”、“並且”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”2.[既……且……]相當於“又……又……”。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三軍且惑且疑。”3. [且……且……]表示相承,相當於“一邊……一邊……”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且怒且喜。”4.表示遞進,相當於“況且”、“尚且”。《三國志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且北方之人,不習水戰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獸相食,且人惡(wù)之。”(惡:憎惡。)(二)jū 語氣詞。《詩經·鄭風·出其東門》:“匪我思且。”學:
(一)①學習。《論語·季氏》:“不學,無以言。”②仿效。③學校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學則三代共之。”④學問;學識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其學甚博。”⑤學說;學派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世之顯學,儒墨也。” (二)jiào 教導。後作“教”。《墨子·魯問》:“魯人有因子墨子而學其子者。”